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73|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品读古诗说守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1-26 11: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云馨 于 2023-1-26 15:53 编辑

品读古诗说守岁
  
  癸卯兔年的除夕,恰逢新一轮寒潮,扬扬洒洒的大雪随风而下,将这座古城笼罩于白雪皑皑中。
  
  人们纷纷赞叹,新年下大雪,好兆头,瑞雪兆丰年嘛!
  
  这场雪从白天一直下到华灯初上。吃罢年夜饭,看着春晚,不时依在窗口向外望去,在霓虹的灯影下,飞扬的雪花也有了色彩。不由就想起陆游的那首《除夜雪》: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放翁笔下的雪是四更天初至时而来,正好是在除夕守岁之际。上天赐给人们一场瑞雪,兆示着来年的丰收。放翁手中的屠苏酒还没来得及举起庆贺新年,就赶紧借着灯光用草字体写了迎春的桃符。
  
  穿越时光年轮,去感受放翁的别样情怀。令人遗憾的是,我却没有古人那雅兴去观景赋诗。只琢磨咋样看完春晚节目,如何能坚持守岁。
  
  随手翻看抖音,看到某地一户人家,子孙二三十口人共挤在一间屋里过除夕,年夜饭也是分排分桌,那场面可谓壮观。男女老少,说说笑笑,挤来挤去,堪称盛况空前。眼前所见,不禁莞尔,难以想象他们是怎么熬夜守岁的。
  
  除夕守岁的习惯自古就有,与现在的风俗相似,就是在除夕之夜达旦不寐。是指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饭要慢慢吃,从掌灯时分入席,一直吃到深夜。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岁月的惜别留恋之情,也有对新一年来临寄予的美好希望。
  
  清初诗人孔尚任的《甲午元旦》写道:“萧疏自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乾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抉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前四句写除夕,围炉守岁,饮酒消夜。第三句过渡,“买春钱”暗示旧年已去,新岁已来,后四句转入写新年。整首诗中分别道出了守岁、买春钱、放鞭炮、换桃符、听乐曲、拜新年等习俗。全诗描写了除夕夜晚的热闹情景。“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抉桃符老兴偏。”之句,充分展示了诗人童心未泯,欢喜过大年的愉悦心情。
  
  苏轼在《守岁》中写道:“欲知垂岁尽,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儿童不睡,勉强欢闹,直等晨鸡鸣唱的情景,将守岁的心理状态写得细腻入微,形象而生动。结尾两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是借用白居易的诗句“犹有夸张少年处”,意在勉励苏辙共惜年华。这个结句是点睛之笔,含有积极奋发的意味,使全诗精神陡然振起。
  
  在古代“守岁”主要的形式就是“点岁火、守岁火”。就如孟浩然的《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中所写:“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终岁不眠,等待天明。而且那晚通常是灯火通明,但是现在这个习俗已经被淡化许多了。
  
  现如今,年夜饭以“简单,省力,快捷”为原则,形式也多种多样。好多人提前半月就在外订好了年夜饭。除夕那天,家人们驱车前往,一家人不分老少同坐一桌。吃着丰盛的菜肴,觥筹交错间,谈古论今,展望未来,沉浸在举家欢聚的幸福之中。所以,人们对过年的习俗观念也随之改变许多。
  
  今年除夕,二嫂一家与她娘家亲戚十多口人也在外订了一桌团圆饭,从中午一直吃到下午五点。而后,一家人全部汇聚在老母亲家中,陪着老人家唠嗑。直到深夜,老人家困了,大家才分别散去。想象着他们全家老少聚集在一起水乳交融的气氛,好让人羡慕。
  
  当地老户人家,同样也保留着这样的习俗。年关渐近时,出外打拼的孩子们都回到父母的家中。那时,父母早已杀猪宰羊,备下丰厚的年货。到了除夕之际,兄弟妯娌齐动手,做一桌丰富的年夜饭,大人一桌,小孩一桌。一家人边吃边乐,谈笑畅怀,好不快活。那顿饭,的确就吃到了午夜12点,再来碗填仓的饺子,才算吃罢了年夜饭。之后,孩子们放烟花爆竹,老人们推牌九,年轻人斗地主、玩麻将,边玩边喝。喧哗笑闹之声汇成了除夕欢乐的高潮。
  
  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都驱走,期待着新一年的吉祥如意。这可是庄户人家守岁的重要环节,不能轻视。
  
  由此可见,从古至今,从内涵到形式上,每一位守岁人都将心中的愿望寄予新一年的祈盼之中。活在当下,珍惜拥有,不要让志向抱负付诸东流。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很多人在除夕夜守岁,感觉十分无聊,而宋代文人杨缵有一首《一枝春•除夕》的词,词中“竹爆惊春,竞喧阗、夜起千门箫鼓。流苏帐暖,翠鼎缓腾香雾。停杯未举。奈刚要、送年新句……”则是把夜晚明月和拂晓的花树一一记在心头,呼应了“守岁”的主题。
  
  古代的春节往往与爆竹绑定在一起,好像没有爆竹就不算过年一样。
  
  “竹爆惊春,竞喧阗、夜起千门箫鼓。”这样的夜景让老百姓们欢呼雀跃。这首词为后人展示了宋代人过年的许多习俗,体现了古人过年的热闹景象,让人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一起过春节。
  
  虽说我这里是边远的小县城,但新春佳节之际,家家都挂上红灯笼,贴上新对联,到处是喜气洋洋的景象。由远而近的爆竹声,带来了热闹喜庆的吉祥年,特别是除夕之夜的鞭炮声,尤其响亮。
  
  艰难的三年抗疫之路,国家保护了我们三年。现在的病毒特征是传播性还是很强,但发病症状减轻。党和国家听取医学专家的意见,权衡利弊,逐步实施全面放开疫情管控。一个共同抗疫的时代过去了,一个全民免疫的时代也拉开了帷幕。随着“小阳人”的不断增加,大家都经历了“杨过”到“杨康”的过程。悲喜交集中,庆祝劫后余生成为人们年节上最真实的表现。从腊月二十三开始,陆续就有人放鞭炮。仿佛要将旧历年所有的瘟疫炸跑驱尽。期望着所有美好如期而至。
  
  昨天在抖音上看到东北零下40°的气温下,某户人家的儿女为保护还没阳过的八旬父母,儿女们齐聚楼下为老人放烟花拜年祝福。那场面好温馨,看了让人泪目。
  
  爆竹声声年来到,吉祥如意好彩头。转瞬,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大街小巷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此起彼伏。一朵朵灿烂的烟花在空中绽放了,把原本乌黑的天空衬托得更加绚丽多彩,像“天女散花”一样慢慢落下,如诗如画。
  
  万户千家,阖家欢庆,陶醉在新春佳节无以伦比的幸福之中。
  
  那一刻,我守着温暖的家,通过手机开始给亲朋好友们拜年。看着未远方的孩子们发来煮饺子守岁的视频,心中升起丝丝暖意。还好,他们还能懂得传统节日的重要性,承袭了守岁的习俗。让这个喜庆的春节,在新旧交迭的习俗中,赋予了新的内涵。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23-1-26 12:00 | 只看该作者
好久没来书话了,发一文。祝各位老师新春愉快,兔年大吉!
3#
发表于 2023-1-26 12:10 | 只看该作者
感谢云馨的支持发帖。顺及新春快乐,事事如意!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4#
发表于 2023-1-26 12:37 | 只看该作者
好有才。写得真好!祝新春快乐!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5#
发表于 2023-1-26 16:14 | 只看该作者
古代文学链接现代文明。古人的诗句打开的是一个点与面间对话。新年的期盼对于老百姓永远无非是生活富裕的向往,对健康谨小慎微。他们在自己的知识领域里送穷送瘟神并成为一种仪式留存下来。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6#
发表于 2023-1-26 16:15 | 只看该作者
祝福新年,新年吉祥!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7#
 楼主| 发表于 2023-1-27 12:00 | 只看该作者
刘彦林 发表于 2023-1-26 12:10
感谢云馨的支持发帖。顺及新春快乐,事事如意!

欢迎刘老师光临指点。祝您初六吉祥,万事顺心如意!
8#
 楼主| 发表于 2023-1-27 12:02 | 只看该作者
何叶叶 发表于 2023-1-26 12:37
好有才。写得真好!祝新春快乐!

一点感悟而已,谢地版赏读支持。初六吉祥!
9#
 楼主| 发表于 2023-1-27 12:04 | 只看该作者
喻芷楚 发表于 2023-1-26 16:14
古代文学链接现代文明。古人的诗句打开的是一个点与面间对话。新年的期盼对于老百姓永远无非是生活富裕的向 ...

以往过年的习俗随着时间的推移,将逐渐被新时代的种种先进理念所代替。再下一代的孩子们是记不住的了。但过新年祈福的心愿永远不会变。
1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7 12:05 | 只看该作者
喻芷楚 发表于 2023-1-26 16:15
祝福新年,新年吉祥!


谢楚妹妹光临赏读,祝福新年,初六吉祥!
11#
发表于 2023-1-28 17:49 | 只看该作者
让这个喜庆的春节,在新旧交迭的习俗中,赋予了新的内涵。欣赏
12#
 楼主| 发表于 2023-1-29 13:23 | 只看该作者
yugongjin 发表于 2023-1-28 17:49
让这个喜庆的春节,在新旧交迭的习俗中,赋予了新的内涵。欣赏

谢于老师赏读支持,问候。祝初八吉祥!
13#
发表于 2023-1-30 10:14 | 只看该作者
温暖向上的正能量,守岁也是守幸福。问好云老师。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4#
 楼主| 发表于 2023-1-31 17:29 | 只看该作者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23-1-30 10:14
温暖向上的正能量,守岁也是守幸福。问好云老师。

谢木门老师赏读支持。兔年吉祥!
15#
发表于 2023-2-1 10:09 | 只看该作者
《品读古诗说守岁》是一篇以“守岁”为话题的文章,其视野设定在“古诗”之中;从“陆游的《除夜雪》、孔尚任的《甲午元旦》”等引出话题,畅谈关于春节守岁的生活经历和个人感受,不仅有诗意的解读,还散发着浓郁的年味,既关涉读书,还很切题,而且和春节之时契合。拜读学习,问好云馨。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23 07:52 , Processed in 0.20028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