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4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笑嬉嬉”与“笑嘻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8-27 12: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rsjby 于 2023-8-29 22:40 编辑

    1926年底,身在厦门的鲁迅“在《文学周报》二五一期里”,看到“西谛先生谈起《呐喊》,尤其是《阿Q正传》”,“不觉”“记起了一些小事情,也想借此说一说”,于12月3日写成《〈阿Q正传〉的成因》一文,刊载于1926年12月18日上海《北新》周刊第十八期。后收入《华盖集续编》。

    文中谈到创作《阿Q正传》期间,孙伏园来催稿:

    伏园虽然还没有现在这样胖,但已经笑嬉嬉,善于催稿了。每星期来一回,一有什么味道,就是:“先生,《阿Q正传》……。明天要付排了。”

    嬉,从女,喜声,本指无拘束地戏乐、游玩。《博雅》曰:嬉,“戏也。”汉代张衡《归田赋》“谅天道之微味,追渔父以同嬉。”唐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文中的嬉,即无拘束地戏乐、游玩。嬉与戏同义,于是嬉与戏常组合成“嬉戏”一词。嬉即是戏,戏即是嬉,二者同义互注,彼此强调。嬉戏,古即有之。汉代乐府诗《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里,刘兰芝被遣离家里就曾叮嘱小姑:“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苏轼《谢苏自之惠酒》里,也有“不如同异两俱冥,得鹿亡羊等嬉戏”的诗句。

    笑嬉嬉,肯定是笑,但又不只是笑,笑之外,还有其他的动意。笑嬉嬉,既笑且嬉,一边笑,一边嬉,因为嬉,所以笑。笑得开心,忘乎所以,于是嬉;因为嬉,更开心,于是笑口大开,不知所止。笑嬉嬉,多用于亲近者。鲁迅写孙伏园来“催稿”,用笑嬉嬉,既准确地描绘出孙伏园真诚善意的笑,也透露出他们之间非同寻常的关系。读着鲁迅笔底孙伏园“已经笑嬉嬉,善于催稿了”,仿佛看到二者正相邻而坐,言笑晏晏,时而伸腰,时而挥手,时而头向前凑,时而仰身向后。总之,随和随便,亲近亲昵。

    1927年下半年,身广州的鲁迅针对“今年似乎是青年特别容易死掉的年头”,想起“带了书籍杂志过‘香江’,有被视为‘危险文字’而尝‘铁窗斧钺风味’之险”,于9月11日作《谈“激烈”》一文,刊载于2917年10月8日《语丝》周刊每一五二期。后收入《而已集》。

    文中谈到“清朝人改宋人书”《鸡肋编》,感慨万千:

    新例我还未研究好,单看清朝的老例,则准其叹气,乃是对于古人的优待,不适用于今人的。因为奴才都叹气,虽无大害,主人看了究竟不舒服。必须要如罗素所称赞的杭州的轿夫一样,常是笑嘻嘻的。

    嘻,从口,喜声。既用作动词,指笑,也有用作叹词,表示赞叹、悲叹或惊惧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文中的嘻,就指笑。《庄子•养生主》:“嘻,善哉!技盖至此乎!”文中的嘻,就表示赞叹。嘻常叠用为嘻嘻,《玉篇》曰:“嘻嘻,和乐声。”既指笑的样子,也指笑的声音。唐韩愈《崔评事墓铭》:“朝之言嘻嘻,夕之言怡怡。”嘻嘻,是笑的样子。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四回:“香菱嘻嘻的笑道:‘我来找姑娘们,总找不着。’”嘻嘻,指笑的声音。

    笑嘻嘻,单指笑。笑就是嘻,嘻就是笑。不管笑的样子千娇百媚,还是笑的声音摄人心魂,它都只是单纯的笑。笑之外,没有更多的意味。

    对罗素“所称赞的杭州的轿夫”,鲁迅颇为耿耿,《灯下漫笔》也曾说:“至于罗素在西湖见轿夫含笑,便赞美中国人,则也许别有意思罢。”

    “杭州的轿夫”“含笑”,见于罗素所著《中国问题》一书,具体内容为:

    我记得一个大夏天,我们几个人坐轿过山,道路崎岖难行,轿夫非常的辛苦;我们到了山顶,停十分钟,让他们休息一会。立刻他们就并排的坐下来了,抽出他们的烟袋来,谈着笑着,好像一点忧虑都没有似的。

    罗素所言,与《儒林外史》二十九回里的描绘有异曲同工之妙:

    坐了半日,日色已经西斜,只见两个挑粪桶的,挑了两担空桶,歇在山上。这一个拍那一个肩头道:“兄弟,今日的货已经卖完,我和你到永宁泉吃一壶茶,回来再到雨花台看落照。” 杜慎卿笑道:“真乃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一点也不差!”

    轿夫工余放松自我,按自己的方式享受生活本无可厚非。罗素作为外来者,走马观花,看到的是表面风花雪月,记载下自己的观感也属正常。而鲁迅深切地领教过传统礼教“吃人”的本领和旧国民麻木不仁的堕性,更能透过现象触及事物的本质。所以,他对罗素“‘下车伊始’,就哇喇哇喇地发议论”(**《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颇多微词,时有贬损。

    对孙伏园的笑,鲁迅用笑嬉嬉;对罗素笔下轿夫的笑,鲁迅用笑嘻嘻。看似不经意,其实有深意。笑嬉嬉,生动亲切,笔底生花;握笔的鲁迅是日常生活里亲和的朋友。笑嘻嘻,木讷呆板,笔锋犀利;下笔的鲁迅是文字里“一个也不放过”甚至“一丝一毫也不放过”的斗士。笑嬉嬉与笑嘻嘻里,有鲁迅清楚分明的褒与贬,爱与憎。

    四川人也常说笑xīxī。

    张慎仪《蜀方言》,“谓笑曰唏唏。”《西游记》第五回:“大圣得胜,收了毫毛,急转身回洞,早又见铁板桥头,四个健将,领众叩迎那大圣,哽哽咽咽大哭三声,又唏唏哈哈大笑三声。”四川方言笑xīxī,或可写作笑唏唏。

    唏的词义有个演进的过程。西汉及以前,唏或许单指哀叹、哀痛而不哭的样子。西汉扬雄《方言》曰:“唏,痛也,哀而不泣曰‘唏’。于方则楚言哀曰‘唏’。”刘安《淮南子•说山》:“纣为象箸而箕子唏,鲁以偶人葬而孔子叹。”东汉时,唏具有了笑的词义,并占据主导地位。《说文解字》曰:“唏,笑也。从口稀省聲。一曰哀痛不泣曰唏。”到三国,唏唏便只指笑了。张揖《广雅》:“唏唏,笑也。”唏既可用于笑,谓笑唏唏;也可用于哭,言哭唏唏。艾芜《归来》,“这时,一个三四岁的男孩子,满脸通红,哭稀稀地跑出来了,一面说:‘妈妈哭,我怕哪!’”文中的“哭稀稀”,写作“哭唏唏”更恰当。

    今天,多用笑嘻嘻。古华《芙蓉镇》第三章四,“这天,他又轻轻敲了敲门板。‘谁呀?’李国香不知在里头和谁笑嘻嘻的。”颜歌《我们家》第八章,“‘你看起来倒是红头花色的呢!’爸爸没把这话说出来,被她一席话粘在脸门上,只有笑嘻嘻地说:‘是是是。’”古华、颜歌笔下的“笑嘻嘻”,即张慎仪所谓之“笑唏唏”。

    嘻的本字是喜。甲骨文里的喜,上面的“壴”是鼓的本字,表示庆典;下面的“口”,表示咧开口欢笑。合起来,会在庆祝活动中欢笑之意。在古籍里,嘻常作语气词用。《诗经•周颂》:“噫嘻成王,既昭假尔。”《史记•张仪列传》:“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文中的“嘻”,都是语气词。因为唏既可指笑,也可指哭,容易产生歧义;嘻则不同,不管怎么看,都是一付喜笑颜开的样子。所以,人们渐渐弃笑唏唏不用,而常用笑嘻嘻。

    有时,还说笑扯扯。

    艾芜《夏天》,“又向张明贵笑扯扯地说:‘你要我帮忙吗?’”桑格格《小时候》712,“这个脸皮厚的,还好意思笑,笑扯扯地说要得要得。”笑扯扯,与笑嘻嘻、笑唏唏词义大体一致,但更生动,有笑起来脸部肌肉扯动的意蕴。



2#
发表于 2023-8-28 08:53 | 只看该作者
老师好久没来了,感谢您的发帖支持。
3#
发表于 2023-8-29 09:42 | 只看该作者
《“笑嬉嬉”与“笑嘻嘻”》是一篇读来有趣,且带有考证意味的文章;对“笑嬉嬉”、“笑嘻嘻”的异同,借助周作人、鲁迅、艾芜等作家的经典文章,并结合四川方言,分析出其中的差异,是读来受益的文章。拜读,欣赏,祝好!
4#
发表于 2023-8-29 11:5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老师文章,有趣有理,受益。
5#
 楼主| 发表于 2023-12-7 22:20 | 只看该作者
江岸晴天 发表于 2023-8-29 11:55
学习老师文章,有趣有理,受益。

谢谢阅读,谢谢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4 03:55 , Processed in 0.10696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