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99|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情感与体悟的诗性言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5-8 10: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刘彦林 于 2023-5-8 12:17 编辑

情感与体悟的诗性言说

——周邦荣诗集《向心而居》的抒情路径



在一九九一年的《同谷》创刊号上,周邦荣的两首情诗引起我的关注。此后,对他发表在市县刊物上的诗歌多有留意。时光飞逝,三十二年后,却收到他惠赠的诗集《向心而居》,知晓他并没有弃离当初热爱的诗歌,而是在搁笔沉潜十多年后再次回归,并结出了较为丰硕的果实。从诗集中清晰地发现,早期的九十年代初到新世纪以来的中间有多年“空白期”,但并不影响我对他的诗歌的评判。总体来看,他走的是朴实叙述和抒发情愫的路子,我仅对其诗歌的抒情路径做以论述。


一、对爱情的激情倾诉


对爱情的渴望是最炽热的情绪流露。爱与被爱,也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情的潮汛》一辑的诗歌,早期多有表达爱情的伤痛与哀婉。其实,这也表明爱的纯粹、真切,以及深入心灵。即使是思念,也是令人感念的美好:一百只鸟  从你\明亮的思念飞出三月\彼岸到此岸\解冻的消息\在风中散落一地花瓣”(《消息》)。对于爱的表达,不仅是大胆的,更是激越的,“面对如此袒露的花朵\活在古典忧郁中的女子呀\我无法掩饰激动\就让它肆无忌惮地泛滥”(《剖开你的忧郁是微笑》)。沉浸于爱情,不但执着,而且炽热,一如火焰:“我不知道  在爱中\生命能燃烧几个轮回\我不知道  我的双脚\会不会拒绝  曾经\撒满花瓣的土地”(《蓝色的火焰》)。在我的印象中,那个年代表达爱,似乎都是这般深情款款。当然,爱情诗并不只属于单纯而感情丰富的青年。经过岁月的淘洗,经过生活的磨砺,对于爱情的体认,那是洗尽铅华后的深沉。周邦荣回归后的诗歌佐证了我的观点。他对爱的表达更趋于内敛和含蓄,也多采取借物抒情,以物代言:“我不再言语\岁月赠与的种子\珍藏在春天细细的雨中\等待爱情破土而出”(《花语》)。再如:“春天如此款款\在盛大的花事里\有谁能躲得过回眸巧笑\总有人滞留在岁月的岸边”(《玉兰》)。尽管从“青年”到“中年”,对爱情的倾诉有了较大差异,唯独不变的是情感的底色。


二、对乡情的真诚流露


从简介中,我得知周邦荣是他生活之地的“外乡人”。作为一个有故乡的人,怎能没有一腔浓郁的乡情呢?尽管不知他的故乡具体于某个村庄,但从他的《家园的方向》一辑中窥见,他把康县作为地理意义上的故乡,也做为心灵中亘久的供养。“无名的小花和野草口含露珠\踏着妖娆袅娜的步子\走在春天的石子路边”(《庙湾的春天》),这是少年时代记忆里故乡的景象,美好、朴素而引人深深地铭记、怀想。此时的故乡,以“碧绿的光芒和情义\直射我内心的浅薄和平庸”,在与故乡的对比中抒发感念。他对故乡的回眸,通过“城市”与“乡村”的互照,表达感悟与哲思,与故乡的关系如此:“站在你的对面\我才感到凡胎的生命\是多么渺小卑微”(《狮子洞峡的石头》)。对故乡的情牵,也是借助一草一木和建筑等事物,从多个角度抒发依恋和别情离绪。他对故乡的深情,使得他抵达故乡的方式“用灵魂抚摸”,与故乡的距离也从“千里之外”缩短为“用心交谈”,“你这种伸入地下的粗糙的手\润泽了故乡的民俗\也喂养了千里之外的乡愁\让我瘦弱而贫瘠的灵魂\泪花闪烁  久久感动”(《柏树坑》),借助“柏树”的境遇传达思乡的情绪。此外,对“吊石坝、望子关、长坝、岸门口、铜钱、寺台、太石、大南峪、云台、王坝、阳坝”等康县地域上的诗意行旅,也是一种表达故乡情的路径,从现实景观与事物中探寻到丰厚的蕴涵,抒写动情的缘由,抒发情牵的感怀,共同交织成诗人对故乡的真诚爱怜。


三、对亲情的珍惜审视


亲情也是人类情感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也许亲情过于小众与自我,但亲情的弥足珍贵不可或缺,永远值得每个人去珍惜、珍视和珍藏,也值得每一位诗人去关注、叙写和礼赞。周邦荣诗歌中的亲情,亦显出其感人的力道和劲拔。请接受我一炷血浸的信香\请接受我深切的叩首”(《外祖母的房子》),抒发对外祖母的怀念。在对母亲的凝视中体察到她为生活操劳的苍老,“可是我怎么从没发觉\那些潜伏在每一条皱纹里的秘密\但每一根头发分明都用花白的语言\暗示了岁月沧桑的谜底”(《回乡探母》),一种懊悔之绪,一种感恩之心,皆溶渗于诗行之中。在《与父书》中,深情地追忆了父亲为一家人操劳的一生,笔触细腻,情动于衷,如泣如诉:“内心的微澜演变为一场海啸\酸楚的眼角有火山喷发的先兆……”也许,这种抒情路径过于直接,缺少了含蓄与内敛,但情到深处难以自抑,也侧证了“父子”情深的命题何时都是不会消弭。对于妻子、儿子、女儿的情感,则与对长辈的截然不同。“蓦然发觉\我依然在你的核心\被你青春的微笑\深深围困”(《红草莓》),这是对妻子多年不曾改变的情意。“憨态正被花朵层层包围\泪滴悬挂在关切的眸子之间\闪亮的微笑盛进精美的杯盏\年轻的父母一扇扇打开幸福\把香醇的酒封缄在心灵深层(《恬恬》)”,这是女儿抵达诗人生活中的欣喜的呈现。“这细弱的声音竟然如此神奇\一声轻若游丝\便拨响了我所有的琴弦”(《清晨,送给孩子》),抒发的又是儿子降生后的心灵回声。两种抵达亲情的路径,交汇而成的是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


四、对时令的心灵触摸


从农村的土地上离开,进入到城市生活的周邦荣,没有忘记自己的出生地,也没有忘却农耕农事的印记,而是通过对农历节气中不同乡村景象的“截频”,诠释对农村生活的深入体察、理解和认同。农历节气的变化,与农村农事的生发和庄稼的生长休戚相关,存在着不可剥离的依存相系。周邦荣笔下的镜像,也是他回归故乡,重温亲情的方式。对“雨水”,他观察到的情景:“多么细密的针脚啊\\一行一行\都扎在大地的鞋底上\让春天那么合脚”。对“春雨”情态的描写,细腻而形象,比喻很熨帖。他笔触下的“立夏”,又是别样的情彩,如:“相信荷已经醒来\相信浓荫就是雨泼的颜料\相信炎热就是云惹来的羊群\相信蚯蚓松土时留下的预言\相信鸟虫幸福的吟唱”,描写的是夏天到来的景象,以新颖的比拟写出了画面的质感。而“如何找到打开季节的钥匙\就从夜半的弦月开始\用流星煅烧一把好刀……”隐喻地把“小满”节气的物候状况展示出来,却富有诗意和描摹的力道。“在夕阳深情的回眸里\抵达蒹葭渐白的河边\让灵魂轻过云朵\让疲倦的目光\望一眼明月里的故乡”(《白露》),从写景过渡到抒情,才是诗人要达到的终极目的。这也印证了,周邦荣的诗歌有诱因有源头,并非是浮萍般的无依无托,为此他对时令节气的书写才有意味。他体认下的“霜降”,表达力求显出新意,如:“谢幕前一定要心怀感恩\环顾显露真容的苍茫大地\仰望了无纤尘的天空\神灵赐予的宁静如此宽厚”,诗意的深化和升华也从中找到了恰当的路径。


五、对生活的体味感悟


从年岁推断,周邦荣已是知天命的阶段。人生苍茫,多有负重,怎能没有深铭于心怀的体味呢?生活苦重,坎坷难料,谁又能不经受来自身体的折磨和心灵的撞击呢?那些感知,历经岁月洗濯和心灵过滤,沉积下来的往往是深入灵魂的部分。是谁为我再次打开了一扇窗\是谁剥离了沉睡的外壳\世界再次在我眼前明亮的时候\我看到了焦急里的张望”(《病中手记》),记述的是病中的心绪,外显的是摆脱病痛的“击倒”后,发现亲人们“焦急”的神情,那种无需语言诉说的关切,才是作者心怀感激的“支点”,撬起的则是有惊无险的释怀和令人难忘的感动。在观照生活、境遇和命运、遭际之外,他还审视自身,反观自我,对生命的意义进行诗意的注解,传达对“生命的复述”,这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当然,他的认识是从感性抵达理性,也是较为深刻的洞见与窥探。“时间是打入生命的钉子\一点钻心的疼痛\唤醒了所有痛苦的记忆”。周邦荣还观照所从事的职业,传达与“孩子们”交往的岁月里难忘的情景:“不需要刻意掩盖内心\不需要再踏歌而行\醉都醉了\大地会接受你的诚意”(《每一片落叶都是迷路的孩子》)。此外,他的诗歌的现实性,还体现在悲悯的抒怀上,更关涉到家国情怀的表白:“有拨开云翳的阳光\有一座山挺起了脊梁\有温婉的声音透出的决断\有生命倒计时里的争分夺秒”(《逆流而上》),尽管诗行的表达过于直白,但抒发的情感却真切真挚——为抗击新冠疫情的勇士礼赞,是有着其现实性的。


总之,周邦荣的诗歌,在质朴与深情中找到了抒发胸臆的路径,虽然书写手法和表现风格有些传统,但依然洋溢着引人感怀与感动的诗意因子。作为将诗歌作为心中“光明”的人,这种书写让我真心敬佩。



2#
发表于 2023-5-9 17:11 | 只看该作者
首席欣赏,问候老师。
3#
发表于 2023-5-9 22:48 | 只看该作者
读诗集能读出共鸣和好感,而不是尴尬和乏味,就值得品读研判,并从中有所收获和心得,算是一次愉悦的经历。
4#
 楼主| 发表于 2023-5-10 10:00 | 只看该作者
千幻烟 发表于 2023-5-9 17:11
首席欣赏,问候老师。

感谢您的关注,也请您发帖支持书话评论版块。
5#
 楼主| 发表于 2023-5-10 10:00 | 只看该作者
万里山水 发表于 2023-5-9 22:48
读诗集能读出共鸣和好感,而不是尴尬和乏味,就值得品读研判,并从中有所收获和心得,算是一次愉悦的经历。

感谢老师的关注和留评,祝您一切如意。
6#
发表于 2023-5-17 10:38 | 只看该作者
读得仔细,评得真诚。值得学习
7#
 楼主| 发表于 2023-5-18 09:03 | 只看该作者
范廷伟 发表于 2023-5-17 10:38
读得仔细,评得真诚。值得学习

谢谢老师来读拙作,祝好~
8#
发表于 2023-5-18 19:47 | 只看该作者
周邦荣的诗歌,在质朴与深情中找到了抒发胸臆的路径,虽然书写手法和表现风格有些传统,但依然洋溢着引人感怀与感动的诗意因子。作为将诗歌作为心中“光明”的人,这种书写让我真心敬佩。
点评到位,深刻领会作品的价值!

点评

感谢您的关注和鼓励,祝好。  发表于 2023-5-23 09:0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8 10:57 , Processed in 0.14131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