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01|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精彩呈现建隆元年的社会变革大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12-11 09: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刘彦林 于 2022-12-11 10:59 编辑


——浅读祁新龙宋史新著《建隆元年》


     
秋冬之交,得知青年才俊祁新龙的第三部宋史新著《建隆元年》出版,甚是欣喜,也为他的勤奋笔耕和宋史研究成果如此丰硕而心生敬佩。我辗转用时一月,才读完了这部三十五万余字的“巨著”,在动笔写读后感时却有些犯难,似乎能说的话好像在《宣和四年》《景德元年》书评中已经说过了,放弃吧又觉得对不起这位资深的“宋粉”。于是自慰:重复一次又何妨?随动笔写下这篇粗浅的读后感。       


    《建隆元年》的主人公是宋太祖赵匡胤,作者以公元960年(农历庚申年)为历史事件生发的时间区间,多角度地讲述赵匡胤借助 “陈桥兵变”走上政治舞台后所进行的一系列国家改革和励精图治的过程,在经受内忧外患等多重压力下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治国理政的卓越本领,从而塑造出一位更接近历史真相和人性化、典型化的宋太祖形象,以及建隆元年的政权变革状况、社会发展生态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


        第一,作者对宋史探究的深度是《建隆元年》最得力的支撑。《建隆元年》基本上遵循沿着历史记载的脉络写作的特点,作者常用的参考书是《续资治通鉴长编》,该书按照编年体的脉络来叙述历史,为《建隆元年》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原素材。从所列的40多种参考书目,尤其是宋代历史著作,如欧阳修的《新五代史》、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苏辙的《龙川别志》、陆游的《避暑漫抄》、薛居正的《旧五代史》等20多种来看,作者的阅读量大的很不一般,而且几乎全是“难啃”的文言文。这样以历史典籍佐证自己史学著作写作的做法,在他此前的宋史著作中已经得到体现,而此后愈来愈得到强化。不仅如此,在《建隆元年》的每一个章节、段落的写作中,作者不但把宋史资料作为依据,还于段落中直接引用有关宋史书籍的原文,这样的内容随处可见,引文或长或短,皆根据事件叙述的需要“摘录”,并在当页标注引文的出处,或《宋史》,或《宋朝事实》,或《史记》等,做到了精细而准确,证明所述并非猜度臆想和纯属虚构,而是在遵循史书记载的基础上,经过和多种宋史资料的横向和纵向比对,选定更接近历史真实性和人物本真性的素材,只是在结构设置、人物塑造、矛盾冲突、故事呈现等方面进行艺术化的处理,使得文本集史料性、知识型、艺术性和可读性于一身,更加全面且富有深度地还原赵匡胤这位建立宋朝初年的政治生涯和风云变幻。正因为他的肯“下工夫”,《建隆元年》从《第一章:天降大任》到《第九章:开启大一统时代》的章节安排外,还特地插入了《楔子:从忠心耿耿到篡位自立》和《间幕:制度改革》等两个章节,为《建隆元年》一书做了锦上添花的设计,其对宋史研究的深入程度,著作结构设置上的匠心独运,以及严谨的书写态度,几乎都得到了更好的彰显和完美的诠释。


     第二,精益求精的写作态度是《建隆元年》最有利的追求。基于《宣和四年》《景德元年》等宋史著作的写作基础,祁新龙《建隆元年》的写作过程可以算是“轻车熟路”。通过对这部定位于北宋建国元年的史学专著的阅读,我完全同意作者的自我评价。对《建隆元年》,我的总体感受是:在叙述节奏的把握上,显得收放自如、舒缓有致,达到了娓娓道来的程度;在叙述语言的追求上,更显得富有“文气”,在趣味性上做了力所能及的用力,营造出轻松阅读的氛围,把繁复的历史问题转换为“白语化”,达到“有趣、轻松、流畅”和“真实”的平衡尺度;在历史资料的运用上,对浩如烟海的原材料进行遴选、甄别,捕捉让人充满好奇的“点”,再加入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尽量忠实于历史资料、符合历史事实,避免造成矛盾的观点和有悖历史跟本的问题。当然,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并非易事,简直可以说是一种有难度的挑战行径。在《后记》中,祁新龙开诚布公地说:“我对历史素材的采撷,有自己挑剔的眼光……”。这种态度是审慎的,也是科学的,为其如此,呈现给读者的文本才能更接近于“专业性”。在写作风格的定位上,祁新龙的态度很明确,“我的写作更多的是体现历史的通俗性,内容老少皆宜,所有人都能读懂。”纵观全书,的确达到了通俗易懂的特点,但并不浅显、浅白,而是“用简单的讲述方式讲述历史”。在版块的设计上,除了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之外,还在每个章节的开头引用名人名言或史学典籍中的重要句段,为后续的展开叙述和故事的推动点名要义、拟定基调和点明主题,这也是《建隆元年》有别于前两部宋史著作的特点,从第一章至第九章,依次引用国剧作家莎士比亚、《毂梁传•隐公元年》、苏轼、《宋史》卷三《本纪第三》、《吕氏春秋•仲夏纪•大乐》、蔡东藩、《毂梁传•哀公元年》、《宋史全文》、颜师古等古代名人的观点或史学著作的论断,体现出作者在求新求变上的用心和倾情。


    第三,精彩呈现社会变革局势是《建隆元年》最突出的特点。祁新龙的《建隆元年》以赵匡胤的人生经历为叙述主线,从“汉隐帝时投奔郭威”起笔,把赵匡胤后周建立入军旅,受周世宗器重,在讨伐南唐时屡建战功,被任命为殿前都点检,周恭帝即位后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趁机在陈桥兵变禅让到帝位,改元建隆、国号“宋”等作为伏笔和铺垫,重点讲述北宋取代后周结束五代十国纷乱局面后,在公元960年发生的一些列重要事件,尤其是赵匡胤所表现出来的军事才能、政治才能以及处理各种复杂社会矛盾和君臣关系等方面的果断决策和英明领导,给广大读者塑造了一位有别于影视和演义中的宋太祖赵匡胤的形象,历史感、现场感、时代感、真实感等得到了较突出的体现。虽然涉及的尽管人物众多,事件纷繁、空间多变,但阅读中依然是叙述顺畅、脉络清晰,对前因后果的交代清晰分明,对事件的叙述有条不紊,更不会有错位和遗漏等缺失。在大章节中,还根据需要设置小章节,比如:在第一章《天降大任》,还设置“世宗北征、得关南之地、周世宗不甘心、张永德劝谏、木板‘点检作’、安排后事、选定殿前都点检”等七个小单元,使得叙述更有层次性、顺序性和合理性。在第三章《陈桥兵变》中,设有“苗训其人、天上出现两个太阳、幕后动员工作、一个人的醉酒夜、黄袍加身、约法三章、韩通抵抗”等七部分,在方便叙述的同时,还体现出在人物的心理、悬念的预设、故事的精彩、修辞的运用、语言的鲜活等方面的特点。像“一个人的醉酒夜”部分,就巧用了心理描写来反映赵匡胤性格的手法,在布局上采取设问的方式提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如:“赵匡胤到底在干什么呢?”“赵匡胤该以何种心态对待兵变这件事呢?”“赵匡胤眼前的情况是怎样的呢?”然后进行分部骤的细致化呈现。在讲述历史的过程中,也灵活地运用了“文学”的处置方法,来增强讲述的生动性和感染性,这也是他的史学著作与众不同的地方。比如,在描写李筠、李重进等人物与赵匡胤之间的正反双方矛盾冲突的情景,作者从不同的侧面、人物的各自立场等角度切入,更增强了叙述的精彩性和情趣性,使得读者的阅读成为了解宋史的精神享受。

     总之,在我有限的阅读体认里,祁新龙的《建隆元年》具有的特点远非这篇浅陋的读后感所能逐一概括。由于历史知识的欠缺,我不能从专业的角度去评判这部书的得失和优劣。然而,仅从个人的阅读的感受来看,《建隆元年》是一部值得阅读的宋史研究新著,特别是有意识的融入现代性元素,增强著作的看点,定会让读者感到物有所值。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3 13:40 | 只看该作者
又一篇书评。请各位师友们指正。谢谢!
3#
发表于 2022-12-15 10:29 | 只看该作者
读懂历史才能写出如此书评,深悟历史才能写出此种文章,为作者与书评者喝彩。有机会拜读一下原作。
4#
发表于 2022-12-17 14:27 | 只看该作者
刘老师博学,只有深悟了历史知识,才能写出如此精彩书评来。赏读学习了!
5#
发表于 2022-12-20 23:00 | 只看该作者
谦逊的文字,认真的阅读,是进步的姿态和进程。了解书写的准备和过程及其结果,像是一种侦探的工作,需要集结自己的智慧,储备,分析,对比,发现,如果有兴趣是愉快的过程,如果是应付差事则多有马虎。融入现代性元素的做法是一种拉近的做法。想起济南一位作家,写古代人们的官职,一律标明相当于现在的什么什么级别官职,令人觉得轻松可喜,一下子化解了许多阅读的不解和辛苦。
6#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8 15:29 | 只看该作者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22-12-15 10:29
读懂历史才能写出如此书评,深悟历史才能写出此种文章,为作者与书评者喝彩。有机会拜读一下原作。

感谢柳老师的鼓励,祝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8 15:29 | 只看该作者
云馨 发表于 2022-12-17 14:27
刘老师博学,只有深悟了历史知识,才能写出如此精彩书评来。赏读学习了!

问好云馨,欢迎来发帖支持。
8#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8 15:30 | 只看该作者
万里山水 发表于 2022-12-20 23:00
谦逊的文字,认真的阅读,是进步的姿态和进程。了解书写的准备和过程及其结果,像是一种侦探的工作,需要集 ...

问好老师,感谢您的关注和鼓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8 11:10 , Processed in 0.076367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