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亦云 于 2023-3-14 18:37 编辑
随想录(一) 我以为这次两会最大的成果,就是恢复了国家科技部,在21世纪,一个国家竟然没有主管科学技术的部门,实在是荒谬。轻视科技可算是中国的传统,古代就读那几本“圣贤”书,诗文和字写得好就能当官,所以古代的官员个个是作家、诗人、书法家,但舞文弄墨和治国那完全是两码事。李后主能写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词,宋徽宗诗词书画俱佳,瘦金体堪为千古一绝,但他们都将江山弄丢了 现在也是如此。北大、清华毕业生到美国洗盘子,958大学理工科生到企业做“996”打工仔,40岁以后工作就没保障,本二、本三的文科生当公务员,捧金饭碗,党校生当领导。全世界只有一个陈景润,却因上街打酱油,被人从公交车上推下跌死,而一个唱歌的,却是军级干部,配备有小车,有勤务兵。著名科学家生前、身后没多少人知道,而“到此一游”4个字除了“一”以外,都写错了的王一博,竟有几千万粉丝,收入也不知要比顶级科学家高出多少倍。古人靠“半部《论语》治天下”,现在又将这部陈腐的东西翻出来,曰:“以德治国”。百家讲坛是你方讲罢我登场,何曾讲过西方科技史和西方经济史,全讲宫廷艳事和权谋,难道还嫌现在的艳事和权谋不够多吗?难怪有才之士要往美国跑,不能简单地说他们不爱国,我们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前年,国家工信部居然要将一家外国的专门交流编程技术的网站封掉,因反对者太多而作罢。真不知是怎么想的,本来软件技术就落后于他国,还反对学习先进技术,视先进技术为猛虎,现在可是21世纪了啊。 这次“两会”还有代表提议,初中增设编程课,这个代表是有参政头脑的,并非倪萍那种凑数的人物。发达国家的小孩编程早已玩得挺溜,电脑将来是要主宰世界的,而我们的小孩却在接受脑筋急转弯的教育。中小学课程的设计几十年一贯制,我60年前上小学时,学的什么现在还学什么,不同的是现在教育成了金钱的奴隶,孩子毁了,民族还有希望吗?不要担心帝国主义毁灭我们,它们跟我们已斗了几十年,如果我们一如既往的轻视科学技术,或将科学技术也变为金钱的奴隶,只怕我们自己就要毁了。 2023.03.11 随想录(二) 综观古今中外,有多少科技成果是我们发明的?中国现在虽已非昔比,但也是一个制造大国,而非科技大国。杨振宁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那是不能算作中国的骄傲的。中国古代的道士想成仙,练丹药,升天不成却练出了火药,这是我们祖先的伟大科技发明,但我们却只用火药来制造爆竹敬鬼神,不知中国的鬼神怎么会染上听这种噪音的怪癖的,从年三十直到年初一,又从年初一到年十五,响声不绝于耳,而洋鬼子却将中国的火药拿去发明了枪弹,轻而易举就击溃了我们引以为傲的中国功夫。中国发明的火药改变了世界,让野蛮落后的西方变得强大,让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沦为半殖民地,这就是科学技术的伟力,也是对待科学技术不同态度所产生的结果。 “文.革”时期虽然一大批专家、学者被整,但绝大多数是文学、史学、艺术等意识形态领域的人物,自然科学领域的科学家们还是受到了保护,否则现在的“两弹一星”也不会凭空出现。“文.革”以后,小平同志又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但此论一出,立即招致朝野非议,记得当年学政治经济学时,南师政教系的一个知名教授,自称是蒋学模的关门学生,曾用一堂课的时间批驳这一论断,她的依据是生搬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定义,可见中国的传统观念之积重如山。小平的这个科学论断后来渐渐被认可,但我们也只是叶公好龙,雷声大、雨点小,说得多、行得少。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最根本动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论断,而生产力自生发展的动力则又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我国的科研投入究竟占国民生产总值的多少,我们不知道,也没多少人关心,但我们知道中国的科技在许多方面还落后于西方,西方的月亮不比中国的圆,但西方的科技的确比中国先进,有许多技术,我们要用金钱去换,美国一施压,荷兰就不向我们出售光刻机,我们有许多大学建立了芯片学院,有教授传授生产芯片的技术,但我们实际上连半个芯片也生产不出来。中国的大学现在就热衷于排名,有了名就有了利啊。大学本是教学和科研机构,怎么忽然就成了盈利机构,在一块水稻田中间,建起一幢楼,扩招一批学生,派一个体育老师去管理,让其像水稻田里的鸭子一样自生,反正多印几张毕业证书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中国本来也是印刷和纸的发明国嘛。北大、清华等所谓名校,国家每年为他们投入那么多资金,各地又向他们输送多少优秀学生,可是他们又培养出了几个科学家?他们每年出那么多论文,又有多少是有价值的东西。教授们还有多少学问和心思用在授业和科研上,一堂课几十分钟,要接十几次、几十次手机,骗到一笔科研经费,然后招一批研究生做不发薪的打工仔,能出成果他就有了名,不出成果也已有了钱,我曾见过一个“专家”骗到了一笔资金研究艾滋病药,不知他最终研究出来没有?这样的教授能教出什么学生来呢?现在的大学,别说不能和发达国家相比,连民国时期的大学都不如,这话可不是我讲的,是国内一所著名大学的校长的愤慨之言。难怪有条件的人要出国留学,不能认为他们是崇洋媚外,是外国的教育的确比中国先进和负责,我们有许多重点中学考不上的学生,到了外国成了优秀生,成了博士、博士后,不是学生笨,是先生教得不得法,江南七怪教郭靖那么多年武功,不抵马珏教一晚上,郭靖后来又向洪七公、老顽童学习,竟成为天下第一高手。中国的父母,宁可节衣缩食、倾家荡产,也要给小孩好的教育,结果却替美英西方国家培养人才。南大物理系有一位教授曾沉痛的说,他从此再不为一个出国留学的学生写推荐信,因为该系绝大部分学生毕业后都走了。我们培养不出人才,也留不住人才,让西方国家享受现成。曾有一个年青却卓有成就的女生物学家,三次参评中科院院士通不过,美国知道后,立即将她聘为国家科学院终生院士兼普林斯顿大学终生教授,这是她个人的大幸,却是中国的大不幸。 现在我们有一种说法:“美国有科技优势,中国有市场优势。”不知这话是引以为荣呢,还是引以为耻?“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我们为此自豪了那么多年,但鲁迅先生早就说过:“如果是猪,大未必是好事。”当年的英吉利,一个蛮荒小国,除了鸦片要什么没什么,而“我大清”有的是金山银山,遍地是财宝;但他们工业革命以后,有了纺织技术、蒸气机和炮舰,轻易地就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连他们自己也没有想到大清国会这么不堪一击,从此开启了中国近代百年的苦难历史。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我们再不能重蹈覆辙。“市场大”固然有利好,但照亮一个民族前途的,还是科技的光芒。 2023.03.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