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3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从五首宋词的精细解读看宋初词坛的文学风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11-10 21: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露华晨珠 于 2023-11-10 21:25 编辑

从五首宋词的精细解读看宋初词坛的文学风貌



引子:宋词进入北宋就别开生面,出现了韦庄、柳永、范仲淹这样的名词家,由柔婉的唐、五代词走来,为婉约词的发展积蓄了十足的能量,并开启了豪放词的发展。各位词人的创作努力在宋词发展史上刻下深深地划痕,尽显柔婉或铿锵的创作风格,为后世宋词的壮大发展奠定了语言、手法、风格的基础,在宋词发展史上功不可没。


听一曲婉曲的思乡心事
——解读韦庄《菩萨蛮》的思想情韵

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韦庄,字端已,京兆杜陵人,韦应物四代孙。天佑三年任西蜀安抚副使,劝王建称帝,以功拜相。五代西蜀重要词人与诗人。其词多以白描手法传写真情实感,风格自然流丽,与温庭筠齐名,世称“温韦”,是花间词派的代表词人。


    这首《菩萨蛮》是歌咏江南的一首词,词人就是采用白描的手法,书写其客游江南的所见所思,韵味悠长,很有情致,把对江南的赞美和故乡的思念结合起来抒写,情思棉厚,情感复杂,是一首经典的歌咏情思的词作佳品,让人听到一曲婉曲的思乡情韵,久久回味,情思延绵不绝。


    开首一句“人人尽说江南好”就总括了人们对江南的总体看法,江南的确是令人流连忘返之地,一个“好”字直接而又明白,把对江南的赞美一言以尽之。这是人们对江南的看法,而词人自己的看法呢?“游人只合江南老”,说远游之人就应该在江南终老,言语之中流溢出对江南的由衷赞美。这两句盛赞江南美景,既借用他人的话,也有词人的表态,但是其实词人为了躲避战乱,来到江南,远游在外的游子始终都在惦念着自己的故乡,所以其中蕴含着词人怀念故乡而不得归的复杂情感,思乡的心事开首就已经露出蛛丝马迹。


    接着词人回应首句,开始具体描写江南之美:“春水碧于天”是江南水乡的典型自然之景,江水的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画船听雨眠”写江南的生活之美,在碧绿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同那潇潇的雨声,这种生活是多么的悠闲自在啊!有自然美,有生活美,自然与人文熔于一炉,展现出江南美的实质。“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就切入到对人的描写,江南酒家的酒家女洁白如月,皓腕如雪,热情好客,就更能激起人们对江南的留恋之情。所以,还有人情美,人性美。江南就汇聚了这么多美质,是人们居留的好去处。


    既然江南这么美,词人说“未老莫还乡”,没有到年老的时候就不要想着还乡,既是对江南的眷恋,也是对故乡的思念,人总归要有个归宿,终老之时还得魂归故里,这就是词人思乡情结的具体体现,抒情不是片面单一的,而是复合的。词人最后说,“还乡须断肠”,故乡现在已经是一片硝烟弥漫,在战乱中毁于一旦,回去只会有断肠的哀伤之感。感情婉曲,把对故乡的思念寄寓在对江南美景的留恋上。可以说,现如今,江南是词人最好的去处,不亚于第二故乡,所以至此词人对江南的赞美不是浮光掠影的,而是深沉的,略带哀伤的,所以这种赞美与思乡的情感是复杂的。


    所以,前人评韦庄《菩萨蛮》说“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是中肯的,词人的一曲婉曲的思乡情致恰恰是蕴含在对江南的赞美上,越是对江南赞美,就越显得对故乡的依恋,感情迂回曲折,沉郁而委婉,思乡的心事洒落在字里行间,令人叹惋!


听一曲高亢的理想之歌
——解读柳永《凤栖梧》的思想情致

凤栖梧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北宋初年词人,字耆卿,初名三变,因排行第七,人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初试不第,人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仁宗元祐元年中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性格狂放,仕途坎坷,精通音律,创作了大量可配乐歌唱的慢词,题材广泛,铺叙委婉,雅俗并陈,深受市民阶层的欢迎,有“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盛况。


    解读柳永,为什么首选他的《凤栖梧》,就是因为词中有名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之句,被王国维称为人生三种境界之一。这句话究竟怎么理解,咱们通读全词,顺藤摸瓜,求得其中三味。


    这是一首抒发离愁的词作,大约写于柳永进士不第,流落他乡,思念亲人,面对人生和前途,有感而发。开首三句“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是叙事,独自登上高楼,引起无限的春愁。按理说,词人的愁是从心底生出的,而词人却说是从天边暗暗生起,为何要这样写呢?一定是天边有什么景物触动了他的愁怀。


    接着便做了回答:“草色烟光残照里”,原来是萋萋芳草触动心怀。这是用典,古人借草来抒发离愁别绪,或对亲人的思念,或对恋人的思念,芳草是游子常见之物,故能引起愁绪,例如白居易有诗“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这里词人没有直说这种愁绪是哪一种?而只是说“无言谁会凭栏意”,我默默无言,谁能领会我独自凭栏的深意。联系词人遭遇,正是前途的渺茫,使词人凭栏远望,无人理解他的心事,难以释怀。


    下阙开句便写到“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词人的愁绪无法排遣,正是因为词人狂浪的本性,对自由的追求,产生人生困局,只好求助于酒,求助于歌,期望在酣饮高歌中暂时忘却。可结果怎么样呢?“强乐还无味”,这愁缠绵执着,无法抑制。愁之极的词人最后发出摧人心肝的呼喊:“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才透露出这种愁是一种坚贞不渝的情感。这究竟是一种怎样坚硬的感情呢?联系上下文,我们明显感到是词人的事业未就产生的执着的愁思,因而那个“伊”就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人生奋斗的理想追求。至此,我们深深感受到,这首词不是一般的离愁别绪,而是一曲高亢的人生理想追求之歌。


    这首词,集中了词人全部的感情,也引起无数人的共鸣,因而王国维说“专作情语而绝妙者”,妙就妙在词人唱响了人生奋进之曲,“古今词人中,曾不多见”,对我们今天追求人生仍然有极高的现实意义!


听一曲忧国忧民的爱国壮歌
——解读范仲淹《渔家傲》的主题思想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字希文,江苏吴县人。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进士。长期镇守西北边陲,深入军民生活,知晓民生疾苦。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革新朝纲,革除流弊,轰动一时。为官清廉,力主改革,卒谥文正,封楚国公,世称“范文正公”。词作仅存五首,风格雄浑苍凉,语言婉雅厚实,奠定其在北宋初年词坛的重要地位。


    这首《渔家傲》是一首边塞词。边塞词是以边地将士生活和边地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词作,思想深刻,想象力丰富,脱离词言情的倾向,将词的意境拓展扩大,艺术性也大大增强。《渔家傲》就是这样一篇作品,意境雄阔,感情激越,深刻反应边地将士的征戍之苦、思乡情怀、爱国情怀,是一首忧国忧民的壮歌。


    词的上片全是写景,写边塞风光,为下片写将士之苦做铺垫。“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地点,即西北边塞。“秋来”点名季节时令。一个“异”字概括出塞下风景与内地大不相同,艰寒冷肃。“衡阳雁去无留意”反映出对边塞生活的厌倦,从侧面烘托出边境环境的艰苦。“四面边声连角起”衬托出日暮时分边塞的悲凉。“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画面感极强,一方面是边塞景象的壮阔,另一方面是环境的萧飒。上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风景突异,意境辽阔,显示出极高的设情造境的本领,艺术性极强。


    下片抒情,抒思乡情怀,抒爱国情怀,抒征戍之苦,饱含着词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十分打动人心。“浊酒一杯家万里”,写征戍之苦,借酒浇愁,家乡远在万里之外。数字对比悬殊,一杯薄酒,消不去浓重的乡思之愁。“燕然未勒归无计”,边患未除,功业未成,还乡之计无从谈起。“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烘托,边塞的夜晚,羌笛凄切,白霜满地,更勾起思乡之情,忧国之怀,难以入睡。“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收束全词,将军镇守边关以至生出白发,边患难以消除,镇守的士兵落下凄苦的泪水。这既是对西夏政权引起连年边患的谴责,也是对统治者不能有效抑制敌人的谴责,饱含着很深的忧国忧民的情怀。至此,一曲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的壮歌曲罢收场,将全词的感情推向高潮。


    词词调沉郁悲壮,风格雄壮广阔,写景饱含感情,抒情深沉悲凉,烘托渲染极其到位,体现出极高的艺术造诣,是北宋边塞词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听一曲思乡的羁旅愁思
——解读范仲淹《苏遮幕》的思想情感

苏遮幕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水接天,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是一篇抒写乡思旅愁的词作,大概意思是:白云满天,黄叶遍地,秋天的景色连接着远处的水波,水波上寒烟苍翠。夕阳映照着远山,天空连接着江水。芳草无情,更绵延到斜阳以外。想起故乡不禁黯然神伤,追怀旅思,每天夜里除非美梦才能让人入睡。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靠栏杆。酒入了愁肠,化作相思之泪。


    上片写景,意境阔大。“碧云天,黄叶地”,词人从一高一低两个角度,描绘出一片苍茫辽阔的秋景。“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这两句词人落笔于浩淼秋水,意境悠远。秋色承上两句而来,碧天广野间的秋色一直向远方延绵,直到天边的秋水,秋水上寒波凝翠,这是多么广阔优美的一幅图景。“山映斜阳书接天,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这三句天、地、水通过斜阳、芳草连接在一起,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芳草为用典,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之后,“芳草”意象就与游子思归之情密不可分。


    下片紧承上篇而来,由“芳草无情”导入离愁和相思。“黯乡魂,追旅思”点明题旨,直抒羁旅思乡之情。“黯”字写出词人心情的沉郁,“追”字显出愁情缠绵之状。“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唯有每夜做梦还乡时才能排解自己的思乡愁绪。每当古人怀念远人、思忆故乡时,总爱登楼远眺借以排遣愁怀,但是词人却说“明月楼高休独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明月寄相思,反而会使他倍感孤独与惆怅;因为登楼远望却不见故乡,只会更添乡愁。不登楼,便喝酒吧,也许只有凭借酒力才能消解愁闷了,但是结果呢?“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真是借酒浇愁愁更愁。


    全词意境鲜明,语言温婉雅致,情感曲折,一唱三叹,抒情丰富多变,把羁旅他乡的愁思抒写得入木三分,是北宋初年写乡思之愁的名作。


听一曲缠绵的青年恋歌
——解读柳永词《雨铃霖》的思想情致

雨铃霖(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北宋初年的词坛有了柳永就别开生面,他精通音律,创作了大量的慢词(长调),题材广泛,善写离别,铺叙委婉,雅俗并陈,深受市民阶层的喜爱;有了《雨霖铃》就不在单薄,开创了婉约词说事抒情的典范,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婉转含蓄地道出缠绵悱恻的儿女情长,打动人心。


    全词的大意是:秋蝉的叫声凄凉而急促,正对着日暮时分的长亭,一阵急雨刚刚停住。京都城外的饯别宴上我没有畅饮的心绪,正是依依不舍的时候,船夫却催着出发。两人双手紧握泪眼相望,竟无语哽咽。想到这回离去,千里烟波浩渺,傍晚云气沉沉,楚地天空辽阔无际。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总会为离别而伤悲,更何况又逢着这清冷的秋季!今夜酒醒时我将身在何处?可能是那杨柳岸边,面对清寒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这一去定是许多年,即使遇到好时光、好风景,也不过是虚设。即便有千种风情,又同谁去诉说呢?


    这是柳永经典的婉约词,诉说离别之情,写于词人青年时期,情感炽热,言语通畅,把古往今来的离别相思之情写得出神入化,为后世写儿女恋情的诗词立下典范,是一首缠绵的青年恋歌。词风婉约,第一次把离别词的词人(词作者)和抒情主人公合二为一,成为北宋初年婉约风的一座高峰!


总结:宋初词坛的异彩纷呈的创作风貌已经向人们诉说词将会登上大雅之堂,把或婉约或豪放的风格面貌尽情呈现在世人面前,这种风格的滥觞为宋词的壮大发展埋下伏笔,开创了两种词风的创作需要的形式和内容的积累,直接走向词学的深海区。这种预伏的创作契机是中国文学几千年灌注的创作机遇和启示,为一大批成熟词作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底基。壮哉,宋初词坛!


——完——




2#
发表于 2023-11-11 18:01 | 只看该作者
从宋代不同作者的诗词,来分析时代特征,可谓窥一斑而见全貌矣。学问学问,在学习中有疑问,有探索,方可磨练出真才实学,方可攀登文学的高峰。
3#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2 16:06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23-11-11 18:01
从宋代不同作者的诗词,来分析时代特征,可谓窥一斑而见全貌矣。学问学问,在学习中有疑问,有探索,方可磨 ...

有问题,就有思考;有思考,就有成果!!感谢加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22 20:49 , Processed in 0.16416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