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85|回复: 3

[原创] 杜集李振村老门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9-21 0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23-9-27 17:21 编辑

                                      杜集李振村老门楼                   高迎春

        杜集镇李振村老门楼,修建于上个世纪1971年,是由水刷石、水磨石工艺建造而成。门宽3.4米,门高3.65米,属于典型的苏式建筑。修建这栋老式门楼的人,是本村的李书章。当时他在东光县建筑公司干泥瓦匠,听说村里要修改门楼,便主动带着五六个徒弟,回到家来参加义务劳动。而村里的打磨石匠李三路师傅,也是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用水磨石工艺,修筑了大门两边的垛口。由于大家的齐心合力,才使得这座老门楼至今仍然风采依旧。

        李振村老门楼大门两边的引墙,呈喇叭口形状,朝北向两边40度角张开,然后与两边修筑的北屋北墙相连通。而这个喇叭口两端的水磨石工艺,就是李三路师傅的得意之作。水刷石和水磨石,都属于水磨石制品,水刷石和水磨石,是两种做法不同的抹灰工艺。水刷石表面有突出的石子,而水磨石的表面则是很光滑的。水刷石是将适当配比的水泥石子浆抹灰面层,再用棕刷蘸水刷洗表层水泥,使得石子外露,让墙面具有天然粗糙的美感。水磨石是指将带色彩的水泥石子浆抹灰面层,在半凝固状态下,用磨石机或人工使用金刚石,将其表面洒水磨光的一种磨灰工艺。具体操作是,等待底层水刷石有一定强度之后,按照设计需要弹线,粘贴分隔条,分隔条可以是铜条、铝条和玻璃条,再涂刷素水泥浆,浇铺带色水泥石子浆于方格中,随后拍实抹平。经过两三天的养护,用粗金刚石洒水粗磨,使得嵌条外露,冲洗干净。再经过两到三天养护,再用金刚石洒水细磨,直到表面光滑如镜。再用草酸擦洗,上蜡打光,凿出埋入的分隔条,就算完工了。李三路师傅,完全靠金刚石细磨,挥汗如雨,水磨石的精细,至今令人感叹。

        李振村老门楼上方盾形条格内,雕刻着“农业学大寨”五个大字。1964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刊登了通讯报道《大寨之路》,首先介绍了大寨的事迹。1964年3曰8日,时任山西省委书记的陶鲁茄,向毛主席汇报了大寨事迹。毛主席高兴地说:“穷山沟里出好文章”。1964年8月,毛主席对国家计委领导小组的同志说:“要自力更生,要像大寨那样,它不借国家的钱,也不向国家要东西。”1964年12月21日,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表扬了大寨,把大寨精神总结为八个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1975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会后发出“全党动员,大办农业,为普及大寨县而而奋斗”的号召。国家的意图,就是要打造一批大寨村,一批大寨县,再到大寨省,大寨国的滚雪球效应,从而彻底解决农村贫穷问题。从此,一场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运动,迅速在全国展开。大寨,是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公社的一个大队,原本是一个贫困的山村。农业合作化以后,开山造地,修筑梯田,使得粮食增长了七倍,从而使自己成了中国农业战线的光辉榜样。1971年,正是农业学大寨的高峰时期,将“农业学大寨”雕刻在大门上,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李振村老门楼门楣处横匾处,写了“自力更生”四个行书大字。这几个字,正是大寨精神的体现。在朝北大门的西侧墙上,写的是毛主席诗词:“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绕”,1958年6月30日,看到江西省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毛主席写了《七律二首·送瘟神》,这句诗就是其中的两句。意思是:如今的南方春天,千万条杨柳随风飘拂,景象格外优美,新中国一片春意盎然,中国的六亿人都是尧舜一样的圣人,表达了对人民精神境界和智慧的热情赞扬和高度评价。在大门东侧墙壁上写的也是毛主席诗词:“喜看稻菽千层浪,遍地英雄下夕烟”。1959年6月25日,毛主席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写下了《七律·到韶山》,这句诗,就是其中的两句。韶山,又名韶山冲,位于湘乡、宁乡、湘潭交界处,距离湘潭40公里,距离长沙120公里。经历了十年土地革命,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于建国后十年,毛主席才得以返回故乡。他在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欢喜地看到水稻和豆类作物,被风吹起了层层波浪,在地里劳动的英雄的人民,也就是人民公社的社员们,披着夕阳的余晖,趁着夕阳的美景,收工回家了。这句诗表达了毛主席对家乡的眷恋,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在李振村老门楼上方,修建者还精心刻画了两幅山水画。上面有挺拔的青松,有峻峭的山峰,有茂密的林木。其实,这两幅山水画,表达了刻画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对自己家乡的热爱。这座门楼原来是木门,由于风吹日晒,木质腐朽,不得已换成了现在的大铁门。在大门的左右两侧,修建者雕刻了两朵盛开的葵花,寓意着葵花向阳。看到葵花,不由让人想起那首《大海航行靠舵手》歌曲:“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烤太阳。雨露滋润禾苗壮,干革命靠的是**思想。鱼儿离不开水呀,瓜儿离不开秧,革命群众离不开共产党,**思想是不落的太阳。”熟悉的歌词,熟悉的曲调,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人们,至今仍可以张口即来。在这座门楼里面,曾经是村里的小学。还曾经是大队副业所在地,搞过机件加工,搞过榨油坊。而现在是村里幸福院所在地。全村836口人,凡是70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在此安度晚年。




                                          2023年9月21日写于迎春堂






发表于 2023-9-27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海航行靠舵手,熟悉在记忆的歌声,的确可以张嘴就来。
文中提及的老人家的话题,读来亲近,感动。
 楼主| 发表于 2023-9-27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万里山水 发表于 2023-9-27 17:03
大海航行靠舵手,熟悉在记忆的歌声,的确可以张嘴就来。
文中提及的老人家的话题,读来亲近,感动。

谢谢阅读和指正,别字已经改过来了。
发表于 2023-9-27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迎春 发表于 2023-9-27 17:22
谢谢阅读和指正,别字已经改过来了。

烤太阳,靠太阳。
这首歌曲如果按现在的标准评判,流行度应该也是惊人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0-10 18:31 , Processed in 0.47850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