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96|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玉在匮中求善价——略说《红楼梦》中的金匮意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11-25 14: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玉在匮中求善价——略说《红楼梦》中的金匮意象

  《红楼梦》中的诗词对联谜语之类都非偶然为之,无不对小说中人物的命运有暗示作用。这基本已是定论。而且,还远远没有这么简单。也就是说,在表面含义背后,还有着更深一层甚至多层的含义。这也正是人们对《红楼梦》的主旨解读天差地别的原因之一。

  这里,且对其中的一副对联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说上几句。

  这副对联出自第一回,贾雨村之口。贾雨村因见甄士隐的丫环娇杏对他回顾,自以为人家有意于他,正赶上中秋,对月伤怀,便先吟了一首诗: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而后“因又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乃又搔首对天长叹”,便吟出这副对联。

  表面看,诗写的是自己壮志难酬,反而动了花花肠子,而对联则是表示自己等待时机一展宏图。当然,作者要表达的肯定不是字面的意思。关于此诗,脂批说:这是第一首诗。后文香奁闺情皆不落空。”不但明确点出“后文香奁闺情皆不落空”,而且特意告诉读者全书中的无论诗词之类都另有含义。而关于此联,脂批则更怕读者误读,指出:“表过黛玉则紧接上宝钗。前用二玉合传,今用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告诉读者前面的诗说的是“二玉”,这里的联说的则是“二宝”。如此看来,诗中“添愁”“敛额”“回头”“自顾”,以及想要“先上玉人楼”(玉:宝玉),分明皆是黛玉的写照。而联中已明确点出“钗”字,想不将其与宝钗联系起来也不行了。

  所以,这副对联的第一层意思就是,一个颇有抱负的人在等待时机,希望遇到伯乐,以便实现自己的价值,发挥自己的作用……

  而第二层意思,则不妨先看看其背后的典故。关于“玉在匮中”,《论语·子罕》篇载:子贡问孔子,“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诸?求善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由此还传下来一个成语“待价而沽”,意为喻怀才待用或待时而行。这一点,和宝钗一门心思想要嫁给宝玉心理完全吻合。而“钗于奁内”则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载:汉武帝元鼎元年,起招灵阁,有神女,留一玉钗与帝,帝以赐赵婕妤。至昭帝元凤中,宫人见此钗,光莹甚异,共谋欲碎之。明视钗匣,唯见白燕,直升天去。后宫人常作玉钗,因名玉燕钗。

  注意,这里的钗居然不是金钗(金簪雪里埋),而是玉钗,是和上联的“玉”相呼应的。玉钗本来藏在匣里,不但难得重见天日,甚至还有被人“谋欲碎之”的危险,可是玉钗却化为白燕,升天而去。它没有重新插在女人头上而大放异彩,而是化燕升天。结合前面的“求善价”,到此时的“待时飞”,分明暗示了宝钗的命运。而且作者巧妙地把“匣”字换为“奁”字,更明示这根本就不是说贾雨村自己,说的就是宝钗。脂批说:“偏有些脂气”,明确告诉我们这就是讲女人的。贾雨村一个大男人怎么可能用“奁”字呢?

  这里,有一个问题绕不过去,就是“时飞”二字恰好又是贾雨村的字,贾雨村名化,字时飞,雨村是别号。正因为联里提到了他的字,所以有红学研究者认为后来宝钗被迫嫁给了贾雨村,纯属无稽之谈,这且不论。结合故事发展,“待时飞”三字不妨看作是后来贾雨村暗中使坏,直接造成了贾家的危机,因而间接促成了宝钗嫁给宝玉的结果。“善价”,有人认为谐音“善嫁”或“善贾”,总之都是嫁给宝玉。然而结果我们都知道,她嫁宝玉尽管在之前看来是高攀,但结果实在算不上“善嫁”。这只是宝钗的一个愿望罢了。

  不过,这副对联或许还有更深层的含义。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脂批本中的“匮”字,被高鄂改成了“椟”字。一般来说,高鄂删改之处,都是为了刻意遮盖作者原意,避免触犯满清霉头的地方,而“匮”与“椟”含义略同,有必要修改吗?

  “椟”有一个异体字“匵”,和“匮”字很像。《说文》中对“椟”的解释“椟,匮也。”就是匮的意思,而且“待价而沽”的典故里用的也是“椟”字,作者偏要使用“匮”字,显然有其特殊的考虑。且看“匮”字,《说文》释为:“匮,匣也,从匚,贵声 ”与“椟”不同的是,椟只是装珠宝的匣子,如“买椟还珠”。而在古代,一提到“匮”字,人们马上就会想到“金匮”二字。有一本中医典籍就叫《金匮要略》,有一种中药就叫“金匮肾气丸”。因为“金匮”,有其极其特殊的含义。《汉书·晁错传》陛下之德厚而得贤佐,皆有司之所览,刻於玉版,藏於金匮,历之春秋,纪之后世,为帝者祖宗。”贾谊《新书·胎教》:“胎教之道,书之玉版,藏之金柜置之宗庙,以为后世戒。”可见,“金匮”是常与“玉板”连在一起使用的。《史记·太史公自序》:“周道废,秦拨去古文,焚灭诗书,故明堂石室金匮玉版图籍散乱”《黄帝内经·灵枢·玉板》篇云:“黄帝曰:善乎方,明哉道,请之玉版以为重宝传之后”明陈继儒《袁伯应诗集序饱读节寰公(袁可立)所藏经史,而尤好金箱玉版之书。”综合来看,所谓“金匮玉板”,就是指经史等国家的重要典籍。所以,“玉在匮中求善价”明指要收藏好国家的典籍,以找到一个好的传承者继承下去,暗中则指要在满清的高压政策下要努力保存传统的中华典章制度使之不致断绝。如此,“钗于奁内待时飞”则是希望在满清残酷的文字狱中,希望我们的中华文化能够“化燕高飞”,逃离被毁灭的命运。《红楼梦》不但用曲笔描写了明末清初的“家亡血史”,而且在其中隐藏着大量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真不枉作者“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功夫。

  最后要说的是,不要说什么这就是小说而已,诗文对联也就是它的表面意思这样的混话。因为脂批中已经明确告诉我们这一诗一联自是书中正眼”,哪一句都不是随随便便写来的。


评分

5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2-11-25 14:57 | 只看该作者
如空老师又有新作,但不宜在上班摸鱼时偷瞅。
得空再细品,加分先
3#
发表于 2022-11-25 15:18 | 只看该作者
解读别出心裁。从典籍以及说文解字,还真不愧为一种解释。红楼读的不仅是故事,还有故事里隐藏的心机。隐藏的文化。红楼解剖起来各有其味。
4#
发表于 2022-11-25 16: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秋实声像 于 2022-11-25 16:23 编辑

《红楼梦》流传300多年来,正像楚楚说的那样,隐藏着心机,隐藏着文化,剖析起来各有其味。
所以,那么多 “ 红学 ” 研究机构,出品了那么多巨作,至今仍源源不断。
悟空就是一支生力军,在研究红学上面,不断推陈出新。
仰视、点赞!
5#
发表于 2022-11-25 16:27 | 只看该作者
给我的感受是,《红楼梦》也可以是文玩。
6#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5 18:15 | 只看该作者
秋实 发表于 2022-11-25 14:57
如空老师又有新作,但不宜在上班摸鱼时偷瞅。
得空再细品,加分先

欢迎随时提出宝贵意见
7#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5 18:16 | 只看该作者
喻芷楚 发表于 2022-11-25 15:18
解读别出心裁。从典籍以及说文解字,还真不愧为一种解释。红楼读的不仅是故事,还有故事里隐藏的心机。隐藏 ...

读红楼,离不了传统文化,否则就白费了作者打十处心血。带着百度读,是一个好办法。
8#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5 18:18 | 只看该作者
秋实声像 发表于 2022-11-25 16:20
《红楼梦》流传300多年来,正像楚楚说的那样,隐藏着心机,隐藏着文化,剖析起来各有其味。
所以,那么多  ...

实际上那么多研究机构,出口的大多是文字垃圾。
我也不是什么生力军,只是一个普通读者。与权威和专家不走一条道的读者。
9#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5 18:20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2-11-25 16:27
给我的感受是,《红楼梦》也可以是文玩。

这个比喻很不恰当。换顾文物尚可。文玩太小儿科,核桃可以是,葫芦也可以是。但文物承载了太多历史与文化。央视有个节目:文物里的历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红楼略似之。
10#
发表于 2022-11-25 20:07 | 只看该作者
水如空 发表于 2022-11-25 18:15
欢迎随时提出宝贵意见

岂敢岂敢?汗颜哦
一向佩服如空老师的学识,读红楼,懂易经,善琢磨,独辟蹊径。
吾只带眼睛,未敢言说,以免出糗,呵呵
11#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5 20:13 | 只看该作者
秋实 发表于 2022-11-25 20:07
岂敢岂敢?汗颜哦
一向佩服如空老师的学识,读红楼,懂易经,善琢磨,独辟蹊径。
吾只带眼睛,未敢言 ...

谦虚谦虚。用一个名人的话说:你还没伟大到可以那么谦虚的程度呢
推荐您搜一下“耶律雄奴”,下一篇我可能会说说这个名字……
12#
发表于 2022-11-25 20:57 | 只看该作者
如空又研究红楼了,真是大才子,知识渊博。
13#
发表于 2022-11-26 08:30 | 只看该作者
水如空 发表于 2022-11-25 18:20
这个比喻很不恰当。换顾文物尚可。文玩太小儿科,核桃可以是,葫芦也可以是。但文物承载了太多历史与文化 ...

文人手里把玩之物,本身可能还是文物。除了“盘它”,还会给它的各种特点赋予自己认为也希望公认的意义,定义好听的名称,哪怕是瑕疵,也要叫做冲、瓒、冰裂、开片等等
14#
发表于 2022-11-26 13:13 | 只看该作者
如空老师博学,此篇对红楼部分中 诗词的解读别出心裁,令人茅塞顿开。赏读学习了!
15#
发表于 2022-11-26 13:43 | 只看该作者
经典永流传,就在于它自身的魅力无限。
如空这精到论述,看来真是精读《红楼梦》的。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4 17:37 , Processed in 0.064561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