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40|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高原藜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9-30 16:2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高原藜麦


  金秋时节,正是高原藜麦成熟的季节。驱车前往,奔赴那千百亩的浓情和热烈。


  藜麦引入雪域高原,也就五六年的时间,但草原腹地的一座移民小镇,已堂而皇之的被命名为“藜香小镇”了。小镇的居民,都是从大山深处搬迁过来的,依托这几千亩的藜麦,在草原深处,过起了有滋有味的日子。


  这个曾被我们成为大灰条的作物,从最初的不愿接受,到如今被引入家家户户的餐桌,确实也经历了一些艰难的历程,但斯世上,哪一种新生事物的产生,是容易的呢。


  第一次看到藜麦,很不以为然的。不就是大灰条吗。那种在西北乡村常见的,被当作猪饲料的田野作物,怎么可以当作能给人们提供高蛋白,高营养的粮食作物呢。


  处于好奇心,也曾在网上搜集过,有关它的传说和功效。知道它来自遥远的安第斯山脉脚下,被当地土著居民当作行军打仗的必备食品,被人们称为粮食之母。还将它作为一种神坛里的祭奠品,被高高的供奉在神坛上。我国古代的先民,也曾将这种作物引入餐桌,并因有减肥功效,而深受爱美人士的喜爱。并被熬成藜麦粥、藜麦面,做成各种茶余饭后的小食点,成为贵族阶层吟风颂月时的小陪伴。


  更有那古怪老者,将藜的老茎做成手杖,将它视为生活里的一个陪伴。《晋书。山涛传》里说:魏帝尝赐景高春服,帝以赐涛,又以母老并赐藜杖一枚。皇帝赐给的藜杖,是权力和身份的象征,但将杖赐给老母,真是万般荣耀了。


  一根藜杖,吸收了天地日月之精华。拿在手里,不仅可以解除老人行动上的不便,植物良好的品行,一样可以滋养人的品行。唐。白居易,在《兰若寓居》中说:名宦老慵求,退身安草野。家园病懒归,寄居在兰若。薜衣换簪组,藜杖代车马。行止辄自由,甚觉身潇洒。晨游南坞上,夜息东庵下。人间千万事,无有关心者。一生的追求,莫过于在年老的时候,能够放下红尘中的一切,自由自在走一回,也算是无憾了。


  每年高原藜麦红的时候,都要来一次。这是一种约定,是一种对美好事物的信守。学会与美好的事物相处,也是一种生活能力。


  信步走,走到哪里算哪里。


  大自然的美,是百看不厌的。高原腹地,长空万里,天蓝得就像缎子。秋天的云,流丝一般,闲散的飘浮着。虽然,空气之中,已有了冬的寒意,但心情是美妙的,哪里还能顾得被寒风刺刮着的脸颊呢。


  似乎听到大雁的叫声。仰望天空,会在渺茫的天宇中,看到几只大雁排队而过。叫声微茫,或许是心听到的吧。


  每当这时,小时候的种种记忆,就会浮现心头。秋风浩荡,大雁自北方天空排队而过,发出“嘎-嘎-嘎”的叫声。大地上的我们拍手高唱:长脖雁长脖雁雁雁,摆个犁铧尖尖。再细看,大雁们似乎真能听懂我们的话,慢慢的就摆成了犁铧状,又慢慢的飞走了。


  好像,人生许多美好的记忆,都停留在童年里。也或许,人的一生,就是在用无数的时光,去寻找童年的美好吧。


  有时也想,自己如此热衷于奔赴江河山川,难道是与自己小时候生活的乡村有关吗。也或许,是骨子里对自由和浪漫的向往,致使我不倦的去爱这世上许多看似无用的东西,但也而正是这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却令内心安然而富足。更多时候,向往的,是从现实的藩篱中逃脱出去,做一个自由自在的山野闲人。


  高原深处,藜麦大田成千上万。远远望去,若秋天打翻的油彩桶。赤、橙、黄、绿、青、蓝、紫,各色油彩混合在一起,构成一幅浓情四溢的画幅。


  走近了。成熟的藜麦,举着硕大的穗,笑盈盈的看着我们。关于穗,只对数年前见过的谷穗和高粱穗有此种印象。穗的硕大,让人想起成熟和希望,让人想到一种作物在世间承载的恩德和福泽。


  一棵穗,千百万的籽实,挤在一起。一地的穗,就像一群豪情万丈的壮士,将要出征远方,争取自由和幸福。又似乎,是一群雄壮的汉子,刚刚喝过一种比较浓烈的酒,去赴一个什么约会似的。


  一株藜麦站在地里,就像一个傻傻的武士,浑身的蛮力,却又不知去哪里去施。而千百棵藜麦站在一起,就有一种壮士奔赴沙场的豪迈和悲壮,甚至有一点咄咄逼人了。


  大野茫茫,藜麦是力量和美的象征,它载负着救济黎民百姓的重任,在干旱的内陆高原上生机勃勃的成长。在蓝天白云下,火红的藜麦,燃烧成一团团火焰,而火焰深处,是给这里的黎民百姓的希望和力量。


  无法说清楚草原腹地的藜麦到底有多少。翻过一道岭,一坡绿色的;爬过一道沟,一坡紫色的。或者,就是那红中带着黄,黄里透着粉的,这些充满了诱惑力的东西,把我们一步步带到了草原深处,带到那个水草丰美的理想世界。






微信图片_20220930160143.jpg (1.34 MB, 下载次数: 320)

微信图片_20220930160143.jpg

微信图片_20220930160157.jpg (1.05 MB, 下载次数: 300)

微信图片_20220930160157.jpg

评分

8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2-9-30 16:53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学习老师佳作,大自然的颜色,真的是百看不厌,真没想到种地时讨厌的大灰条会有这么多的益处,学习了,国庆节快乐!
3#
发表于 2022-9-30 20:45 | 只看该作者
图文并茂,赏心悦目      
4#
发表于 2022-9-30 20:52 | 只看该作者
藜麦是这个样子的,跟小麦不怎么像,第一次见。
藜麦做的点心我吃过,味道不错的,好像和大米一起也烧过的,口感还好,不很硬。
围绕藜麦写的散文也是缱绻抒情的。
国庆快乐!
5#
发表于 2022-10-1 21:28 | 只看该作者
我知道高原的莜麦,藜麦还是第一次听说,又长知识了。
这是散文与说明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坐着充分发挥了想象力,运用的描写与比喻形象生动,解人心头之惑。
感谢文珺带来的美文,辛苦了,问候!
6#
发表于 2022-10-2 10:55 | 只看该作者
品读学习文版佳作,即能学习,又涨知识。文章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在对自然描写中,能让读者放空内心。文版为读者详实介绍的“藜麦”,让读者对这种农作物,有了全新认知。问好文版,并祝国庆快乐!
7#
发表于 2022-10-3 10:03 | 只看该作者
欣赏老师佳作,学习了!
8#
发表于 2022-10-3 10:40 | 只看该作者
藜麦,是承载也是力量,是丰盈也是收获。有藜麦的地方人文环境一定不错!
9#
发表于 2022-10-3 18:18 | 只看该作者
驱车前往,奔赴那千百亩的浓情和热烈。欣赏
10#
发表于 2022-10-3 19:09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美,文章美,欣赏!
11#
发表于 2022-10-4 09:02 | 只看该作者
这个东东很适合我老家种植,请教苗产多少?00年前我家二伯是湖南农科院的专家,和袁隆平同单位不同所。但凡有新品种,我老家就是试验基地。也是高山之上。
12#
发表于 2022-10-5 10:04 | 只看该作者
拜读佳作,才知藜麦是这样子的。
全文显得壮阔,抒情,还有一点点什么呢,像被石子击了一下的颤抖。十分欣赏。
13#
发表于 2022-10-5 16:39 | 只看该作者
通过对一种高原植物的书写,让读者读到了高原景色和高原精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8 10:41 , Processed in 0.143221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