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13|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缓慢而低姿态的飞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9-15 15: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刘彦林 于 2023-9-18 11:13 编辑


缓慢而低姿态的飞翔

——徽县诗歌创作的现状简析



近日,《陇南文艺》第三期“诗歌方阵”栏目推出“徽县作者作品专辑”,有30位作者集体展示了实力,基本反映了徽县诗歌写作的现状。据知,2009年9月《飞天》推出“徽县诗人小辑”有11位诗人亮相,他们是:廖五洲、庞采芹、荆秀成、刘彦林、肖娴、张芳学、吴世刚、杨晓琴、陈志渊、王义、王旭红。2011年,高凯、王若冰主编的《甘肃的诗》入选的诗人有:廖五洲、庞采芹、张筱、刘彦林、王义。2021年,市文联编选的《陇南文学作品选(诗歌卷)》入选的有:廖五洲、庞彩芹、张筱、刘彦林、王旭红、王义、荆秀成、张芳学、杨亚军。从有限的选本中,可以窥探到徽县诗歌作者的成长、徽县诗人群体的壮大,以及徽县诗歌创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此文以《陇南文艺》“徽县作者作品专辑”刊发诗歌谈点看法。


一、60后的笃定书写


专辑中的60后诗歌作者是:庞采芹、肖娴、许占虎、李篱、王斌、张卫红、苏永文、张国栋、刘红燕。他们在陇南诗坛耕耘多年,对诗歌写作也有了个人的理解,尤其是生活阅历的丰富和对命运的深刻认识,为扛起徽县诗歌群体的旗帜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庞采芹无上世纪80年代末步入甘肃诗坛,在《飞天》《星星》《中西诗歌》等刊物频频亮相,2000年出版诗集《月影星痕》(与廖五洲合著),2012年出版诗集《线装的女人》,2022年出版诗集《雨落黄昏》(与廖五洲合著)。她已经找到了进入诗歌殿堂的门径,从生活诸象切入,阐发感悟与体认,“一颗石头被水围困\画上的微笑凝固在少女脸庞”(《琥珀》),“它的艳丽是有毒的\或者就是一把刀\锋刃首先对准了自己”(《真花》),就有独特的发现和新异的表达。对现实景观与事物的体察,她并非是浅表性的抒情,而是深入肌理地传达人生的经验。“云在蓝天水在瓶,恍若菩萨持在手中的细腰身\白瓷瓶,她拿着杨柳枝于瓶子里蘸一滴水,\向地面洒一滴水,接上了地气。\\透明的山谷,\终于有了实际的内容。”(《山谷》)隽永而耐读,值得细赏。


肖娴、许占虎、刘红燕是上世纪上世纪90年代初进入陇南文学视域的诗歌作者。1991年的《飞天》就刊登肖娴的诗歌《七月》《城市归来》,许占虎的诗歌多次在陇南文化处主管的文艺季刊《陇南》上刊出,刘红燕也在《天津文学》发表过诗歌作品,辗转30年的时光一晃而逝,他们对诗歌的热爱仍然保持着,不能不说是一种幸运。肖娴的诗歌悲悯、精致,看似质朴的诗行中潜藏着令人惊喜的优雅与锦绣,“给一只蚂蚁让路\尊重它安守在低处的生活\让一朵蒲公英\拯救一只折翅的白蝴蝶”(《热爱》)表达的是悲悯的情怀;“春天贫穷的好孩子\灰褐色的书包里装着一本民间课本\讲述农谚、节气、桃花、爱情\黎明和黄昏,他都大声地朗读\为的是叫醒泥土下沉睡的嫩芽”(《嫩芽》)描摹的是乡村初春的景象,凭借比喻、拟人等修辞增强情态性;“但是我还是不能\不能回到乡村\像小时候那样\把村庄的冬天高高堆起\我还是不能让大年里的灯笼\作雪人的眼睛\看看村庄看看母亲”(《我还不能》),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惦记以及对“故乡”的回望,真诚而深情。许占虎虽然中断过和诗歌的牵系,“回归”后依然笔锋锐利,在看似略显生疏的叙述中,间或会跳跃出精彩的诗句,也由于他稔熟地方文史,对自然事物和山水景观的体察有着独到的发现。“人在这里寻到灵魂的秘密\一切在黑和白中延伸\一切纯洁而神圣”(《蜀道青泥的秘密》),蕴含极其丰盈,尤其是“黑”与“白”的矛盾统一,体现了他的哲学观念;“这里夜是欢快的\一地蛙声摇落星空里的月亮\这里的清晨是粉红色的\你能看见二十四座莲瓣勾连的山\在幻妙中的云朵里\仙坐”(《一片稻田》),则从普通事物、自然情态中萃取到诗意;“选择一块尚好风光\最好是没有鸟痛苦的地方\去摔跤或狂热\点燃了就这样淋漓尽致的燃烧”(《选择一片水草》),又是对人生追求的隐喻,传递的是追求闲适与在山水中放逐心灵的达观的生活态度。刘红燕在外多年,但对诗歌的书写没有停滞,这次她也慷概支持,表示最真诚的感谢。


苏永文的诗多为偶尔为之,但总是从游历或普通事物中萃取诗意,并融入了个人对生活的理解,因而多有哲思和生存哲学的阐释。“千年的站立千年的修行,终于明白\世间没有那么多精彩值得久久凝目\没有什么人值得苦苦等待\而千年伫立,你终把自己\站成了一尊佛”(《一树眼睛》),是对树的主干上的“眼睛”的观察过程中读出了引人深思的元素;“听小麦灌浆的声音\玉米拔节的声音,以及\马铃薯开花的声音\敞开周身三万六千个毛孔\吸入麦穗的香、玉米叶的香”(《酿一谷清风》),由于洞察入微,这种聆听中的发现给人惊喜;而《双肩包与拉杆箱》的结尾:“我什么都想到了\却没想到,我会变老”,这种矛盾式的心灵碰撞,留下的是耐人寻味的思索。


李篱、王斌、张卫红、张国栋是诗词圈的人,这次“跨界”过来操手现代诗,却显出并不手生。李篱的《寄人》带着古典的诗意,“寄一枝晋代的菊花给你\寄一枚唐朝的红叶给你\寄一轮宋时的明月给你”,以物传情,以诗达意,别有韵味;《心雨,心语》在状物绘景中,融入对生活对生命的感悟。王斌的《历史的回音》等四首诗,呈示的是异域特质的景观与风情,“赛里木湖不是大西洋的眼泪\三山两盆绵延的疆土\是马蹄铿锵踏出的生命之光\是几亿年隆起的雪山脊梁”,融入了历史人文的元素,而在《清澈的爱》中,传达出浓郁的家国情怀,对守边战士进行深情礼赞:“漫长的边防线,手中的钢枪\脚下的寸土完整是面对军旗誓言铮铮铁骨的担当\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华夏儿女血肉城墙犹如万年不倒的胡杨”。张卫红把目光投注于熟悉的乡村,借助普通事物抒发对故乡的依恋:“蓬勃的禾稼缨穗飘荡\青蒿装饰金黄的麦田\花草杂生在沃润的河湾\洁白的云朵那么轻柔\在澄明的蓝天浮游”。张国栋深情观照的是小草与梅花等事物的生长,从它们的情态中发现诗情画意或者精神内质,“在最寒冷的时节怒放\惊艳这个冬天\屹立在寒风里\呼唤不太遥远的春天”的“腊梅花”,或者“窃窃私语\诉说着春天的心事”的“小草们”皆有了象征性的意味。


二、70后的铿锵步伐


专辑中70后的诗人是:刘彦林、清韵、荆秀成、杨晓琴、冉会利、张芳学、王义、王旭红、柴学政、李星、刘晓煜、马郦萍、张巧红、吴世刚、肖莉、刘琰,占到专辑人数的一半以上。就目前徽县诗歌群体,70后应该是其中的“主力军”,为支撑徽县诗歌的“大厦”发挥着重要作用。


荆秀成的诗歌写作起步于90年代初,不仅出过诗集,还在《诗刊》发表过作品,虽有过搁笔,但诗心永葆,坚持着诗意地行走。《河西偶记》是行旅归来,感动盈胸,他的目光投注于“一棵树,一个生命,一个人\一坨树,一坨生命,一个村庄\一片绿洲,一片生命,一个城市\除此以外,戈壁依旧,沙漠依旧”,以及“敦煌、月牙泉、古长城”等景观,在描绘“眼中之境”之余,也激荡起“心中之境”,把历史人文要素融入,传达出内心的感怀与思考:“敦煌,一个符号\在广袤的沙漠里,显得渺小,但却生动\千年的等待,千年的疼痛\等待,是一种象征,一种执着\更是一种回味,一种牵挂”,诗境幽远,诗意丰盈。


刘彦林的诗以乡土素材为主,关注底层人群的苦痛、命运及生存境况,情怀悲悯,语言质朴,质地厚实,“故乡的麦子就要开镰\弯腰如弓的母亲,会在那一天\把欣喜一朵朵地\开在鱼尾纹的旁侧”(《想到中年》),和“踩着村道的脚步咯吱咯吱的说话声\满是空落,撑着大伞的树上的鸟巢\也空落着,地边的木头栅栏上\一排盯着烟囱的鸟\目光噙着一缕又一缕的温热”(《雪鸟》),农人的辛劳和村庄的凋敝使他挂怀且“把我的眼瞳揉出了灼人的泪花”,这应该是对“空巢老人”和“空巢村庄”现象的忧虑和哀伤,作为诗人的良知得到凸显,而对于同样生活在故乡土地上的父母亲,他既关切,又敬仰,却无力改变,“我始终相信,只有我疼了\父亲的疼才会减轻分毫”(《疼痛是一把锯子》),“她分明像得到了一枚期盼的勋章\而生活给予的那些还击\她从来不计较谁是最后的赢家”(《捋艾叶的母亲》),他们劳碌一生,仍在坚韧地生活。


张芳学的乡土书写,几乎是多年不曾更改的主题,对乡村事物心怀憧憬,对卑微的事物心怀关切,也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心怀担忧,于是通过质朴而简洁的诗句传达内心的意绪,抒发真挚的情怀,看似质朴,却有山花般的馨香,是故乡土地上深情的“歌者”。“有一天,大树倒下了\伟岸的身躯\撑起了一座房子”(《敬畏一棵大树》),对大树的献身精神给予礼赞;“鸟儿回来了\村庄就有了生机\那叽叽喳喳的话语\只有住在村庄的人\才能听懂它的含义”(《鸟儿回来了》),抒发对“村庄”的依恋和浓郁的故土情结,这也是扎根在黄土地上群体特有的情感依托;“这些鞋子不说话\它们心底的意念\却是那么明晰——\默默地等待中,总能找到\一双适合自己的脚丫子”(《在鞋店》),从鞋子联想到和“脚”的依存关系,蕴涵着朴素的生活哲学。柴学政的诗歌写作受到张芳学的引领,他的诗歌也多从故乡的土地和事物中寻找诗意,质朴是本质,情真是本性,这次刊出的《爱没有终点》是一组爱情诗,“打开手机听你唱歌\静静地想你\然后把思念沉淀于内心\朝你的方向继续奔跑”(《你是影子》),借助“听你唱歌”这种方式表达思念;“只好把自己装进厚厚的壳里\在寂寞和无言里惆怅\把自己当成一棵树\等你有一天抬头时\看到我为你留下的身影”(《我不想打扰你》),又是对倾诉对象深情的情感表白。


王义的诗有着“学院派”的影响,他的渊博学识和对文史的深入研究,使得他的诗歌既有对普通事物的体察,也有知识性的溶渗,彰显出“另类”的质地,但自有高格。他的《为腰庄村及几种植物写下的分行文字(组诗)》,观照的是公元759年冬杜甫赴蜀地经过的大河店镇腰庄村,以及这片肥土厚壤上极其普遍的植物“油菜、苦苣菜、蕨菜”,他绕开惯常的浅表书写,另辟蹊径地找到新的切口,给读者开拓出全新的诗境。《腰庄小考》对“腰”做了深入的考证后,“春天的腰庄把自己的色彩、身段、美食,\通过嫩芽、鸟声、虫鸣、孩子的欢笑,\以及那些热烈开放的花朵,一并呈现。\那是要告诉你,这个春天正在大大咧咧地走来”,对腰庄的春天景象做了精准的描摹与构绘;其余三首诗的结构亦然,先对“油菜、苦苣菜、蕨菜”的种植历史做了溯源,之后展开情态的描写与哲理的阐发,“这几道弯几面坡的油菜,\根,深入大地;叶,经历严寒;积攒了足够的能量\和言说的冲动。是一个调皮的孩子在春晨喊出了\第一声,催开笑颜。几道弯几面坡都呼应起来,\盛大、热烈、芳香、金黄,就像一场革命。”(《油菜》),“就像生活\艰难、苦涩而又坚韧。盛在碗里,虽然还有着\淡淡的苦味,却能引起食欲,饱腹健体。像极了\一个人一段不甚顺耳却有利身心的实话。”(《苦苣菜》)就有别开生面的表达与叙述。


冉会利和王义是才子佳人式的伉俪,她的诗有着优雅的姿态,她的爱好旅行、读书、听音乐、弹古筝,对其诗写有着不可或缺的补偿,她也善于从景观、事物、行旅中发现能萃取诗意的要素,在感悟与思考之余,通过诗行传递出来。“茶余饭后,素手抚琴\从高山流水,到半山听雨\从琵琶语,到梅花三弄\到云水禅心,直至骁……\\亲爱的,你究竟听了没有\又听懂了几首”(《宅家弹古筝的时光》),从抚琴拨弦中享受音韵带来的美好、安适与恬静,也借机传达心灵的声音,更是个人生活观的流露;“在小我的世界里\允许自给自足,自我修行\在大我的世界里,怀揣悲悯\——呵,有多清醒,就有多累”(《高处究竟有多高》),在诗行中又融入了人生观,而“当柔情与侠义自心而发\当愉悦盖过了疲惫\谁又能说,这不是\一种生命的思考和享受呢”(《人因思想而庄严》),对生命的意义进行扣问与反诘,把诗歌的向度提升到了更高的层界。


清韵、杨晓琴、王旭红是从“洛坝矿区”走出来的作者,她们既写诗歌,也写散文、小说,更是企业员工写作者中的佼佼者。清韵出版有散文集《面向阳光》,王旭红出版有作品集《十年之远》,杨晓琴在《飞天》《西北军事文学》《绿风》《甘肃日报》等报刊发表过诗歌,文集《荷露轻响》即将付梓。清韵多写“遇见”的诗歌,或描摹所见景象,或记述感怀心绪,或传达体认思考,“千军万马纷至沓来\共赴疆场为了同一使命\瞬息万变的千丝万缕”(《雨的心情》),呈示的是雨情雨景,直观而磅礴;“涌动的诗行里\溢满生活的美和妙\心音高亢  天地回响\那是生命的热度”(《舞韵》),在描摹现场壮美景象中传达出乐观的心态。王旭红的诗歌清丽、温婉,是对季节的依恋之情的诉说,“生命从此与春天结缘\我把春天种植在文字里\期待开花\期待果实挂满枝枝丫丫”(《与春天结缘》),抒发对生命里“春天”的珍视,也溶渗着美好的心灵憧憬;“在泪水中回忆\字里行间是满满的惆怅\而我\为你担心\为你心疼\在深夜里无声的陪伴”(《一切都会过去》),深沉的情愫中饱含着无奈与祝愿。杨晓琴的诗歌既有对岁月流逝的敏锐感知,又有对内心情绪和心理顿感的流露,更有对生活现实与人生观碰撞后的纠结、理解和认同,她的诗句简洁质朴,情感真诚真挚,“生活里用一针一线缝制起来的日子\再回头,也不会重复\唯有,用心篆刻在文字里的笔墨\仍在庚续相传”(《一个人的午后》),从个人感受切入,传达对“生活”的感知,有牵念,也有希冀;“我想做一只蜜蜂\轻轻落在你肩头\把人间的喜怒哀乐\编织成人间神话”(《想做一只蜜蜂》),表达对“官场、商界、江湖”的心理拒绝,以及对“花间舞蹈,巢穴里酿蜜”那种“静谧,平淡”生活的向往和追寻;“月光藏在黑夜的背后\星空在云朵的背后\春风和泥土手牵着手”(《藏在春天里的私语》),是对春天景象的截面式描摹,有着入微的体察与美好的意绪。


吴世刚也是诗歌写作的“老手”,他的作品集《嫩寒锁梦》中三分之二的篇幅是诗歌,对世界的观察,对生活的感悟,对命运的忧患,理性、哲思,且有自我判断准则。“嗅不出桃花的芳香\接着樱花也开了\而老屋前的杏花\在泪光莹莹的枝头抖动”(《归去》),是对浓郁乡情的间接性抒发,借物抒情深沉而真切;“春以超越阳光的姿态\笼罩了大地天空\似一剂良药\减轻着诸多病痛”(《春来人无恙》),有着悲悯情怀与真诚的祈愿,隐含着对生命的尊重和担忧,摈弃小情小绪的浅表抒发,而是关注人类的苦痛与命运,其情怀其灵魂境界彰显了其良知与责任;“有时满树团团挨挤\每一朵却是一座漂零的孤岛\繁华不是本质\是修行的硕果”(《与花对话》),隐喻修辞的背后把对人生的思考和哲理溶渗其中。


张巧红的诗歌有着女性的柔美,也有质地刚性的元素,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开辟新的境界,“多么美好啊\生而为妖\不再像个人一样\为爱患得患失\终于可以在一场爱情里\青春不老\清澈奔流”(《妖精》),这是她想象奇特的诗歌中的一首,潜藏着她的生活观念与美好的愿望,“女侠式”的仗义执剑、快意恩仇,或是“仙女式”的超然物外、敢爱敢恨,幻化为“妖精”在心灵的牵引下执着追随,诗行成为她对现实保持心理戒备后灵魂放逐的一种途径;“现在回来我需仰视\凡执守着的,都矮了下去\我已坐不上秋千\承诺,也没在原地等着我\那些欢欣地推出去的\很多,都没有再荡回来”(《秋千》),她的感怀从现象到本质到内核,与生活互证;因而,看似随意随性,实则是最接近灵魂牵引的表达。


刘晓煜是一名园丁,刘琰是一位牙科医生,肖莉是公安民警,她们都对诗歌热爱有加。刘晓煜的诗歌较为传统,“爱看充满烟火的平淡,乐见满是泥土的芬芳。\惯闻直白无杂的细语,喜赏来自油盐的短长。”(《平淡》),传达出她与众不同的生活观念;“阳光滑过云层\在校园的草坪上刺开了一道光区\孩童追逐着光影去查看究竟\他们从小小的手指间窥到了彩色和喜欢”(《光芒》),从孩童充满快乐的场景中汲取到作为人师的乐趣,这是她的日常与荣光,以及对从事的职业的热爱,这束“光芒”也是她收获职业幸福的诗意化体现。刘琰的诗歌出自心灵,是对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间接反映,她的《欢乐》的主题一如文题,在隐喻式的列举中,把对生活的理解,对现实的感知,对命运的喟叹,进行类比式呈现,质朴却不矫情,“是天空投射密林的一束光\透过叶脉看见生命的活力\也是爱人温情的牵手……是板着指头攥着手机倾听\孩子们一声声地问候……是一只陶醉花蕊的蝴蝶\闪动着翅膀\越来越远,迷离朦胧”,从多个角度把对“欢乐”的追随与珍爱传达而出。肖莉的组诗《云朵的告别总让人猝不及防》,收录诗歌三首,主要是对事物的深情观照和对季节变化的感知,“直到风,把芬芳吹远\它努力开放的样子\蜕变成了季节,和季节里\远去的风景\继而,它绚烂而短暂的一生\赶在斜阳隐去之前\在角落,在路旁,在人间\深深扎根”(《波斯菊》),借“波斯菊”这一物象,传达怀念与抒情的情愫,而“那就耐心等待吧\等待一场雨、一次盛大的农耕\等待生命的朝气蓬勃\又一次融化在夏的怀抱里”(《谷雨》),以“谷雨”为抒情载体,表达满心期待与真诚的希冀。


李星、马郦萍是70后中最年轻的诗歌作者。李星在学生时代就写诗,但时断时续,这组《一个孩子披着月光和露水》,包括五首短诗,有对时光的感念,有对乡情亲情的表白,更有对往昔记忆的“回望”,“柳絮还在枝条上孕育翅膀\而我,该沿着哪条小路\才能抵达你的方向”(《二月》),是对时令更迭与变化的感怀,对“春天”美丽景象的向往与追寻,是发自肺腑的真情流露;“可是奶奶,这人间宽广苍凉\我还没有放眼望,泪就湿了眼眶”(《三月》),于状物绘景之余,抒发对“奶奶”的怀念之情,诗行中噙满感人至深的情愫;“月亮升起的时候\一个孩子披着月光和露水\从麦草垛里爬出来\麦场空空荡荡\捉迷藏的人早已不知去向”(《麦草垛》),以“麦草垛”为抒情喻体,追忆童年生活的印记,传递出对故乡的依恋、情牵,以及对亲人亲情的珍视与珍惜。马郦萍的《草芽的味道》包括三首诗歌,“西出阳关\角鸣声起狼烟\长天望极弥漫\西出玉门关\剑气凝结霜寒\血溅沙场涂丹\铁马仰喧 ,扬沙漫天”(《走向一个人的荒原》),通过对“阳关”历史的探寻而复原古战场惨烈的境况,场面宏大气场宏阔,也显示出古诗词写作的功力;另两首简洁、清丽,感怀事物,抒发情感,“草芽的味道\清露的芳香\无边无际\汪洋恣肆\将蓬勃的气息\撒下来\终将\五彩的织锦铺开\绿色的海洋漫开”(《春风》),绘制了一幅有色有味有香有景的“春天”丽景。


三、80后、90后的自由吟唱


专辑中的80后、90后有:庞余中、杨亚军、浅轩、何红燕、赵甜甜。


庞余中、赵甜甜的职业是教师,在繁重的教育教学之余笔耕,所收获的是本职之外的惊喜。庞余中2004年毕业于河南省南阳师范学院中文系,2005年参加工作,供职于伏家镇学区,平常多写散文随笔,记录感怀,抒发情感,这次是“硬”性给任务,没想到给我喜出望外的欣悦。组诗《阳光渐渐偏西》选诗三首,写乡情,写故园,写见闻,却并不浅显,更不单薄。“是那一个承诺\老屋门上的锁环早已锁不住对生活的执着\屋子里的人\拼命擦亮皱眼去寻觅嵌在门框里的记忆\门栓响动\那是被日子分开的两扇门在彼此呼唤”(《老屋》),“老屋”的意象代表“故乡”,“门”也做了情感传递的介质,抒发的是反观往昔生活的深沉情感;“阳光渐渐偏西的时候\归巢的鸟儿驮着斜阳一路歌唱\双翅一翻,把余阳掉在河面\精彩的浪花随即妆成最美的彩装\在机器建设的轰鸣声中飞舞”(《亚龙湾的山》),对景象的描绘具有很强的现场感,映射出“亚龙湾”的建设与发展,以及祥和安恬的生活情态,对乡村的美好表达了喜爱和留恋的情思。赵甜甜是这次特辑30人中唯一的90后,她所执教的学校位于青泥岭下、嘉陵江畔,她遴选的抒情对象也与地域相关,“再高的山峰\都是留给攀登的人\磨得锃亮的石阶\又一次次照亮登山人的心”(《登铁山》),从登山的过程中感受青泥岭的雄奇挺拔,也从登山的历程中汲取到快乐,磨练了意志,锤炼了修为;“云走了又来了\和生命里来来去去的人相比\云是坦诚的”(《在铁山》),在“人”与“云”的类比中,对“云”那样坦诚的人格品质的呼唤,使得诗歌的向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站在青泥古道\看茶马商贾行色匆匆\看山峦起伏云卷云舒\\我望着山\山也见我如故”(《青泥岭怀古》),追溯“青泥古道”曾经的繁华,感叹此地如今的凋敝,唯有“山峦起伏云卷云舒”未曾改变,而时光流逝千年之后的“青泥岭”,在后来者的缅怀与追思中“如故”,也在“山”与“我”的比照中阐发怀古幽思。


杨亚军是生活在徽县的礼县人,他平常忙于政府机关繁杂事务,写诗数量不多,却是青年诗人群体中的重要一员。这次刊发的是长诗《或者,天亮以后》和《酒杯》。“在这个时候我更贴近夜晚\平行于夜色\然后想起一切,想起美好的事物\我把手伸进去\而你递我一个眼神\天亮了”(《或者,天亮以后》),“天亮”有着象征性,也赋予其希望和憧憬,应该是对境遇的隐喻性呈现;“一只酒杯,摇摇摆摆在成熟\在你手中握紧,像命运\像前世难以拒绝的姻缘\像虔诚的佛教徒\朝圣者,跪在闪电爆炸的时刻\这时,花园会亮起来\你看到的还远远不够\你无法把握闪烁的瞬间\你无法握紧短暂的火焰\你也会亮起来,但你不知道\你是万物的影子”(《酒杯》),“酒杯”的物象同样有象征意味,而诗行中折射出对命运的担忧,隐喻的手法运用得当,这些特质使得他的诗歌内蕴丰盈。


浅轩是大河店三泉村人,虽未谋面,但他发在朋友圈的诗歌几乎都读过。他的诗精短而质朴,《在三泉》写他生活在“故土”的感受,描摹在“花海”中遇见的春天景致:“当花海的格桑开始凋谢\款款的十样景深情走来\如一位位美丽的少女\高举着,平托着盛满爱恋的盏”,这是他的“最美遇见”,也是他对家乡的真情表白;而《每个人都是幸福的》是行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通过不同的场面诠释幸福内涵的多样性,也把他对幸福的理解以直观的场景显影出来。


何红燕是职业医师,是这次组稿的意外收获,她的诗中有一个心灵的“故乡”。“梦里我放逐一艘纸船去远方流浪,\水波渐渐泛起七彩旎里的光。\慢慢的,呼吸被我放养,\睡着了,在一朵白色的云棉上”(《在家乡的夜晚》),记录的是从“城市”回到家乡的独特感受,对家乡的依恋之感如“睡着了,在一朵白色的云棉上”,那种感受美妙而神奇,令诸多游子心怀向往;“这石轱辘转的声音和这劳动的号子,\就像一个快乐符号,\刻印在了我的心里”(《记忆中的号子》),是对往日农耕生活记忆的翻检,“号子”是导线,而与其有关的稔熟场景才是要抵达的核心,借此对今非昔比现象的喟叹;“还有一湾江水,\淙淙江水,款款而下。\此时,青山横黛黛,\江水若涓涓。\这美丽的画面,\真让人不忍心去打扰”(《嘉陵小镇》),通过对“江南小镇的美景”的描绘,抒发对“嘉陵小镇”的热爱和依恋——故土情深的普遍情感亦很感人。


这次“徽县作者作品专辑”得益于市文联主办的《陇南文艺》的关怀,这一举措也为徽县诗歌作者创造了展示才华的良机,一次有30人集体亮相也是“史无前例”的,但也明晰感知徽县诗歌作者群体人数的锐减,这种“断层式”现象暴露出来的问题是后继乏人。在陇南八县一区中,徽县诗歌写作的人数少,整体实力也位于末端,写作状态属于缓慢而低姿态的飞翔,尤其是“新人”的缺乏,与西和、成县、武都、礼县无法相比,就连人口最少的两当县也难以相提并论。在没有“激励”性政策激活的现状下,仅靠个人的努力也难以凑效,只能幻想奇迹出现。从内因来看,徽县诗歌作者缺乏创新意识和奋发劲头,而且乐于现状、不求进取,好多人把诗歌仅作为工作生活之余的“娱乐”,也不学习优秀诗人的经典作品中汲取有益营养,对诗歌的认识停留在教材定义的层面,也有个别人对诗歌的评判停留在百年之前的“五四”时代,最好也是只知80年代90年代的顾城、舒婷、海子,对新世纪以来中国诗坛的诗歌作品没有正确的认知,凭着感觉对诗歌“盲人摸象”。何况,没有危机感没有责任意识,不从自身找原因寻发展找突破,假以时日会从诗歌队伍中“掉队”。笔者通过此文,旨在鼓励这些诗歌作者多出佳作,也呼吁更多青年为繁荣徽县诗歌创作增光添彩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23-9-15 15:15 | 只看该作者
备注:这是对本土诗歌作者作品的一次简评,发在这里存档交流。
3#
发表于 2023-9-21 19:16 | 只看该作者
刘老师娴熟流畅的文笔,将徽县几位诗歌爱好者的创作精神及诗歌作品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赏读学习了,秋祺!

点评

感谢来关注,问好云馨,顺祝双节快乐!  发表于 2023-9-22 08:56
4#
发表于 2023-9-22 15:11 | 只看该作者
刘老师好~~~~~~~~~~~~~~@70后应该是其中的“主力军”,为支撑徽县诗歌的“大厦”发挥着重要作用。


5#
发表于 2023-9-22 15:11 | 只看该作者
点赞支持刘老师~~~~双节快乐~~~~~~~~
6#
发表于 2023-9-24 10:43 | 只看该作者
祝贺刘版主硕果累累,厉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4 11:56 , Processed in 0.07688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