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刘彦林 于 2023-4-7 15:49 编辑
着力揭示女性灵魂深层的心理诉求
——关于叶弥长篇《不老》的阅读笔记
叶弥的长篇小说《不老》,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于2022年7月出版。叶弥系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风流图卷》《美哉少年》,中篇小说《成长如蜕》等,曾获鲁迅文学奖。该书讲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35岁的孔燕妮在等待男友张风毅出狱的25天里,她结识了从北京到江南小城吴郭的“调研员”俞华南。在陪着俞华南“走访”的日子里,吴郭城里的各色人等纷纷出场。他们游走于吴郭城,孔燕妮的真挚与无畏令俞华南折服和爱慕,俞华南的神秘和博学也让孔燕妮的心中泛起了情感的涟漪。两人若即若离,心有灵犀。张风毅即将出狱,俞华南要回到北京,孔燕妮也回到白鹭村,开始新的创业。一个时代结束了,新的时代即将来临,有的人离开,有的归隐,有的老去,唯有主人公孔燕妮因为心中有爱,永远不老——这是这部三十三万多字的长篇要表达的主题——因为爱,所以不老。
在叶弥的创作手记中,她对长篇《不老》的创作过程及有关特点做了介绍,给读者在阅读小说的基础上,更深刻地理解创作特色及艺术追求,大有裨益。对于《不老》的创作过程,叶弥于2020年11月12日确定了小说的题目《镜中》,2021年5月1日确定了小说的核心:一,肯定物质的意义;二,否定盲目的激情;三,对思考的思考;四,关注知识分子的人生方向选择。当年的9月12日,全部完稿,创作速度之快,也令人佩服。
《不老》的创作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撒大网,尽力地深挖社会背景、时代特征、拉出许多人物和故事,了解当时的生活内容;二是在网里找到所要的那尾“鱼”,在众多的人物素材中,确定男女主角、重要配角,再根据人物自身的性格、生活经历、相互关系,找出小说的核心故事——浓缩为25天、三个人物(孔燕妮、张风毅、俞华南)之间的故事;三是以大量的素材做基础,从中选取要用和可用的;四是这种撒大网的方式,可以避免主题先行,对作者的思路造成限制,也会使小说缺少生活和时代的杂质,因为这些“杂质”是小说的血肉,思想是靠这些血肉养出来的,和思想的关系就是鱼和水的关系;五是撒大网的写作方式,写着很累,而且很可能被庞杂的素材淹没,给作者的写作造成一定的难度,但叶弥驾驭的驾轻就熟,创作过程非常顺畅,故事也很好读。
关于《不老》中的女性。作者叶弥的考量是,写一个她心仪的女性,她就是未来的模样;一个超越现在、具革命性的女性;一个突破边界的女性,她带着解压、解脱、解放的特质。她温暖、轻松、又智性。她想让自己的爱人轻松快乐,想把爱人受伤的身心捂热,她最终是不是也掉入了执念的陷阱?在一个差不多人人都想赶上潮流的社会中,她选择的是一条退回内心、重新认识自我的道路;真正的解放是认识到自身的能力有多少,并且接受;一个人接受了自己,就自由了。因此,《不老》也是寻找自我,寻找不老的信心的故事。主人公孔燕妮,就是作者依照她的“女性观”而着力塑造出的女性人物。
关于“文学与科学”的思考。在《不老》中,作者叶弥在作品中贯穿着对“文学与科学”如何融合以及如何掌握融合度的问题,试图做到:文学与科学前所未有的融合到一起;人与物(非人)的关系要重新界定;人与人、人与动物的关系重新界定,但人与非生命的关联并没有达到该有的程度;中国文学到了谈科学的时候了,或者说,到了真正向科学靠拢的时候了。科学发展到现在,其想象力和娱乐精神,都已超过了文学,而文学还在一本正经。但文学是有发展空间的,科学考验人类大脑和肉体的极限,文学探索精神的极限。文学和科学一样有其神圣的地方。文学的神圣在于写作中的辛苦。辛苦是一把刀,剔除作者身上的蒙昧,但收获的是快乐。
关于《不老》的零碎思考。首先,《不老》中的主人公孔燕妮经历了一个付出、得到、再付出的过程。期间,她完成了自我精神的轮回,享受到了灵魂轮回而不老的真谛。这是不老的精神,也是可以永远追寻求证下去的境界。由此看来,长篇《不老》中,作者不证明坏有多坏,只证明好有多好。其次,《不老》分“故事、人、灵魂”三个层次,主要任务是打通思想、人物、情节之间的隔阂。再次,小说存在的理由就是从人的外在写到人的灵魂深处,从事物的表象写到内核,这个特点是其他文学门类难以达到的,而《不老》中把这一优越性几乎发挥到了极致。最后,《不老》中的主要人物的观念,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孔燕妮认为应该进行精神疗伤,张风毅认为脱贫是首要的,人脱贫了才会有尊严;俞华南觉得追求幸福是人的本性,不可阻挡,对此只需顺应;杜克认为球服让人堕落,不可阻止。他们之间的观念“碰撞”,成为小说情节推动的隐形力量,但不可或缺。
长篇《不老》的现实意义。叶弥的长篇《不老》,成功塑造了孔燕妮这位主动人格型的女性,这样的人物形象在其他作家的小说中并不多见,这也凸显了其典型性、丰富性和独特性的一面。这种性格的女主角,多数存在于红色题材的人物中,但孔燕妮显然属于新女性,与她们有着各种差别,这也是这部小说塑造“主人公”的现实意义,其艺术价值和向度完全可以用出手不凡来评价。
《不老》的结尾艺术。《不老》的主要情节,围绕孔燕妮与张风毅、杜克和俞华南的情感纠葛而展开精彩纷呈的叙述,还间接地呈示了孔燕妮的母亲谢小达、她的同父异母的妹妹张柔和等人令人深感意外的爱情婚姻历程,以此反衬出孔燕妮这一女性的与众不同之处。关涉的人物还有冯春林、老仲、宋阿进、林纳德、温德好等。在小说的最后部分,作者出乎读者所料地指出:“孔燕妮忽然惊醒。原来是南柯一梦。她的梦已经做到明天里去了。她想她是害怕现实了吗?最近总是做梦。或者是现实的边界已经拓展到了梦境了?”“明天会有怎样的心情?一个出狱见面,一个离她远去。”至此,作者叶弥揭开“结局”的谜底,让读者恍然大悟地明白于心——原来孔燕妮25天的“爱情史”是一厢情愿,且参杂了个人太多臆想的梦境。虽然作者没有点明,但聪明的读者一定心知肚明——孔燕妮的这种爱情观在现实生活中肯定没有生长的土壤,反过来这种梦境中产生的罗曼蒂克的情感悸动与真情挥洒,表明她对现实生活中爱情婚姻的强烈不满,只有通过这种“遐想式”的行为和情景抚慰内心、安妥灵魂,传达对美好婚姻爱情的渴望和诉求,以及达到和心灵的和解与救赎。鉴于此,我认为叶弥的长篇小说《不老》是一部优秀的作品。
也希望有兴趣的文友能够认真读一读作家叶弥的长篇小说《不老》,深层次探寻和理解这部作品的蕴涵与艺术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