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关于黛钗合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10-13 15: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远牵 于 2023-10-13 15:39 编辑

  关于黛钗合一  “钗黛优劣”
  自《红楼梦》诞生以来,“黛钗优劣”便成为一大红学公案。换而言之,宝钗与黛玉谁是女一号,这是一个永远扯不清的话题。
  归结起来,无非就是三派的意见:
  其一、拥黛抑钗的黛党。黛玉真而宝钗伪,黛玉直而宝钗曲,黛玉亲而宝钗疏,黛玉热而宝钗冷。男一号贾宝玉的感情倾向,明显侧重于林黛玉。“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历经了各种风刀霜剑,宝玉还是心系黛玉。
  其二、拥钗抑黛的钗党。宝钗宽厚而黛玉心窄,宝钗身心健康而黛玉颇多病态,宝钗令人愉快而黛玉平添烦恼。凭心而论,宝钗是宝儿奶奶的不二人选,更是众多红迷的理想妻子。
  其三、黛钗合一的中立派。作者写黛钗二人,是从不同角度分写了心底的意中人,认为将二者结合起来,便是自己理想中的“兼美”形象。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第二十一回)黛玉婀娜多姿,风流飘逸;宝钗容貌丰美,鲜艳妩媚。黛玉“孤高自许”,从来不曾规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我为我的心”,道出了她为情而痴迷执著。尖酸刻薄的小性子,也构成了潇湘妃的子深情化身。宝钗“随分从时”,有时也会劝宝玉,留心于仕途经济。封建淑女的温柔,让她过分的约束自我。温和沉稳的传统性情,也构成了过于理性的思维。黛玉敏感多情而率真可爱,常常被别人误解为“孤傲”。殊不知,她的真诚,流露出的是一种可爱。宝钗稳重平和而平易近人,给人一种“温厚”的感觉。忘不了,她的体贴,照应出的是一种可敬。黛玉“孤高自许,目下无尘”,“风刀霜剑严相逼”,过多的抗争,让她痛失于心。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天。”过分的顺从,让她失去自我。
   “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故其气亦必赋人,发泄一尽始散。……”(第二回)不得不说,人性兼具善恶的两面,所以我们都是“正邪两赋”之人。其实,“正邪两赋”,正是我们前文探讨的“人性二重”。每一个人都是有缺点的存在,没有纯粹善良的人,也没有纯粹邪恶的人。黛玉“正”的一面,就是她的聪明可爱、人格高洁;“邪”的一面,就是她爱使小性子。宝钗“正”的一面,就是她的容貌丰美、稳重平和;“邪”的一面,就是她心机过重。一言蔽之,黛玉的生命特质是指向自己内心,宝钗的生命特质是关乎与外部世界的联系。黛玉的性格适合作诗,宝钗的性格很会做人。黛玉的可爱是有灵性,宝钗的可敬是有德性。然而,黛玉的悲剧,就是爱所不能爱的悲剧;宝钗的悲剧,就是爱不能当爱的悲剧。
  林黛玉与薛宝钗,一个思想上叛逆型孤高自许传统型约束自我,一个性格上露型率真尖酸刻薄内敛型温厚平易近人,行为上一个逆反型锋芒毕露,一个顺应型随分从时,性上倾向黛玉,理智上认可宝钗.感性上希望“黛钗合一”,理智上难以实现. “黛钗合一”黛钗二人,并居“金陵十二钗”榜首,一个诗意,一个现实;一个可爱,一个可敬。
  小说第四十二回,宝钗与黛玉共诉心扉,双方说了各自的知心话,相互解除了对方的戒心,黛钗关系从此和好了。“……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七八岁上也够人缠的。……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他们是偷背着我们看,我们却也背着他们看。”(第四十二回)
  小说第四十五回,黛玉向宝钗打开心扉,说了自己的心里话。
  “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第四十五回),黛玉与宝钗,在情理交融之中性情演变,最终的和好便是实现了“黛钗合一”。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第五回)
  “钗、玉名虽二人,人却一身,此幻笔也。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馀,故写是回,使二人合而为一。请看黛玉逝后宝钗之文字,便知馀言不谬矣。”(第四十二回脂砚斋批语)
   不得不说,曹雪芹的构思,正是将黛玉与宝钗,当成了一个人的两面而写。小说的后半部,将不再以“黛钗矛盾”作为主线。换而言之,“黛钗合一”不是黛钗二人合成了一个人,而是她们之间的情感矛盾基本消除了,从互相戒备到互诉慰藉。其实,笔者作为资深红迷,愿取宝钗之长补黛玉之短,以理智的合理指引情感归于正途。感性与理性,这两股力量潜流在内心深处交融,正是诗人的敏感多情与哲人的稳重平和融为一体。日神精神的静观,创造了外在持序,以维护生存的境况;酒神精神的个体毁灭,是返朴归真直达了生命的本初,获得了诗意的存在。日神与酒神,在救难仙子的指引下由对立走向归一,最终惟有诗化的融合达到了至善至美的境界。
  “兼美”理想
  实际上,黛玉和宝钗,正是曹雪芹笔下的一个美学象征。
  “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婀娜,则又如黛玉。”(第五回)
  “将吾妹一人,乳名兼美,字可卿者,许配与汝。”(第五回)
  在太虚幻境里,身兼黛钗之美的秦可卿,名为“兼美”。其实,所谓“兼美”,只是贾宝玉将自己素日喜欢的多种女儿美,融于梦中的一种体现。
  深层次而言,黛玉是庄禅文化的投射,宝钗是孔孟文化的象征。她俩的和解融合,便是象征了文化层次上的儒道互补。曹雪芹提出的“兼美”思想,正是传统儒道互补思想的进一步阐述。
  退一步而言,“兼美”的审美理念,是曹雪芹对“完美”的强烈渴求,更是他对美好的大观园岁月的一种深深怀念。然而,秦可卿之死,正是象征了他的“兼美”理念的最终破灭。
  虽然“兼美”不可得,但现实可以折衷,这样折衷的结果便是史湘云。
  最初,湘云受宝钗影响,劝宝玉走仕途经济。后来,与黛玉颇为知心,凹晶馆联诗。
  “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我们这会子腥膻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口绣心。”(第四十九回)
  深层次而言,湘云正是儒道互补的化身。她里里外外渗透着魏晋名士的风范,俨然就是女版的嵇康。守得住内心的本真,而不在乎外在的姿态,这就是“英豪阔大”的湘云妹妹。
  其实,“金玉良缘”表面说的是宝玉与宝钗,但实际上写的却是宝玉与湘云。宝玉的通灵宝玉配的应该是湘云的金麒麟,这就是所谓的“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笔者认为,也许湘云才是那个与宝玉有着金玉良缘的女孩。换而言之,或湘云才是现实版的“黛钗合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20 19:33 , Processed in 0.07013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