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13|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喊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11-16 21: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夏晨美文 于 2022-11-16 21:28 编辑

                                      喊  魂
                                  (夏署)

      “夏暑仔,在哪儿跌依吓依就不要怕哦。要回来,回来,顺顺溜溜跟我回来,回来恰饭耶喏……”旷野里飘荡、回转的这些话语,大抵停留在儿时三五岁时的印象中,那是我的祖母在为我喊魂。我仔细地回忆当时的情景,祖母的喊声从只有五户人家叫“羊仔场”的小山村的沟渠边再次回响耳际。虽然此时的“羊仔场”已经有了上百户人家,且与城市接了壤,但我脑海里一幕幕鲜活起来的记忆中的场景和那些个晨昏日落,仍停留在廖落、空旷,永远回不来了的童年里,四野茫茫,有风声、雨声、牛哞狗吠声。

        记得那几天我很不爽。祖母认为我在外面玩时受了惊,丢了魂,决定为我“喊魂”。傍晚,祖母盛了碗冒尖儿的斋饭,准备了牺牲贡品,燃了三根香,在神龛前虔诚地敬了祖宗、天地,嘴里默默祷告祖宗和神灵保佑我安康。然后,祖母就将斋饭等贡品放在一个篮子里,一手提篮,一手牵着我的手,沿着我平常的活动路线,一路喊过去,喊着要我不怕,喊着要我的魂“回来”“回家”,声音拖得悠长,落日余晖把一老一少两个身影拉得老长,秋风起,寒意凉,此情甚至于有些惊悚。每到一个祖母认为特别重要的地方,她都要敬举一番。特别是有一处叫“太姥涵”,有两条十几米长幽深的“人”字型涵洞,其中一条完全沉没于地下,清澈的溪水从上游明渠灌入地下涵洞,又从下游的地底下翻滚着、打着漩儿冒出来,显得幽深而神秘。这儿,被认为有“神位”。祖母就把篮子举过头顶,向四方作揖敬举四次,嘴里同样念念有词,默默祷告,再燃上三根香,插在一个已经有别人燃过香烛的地方。在外面遛了一圈,祖母把我背了回来。祖母的“喊魂”还没有结束,她把我安置在屋里后,又搬了把梯子,架在厨房的矮屋檐上,七十多岁的祖母用她的大脚一步步爬到可以越过屋脊看到大山的位置停下。祖母出生在上世纪元年,因出身于农家,非但没有像她的姐妹们那样裹足,且有双特大号的脚。因此,在新的千禧年我曾专门写过《大脚婆》,纪念勤劳善良的祖母和她所给予我们“大脚”的血脉传承。祖母爬上去后同样敬了天地,朝着大山方向继续“喊”我“回家”。那时,天已完全经黑了下来,晚风习习。


         这就是我唯一亲身经历的一次“喊魂”。至于“喊魂”后我的“魂”是不是立即就“回来”了,病是不是就立马就好了,不再记得。
       “喊魂”,亦称“喊惊”“招魂”等,是旧时医学不够发达时的民俗信仰,流传于全国大多数地区。古代的人们认为,人有疾病或将死,魂魄离散,须招魂以复其精神,延其年寿,因而有“喊魂”“招魂”之俗。后世,若有少儿受到惊吓,以致魂不附体,精神不振,此时即须喊魂收惊,使魂魄归来,除病消灾。《楚辞》中的《招魂》篇,即与此俗相关。汉武大帝刘彻也有过“招魂”的故事。刘彻“倾国倾城”的爱妃李夫人去世后,甚为思念。方士少翁因此自荐说能将李夫人“招魂”来让刘彻见上一面。在一个晚上,少翁点起灯烛,挂起帷帐,念咒作法,武帝终于隐隐约约地看到一个苗条女子穿着李夫人生前穿的衣裳缓缓走来,在帷帐里端坐了一会,又慢慢地踱来踱去。武帝越看越像越思念,不觉看出了神,想进帷帐与李夫人相见,被少翁阻止。再转眼一看时,里面已经没有人了。刘彻心中悲痛不已,当即作了一首小词:“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这就是典故“姗姗来迟”的来处。


      “喊魂”的方式各地不一。除了我的家乡赣南风俗外,广东东莞的风俗是在屋檐下、床头或小儿受惊吓的地方,燃几支香及冥纸,将孩子衣服在火焰上方前后摆动,手拿菜刀或剪刀,在地上拍响,再将米粒撒向四方,口中呼喊:东方米粮,西方米粮,南方米粮,北方米粮,四大五方米粮。某月某日某某童年来归啊!请到九天玄女、接魄童郎,畀返某某肚胆来归啊!而上海朱家角地区,则将小孩的生辰八字写在红纸上,置于灶台,纸上放一碗水,点香烛叩头。然后取一个斗,遮以包袱,点火寻觅灶脚下的喜蛛,并连喊“某官(老大为大官,老二为二官)归来!”直至找到二三只喜蛛,放在斗中,捧至小孩枕边,边走边喊,放下蚊帐后结束仪式。东北、华北、南京等地,则由家人认定其惊悸失魂之处,一人呼叫孩童的名字,一人就喊“回来吧!”一呼一喊。等到了具体地点,拿着孩童衣服的人就把衣服抖开,象征性地一张一闭,然后挟于腋下,高呼孩童的名字,另一人则答“回来了!回来了!”表示魂魄已被系住。一路上再呼应一遍,则认为灵魂已经附体。


     记忆中,我这唯一一次被祖母“喊魂”后又几年,祖母在她八十一岁时永远离开了我们。期间,我也听见过邻居家小孩被“喊魂”的声音,语调、意思大抵相同。但自祖母离世后,同样不识字的我的母亲似乎就不会做这些。我母亲出生的在一个叫巾石的地方,山清水秀石头多,或许她的乡俗里没有“喊魂”,因此祖母离世后在我们的家族里“喊魂”习俗就没再延续。但我母亲信“问仙”信“摸惊”,那是另一种相近的风俗。再等我上中学时,左右邻居、甚至村庄里就再也听不到这些了。但类似“天惶惶,地惶惶,我家有个哭夜郎。过路君子念一遍,安安顺顺大天光”这样的“哭夜郞”告示在上中学时都还经常能在电线杆、转弯的墙角上见到。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这一切民间古朴的祈祷或问医方式,即使在农村,也基本上绝了迹。
2#
发表于 2022-11-17 13:17 | 只看该作者
“喊魂”跟歌曲有关系吗?怎么发这里?
3#
发表于 2022-11-19 10:49 | 只看该作者
喊魂还真没听说过,或许在一些偏僻山村确实存在着。哈,是风俗还是迷信呢?
4#
发表于 2022-11-19 18:07 | 只看该作者
喊魂,这种事好象是很久很久之前的吧
5#
发表于 2022-11-21 13:22 | 只看该作者
魂兮归来,好像很久运了。
理解作者被 祖母喊魂的感觉,记得我小时候也有过。
6#
发表于 2022-11-21 15:30 | 只看该作者
喊魂现在一些农村也还存在。
记得上次空难,很多人去空难现场给逝去的亲人喊魂。
7#
发表于 2022-11-23 15:06 | 只看该作者
这篇喊魂具有很强的地理风俗文化特点,作者笔力稳健,叙述详实,功底深厚,在纪实中反映了时代风貌,建议斑竹们引导好作者注意发文规则,
8#
发表于 2022-11-27 13:41 | 只看该作者
有些民俗早已消失,但也算是文化传统的一个部分,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3 18:43 , Processed in 0.31283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