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83|回复: 1

[原创] 杜集枣李村水刷石门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9-23 0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23-9-24 07:23 编辑

                                         杜集枣李村水刷石门楼             高迎春

        杜集镇枣李村水刷石门楼,修建于上个世纪1975年,院内是原枣李村党支部所在地,后来成了生产大队的刺绳副业生产基地。2001年前后,村民李春勇花7万元买下了大院。所幸这栋水刷石门楼一直保留至今。枣李村470口人,属于中等村落。人口从明代永乐年间从山东即墨迁徙而来,和李麻村李姓同根同脉,属于同一个李家。

        枣李村水刷石门楼,宽5.15米,高6米;铁门宽3.1米,高2.9米。大门盾形最高端,有一个立体五角星。五角星下面,竖写着“自力更生”四个大字。门上边的横匾内,写着“农业学大寨”五个大字。就在这五个字的两边,一边雕刻的是两只萝卜,一边雕刻着一棵大白菜。萝卜的原始物种,起源于欧亚温暖的海岸边野萝卜,是世界最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早在4500年以前,萝卜已成为埃及等周边国家的重要食品。中国至少在汉代,萝卜就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了。丝绸之路开辟于西汉时期,是古代连接中西方的商道,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东汉时期丝绸之路的起点在洛阳,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茶叶等商品。东汉桓帝时期大饥荒,曾劝民众种植“蔓菁”为食。在古代,最初称萝卜为蔓菁、雹突、紫花菜、罗服、罗菔,后来才定名萝卜。萝卜方言又叫“菜头”,谐音“彩头”,“摞步”,因此萝卜寓意一步一财,越摞越多。而大个的萝卜,则象征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白菜雕刻在门楼上,寓意着丰收。在中国,白菜的谐音是“百财”,而这也是古人为什么喜欢翡翠白菜来作为摆件的缘故了。玉石白菜横着摆放,就寓意着“横财”,代表意外之财得来容易。关于白菜的传说,在中国有很多。红龙井孝子,深入龙宫求取白菜叶救母的故事,感人肺腑;茈碧湖中,惩恶济贫的玉白菜的故事,美丽动人。传说在云南洱海里,生长着一棵硕大无比的玉白菜,洱海碧波荡漾的湖水,就是从玉白菜的菜心里流出来的玉液。种种传说,都说明白菜是美丽善良,诚实正义的化身。白菜是十字花科,芸薹属两年生草本植物,有很多个品种。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大白菜是鲁北农村越冬的当家菜,许多人家贮存大白菜,一吃就是一个冬季。当然,大白菜也可以用盛水的大缸,来腌制酸白菜,包酸菜饺子,肉炒酸白菜等等,都很好吃。白菜,中国也是原产地之一,古人称之为“菘”,“菘菜”,有大白菜和小白菜之分,德州大白菜,曾在全国驰名。据考古专家考证,新石器时期的西安半坡村遗址,就出土过白菜籽。这说明白菜在中国的栽培,距今已有上万年的历史了。白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药食俱佳的蔬菜。

        枣李村水刷石门楼上方,左边写的是:以粮为纲;右边写的是:全面发展。这是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的农业生产方针,指出发展农业生产,必须以粮为纲,同时积极发展经济作物,做到发展农业的同时,必须发展林业、畜牧业、渔业,做到五业并举。这一决策,得到了毛主席的肯定,并大力提倡。古人云:民以食为天。无论什么时候,首先要解决吃饭问题。中国是农业大国,更多的人口在从事农业生产,老百姓有句实在话,叫做:手里有粮,心中不慌!无论是解决温饱的年代,还是增加餐桌多样性的现代,以粮为纲,全面发展,这八个字充满生存智慧,仍然有着深远的意义。在门楼的下方,左边写的是: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右边写的是:抓革命促生产多贡献。这幅对联,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针对国内外形势下提出的。1969年3月,中国在东北黑龙江支流乌苏里江主航道中方一侧的珍宝岛上,与苏联军队发生了激烈的战斗。珍宝岛,满语“古斯库瓦郎”,意思是“军队营盘”,是中国固有领土,面积0.74平方公里,因为形状如元宝而得名珍宝岛。这个岛屿,因发生中苏边界事件驰名中外。

        珍宝岛事件发生之后,毛主席针对苏联要对中国进行核打击的图谋,向全国人民提出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口号。这一口号,在当时也被定为“九字国策”,成为上个世纪六十年共克时艰的最强音。最初这一国策口号,是毛主席为具体化“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针,借鉴明史提出的。朱元璋,是毛主席尊崇的帝王之一,他在读冯梦龙《智囊》卷二十二《兵智部·致胜·孙膑》的批语中写道:“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朱元璋在打下徽州时,当地老儒朱升,告诉朱元璋三句话:“高筑墙,广积粮,缓称霸。”意思是:第一要巩固后方,第二要发展生产,第三要缩小目标,长远打算。朱元璋采纳了这条意见,得民心而得天下。毛主席读了,豁然开悟。于是,提出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战略思想。深挖洞,是讲搞好战争储备;广积粮,是讲提高综合国力;不称霸,是讲韬光养晦,等待时机。这三句话,当时作为一个国家的安全发展战略提出来,指导国家的长远建设,很有必要。那个年代在大中城市所建设的防空洞,至今还有很好的防御作用。

        枣李水刷石门楣左边,刻画着小麦和玉米。这两样农作物,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鲁北平原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在那个年代,玉米产量高过小麦产量,所以村里人以吃玉米为主,遇到过节或者家里来了客人,才可以吃上饺子和白面馒头。小麦是新石器时期,人类对其野生小麦进行驯化而来的产物,其栽培历史已有一万年以上。许氏《说文》云:“天降瑞麦,一来二,象芒刺之形,天所来也。如足行来,故麦字从来。音绥,足行也。”许氏从造字形态,解释了小麦的来历。小麦由野草选育而来,可不就如天赐一般吗?颂曰:大、小麦秋种冬长,春秀夏实,具四时中和之气,故为五谷之贵。地暖处亦可春种,至夏便收。然比秋种者,四气不足,古有毒。由此,可见古人对小麦品质的认知,已相当深刻。据传玉米是从中亚引入我国的,外国人把玉米贡献给中国皇帝,故而玉米才有“御麦”之称。明代田艺蘅在《留青日记》中云:“御麦出于西番,旧名番麦,以其曾经进御,故名御麦。”直到今日,上海郊区农民,仍然称呼玉米为“番麦”。

        枣李水刷石门楣右边,雕刻着一棵棉花。世界上最早种植棉花的是印度,中国的棉花就是从印度传来的。汉魏时期,称呼棉花为“织贝”;魏晋南北朝时期,又把棉花叫做“木棉”、“吉贝”。大概是由印地语“劫波罗”的音译而来。汉魏时期,棉花的种植,只流行于新疆的高昌人地区和云南哀牢山一带。东汉时期,中原地区的人将用棉花织成的布,叫做“白叠花布”。后来,棉花从澜沧江流域、珠江流域开始,向长江流域传播开来。而闽广一带,大约从三国时期,就已经开始种植棉花。而到江南地区,却到了13世纪才普遍推广开来。再就是,新疆棉花向陕西一带传播,直到黄河南北。元代以后,棉花在中国已经普遍种植,徐光启在《农政全书·木棉篇》中,将河北、山东的棉花,叫做“北花”;将浙江一带所产的棉花,叫做“浙花”。早期时候,棉花不是直白色,因此也有人叫棉花为“紫花棉”。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公社号召种植棉花,因此个生产队都有种植,但亩数有限,只要还是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到如今,棉花种植,已经悄悄退出了鲁北平原。

        枣李水刷石门楼,造型礅实朴素,其上信息含量丰富,值得人们观赏玩味,值得好好加以保护!




                                                2023年9月22日写于迎春堂





发表于 2023-9-23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座石门楼,就是以部建筑史,文化史,社会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0-10 18:52 , Processed in 0.31671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