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58|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他算哪门子姥姥——略说《红楼梦》中的“母皇”意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2-5 16:0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他算哪门子姥姥略说《红楼梦》中的“母皇”意象
  
  很多红学家不喜欢黛玉,除了其尖酸刻薄的语言和多愁善感的性格外,还有一个理由:歧视劳动人民。因为无论她对宝钗如何,对宝玉们如何,或对其他姐妹如何,毕竟都可以找到理由:因其寄人篱下,所以有些伤感;因其对爱情难以把握,所以十分敏感。但对于刘姥姥,可以说与她毫无干涉,她却在背后屡次出言相讥,这就有点儿说不过去了。
  
  不过这些红学家们似乎忽略了另一个问题:《红楼梦》中除黛玉外,还有一个人也对刘姥姥相当讨厌,那就是住在栊翠庵的妙玉。她对刘姥姥讨厌到什么程度呢?就连刘姥姥喝茶用过的成窑的茶杯,妙玉也不肯再要。当宝玉表示要送给刘姥姥“卖了可以度日”时,她还特意强调“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我使过,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她”。当然,这一点红学家们也能找到足够的理由:妙玉有洁癖。
  
  可是整部《红楼梦》,怎么偏偏就黛玉和妙玉二“玉”特别讨厌刘姥姥?这就肯定不是那么简单了。
  
  刘姥姥何许人也?在一部主线写宝黛爱情悲剧,暗线写“四大家族”败落的小说中,这个人物显得是那样格格不入(可不像茅盾的《子夜》,为了顺带表现农村革命运动,硬生生的插写了一章,在整部小说中显得十分突兀,连他自己都觉得破坏了艺术的完整性。)。可是刘姥姥又如此重要,不但就在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后与袭人“初试云雨情”后第一时间出场,而且先后凡三进荣国府,引出无数故事……不夸张地说,正是因为有了刘姥姥,以及与刘姥姥有近似影射关系的薛宝钗母女的进入荣国府,才有了整部《红楼梦》的故事。
  
  那么,刘姥姥究竟影射的是谁呢?试看小说第三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刚写完宝玉和袭人“偷试”,就突然硬生生地扯到刘姥姥身上,简直叫读者一头雾水。且看原文:
  
  按荣府中一宅人合算起来,人口虽不多,从上至下也有三四百丁,虽事不多,一天也有一二十件,竟如乱麻一般,并无个头绪可作纲领。正寻思从那一件事自那一个人写起方妙,恰好忽从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个人家,因与荣府略有些瓜葛,这日正往荣府中来,因此便就此一家说来,倒还是头绪
  
  原文就是转着弯在说刘姥姥进荣国府一事分明就是个头绪可作纲领”。脂则说:“略有些瓜葛,是数十回后之正脉也。真千里伏线。”认为作者表面说是“略有些瓜葛”,实际却是后文的“正脉”。所以刘姥姥的重要性,是无可替代的。
  
  但这里作者的叙述就有些自相矛盾了,明明写的是刘姥姥家在千里之外”,可是后面她带着孙子板儿上荣国府来,只不过走了半天,而且当天还能回去。这个速度,就算有神行太保戴宗的“甲马”,也是做不到的。有读者指出,《红楼梦》中,但凡矛盾之处,都是由于作者暗有所指(如刚刚写完五月三日薛蟠生日,第二天却是四月二十六“饯花节”),这的为确论。试从大明朝的都城北京向东北略算千里之外,正是后金的都城盛京,也即今天的沈阳。没错,刘姥姥影射的正是满清的前身——后金。
  
  劉,从卯金刀。据古籍载,刘姓来源有四:一是来自黄帝之子少昊的后人(白帝,金为白色),二是汉匈奴休屠王太子金日磾之后,三是唐末五代时吴越国中的刘氏为了避嫌所改(亦有其他朝代刘姓后人为避难改为姓,如刘伯温后人),四是北方各胡姓汉化。所以刘姓就是金姓,金姓就是刘姓,这一点是毫无异义的。而“姥姥”一词,有学者考证,就是出于满语。汉语中“姥”字本读“母”,指的是女子的婆婆。后来读“老”,也是对所有年老女性的尊称。但早期并没有用“姥姥”指外祖母的。在满语中“longlongseme”一词,则有着双重含义,除指外祖母,另外还有骂人的意思。至今,在北京及东北,仍有此方言,一句“姥姥!”表示因对方的胡说八道而不满或不服气。在《聊斋志异》名篇《聂小倩》中,姥姥则是一个控制聂小倩等女鬼杀害青年男子的超级鬼怪,后被剑仙燕赤瑕留下的皮囊收伏,化为清水。可见,即使在清初,“姥姥”也绝不是一个中性词,其中的贬义相当明显。
  
  再看刘姥姥的家人,这位刘姥姥乃是个积年的老寡妇,膝下又无儿女”,实际她有一个女儿,嫁给了王家。她的亲家公姓王,叫王成,女婿姓王,小名狗儿,狗儿生了一男一女,儿子叫板儿,女儿叫青儿……简直不要太明显了!一个一笔代过的人物居然专门起个名字叫王成,好歹有几句台词的女婿偏偏只有个小名叫狗儿,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还要写狗儿有个女儿青儿……被脂批说“一句不可更一字不可改”的《石头记》会写成这个样子吗?当然不会。先说板儿,古人百姓家起小名,多用“桩、柱”之类,但绝少有用“板”的。可见这是作者精心挑选的名字。板者,反木也。前文说过,花木代表的就是朱明王朝及中华文化。那么,反木,就是造明朝的反。如此,正如有读者指出的,这几个人物的名字连起来,从后往前读,就是青狗(清)反木成王”,因努尔哈赤被称为“老罕王”。更有人把刘姥姥的女儿也算在里边,说是“狗日的生了反木青(清)儿”。
  
  如果说这一解读还有些玩笑的意味,那么王成、狗儿两个名字,是怎么也绕不过去的。
  
  先说王成。话说元顺帝北逃时,“昭八十三岁的帖木儿不花监国,而以(其侄义王)和尚佐之”,“俄尔城破帖木儿不花死亡”。之后帖木儿不花的孙子帖木花儿和义王和尚意欲带领残兵北逃,在濮阳遭遇明军被大败,于是“新乡渡河,留居晁陂,遂因王而姓王氏”。就这样,义王和尚化名“王成”,在镇阳隐居下来。所以“王成”就是暗指落魄后改名换姓的蒙古贵族。
  
  那么与蒙古联姻的刘姥姥是谁呢?自然就是暗指后金的王族了。这里,作者又玩了一个小把戏,把男女身份颠倒使用。真实的历史中,是蒙古女人嫁给了满清,而小说中恰恰颠倒过来,用以迷惑读者。这样的手法在小说中相当普遍。
  
  再说狗儿。据传努尔哈赤幼年丧母,继母纳喇氏对他百般虐待,于是就投身到明朝总兵李成梁帐下当差。李成梁发现他脚下长着七颗红痣,认为是脚踏七星真龙天子下凡,怕他将来夺取明朝的江山,要把他杀死。李成梁的爱妾给努尔哈赤报信,努尔哈赤便偷了一匹大青马,领着他平时喂养的大青狗星夜出逃。李成梁闻讯带兵追赶,大青马中箭死亡。努尔哈赤躲在一个荒草甸子里,追兵没有找到他,临走时四处放火,眼看努尔哈赤就有被大火烧死的危险,这时跟随他的大青狗跑到河边,跳到河里浸湿全身,回到努尔哈赤身边打滚以身灭火,努尔哈赤得救,狗却劳累而死。这就是著名的义犬救主”的故事。为报义犬之恩努尔哈赤规定所有满人不衣狗皮、不食狗肉”,满族相沿成俗
  
  此外,狗,在二十八星宿中娄金狗属西方白虎,亦属金,同样代表后金或者满清。
  
  所以,“王成”暗指满清,“狗儿”也是暗指满清,板儿(反木)暗指满清,青(清)儿就更不用说了。这一家子,就是影射兴于东北的满清势力。
  
  那么与满清结姻的刘姥姥呢?没错,就是代表了那个名满天下的积年的老寡妇,膝下又无儿女”的孝庄。不同的只是,孝庄是有儿子的,只是这个儿子顺治太小,只有五六岁大小,在《红楼梦》中化身了刘姥姥的(外)孙子板儿。
  
  当然,仅凭其与影射满清的王家联姻就判定她影射了孝庄还远远不够。再看“金鸳鸯三宣牙牌令”时刘姥姥的话。
  
  鸳鸯刚拿出第一张牌,刘姥姥说的就是是个庄家人罢”。注意,这里用的是“庄家”而不是“庄稼”,而“家”与“稼”在古文中是不通的。庄家人,明确指出她就是庄家的人,影射孝庄无疑。而“罢”字则带有不屑的嘲讽味道——你不过就是个粗俗无文的庄稼人罢了。下一句大火烧了毛毛虫”则是暗讽满清八旗的旗帜,中间一龙,周围一片火焰,将龙说成“毛毛虫”,恰是对满清八旗的讥讽。后面的两句“一个萝卜一头蒜”“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萝卜、蒜、倭瓜,无不是是讥讽满清的“金钱鼠尾”头型。而“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则影射了中华衣冠被满清的蛮族所代替的现实(因花木都是影射朱明及其代表的汉文化)。
  
  弄清了这些问题,就可以理解刘姥姥之所以带板儿进贾府所影射的现实了——就是暗指满清对明朝的侵略。且看一进荣国府时,那板儿才五六岁的孩子“一无所知,听见刘姥姥带他进城逛去,便喜的无不应承。”当刘姥姥向王熙凤诉苦:“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没个派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又推板儿要他说话时,板儿动也不敢动,只不过是个只知道吃果子的乡下野孩子。
  
  而二进荣国府时,板儿的胆子就大了起来,到了探春的屋里,见“案上设着大鼎……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那板儿略熟了些,便要摘那锤子要击……”这可了不得了!且不说“大鼎”是皇家特有的礼器,分明是影射着皇家。而这个玉磬,也有讲究。《礼记·郊特牲》:“诸侯之宫县,而祭以白牡,击玉磬……诸侯之僭礼也。” 孙希旦《集》:玉磬,《书》所谓鸣球,天子之乐器也柳宗元 《浑鸿胪宅闻歌效白纻》诗:朱唇掩抑悄无声,金簧玉磬宫中生。玉磬和大鼎一样,是只有皇宫中才能用的乐器。(显见得贾府是影射皇家)板儿还小,自然不能“问鼎”,但居然“摘那锤子要击”这个“天子之乐器”,这还了得?此处,正是影射了明末清初的史实:开始时,后金还只是个粗鄙的野孩子,侵略明朝边境,大抵不过是为了掠夺一些粮食财产。而当李自成兵败满清占领北京后,就已经有了问鼎中原之心了。
  
  由此,我们就完全可以理解黛玉为什么偏偏那么讨厌刘姥姥了,因为她讨厌的就是这只粗鄙不堪得寸进尺只知大吃大嚼的母蝗虫”。而“母蝗虫”如果去了“虫”,正是“母皇”,就是影射了孝庄。那么板儿,毫无疑问,就是影射了顺治。所以,当板儿跑过来指着探春卧榻上葱绿双绣卉草虫的纱帐”说“这是蝈蝈,这是蚂蚱”时,刘姥姥便忙打了他一巴掌,骂道:“下作黄子,没干没净的乱闹……”“黄子”,谐音“皇子”,更是明显不过了。而黛玉要给惜春的画起名《携蝗大嚼图》亦是携皇大嚼图”之意。如果读者还嫌“蝗”字多个虫字旁也不要紧,因为李纨说得很清楚“这个上头那里又用的着草虫”,分明说这个“虫”字是不要的。如果还有疑义,则不妨看宝钗对黛玉此语的评价:“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明确指出了,黛玉说刘姥姥“他是那一门子的姥姥,直叫他是个‘母蝗虫’就是了。”分明就是用“春秋笔法”,“一句是一句”的。而蒙批中则有“触目惊心,请自思量”字样。骂一个村妇算得上“触目惊心”吗?骂一个“贫婆子”(宝玉称刘姥姥语) 用得着“请自思量”吗?但如果骂的是皇太后,那可就不一样了……
  
  明白了刘姥姥影射孝庄,自然也就能明白作者为什么要安排她醉卧怡红院”了,也就可能明白为什么要让她“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回头”了,也就可以更深一层思考为什么要给她插得满头菊花了(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诗句: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最后,顺便再补充一句,前文曾说过,焦大骂的“养小叔子的”就是暗指跟了小叔子多尔衮的孝庄。而住在东胡”璜大奶奶的那个娘家嫂子——就是大闹学堂的金荣他妈,原本姓(蒙古族),嫁给家(爱新觉罗),生了个野小子金荣(爱新觉罗·福临),也是影射孝庄。这其实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作者为了“把真事隐去”叫满清人读不懂的同时还要叫明末遗民读懂,有时用多人影射一人,也时用一人影射多人,有时用一地影射多地,有时多地并指一地,甚至人物互换,地点互换,时空错乱……真可谓花样繁多,异彩纷呈,叫人应接不暇。总而言之一句话:“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你若不较真,就什么也读不懂;若乱较真,就被作者骗了。

刘姥姥头插菊花
八旗图“大火烧了毛毛虫”

一头萝卜一头蒜
大倭瓜
金钱鼠尾
刘姥姥和板儿
孝庄和顺治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3-2-6 07:40 | 只看该作者
宛如一部连续剧,我在追星?还是在追剧?
可惜我的道行太浅,看一集,丢一集。
3#
发表于 2023-2-7 15:53 | 只看该作者
物证很清楚了,语证也探出了究竟,信服!
但缺人证,为什么是黛玉和妙玉最为讨厌刘姥姥?她们与刘姥姥所影射的满清有什么恩怨?本文如果对此再有详解,可能就更有说服力了。如空怎么看?
4#
发表于 2023-2-8 08:22 | 只看该作者
精美的作品,艺术的享受。  超众的才华,深厚的功底。祝春日安好。
5#
发表于 2023-2-8 08:32 | 只看该作者
越来越耐读了。且不论曹雪芹是不是有那么多的暗扣,其政治倾向是这样的。
6#
 楼主| 发表于 2023-2-8 17:17 | 只看该作者
秋实声像 发表于 2023-2-6 07:40
宛如一部连续剧,我在追星?还是在追剧?
可惜我的道行太浅,看一集,丢一集。

您老有空,读一下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相信会有收获的。
7#
 楼主| 发表于 2023-2-8 17:20 | 只看该作者
lvhq018 发表于 2023-2-7 15:53
物证很清楚了,语证也探出了究竟,信服!
但缺人证,为什么是黛玉和妙玉最为讨厌刘姥姥?她们与刘姥姥所影 ...

老兄,一篇文章只能从一个方面说,哪能面面俱到啊?那得请高人写专著才行。
我在文中适当点出了黛玉影射的是明朝皇帝,具体说就是崇祯朱由俭。刘姥姥代表孝庄。清军多次袭扰大明,并最终入主北京。如此,黛玉讨厌刘姥姥还需要别的理由吗?
8#
 楼主| 发表于 2023-2-8 17:22 | 只看该作者
秋实声像 发表于 2023-2-8 08:22
精美的作品,艺术的享受。  超众的才华,深厚的功底。祝春日安好。

感谢老兄的支持!我到这个年龄,肯定没有这样的精力遨游论坛了。心服口服!
9#
 楼主| 发表于 2023-2-8 17:24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3-2-8 08:32
越来越耐读了。且不论曹雪芹是不是有那么多的暗扣,其政治倾向是这样的。

首先确定,曹雪芹绝不可能是曹寅那个孙子曹霑。一个能写出红楼梦这样作品的人,没有几首著名的诗词传世是不可思议的。而且红楼梦也绝不可能是包衣奴才所做,满清人怎么也不可能骂自己是胡虏鞑子啊
10#
发表于 2023-2-9 08: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草舍煮字 于 2023-2-9 08:47 编辑
水如空 发表于 2023-2-8 17:24
首先确定,曹雪芹绝不可能是曹寅那个孙子曹霑。一个能写出红楼梦这样作品的人,没有几首著名的诗词传世是 ...

或许,和“兰陵笑笑生”一样,只是因为一部书需要一个作者符号吧。.
又或者,《红楼梦》本那么多内涵,只是后人的“再创作”。

11#
发表于 2023-2-9 09:41 | 只看该作者
小说总是娱乐目的的。
写政治小说那会累死人的,而且在文字狱盛行的年代写政治影射——我感觉曹雪芹的智商不至于。
12#
 楼主| 发表于 2023-2-9 11: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水如空 于 2023-2-9 11:34 编辑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3-2-9 08:44
或许,和“兰陵笑笑生”一样,只是因为一部书需要一个作者符号吧。.
又或者,《红楼梦》本那么多内涵, ...

如果真认为是后人再创作,那也没办法。就如西游记,明朝时就是禁书,如果后人认为其中影射明朝历史是后人瞎猜,也正常。只是当时明朝统治者不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必须禁了它。我这篇文中内容,如果说其他处尚杏反驳,但探春房中的鼎和罄,是无可辩驳的证据。古代但凡认个字都知道这东西不能随便用……要杀头的。
13#
 楼主| 发表于 2023-2-9 11:31 | 只看该作者
淡淡不如风 发表于 2023-2-9 09:41
小说总是娱乐目的的。
写政治小说那会累死人的,而且在文字狱盛行的年代写政治影射——我感觉曹雪芹的智商 ...

不知道老兄读没读过《尤利西斯》,当然那不是政治小说,但其中大量典故和文化影射,是全世界都承认的。娱乐也有不同层次。比如嫖娼和狭妓,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
中国向来主张文以载道。不过这一传统到明朝被打破了,传奇(戏曲)及话本大量被创作和印刷出来,用以娱乐大众。根本原因不是人们意识的改变,而是印刷成本的降低——普通人能买起小说读了。
如红楼梦,程高本之前没有刻本,作者也没敢拿出来刻印,甚至名字都不敢透露。这不像是兰陵笑笑生写市井小说怕丢人,根本上就是出于政治上的原因——毕竟清朝的文字狱太恐怖了……
14#
发表于 2023-4-3 11:20 | 只看该作者
好厉害,老师。我虽读了几遍《红楼梦》,其他方面的认知可是一点都还没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9-25 23:18 , Processed in 0.054795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