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岩屋 [打印本页]

作者: 匡建华    时间: 2022-10-8 15:41
标题: 岩屋
本帖最后由 匡建华 于 2022-10-8 15:45 编辑

岩屋

文/匡建华

   所谓岩屋是指利用天然洞穴或石壁修砌的石屋。在清江流域有许多天然溶洞,乡亲称之为“岩屋”,最大的有几十米高、十几公里长。


   岩屋在古代是人类居的地方,土家先辈“长阳人”就在一个岩屋里发现的。那遗址距长阳县城45公里,距今已有19万多年,拔约1300米,岩屋洞口高约2米,宽约6米。后来又在全县发现了十几个岩屋里有古人活动的痕迹,由此定论长阳是土家族的发源地。

   在隔河岩水电站约一公里的对面是仙人寨,主体部分是一个半开敞的巨大岩屋。这里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第一具完整的古代巴人遗骸遗址,古人曾在这里碾制火药。古人的悬棺,至今放置在高高的洞壁上。谁能想到数千年前在没有吊装设施条件下,巴人究竟能将这些棺木放置于悬崖峭壁之上。据文献记载,嘉庆元年,清朝第一次大规模农民(白莲教)起义,就是在这个洞中爆发。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还有少数乡亲们居住在岩屋里,后来经政府扶持才逐步搬了出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乡村的初中,高中学校都办有自己的农场。我读初中时办的农场是在一个地名叫枇杷溪的大山里,最初老师同学就是住在小溪边的一个岩屋里,感受了炎热夏天在岩屋清凉。岩屋里有一个泉水井,井口圆圆的,清澈的泉水日夜不停流淌着,几个春秋,没有见它满过,也没见它干过。

   五年前,我和十几个初中同学还到枇杷溪农场玩过一次,回望当年的青春岁月,那岩屋已长满了杂草,所剩的残岩断壁还有点当年的印迹,那灶台几乎完好,岩屋里水井的泉水还是那么深,还是那么清。那场景就想起和老师、同学一起弄饭、讲故事、唱歌、打扑克牌,到溪水中洗澡的日子。  

   岩屋山上的开荒地早已回归了自然,远远望去,和其它地方的原生态林已没区别。在那儿我们经历了春夏秋冬,享受着收获的喜悦,体会着父辈们耕耘的艰辛。

   二十世纪八十年初我分配高家堰工作,听说同事老向住的还是岩屋,感到非常吃惊,后来到他家去玩,才发现他那岩屋并不是天然溶洞,而是用纯石头做成的。岩屋是依山而建,墙壁,就连屋顶全是一块块大大小小的天然石片,特别是那屋顶石片是一块压一块,次第铺盖而成,状似鱼鳞。石墙石瓦,上下一色,浑然一体,被绿树掩映,在深山显得原始而古朴。

   老向的石板屋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才做的。据老向介绍,他家建这房子前前后后搞了好几年,大约要用十万多块石板。

   到村里一走一看,发现乡亲们的房子和老向一样,小村寨是清一色的岩屋,“一”字型格局,四开间,正两层,低门、小窗。墙壁石块接缝紧密,牢固而稳定。片石砌成的内外山墙直接承檩,墙体内部没有传统的木质框架结构。屋里屋外的墙面任随石形,自然地凹凸。

   乡亲们把当地石头几乎是应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除了房子,农家的场坝、台阶、灶台、水缸、猪槽、石磨也是石块打凿而成。除此之外,村中的石桥,乃至于山地农田的堡坎也是由石头砌成。石块与石块接缝紧密,线条层次匀称,石缝间依稀可见历史的印痕。

   据当地人传说,是姓向的先人最先在这儿开荒种地,盖屋砌灶,安居创业,地名也就随了向姓,加上整个村子在一年四季阳光充足的岭上,因此地名就叫向日岭了。也有传说,这儿的村民并非土家山寨的原住民,是清朝四川战乱时,有六户人家携儿带女到鄂川交界处避难,落脚在这片荒山野岭中,时间久远了也就被同化了。向日岭是山高石头多,耕地十分有限,乡亲们舍不得选用泥土,也只好借助当地的石材,就有了今日的岩屋。

   八十多岁的罗爷爷告诉我,他家的岩屋少说也有两百年历史了。大门所用的门槛墩,虽然年代久远,但花纹依然清晰,历经沧桑却仍清楚地向后人传达着历史深处遥远的信息。如大门内收八寸,成漏斗之状,希冀能进财守财;而家畜的门则要广开六寸,寓意六畜兴旺。

   到目前为止,这样的岩屋近二十栋,大多是依山而建,呈散居状。因为地处山坡,房子基本不能保证在同一水平面,常常是从一间屋子到另一间屋子需要上下几步台阶,却也是错落有致。

   向日岭还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它是湘鄂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诞生地,曾经的一支由七十多人的农民武装“人民自卫团”,后来就是贺龙元帅组建红六军的骨干力量,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时期,向日岭也是血与火的战场。

   几十年过去了,清江边的岩屋好像又获得了新生,经乡亲的雕刻,那溶洞,那石屋,一件又一件石具,先人故事,形成了土家山寨特有的岩屋文化,它向山外的来客述说着岁月的沧桑,也述说着土家山寨的民族风情。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22-10-8 17:30
先顶起,明天细瞧,问好朋友。
作者: 露渊    时间: 2022-10-8 18:24
拜读老师佳作,文笔细腻,思绪清晰,学习了,问安!
作者: 何叶叶    时间: 2022-10-8 18:30
作者用朴实无华的笔触在我们面前展示了岩屋的历史,作者笔下的岩屋有着时代久远的印记。它特有的文化传承,有岁月的沧桑,有土家山寨的民族风情。文章书写朴实自然,主旨鲜明,内容丰富,有时代特征,读后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感受。感谢匡老师对春雨版块的支持,期待老师更多精彩。
作者: 匡建华    时间: 2022-10-8 18:58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22-10-8 17:30
先顶起,明天细瞧,问好朋友。

谢谢老师支持,晚上好!
作者: 匡建华    时间: 2022-10-8 18:59
露渊 发表于 2022-10-8 18:24
拜读老师佳作,文笔细腻,思绪清晰,学习了,问安!

谢谢老师点评支持,晚上好!
作者: 匡建华    时间: 2022-10-8 19:01
何叶叶 发表于 2022-10-8 18:30
作者用朴实无华的笔触在我们面前展示了岩屋的历史,作者笔下的岩屋有着时代久远的印记。它特有的文化传承, ...

谢谢老师点评鼓励,晚上好!
作者: 枕石问天    时间: 2022-10-8 21:45
九十年代末期,我们村里一女孩嫁到广西,住的就是石洞。同时期,贵阳龙洞堡机场开通,公路两边的房子是石头当瓦盖,而且是半边石头,半边茅草。
作者: 青于蓝    时间: 2022-10-9 10:12
我对距今19万年的岩屋特别感兴趣,那里有仙人的遗迹,走进去,怀古幽思之情自然产生,有意思。
作者: 荷不雨    时间: 2022-10-9 10:27
小时候看电视在“千古奇观”中看过悬棺,貌似在三峡一带的石壁上面。
原来悬棺是悬在岩屋上的。长见识了。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22-10-9 10:29
岩屋应该和河南某些地方的地坑院差不多,皆是古人为生计的居所。文章写得宽泛,对特殊地质特殊年代形成的居所有一定的了解。
作者: 然野    时间: 2022-10-9 10:55
  欣赏灵秀的文字。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民俗乡情都蕴着岁月的痕迹。
  问好朋友。
作者: 秋实声像    时间: 2022-10-9 11:48
本帖最后由 秋实声像 于 2022-10-9 12:10 编辑

我国地大物博,无奇不有。今天又学到了一个新知识——岩屋。
“岩”,顾名思义,岩石也,岩屋就是石头屋呗。
令人惊讶的是天然岩屋,与其叫“岩屋”,还不如直接叫山洞更贴切。
那些天然溶洞,很适合远古人群居生活。现代岩屋恐怕都是人造的了。
开卷有益,又学到了新知识,感谢建华带来的美文。
作者: 云馨    时间: 2022-10-9 12:02
所谓岩屋是指利用天然洞穴或石壁修砌的石屋。在清江流域有许多天然溶洞,乡亲称之为“岩屋”,最大的有几十米高、十几公里长。

没见过岩屋,匡老师朴实的文笔将当地岩屋的情况介绍的详尽,赏读学习了!
作者: 匡建华    时间: 2022-10-9 19:01
枕石问天 发表于 2022-10-8 21:45
九十年代末期,我们村里一女孩嫁到广西,住的就是石洞。同时期,贵阳龙洞堡机场开通,公路两边的房子是石头 ...

贫困山区这样的房子可能老师存在。
作者: 匡建华    时间: 2022-10-9 19:02
青于蓝 发表于 2022-10-9 10:12
我对距今19万年的岩屋特别感兴趣,那里有仙人的遗迹,走进去,怀古幽思之情自然产生,有意思。

谢谢老师点评支持,晚上好!
作者: 匡建华    时间: 2022-10-9 19:03
荷不雨 发表于 2022-10-9 10:27
小时候看电视在“千古奇观”中看过悬棺,貌似在三峡一带的石壁上面。
原来悬棺是悬在岩屋上的。长见识了。

谢谢老师点评支持,晚上好!
作者: 匡建华    时间: 2022-10-9 19:03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22-10-9 10:29
岩屋应该和河南某些地方的地坑院差不多,皆是古人为生计的居所。文章写得宽泛,对特殊地质特殊年代形成的居 ...

谢谢老师点评支持,晚上好!
作者: 匡建华    时间: 2022-10-9 19:03
然野 发表于 2022-10-9 10:55
欣赏灵秀的文字。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民俗乡情都蕴着岁月的痕迹。
  问好朋友。

谢谢老师点评支持,晚上好!
作者: 匡建华    时间: 2022-10-9 19:04
秋实声像 发表于 2022-10-9 11:48
我国地大物博,无奇不有。今天又学到了一个新知识——岩屋。
“岩”,顾名思义,岩石也,岩屋就是石头屋呗 ...

谢谢老师点评鼓励,晚上好!
作者: 匡建华    时间: 2022-10-9 19:04
云馨 发表于 2022-10-9 12:02
所谓岩屋是指利用天然洞穴或石壁修砌的石屋。在清江流域有许多天然溶洞,乡亲称之为“岩屋”,最大的有几十 ...

谢谢老师点评支持,晚上好!
作者: 蛇珠    时间: 2022-10-9 20:09
大自然的恩赐
美文欣赏
作者: MLMC    时间: 2022-10-9 22:23
岩屋,有地方特色的建筑,遥远的回忆,有趣的故事,满满的乡情,欣赏新作,点赞问好,建华文友!
作者: 匡建华    时间: 2022-10-10 08:43
蛇珠 发表于 2022-10-9 20:09
大自然的恩赐
美文欣赏

谢谢老师支持,早上好!
作者: 匡建华    时间: 2022-10-10 08:44
MLMC 发表于 2022-10-9 22:23
岩屋,有地方特色的建筑,遥远的回忆,有趣的故事,满满的乡情,欣赏新作,点赞问好,建华文友!

谢谢老师支持,早上好!
作者: xam720    时间: 2022-10-11 10:35
在中国,人们的居住场所五花八门,多和历史及传承还有当时的环境有关,有旗楼,雕楼、土楼,还有故城,建华老师的岩屋让我对中国的居住史又了一份了解。欣赏,问好!

作者: 何足道哉    时间: 2022-10-11 10:47
名胜掌故,娓娓道来,不猎奇,不渲染。
沉静的描写,如见其貌焉。
作者: 李子四    时间: 2022-10-11 11:17
读文章才知道原来世上有这样的事情,真长见识了。
作者: 匡建华    时间: 2022-10-11 14:33
xam720 发表于 2022-10-11 10:35
在中国,人们的居住场所五花八门,多和历史及传承还有当时的环境有关,有旗楼,雕楼、土楼,还有故城,建华 ...

谢谢老师点评支持,下午好!
作者: 匡建华    时间: 2022-10-11 14:34
何足道哉 发表于 2022-10-11 10:47
名胜掌故,娓娓道来,不猎奇,不渲染。
沉静的描写,如见其貌焉。

谢谢老师点评鼓励,下午好!
作者: 匡建华    时间: 2022-10-11 14:35
李子四 发表于 2022-10-11 11:17
读文章才知道原来世上有这样的事情,真长见识了。

谢谢老师来访支持,下午好!
作者: 童心是    时间: 2022-10-12 09:01
精彩继续!欣赏学习朋友佳作!
作者: 童心是    时间: 2022-10-12 09:02
美文提读支持!点赞欣赏
作者: 匡建华    时间: 2022-10-12 12:35
童心是 发表于 2022-10-12 09:01
精彩继续!欣赏学习朋友佳作!

谢谢老师支持,下午好!
作者: 匡建华    时间: 2022-10-12 12:36
童心是 发表于 2022-10-12 09:02
美文提读支持!点赞欣赏

谢谢老师加分鼓励,
作者: 童心是    时间: 2022-10-13 18:06
再赏朋友佳作,晚上好😁
作者: 匡建华    时间: 2022-10-14 06:16
童心是 发表于 2022-10-13 18:06
再赏朋友佳作,晚上好😁

谢谢老师一路支持,早上好!
作者: 玉佩琼琚    时间: 2022-10-18 17:53
拜读学习老师的佳作!岩屋历经岁月的沉淀,拥有独特的民族风情,到新时代的重生
作者: 匡建华    时间: 2022-10-21 19:20
玉佩琼琚 发表于 2022-10-18 17:53
拜读学习老师的佳作!岩屋历经岁月的沉淀,拥有独特的民族风情,到新时代的重生

谢谢老师点评支持,问好!
作者: 唐僧没有肉    时间: 2022-10-24 08:40
读罢匡老师此文,了解的不光是岩屋,还有与岩屋相关的沿革变化,这里面既有自然的,也有人文的,既有叙事之趣,又有描写之妙,把人、物、史及风俗人情融一体,非常高妙。只是个别句子似乎不太通畅。
作者: 匡建华    时间: 2022-10-24 14:32
唐僧没有肉 发表于 2022-10-24 08:40
读罢匡老师此文,了解的不光是岩屋,还有与岩屋相关的沿革变化,这里面既有自然的,也有人文的,既有叙事之 ...

谢谢老师点评,下午好!
作者: 言泊远    时间: 2024-8-12 17:58
拜读佳作,欣赏精彩;原来朋友的家乡是个有故事的地方啊!
作者: 芳菲    时间: 2024-8-12 19:53
在作者的笔下,岩屋被描绘得栩栩如生,令人仿佛穿越时空,亲身置身于那神秘而幽邃的空间之中。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岩屋的轮廓与构造,使得整个场景跃然纸上,生动而具体。
随着作者的叙述,我们不禁被引领着,一步步走进那个由岩石构筑的奇妙世界。岩壁上的每一道纹理,似乎都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我们不仅能看到岩屋的外在形态,更能感受到那份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原始与质朴,以及它所承载的自然之力与历史的沧桑。
在欣赏这篇文字时,我们仿佛也成为了一位探险者,与作者一同在岩屋中穿梭、探索,体验着那份震撼与敬畏。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24-8-12 21:51
拜读学习建华文友旧作回放。从岩屋里感受到岁月的变迁与时代的发展……问好!感谢建华文友带来的美文佳作!
作者: 太和五中张奇    时间: 2024-8-14 17:28
语言清新,有序,条理清晰,观点鲜明。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