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42|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温情而诗意地讲述山村脱贫的故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10-2 16: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刘彦林 于 2023-10-2 17:07 编辑

温情而诗意地讲述山村脱贫的故事
——读王选长篇小说《青山隐》



王选的长篇小说《青山隐》,盛夏时节被读者出版社隆重推出,可喜可贺!


说起王选,十多年前我就知晓这位甘肃天水的青年才俊,也拜读过他的散文集《最后一个村庄》,对他老道的文笔深感佩服。这次,他从兰州赠寄新著《青山隐》,让我又欣赏了他的长篇小说佳作,也算是一份荣幸吧。


长篇小说《青山隐》,聚焦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这一重大社会命题,是王选关注现实和书写农村生活的一部力作。主人公秦颢被单位派往西秦岭一带的青竹村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带着重重忧虑入村起初满心失落和空荡、茫然,随着和老支书赵有田、二斗、老耕、灰牛、六指、花牡丹、许婆婆、黑猫、竹花等人的交往,态度逐渐发生了逆转性的变化,毅然承担起了改变青竹村贫困面貌的责任,帮助在生活困境里无助的青竹村村民寻求新的生活出路,让他们一步步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的精准扶贫目标,不仅摆脱了贫困生活的困扰,而且走上了发家致富的征程,满怀憧憬地在实现小康的道路上步履铿锵。


王选对精准扶贫这一主题定位于客观公正地记录历史。众所周知,主旋律的东西不好写,容易落入俗套。长篇小说《青山隐》贴近现实,关注如火如荼的脱贫攻坚伟大工程,不但没有特意地拔高,而是尊重这一社会变革的真实状况,反映农村人民群众生活条件的改善给他们内心带来的巨大喜悦和发自肺腑的对党和国家好政策的感恩情愫。王选采取层层推进手法设置情节的发展,让秦颢贴身触地的感受精准扶贫对农村带来的变革历程,他不仅是引领者,还是实施者,更是见证者。人物的塑造上,在展开主人公秦颢的扶贫历程的同时,更注重其心理活动的呈示,通过诸多细节表现内心情绪的波动,从而使得塑造的人物形象有血有肉、丰满立体,而且精神境界和灵魂深处得到最大化的彰显。如此,也把这部作品的艺术性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级。因此,《青山隐》的写作是有着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的。


王选的长篇小说《青山隐》,在讲述主人公秦颢和青竹村的村人之间的故事过程中,是带着情感的温度的。尽管农村群众有抵触情绪,有过利益为诱因的矛盾冲突,但他最终都迎刃而解。这不仅是由于他是一位农民的后代,从祖辈生活的“麦村”通过个人努力跳出农门,进入城市打拼、扎根和生活,而且他对农村农民有着特殊的感情,是一位有社会良知、强烈责任感和悲悯情怀的作家,因而,他笔下的人物本身虽不完美,甚至有着劣根性,他都给予了温情的观照,所塑造的人物更接近于农村人的本性,没有夸大其词,也没有贬低他们,而是通过正视的视角,让他们真实演绎所经历的新时代的“山乡巨变”,感受到精准扶贫所带来的鼓舞人心的幸福感。


当然,在推进青竹村脱贫的进程中,王选预设的是两种途径,一种是争取上级的项目扶持,逐步解决青竹村的道路、吃水、住房等困难和上学、看病等问题,因为有国家的好政策,也有乡镇和单位领导的助力,都得到了妥善地解决。但是,要真正帮助贫困人群从思想上脱贫,则主要依靠主人公秦颢之力,在寻求多方力量的之余,他结合优势、因地制宜,依靠创建“竹编专业合作社”的方式,让青竹村的贫困人群不仅坚守在故乡的土地上,而且依靠自身技能获得了较为丰厚的经济回报,以这种方式增加家庭收入,扭转贫穷面貌,从而“摘穷帽”“挖穷根”,最终实现“奔小康”的目标。正因为有众多像秦颢一样的“驻村帮扶人”,才加快了全国脱贫攻坚的进程,而王选《青山隐》中的主人公秦颢的所作所为,是千万“帮扶人”的缩影和写照。由于王选曾在文化宫和电视台工作过,对“非遗”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因此,在《青山隐》中设置“竹编”的情节,是他稔熟这一民间技艺的缘由。由此,也佐证了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一文艺论断的“真理”特性。


在人物的塑造上,王选的《青山隐》中的青竹村的村民是本色出场,性格特征、人品人格等都符合农村人的禀性,不仅鲜活,而且个性分明,比较典型。要是不是受主题的限制,我相信这些人物定会像散文集《最后一个村庄》中的“麦村人”那样引人注目。王选的精心营构,青竹村的人物“赵有田、二斗、灰牛、黑猫、六指、花牡丹、许婆婆”等也光彩照人。


至于“诗意”的写作特点,主要是从语言学的角度考量的。最突出的地方是在呈现具体状况的场景,尤其是人物所处的环境描写上,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运用得出神入化,而且在词语的色彩、词性的活用上更是得心应手,看似信手拈来,实则优美灵动、妙境自出,这样的实例随手可撷。如:“雨水把青竹村票洗了一遍,雾霭如泡沫搭在山尖。青瓦泛黑,瓦松碧翠。滴水窝里,映出了蓝天。天真蓝,油漆刚刚刷过一般,爬着白云,被清风的鞭子轻轻抽打。白云游走,绵羊一般,啃着蓝天的草叶。”再如:“……到山巅,竟然没有风。白雪茫茫,银装素裹,群山静伏如兽,收敛呼吸,在大雪深处织造梦境。太阳硕大,悬于天际,把光泼下来,如水银泻地,珠子四溅。麦积山,披着厚厚的雪,像披着披风,傲然矗立于群山的怀抱之中。麦积山顶的青松,在白雪的缝隙里,散发着苍劲的绿意。阳光落在山崖上,整面崖体如金粉刷过,那些石窟和佛像光芒绵长,如笑容一般,在山间回荡。”不仅用到比喻、拟人,还用到通感,创设了唯美的情境,画意与诗情得到完美融合。限于篇幅,这里不再做摘录。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阅读原著,感受作者的生花妙笔。当然,这种才能得益于王选诗歌写作中的锤炼和散文写作善于构绘细节场景的驾驭语言的功力。


在特色化语言上,王选还善于活用歇后语。当然是结合具体场景和人物在场的语言环境,适时地插入其中,看似自然而然,实则是匠心独运的“有意为之”。在阅读过程中特意关注,不仅所用歇后语毫不重复,而且数量多,感觉最少也在数十个到上百个吧。如:“菜碟子舀水——一眼能看到底,麻袋绣花——底子不行,茅子门捡个手巾——咋敢揩(开)口,外甥打灯笼照舅——三辈子都抬不起头,当院的柱子——不顶事,死面蒸馒头——一个眼儿都没有,拔的荨麻喂驴哩——仅得空头子人情”等,让人忍俊不禁,感受到方言的独特味道,以及歇后语的妙用所带来的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充分说明王选不仅是生活的有心人,而且善于收集积累来自民间,尤其是出自农村普通老百姓之口的语言,很鲜活生动,也很有生活气息,更有源自最底层的朴素的生存哲学和普遍的大众情感及价值观。


《青山隐》语言上的另一特点是穿插了秧歌曲。从秧歌词的特点来看,和流传于陇南大地上的社火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穿插的秧歌曲借青竹村农民“灰牛”之口演唱,如《采茶》,从正月唱到腊月,从侧面反映农村生活的喜庆丰收、欢乐祥和的情景。灰牛不仅能唱传统的秧歌,而且还能现场编词演唱。这种语言特色,与王选在《最后一个村庄》中善用山歌、民谚等可相媲美。另外,黑猫唱秦腔的场景也是顺势而为,但也间接反映了王选对这些场景的谙熟于心。


总之,受主题限制的《青山隐》所达到的艺术层级,把作者王选驾驭长篇主题小说创作的功力得到了很好地体现。这种写作,无疑是“带着镣铐跳舞”的一次挑战,而且他跳出了不同凡响,舞出了精彩的华章,真诚地为他表达敬意。王选正值盛年,相信他会写出更多精品力作的!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23-10-4 22:34 | 只看该作者
一篇书评,请文友们多多指正。
3#
 楼主| 发表于 2023-10-4 22:36 | 只看该作者
王选,1987年出生,甘肃天水人,现居住在兰州。先后出版《南城根》《那些被光照亮的陌生人》《最后一个村庄》《彩虹预报员》等作品,曾获人民文学新人奖、华语青年作家奖、敦煌文艺奖等多种奖项,是国内80后代表作家之一。
4#
发表于 2023-10-17 18:16 | 只看该作者
细致入微的研读,精彩详实的评述        

点评

谢谢蛇珠,祝您快乐!  发表于 2023-11-6 17:32
5#
发表于 2023-11-6 13:49 | 只看该作者
很不错的一篇书评,老师解读的详尽。赏读学习了!

点评

谢谢云馨,遥祝安康!  发表于 2023-11-6 17:3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22 19:42 , Processed in 0.177554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