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7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非首发] 蛀书记(2022年3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12-27 19: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22年3月1日
美国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的《菊花与刀》自1946年出版以来,一直被誉为“了解日本民族的最佳读本”。该书通过对日本的等级制度、恩与报恩、义理、名誉、人情、儿童的学习等多方面的剖析,“从而得出日本文化是不同于欧美‘罪恶感文化’的‘耻辱感文化’的结论”。有理有据,夹叙夹议,读来很开眼界。
风中的雨:《菊花与刀》是作者1944年应美国政府之邀采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撰写的一份关于日本的研究报告。1946年经作者再次整理后,出版成书。一直以来,它被视为研究日本文化最有见地的伤口,被公认为了解日本文化的最佳读本。作者从未到过日本,却写出如此如评如潮的作品,不仅欧美人很是认可,连日本人也较为认可。就是近八十年后的今天读来,依然令人长见识,开眼界,会对日本产生一些表象之下、较为深刻的认识。这,应该就是经典的魅力吧!手里的《菊花与刀》是九州出版社2005年1月1版,2006年10月第8次印刷本。自谓“插图珍藏本”,只可惜,书是错漏较多,插图模糊不精,谓之“珍藏本”似不相称。


2022年3月4日
周策纵的《五四运动史——现代中国的知识革命》,共十四章,近五百页,分上下两编:上编讲“运动的发展”,下编谈“主要思潮分析”。取客观、中立的视角,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发生、发展及影响,作了全面、深入的介绍。细节考证详尽,思潮梳理准确,特别是对运动对现代中国的影响,可成一家之说。


2022年3月9日
夏坚勇的《湮没的辉煌》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东方出版中心推出的“文化大散文系列”之一种。通过对古史、古迹、古人、古事等的细微描写,对民族传统、历史大势、个人习性等文化因素进行梳理发掘,发自己的感慨。文章体量宏阔,多由点至面至体;语言气势磅礴,排比句比比皆是。有别今日语体,是上世纪风格。
风中的雨:这是1997年5月出版的一本老书,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比较风靡文化散文。我书柜里的“文化大散文系列”有余秋雨的《文明的碎片》、蔡翔的《神圣回忆》和夏坚勇的《湮没的辉煌》,另外还有胡平的《千年沉重》,虽未标明为“文化大散文系列”,但也是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装帧和内容都与“文化大散文系列”相近,应该也是这个系列吧。这些书以前都应该读过,只是自己记不清了,所以再次翻出来读。翻开《湮没的辉煌》,第一篇是写阎应元的《寂寞的小石湾》,隐约记得读过。后面的,似乎都没读过,一直读到《瓜洲寻梦》快结束(174页),看到自己改过的一个错字,才知道,这书应该是全部读过的。再读写南宋王室后裔的《遥祭赵家城》,才想起,这篇也是读过的。所以,全书都读过;这次,是重读。重读,也有一些感慨。感慨最深的是:所谓的文化大散文虽对我的味口(比较喜欢与历史、与文化关联度高的文章),但读多了,它们却仿佛一个模子里铸出来的,也就那么个样子。体量大,语气大,但往往大而无当,并没有多少真正感动人心的东西。余秋雨首创这种语体,自然是一种创新,作为散文之一种,有较浓的人文气息,自然能吸引人,盛行一时。但若到处都是,一直都是,甚至全部都是这样的东西,读起来,也就很有嚼蜡的感觉。这,也是今天没多少人再提文化散文、文化大散文的原因吧!


2022年3月10日
苏枕书的《有鹿来》有个副署:京都的日常,分“空间”、“五感”、“岁时”三部分。写日本京都的街道、山野、神社、寺庙、店铺、吃食、植物、节庆、轶事、风景、风俗,也写自己行走生活学习的每天每日、每时每刻、细腻心情、琐屑感触。文笔清丽,引文贴切,可窥京都、日本风情一二,体察作者幽微情绪零星。
风中的雨:因为喜欢《有鹿来》这个书名,喜欢苏枕书这个作者名,才买了这本书。对于苏枕书,一无所知。搜出百度介绍,作为资料保存:苏枕书,中国江苏南通人,作家,代表作有《夜阑犹剪灯花弄》等,于2005年获得第七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二等奖,2009年3月获得第四届新纪元全球华人青年文学奖小说组一等优秀奖。
风中有雨:《有鹿来》与《湮没的辉煌》差不多同时起读:前者在单位抽空读,后者在家里晚上读。《有鹿来》把握当下,注重日常,结构精致,体察入微,小巧玲珑;与白日的市井喧嚣正好匹配。《湮没的辉煌》沉浸过往,立足人文,篇章宏富,气势磅礴,煌煌大观;适合在安静的夜晚沉思。不期然的选择,仿佛是一种宿命,昭示着我本就庸常却有些自以为是的日子。强烈的对比,有将人撕裂的感觉。深沉人文亦我喜,日常精致亦我喜,虽然太深沉人文,往往大而无当;太日常精致,易沦于琐碎唠叨。我在两本书里来来去去,进进出出,看别人的日子,读别人的文字。别人既有丰盈的文字,又有充实的精神。自己呢?陷于物欲不可自拔,读史只是史,看山只是山,读不出历史里的人文与哲理,看不出日常的匠心与机巧,既领悟不了“大美”,也无法发现“小善”,虽也努力地想有所提升甚至希冀着本不可能的突破,却永远都只能囿于狭隘,永远都只是一个平凡得有些平庸的“大众”。


2022年3月12日
《命运与选择》是“易中天中华史”第二十四卷,也是最后一卷。对中华文明再次进行宏观考察,梳理出“邦国时代(方国、伯国、侯国、公国、王国)——帝国时代(秦汉至明清)——共和国时代(辛亥革命至今)”的大梗概,是对“易中天中华史”的一次全面的总结。虽并不一定精准,却是参考他说后自己的结论。
风中的雨:易中天在“后记”里说:“写完本卷最后一个字,没有兴奋,只有疲惫。”我翻完此卷最后一页,也是同样的心情。近十年时间,“易中天中华史”出一本,便买一本,断断续续地终于翻完。初读,颇为惊艳,有异于以往历史的书写方式,令人眼界一开。但读多了,就渐渐不太喜欢这样的腔调,尤如读余秋雨的散文随笔,有嚼蜡之感。当然,每卷依然有或多或少的收获,所以才能坚持翻下来。从整体考察,感觉有点虎头蛇尾。几百年的清代史,除在第二十三卷《大航海时代》里偶有涉及外,很少提及。特别是处于大变局下晚清史,本有许多值得总结的内容,应该大书特书,结果却一点也不涉及,便匆匆结束。或许是真“疲惫”了,自己也烦腻了,不想再写了;或许是觉得清代在文化上没有什么创新,历时虽久,却与他的主题相关不多,不值得一提;或许是清代离当下较近,不适合历史性的“远观”;或许是晚清史较为敏感,不愿涉入,免惹是非……我很想看易中天写清史特别是晚清史,看他对这段历史如何梳理如何挖掘如何评判。只可惜,易中天没写,我也没得看。因此,翻完“易中天中华史”,除与易中天一样的“疲惫”外,还多了他不可能有的“失望”。


2022年3月18日
郑子宁的《东言西语》有个副署:在语言中重新发现中国,分“普通话与拼音”、“方言与古汉语”、“语言与文化”、“姓名与称谓”、“异域与新知”五辑。虽是文集缺乏系统,篇章也较短小单薄,但既能溯源对比古今中外,又常深入到艰深的理论,还通俗生动否认通行旧说,且均围绕汉语这一核心,读来长见识。
风中的雨:在网上看到有人推荐郑子宁的《中国话》,顺便把或许可算是《中国话》“前传”的《东言西语》买了回来。以前没听说过郑子宁,查百度,介绍也很简单:“郑子宁,作家,代表作品有《中国话》《东言西语》。”倒是“简书”网上刘书朋《〈中国话〉作者:郑子宁》一文里,介绍得全面一点:“郑子宁,毕业于墨尔本大学。语言学达人,了解英语、法语、土耳其语、老挝语等语言,熟知常州话、上海话、西安话、广州话、海口话等多种汉语方言。在各类媒体上发表过与历史、文化、民族尤其是语言相关的文章近百篇,著有《东言西语》一书。”读《东言西语》,对作者对一些通行“旧说”的否定颇为上心,至少算是收获了一些“新知”吧!


2022年3月22日
王干的《尘界与天界》有个副署:汪曾祺十二讲,是对“汪曾祺文学与人生的美学透视”。十二篇研究文章,虽不成系列,体例较乱,但结合具体的作品,对汪曾祺及其作品的语言、结构、内涵、价值等进行深入研讨,寻找其现实主义、民族主义的根,分析出大众喜爱的原因。对于阅读汪曾祺作品,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风中的雨:想说的,不是关于《尘界与天界》,而是关于汪曾祺的书。汪曾祺的存在与意义,对于当代文学来说,是一个“异数”,他并没有长篇大作,作品总量也不多(据王干统计,也就200多万字),却吸引了众多读者。汪曾祺的书,近几十年来,一直是“出版热”。这“热”反应在我这里,就是陆续买了不少汪曾祺的书和关于汪曾祺的书。汪曾祺的书,最早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8月1版1印的《汪曾祺小说经典》,这本书有一个错误:封面上罗列了一些“经典”篇名,最后一篇是《岁寒三友》,但书里却没有这一篇。其后的依次是: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8月1版1印的《汪曾祺说戏》,8月1版1印的《人间草木》;辽宁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1版1印的《无事此静坐》,是该社“大家散文”之一种;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年1 版1印的《人间草木》《人间滋味》《人间有戏》;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5月1版1印先行发行的《汪曾祺小说全编》;梁由之主编、上海三联书店2016年8月、9月1版1印的“汪曾祺作品”系列,包括《去年属马》《老学闲抄》《文人与食事》《前十年集》《后十年集〈小说卷〉》《后十年集〈散文随笔卷〉》《汪曾祺书信集》共七本;陆建华选编、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7年5月1版1印的《梦故乡》;大象出版2017年9月1版1印的《汪曾祺画传》《汪曾祺自述》;商务印书馆2015年8月第1版、2019年4月第7次印刷的《汪曾祺自选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1 月1版1 印的《汪曾祺全集》(十二卷本)发行后,又买了一套,而且从头到尾一本不拉、一篇不拉地读完了。与汪曾祺相关的书有:孙郁著、三联书店2014年1月1版1印的《革命时代的士大夫——汪曾祺闲孙》;王干主编、广陵书社1版1印的“回望汪曾祺”系列,包括《夜读汪曾祺》《汪曾祺论沈从文》(2016年6月)《我们的汪曾祺》《人间送小温——汪曾祺年谱》(2016年7月)《汪味小说选》《林斤澜谈汪曾祺》(2017年4月);还有就是这本王干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1年5月1版1印的《尘界与天界》。


2020年3月30日
岳麓书社《周作人作品集》第一辑第六卷《泽泻集》是选集,有些篇目在《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出现过,全书“二十一篇中,与前出文集重复的超过了半数。”周作人的文,多取随笔笔法,信手拈来,自然天成。但内容并不超凡脱尘,反而深深锲入人性、时事,与书籍、风俗、世相等紧密关联,有较强的针对性。
风中的雨:岳麓书社《周作人作品集》第一辑第五卷《冥土旅行》收入周作人译作五种:《冥土旅行》《爱昆虫的小孩》《育婴刍议》《〈婢仆须知〉抄》《徒然草》。译作虽也算是一种作品,但终不是创作。所以,跳过《冥土旅行》读《泽泻集》。《泽泻集》以前读过。虽然什么时候读的有点记不清楚,但这个书名却印象深刻。《泽泻集》里的文章有些在读《自己的园地》和《雨天的书》时也读过,但再读全书、三读某些篇目,却依然觉得有味道。虽不能说是清新隽永,却往往引人神思。读之再三,多多少少会涌出一些看似大而无当,其实却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存在的东西。这或许就是周作人及其文章的价值所在吧!


2#
发表于 2022-12-28 09:43 | 只看该作者
感谢老师一直以来的支持。向您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23 05:00 , Processed in 0.14312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