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45|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嵇康:行走的“矛盾综合体”(03)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6-7 15: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唐僧没有肉 于 2023-6-7 17:40 编辑

  嵇康当然是矛盾的,他不足40岁的生命始终充满矛盾。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种种矛盾成就了嵇康,也最终毁灭了嵇康。


  人都是矛盾中生存,只不过因为他是嵇康,研究这种种矛盾才有更深层的意义。


  01、嵇康的天性和那个特殊的时代


  嵇康天生一副好皮囊,又才华横溢,这两点让他迅速成为天下注目的焦点,成为俊男靓女心中的偶像。但他生性散淡,崇尚庄子那样“曳尾于涂中”自由无羁而不愿被任何政治集团束缚捆绑。


  然而他所处的时代恰恰是曹魏与司马晋易代的剧烈动荡阶段,嵇康作为曹魏宗室女婿的身份被天然地贴上了某个政治圈子的标签,他又怎么能置身于漩涡之外过他想要的竹林日子?更何况他誉满天下顶着天下士子清流领袖的冠冕,一言一行都成为舆论的热点,他的“站位”对于曹魏双方尤其是打着周公旗号篡夺皇权的司马氏来说当然具有非凡的意义。对司马氏而言他能为晋做官当然更好,即使不做官发表几句“声明”为司马氏贴金引领舆论也算“态度”。没想到嵇康多次拒绝出山做官的邀请,还借回复老友山涛的绝交书言辞激烈地说什么“非汤武而薄周孔”,无疑如锋利的箭簇刺穿司马氏虚伪的面孔。


  曹魏时期的嵇康曾被任命中散大夫,尽管散官闲职,但毕竟是进入了曹魏的官僚体系。嵇康身在官场心系竹林,那个所谓的中散大夫甚至连撞钟的和尚都算不上,很有可能倒是“吃空饷”。从这一点看出嵇康确实天性散淡无意于政治。


  可问题是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像嵇康这种名满天下的“士子领袖”又怎么会完全抽离政治?即使他不热政治,政治也会狗皮膏药一样贴上他,让他的一言一行都带着政治的气息。


  这是嵇康的矛盾,也恰恰是嵇康的人生悲剧。


  02、绝交书背后的纠结


  如果说司马氏惮于嵇康名声极力笼络他安抚天下士子心思,那么邀请他出山为官既是试探,也是释放善意。可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彻底撕下了二者之间原本蒙着的那层薄薄的面纱转而刺刀见红。“不为我所用者皆为我敌”,与其说钟会或者司马氏杀死了嵇康,不如说是嵇康亲自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


  被迫站位却不合作,更关键的是不合作的态度如此高调而激烈,从文化的角度我们当然可以说是坚守品节性格刚直绝不妥协,但从俗世为人的角度说也暴露了他“刚肠疾恶,思敏性直,遇事便发”的冲动与狷介。
   
  所谓“疾恶”就是道德感强疾恶如仇,缺乏权衡机变的灵活而显得锋芒毕露,这使他在现实中无法做到内心想象的“和光同尘”;“思敏”是说他的敏感、敏锐和敏捷,往往先人一步具备洞察一切的力量,用现代话说别人往往只看到“华丽的袍子”,他却在这袭华丽的袍子里发现了虱子;而“性直”和“遇事便发”主要是说他性格的耿直、急躁甚至带几分狂狷气息,这就更容易为自己“树敌”和“招忌”。


  难道嵇康不知道写出《与山巨源绝交书》的后果吗?


  他肯定知道,不然他就不配嵇康这个名字。


  他可能没料到最后的结局竟然如此糟糕,但他一定料到了结局走向。说得再明白一点,嵇康可能没料到会因这封信而失去性命,但他下笔之前就已经预料到司马氏不会轻易放过他。即使他已经被拘系在司马氏的牢狱里,他也没有想到司马氏竟然如此狠毒剥夺他的生命。比如《幽愤诗》最后一段:


  
庶勖将来,无馨无臭。采薇山阿,散发岩岫。永啸长吟,颐性养寿。



  结束此难之后,嵇康还想着低调到无声无息不被人注目隐居山野散发山岩中,吟咏长啸修心养性以尽天年呢!


  那他为什么最后还是写了绝交书?


  因为他是嵇康啊!一切理性的权衡最终还是输给了他一直坚守的“道德底线”,之所以用引号标出来,主要是这个底线既属于那个时代更属于嵇康本人,他一直为人赞誉也引以为自傲的东西就是“品节”。作为曹魏宗室的女婿,嵇康很可能跨不过这道坎:为司马氏做官就是“失节”,就等于抽去支撑他生命直立的脊骨或灵魂。


  明明知道应该怎么做却就是做不到,或者不屑,或者不齿,更或者不能。


  这就是宿命。所谓性格决定命运不过如此。


  03、嵇康内心里道与儒的纠结


  嵇康一直标榜自己崇尚老庄哲学,他的诗歌和文章里确实有太多类似的表述。但我们并不能由此断定他的骨子里没有儒家思想的浸染,平时嘴上说是一回事,但最关键处他的取舍才最能暴露内心最真实的东西。


  他虽然在文中说什么“越名教而任自然”,虽然他一直标榜自己崇尚老庄而非薄周孔,然而在他内心最深处却一直在坚守自己的“名教”,比如他虽然不热做曹魏的官,可他骨子里却因为曹魏宗室女婿的身份决定了他的立场更倾向于曹魏,对司马氏阴谋篡夺曹氏政权的做法始终持厌憎反对态度,甚至还曾想亲身参与到毌丘俭的兵变去反对司马氏政权。他崇尚老庄固然不假,可他并没有因此而真正排斥儒孔。这才是嵇康最大的矛盾,是我们认识嵇康必须厘清的地方。


  嵇康曾写过一篇《释私论》,我援引片语在此以窥其心一二:“夫称君子者,心无措乎是非,而行不违乎道者也。何以言之?夫气静神虚者,心不存于衿尚;体亮心达者,情不系于所欲。衿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物情顺通,故大道无违;越名任心,故是非无措也。”


  君子不汲汲追求于欲望,不耽耽拘囿于是非议论,只求自己所为合乎道义。何为道义?千人千面,人不同,对道义的理解也就不同因而追求道义的途径便也不同。嵇康认为那些高尚的君子为了自己内心的道义而超越欲望和人们的是非议论,这和儒家亚圣孟子那句“虽千万人吾往矣”何其相似!


  04、理念的冷静与行为的执着


  理论是一回事,行为又是另一回事,二者并不能完全混为一谈。


  一个理论上清醒或者深刻的人,未必就不会做出冲动或者幼稚的行为,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


  嵇康不是神仙。他虽然一直羡慕神仙却最终只是凡人。


  我们造神是一回事,事实又是另一回事儿。


  不说别人,至少我个人是花费了很长时间才真正认识这个事实。


  嵇康在《释私论》中说“夫气静神虚者,心不存于衿尚;体亮心达者,情不系于所欲”,也许嵇康一直在追求“气静而神虚”,但他现实中真的没有自己的骄傲和执念么?如果没有,他怎么对那位曾视他为偶像的贵公子钟会如此高冷甚至让对方脸面尽失?


  不论从《世说新语》还是《晋书》记载,他与钟会的交集大约也就三两次吧,我们先看第一次:
钟会撰《四本论》始毕,甚欲使嵇公一见。置怀中,既定,畏其难,怀不敢出,于户外遥掷,便回急走。《世说新语·文学》


  钟会刚完成《四本论》,心里肯定很是得意,这么好的东西得让谁看看?那当然是嵇康,他可是全民偶像啊!“始毕”强调刚刚完成就想给嵇康看,简直有点迫不及待的意味。“甚欲”很想非常想特别想,多像当学生的偶尔写出篇好作文给老师显摆啊,一个“始”一个“甚”就把钟会内心的迫切状描摹得如在眼前。事实上钟会只比嵇康小两岁,只是由于对才华的仰慕,钟会才表现得像等待老师点评作业的学生那样忐忑啊,钟会小心翼翼地把书藏在怀里,千万次犹豫与徘徊后,他终于来到嵇康门前,可他始终不敢跨进嵇康家大门,最后远远地把藏怀里的书扔进大门,然后掉头就跑!


  你看这段文字多简洁,多生动,简直就在眼前,情节、形象、动作、心理,简直一篇经典微小说!


  此时的钟会是一种何等的卑微和敬畏!如果这也算一次交集,那也只能是隔空对话吧,至于嵇康看没看书,给没给钟会回应没有文字记载,如果有回应,我想不论是正史还是偏于文艺的《世说新语》都不会漏掉如此重要的信息。


  也许嵇康从内心没把这事当回事,也许他从来就没把钟会夹在眼里。根据现有文字的记载,我推断如果不是钟会嵇康断不至于如此,合理的解释可能两个原因:一是两人属于不同阵营,嵇康属于曹魏宗室,钟会投靠司马氏;第二个原因是两个人志趣不同“三观不合”,嵇康从内心里瞧不上钟会的为人。


  这难道不是嵇康的骄傲么?有人也许说是人生原则和底线,坚守自己的原则而不改变本身不就是一种骄傲么?鸟儿为什么爱惜自己的羽毛,不就是始终以自己的羽毛为骄傲而不忍玷污丝毫么?


  即使如此,嵇康似乎也不应该表现得如此冷傲绝情丝毫不给钟会面子啊,这简直有点不近人情,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恃才傲物”么?


  对。这就是嵇康检讨的“性直狭中”“刚肠疾恶”,一旦从内心里瞧不起对方,他就会连基本的表面文章都懒得做,根本不考虑对方的感受。


  别说圆融了,简直有点偏执,也难怪很多人用时尚词说他“情商堪忧”。


  他俩的第二次相见就更著名了:
钟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穗康;钟要于时贤俊之士,俱往寻康。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康扬槌不辍,傍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钟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选自《世说新语》简傲第二十四·三)



  这个时候的钟会已经成为司马氏的红人,正可谓春风得意。他邀请了很多名流陪他一起见嵇康。可嵇康只顾打自己的铁,竟然视浩浩荡荡的车马大队如无物,这对钟会来说是一种什么样的尴尬啊!如果说第一次见嵇康钟会内心是崇拜者的卑微,第二次见嵇康原本是想凭借炙手可热的权势找补点自尊,没想到他却遭遇更大的羞辱,他内心对嵇康的嫉恨可想而知。也正因为这份恨,才有了后来司马昭对嵇康处置犹豫不决时钟会递上了小话:“嵇康可是卧龙一样的人物啊,这样的人物既然不能为您所用,那就坚决不能留,留下是祸根!”


  正是钟会这句话坚定了司马昭杀嵇康的决心。由此看来,人们常说的那句“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是多么正确。为什么?君子无害人之心,而小人却可能睚眦必报常怀害人之毒,他们没底线没原则没道德约束为达私己目的不择手段,得罪他们一定会想法陷害你!更何况钟会构陷别人可是惯犯早不是一次两次,《晋书》《世说新语》都有这方面的文字记忆。


  时尚词儿有个叫做“路转粉”或者“粉转黑”,嵇康就生生把钟会这个“小迷弟”变成了死敌,最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源于性格耿直不掩好恶缺少包容之心。只要他鄙夷或者憎厌某人,哪怕他出身名门,哪怕他位居高位——虽然冷静时嵇康也劝自己不要这样倔强和耿直,要学会和所有人打交道,要向老大哥山涛学习,即使不巴结,但也没必要得罪。可想是这样想,当事儿真来临时,他最终还是拗不过自己的脾气,如果用个成语“咎由自取”不恰当地套用在这里,我想嵇康结局这个“咎”确实归根于他的性格,没办法的事,不是嵇康不明白,是他实在打不过自己。


  05、嵇康的傲骨与柔肠


  冷脸后面往往藏一颗热心。


  嵇康其实也清楚自己性格的缺点,他也不止一次地进行检讨反思,即使学不来山涛的圆融通透,哪怕学一学阮籍“发言玄远,不臧否人物”明哲保身。


  可有句话叫“天性难移”啊,知道缺点是一回事,想改变也是一回事,但能否真正改变却又是一回事,骨子里的东西很难改变,即使强行改变也很难改变本质——说实话,这很无奈,也可悲,但就是事实。


  我有时就想:假如真的有来生嵇康还会不会做嵇康?


  这个问题不妨从他写给儿子嵇绍的《家誡》管窥一斑。


  有句话叫“自己选择的路即使哭着也要走完”,人设已经立起来了,自我否定很困难,更何况嵇康如此自傲的人,但作为父亲,临终前写给不足10岁儿子的书信所嘱咐的一定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他在《家诫》中教育他的儿子做人要小心,言语谆谆简直如慈母。比如下面这段:


 
 所居长吏,但宜敬之而已矣,不当极亲密,不宜数往,往当有时。其有众人,又不当独在后,又不当宿留。所以然者,长吏喜问外事,或时发举,则怨,或者谓人所说,无以自免也。若行寡言,慎备自守,则怨责之路解矣。



  长官处不可常去,亦不可住宿;长官送人们出来时,你不要在后面,因为恐怕将来官长惩办坏人时,你有暗中密告的嫌疑。又有一条是说宴饮时候有人争论,你可立刻走开,免得在旁批评,因为两者之间必有对与不对,不批评则不象样,一批评就总要是甲非乙,不免受一方见怪。还有人要你饮酒,即使不愿饮也不要坚决地推辞,必须和和气气的拿着杯子……


  读着这样的文字,你也许会怀疑这难道是嵇康:那样高傲的人教子却要他这样庸碌,言语又如此细碎。


  这倒让我想起阮籍,当初阮籍的儿子也想加入竹林小集团。阮籍严辞拒绝说里面有个阮咸跟着瞎混就可以了,你千万不能再跟着掺合进来了,赶紧干你的正事儿。


  由此看来,阮籍也好,嵇康也好,甚至那个彻底的酒鬼刘伶也好,他们混迹竹林都有各自的矛盾。我们很多时候只关注到他们的放荡不羁却往往忽略背后隐藏的波澜万丈。


  文学鉴赏向来讲究“知人论世”,语文老师辅导应考技巧历来强调“语境”,说法不同,意思却完全一致。评判谁都千万不能脱离他们所处的时代,言也罢,行也罢,都要置身于特定的环境里评判才有可能接近真实。


  说真话,我曾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迷嵇康,直到后来我悲哀地发现一个事实:嵇康只能算是个文化人,别说神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方面他连一般人都不如,这样的痴子傻子和呆子除了守着象牙塔,走到凡尘里就难免处处碰壁。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23-6-7 16:00 | 只看该作者
虽然费劲巴拉浪费了一星期,但嵇康系列毕竟写完了,也算兑现了自己的许诺。
3#
发表于 2023-6-7 21:47 | 只看该作者
对阿九的深读,只能是敬服。
发现论坛有多位老师、读书人,那读书功夫真的是到家了。
我等大大咧咧之人,只能站在路边鼓掌
4#
 楼主| 发表于 2023-6-8 07:26 | 只看该作者
秋实 发表于 2023-6-7 21:47
对阿九的深读,只能是敬服。
发现论坛有多位老师、读书人,那读书功夫真的是到家了。
我等大大咧咧之人, ...

主要是兴趣。别的就什么也谈不上了。
就像我有时也想写时评,但一怕写不好,二来热情不很高,三是有时还会招人打电话捎话。
5#
发表于 2023-6-8 08:36 | 只看该作者
唐僧没有肉 发表于 2023-6-8 07:26
主要是兴趣。别的就什么也谈不上了。
就像我有时也想写时评,但一怕写不好,二来热情不很高,三是有时还 ...

这兴趣,需要相当的功底才行呐。
说写时评,确实容易被人侧目,新闻报道也一样,我也被恐吓过,哪怕我没有半点虚构,对方可以捏一只蚂蚁一样将我捏死,有一回幸亏是我们单位的毛老师挺身而出,以老党员的身份亮相为我作证,事态才平息下来。
回想起来,依然有阴影
6#
发表于 2023-6-8 08:44 | 只看该作者
当年有一文友,当时已考编进入司法系统。他写了一篇《婚姻肌体上的病灶》,反映一些党员干部生活作风腐败的真实案例,居然明目壮胆指名道姓点清了是哪一个县,文章发在了市级晚报上的。
我大吃一惊,心想这下糟了,我写一只猪无辜失踪都被人打了招呼,何况这原则性的上纲上线?果然,地方官勃然大怒,他很快以另外的原因被清理出司法队伍,遣送回农村老家,令人唏嘘不已。
他的笔名叫“路索”,写诗一绝。
据说后来,他非常落魄,好象精神都有点异常了
7#
发表于 2023-6-8 09:06 | 只看该作者
时势和性格共同创造了他,命运难脱,青史已为他虚有一席。
但凡低调一点,不必随波逐流、同流合污,也好落得个隐没莽山林,云深不知处。
那样也就泯然众人了,后世何曾知其来过。
8#
发表于 2023-6-8 09:15 | 只看该作者
秋实 发表于 2023-6-8 08:44
当年有一文友,当时已考编进入司法系统。他写了一篇《婚姻肌体上的病灶》,反映一些党员干部生活作风腐败的 ...

潜规则虽然“潜”,但是有。大到官场、职场,小到往来人情。
詹天佑说,要做事不可做官;要做事必得做官。
9#
 楼主| 发表于 2023-6-8 09:58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3-6-8 09:06
时势和性格共同创造了他,命运难脱,青史已为他虚有一席。
但凡低调一点,不必随波逐流、同流合污,也好落 ...

所以说这是个矛盾,社会是矛盾的,个人也是矛盾的,其实很多事情之所以合理恰恰因为充满矛盾。
10#
 楼主| 发表于 2023-6-8 10:00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3-6-8 09:15
潜规则虽然“潜”,但是有。大到官场、职场,小到往来人情。
詹天佑说,要做事不可做官;要做事必得做官 ...

要做事,不可做官;这是说的态度和志向。
要做事必得做官,这是现实和方法。
没矛盾,事实就是这样,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不论是李白你仰天大笑出门去,还是杜甫穷年忧黎元,要想济天下必先达。
11#
发表于 2023-6-8 10:09 | 只看该作者
唐僧没有肉 发表于 2023-6-8 10:00
要做事,不可做官;这是说的态度和志向。
要做事必得做官,这是现实和方法。
没矛盾,事实就是这样,自 ...

古时那些成事的官吏多是这么做的,比如张居正、戚继光。
务实,驾驭潜规则,做个循吏。
12#
 楼主| 发表于 2023-6-8 10:32 | 只看该作者
秋实 发表于 2023-6-8 08:44
当年有一文友,当时已考编进入司法系统。他写了一篇《婚姻肌体上的病灶》,反映一些党员干部生活作风腐败的 ...

体制内生活,最需要的是守规矩。规则。
你可以不做事,但不能横惹事儿
13#
发表于 2023-6-8 14:36 | 只看该作者
又一篇出世,厉害!
看来你们混体制的,对于仕途都是门儿清。还能把古今中外的人事拿来做一个对比。这方面,门外汉就傻呵呵的了。看草舍跟唐生理论,长见识。
14#
 楼主| 发表于 2023-6-8 14:54 | 只看该作者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23-6-8 14:36
又一篇出世,厉害!
看来你们混体制的,对于仕途都是门儿清。还能把古今中外的人事拿来做一个对比。这方面 ...

草儿啊,我不算混体制的,俺充其量算是混碗饭吃而已,教个学站个讲台,也属于搬砖。
这篇文章当时信口说了句写个系列,没想到真搞成了懒婆娘的裹脚步又臭又长,尤其最后这一节,整整浪了我一个星期时间,整合材料,组织结构,理清观点,平整语言风格。
但到最后前后三篇还是不一个味儿,还得抽时间慢慢修理。
这样的文章小学生看不懂吧,小学生的爸妈不爱看,中学生没时间看,真有那么一两位爱看的还让我这呆板的语言臭走了。
15#
发表于 2023-6-8 15:29 | 只看该作者
唐僧没有肉 发表于 2023-6-8 14:54
草儿啊,我不算混体制的,俺充其量算是混碗饭吃而已,教个学站个讲台,也属于搬砖。
这篇文章当时信口说 ...


这就是“点墨成章”。只有老师才能做到。你这应该是出书或者上刊的吧?要不散文昨天看那篇咋让你扯了,应该是找着去的地方了。
我粗浅认为所有拿工资,端饭碗的都是仕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9-25 23:23 , Processed in 0.053207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