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小平_gMTT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告] 征集《用一句话总结你对小说的认知、写作经验和体会》

[复制链接]
106#
 楼主| 发表于 2023-8-2 15:36 | 只看该作者
散文化小说的特点:抒情为主导,在抒情的主导下兼及叙事写人,表现出一种情感丰富,韵味浓郁,形式自由,灵活多变。
      
         小说的“散文化”,“乃是小说的自由化,随意化,它把小说的环境化淡,人物化虚,情节化少,而唯独把情绪化浓”。

107#
 楼主| 发表于 2023-8-16 08: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平_gMTT8 于 2023-8-16 08:31 编辑

   散文化小说与传统小说的“情节”有明显不同:


传统小说的“情节”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1.开端、2.发展、3.高潮、4.结局。


       传统小说一般靠情节的奇妙和激烈的矛盾冲突来老反映主题。


散文化小说的“情节”,以抒情为主,一般靠创作主体自身的情思抒发和作品中人物丰富复杂  的心理情绪的表达来反映主题。

108#
发表于 2023-8-16 22:15 | 只看该作者
路过,这话题还在坚守,挺佩服组织者和热心人,他们应该都是真正的“作家”,
109#
 楼主| 发表于 2023-8-17 07:58 | 只看该作者
草央 发表于 2023-8-16 22:15
路过,这话题还在坚守,挺佩服组织者和热心人,他们应该都是真正的“作家”,

谢谢草央老师关注!


        交流、总结、提高是咱们【太虚】的主旨。期待老师支持!
110#
 楼主| 发表于 2023-8-17 08:11 | 只看该作者
      开始征集小说写作的技法,期待大家踊跃参与!
111#
 楼主| 发表于 2023-8-21 07:14 | 只看该作者
      分述 小说写作的9种技巧(手法)的概念和作用

1.悬念 2.抑扬 3.呼应 4.伏笔 5.对比 6.衬托 7.铺垫 8.突转 9.线索。
112#
 楼主| 发表于 2023-8-21 07:32 | 只看该作者
1.悬念:指作者为了激活 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预设手段。            它是在小说叙述时,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起到吸引读者引人入胜的效果。


2.抑扬:(整理待续)


113#
 楼主| 发表于 2023-8-22 08:51 | 只看该作者
2.抑扬:是指写作对象(人物)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突然一转出乎读者意外,从而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3.呼应:(待续)
114#
 楼主| 发表于 2023-8-22 17: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平_gMTT8 于 2023-9-11 09:48 编辑

        交流提示:有关小说写作中的“突转”技法的例句(选自香薰古琴的《春分》:

      “那天,王飞早早去了朋友家。他西装革履,理了寸头,以全新的形象耐心等待和师父见面。门开了,挤进来一个又胖又白的家伙。空气一下凝滞了,—— 啊! 原来是胖春。”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这就是小说写作中的“ 突转” 手法。正在整理,随后详细解释。
115#
 楼主| 发表于 2023-9-6 08: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平_gMTT8 于 2023-9-6 08:59 编辑

4.呼应:是指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它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故事合理。


3.伏笔:(待续)
116#
 楼主| 发表于 2023-9-6 09:15 | 只看该作者
3.伏笔: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的提示或暗示。
       它的作用能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更合理,故事前因后果更分明。

4.呼应:是指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它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故事合理。


5.对比:(整理待续)



117#
 楼主| 发表于 2023-9-6 15:06 | 只看该作者
      介绍一个小说写作方法中“衬托”中“反衬”的例子:
阅读交流:           

     读张道云老师的:《公开课》是用小说写作方法“衬托”中的“反衬手法”来反映主题的一个例子。


          从结尾句:“看来,我不仅情商低,智商也低了。”李志成自言自语道。

    到“宁校长,你这话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呀。”

  “风言风语的,你不能当真,什么名利双收,什么你下套让马达钻,不就300块,至于吗!”

  听着听着,李志成明白了,明白了教师的地位为何江河日下,明白了教育为何问题重重,明白了为何再坚固的堡垒也禁不住从内部攻破的道理,但明白的同时他更糊涂了。


   连接起来就可以清楚的看到作者是用“自嘲”自己“情商低,智商也低”来反衬教师队伍中一些人“自己不作为,还把别人的努力当做图名利的”明争暗斗的鄙视和嘲讽。

   我认为这才是此篇小说《公开课》要反映的主题。借此机会希望文友们再仔细品味。

118#
 楼主| 发表于 2023-9-8 08: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平_gMTT8 于 2023-9-11 09:16 编辑

         看下面的“反衬”例句(选自露渊的《半个面包》):
“这还睡起来了,真会享受。”

       “苗子奶,你咋还睡起来了?哪里不得劲了?”她说着去摸冬子妈的头,“妈呀……”这是她第一次叫她妈,却吓得她连滚带爬地往外跑。

        老两口惨死的现状,吓得儿媳妇终于最后喊了声“妈呀!”这才是对不孝子孙有力的讽刺和鞭挞。
119#
发表于 2023-9-8 21: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梦回大唐 于 2023-9-8 22:04 编辑

    受益匪浅
    谢谢您的写作技巧

120#
 楼主| 发表于 2023-9-11 09:12 | 只看该作者
      再分享一个程贤富老师的《棉花地里的爱情》结尾的“突转”例句:


      “怀着对玉兰的深深眷念,我一路小跑着来到张村。找到玉兰的家,大门上的大红对联说明了一切。刹那间,我的脑子就像个秋天里的大棉桃,“嗡”地一声炸开了。”

     结尾的“突转”手法的运用是全文的亮点,虽在意料之中却在情感爆发巅峰,读之余忧不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2 13:38 , Processed in 0.051065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