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6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悼福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11-19 16: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范廷伟 于 2023-11-26 08:05 编辑

  前几天,我从微信上看到高密的文友们举办了一场杨福迅作品朗诵会,同步发出的几幅照片中,唯独不见杨福迅的身影。当时就有一个大大的问号立马涌进我的脑海,心想,或许他正在忙于别的事情,我也没有往坏处考虑。1114日凌晨三点稍多,一觉醒来,难以入眠,闲翻微信朋友圈时,却看到福迅兄儿子杨守政使用其父微信发出的消息:父亲于今日,20231114日,凌晨1:25于家中因病去世,终年56岁。杨福迅先生是养育我、陪伴我的父亲,也是一位光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法官,他用法槌履行了法律的正义,也用笔尖写出了文学的华章。谨谢各位一直以来对父亲的关照与支持。

      看到这些,我真的不敢相信这则消息的真实性。冒用他人微信名字骗取钱财的事情倒是听说过,冒用他人微信名字发布如此噩耗的,简直闻所未闻。不久前,我还和他在微信上聊天,祝贺他在重要文学期刊发表作品,言语间他没有丝毫的颓唐、悲观之意,还是一如既往的谦逊、友善。由于正值深更半夜,假若贸然给高密的文友打电话,非常容易吓人家一跳,我便发微信想确认一下这则消息的真伪。早晨5:45高密的文友发来消息:“我的天呀,怎么这么快?我们周六才去看的他。”原来福迅兄已经身染重病,只是他连续在名刊发表作品,并且刚刚出版了新著《红高粱大地上的野草》,暂时让关心他的文友为他高兴之余忽略了这些而已。

      福迅兄辞世的这一天,我的眼前都是他的身影,脑海中也满是和他交往的一幕幕往事,情到深处,眼泪几度在眼眶内打转。我和福迅兄初识于2017年9月30日那天,他是利用周末时间来邹平山区拍摄蚂蚱照片的,当时我尚不知道他正在为出版科普新著《蚂蚱有故事》做前期准备。我从外地赶回邹平,是最后一个匆匆赶到宴会现场的。热闹的午宴上,大家都在寻找共同话题。我说,记得像是有本《不屈的红高粱》,是谁写的来?听我这话,大家一起笑了起来。福迅兄笑着答道:“我写的。你怎么知道这本书的?”“模模糊糊的记忆中,是从朋友圈中得知的。”我这样实话实说。
      先行到场的朋友,基本都有了福迅兄签名本的《不屈的红高粱》,我摩挲着这本厚重的新书,爱不释手,尤其是封面上的三株红高粱,它们饱满的穗头,仿佛在辽阔秋野上散发着庄稼成熟的气息,加之莫言题写的“不屈的红高粱”,这六个大字自由、奔放、潇洒、内秀,着实令人喜欢。福迅兄告诉我:“你先看着这本,下次我再给你带一本过来。”福迅兄是高密阚家镇新民官庄村人,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孩子,他勤奋好学,追求上进,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后,曾长期工作于高密市法院系统,后来通过公考,成功进入山东省高级法院工作。谈起高密,刚获诺贝尔文学奖不几年的莫言,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他谈起了昔日和莫言交往的几个小故事,吊足了大家的胃口,满足了大家的好奇心。

      总有这么一些人,虽是初见,眼前分明外来客,心底却似旧时友。就这样,慢慢地,我对福迅兄的了解越来越多,热爱文学的他,当初高考那时,为了以后能够“吃得香”,在父亲的建议下,他毅然选择了枯燥的法律。除了《不屈的红高粱》,之前还出版一本《倚剑走天下》。他在《信仰的力量》一文中直抒胸臆:“作为一名法官,要真正地把当事人放在心上,办案时除了严格执行法律,还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他是这样写的,现实中也是这样做的,真的可谓是“岁月映初心,平生苦探寻。言行多审慎,良善到如今。”他有情怀,有格局,有境界,他治学严谨,孜孜矻矻,无论散文、诗词,还是随笔、杂谈,无不惜墨如金,简洁洗练,主题鲜明,短小精悍。我想,这应该与他所长期从事的职业习惯密切相关。

      在高密文艺界同仁们的心目中,他不仅是一位人民司法战线上的优秀高级法官,而且是一位颇有成就的优秀文化学者和作家,深受大家的敬重。他沉稳内敛,博学儒雅,为人谦逊,人文合一。记得他早期写过一篇《故乡的路》,写的是老家村里修路的事情。这时福迅兄全家已经迁入高密市区居住,按说与他关系不大,可他还是为老家村子修路的事情跑前跑后,操心受累,集资筹款,出谋划策,协调关系,把关验收,就是源于他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昔日贫苦的生活,农活的磨练,始终滋养他的人格、品质。因为一直看好他的人品、文品,所以,我在给他写的书评之中,说“他就是一株柔韧壮实的红高粱,他既是一个有着红高粱品格的大骨节的男人,还有一颗像高粱穗一般低着思索的沉甸甸的头脑。”

      夜雨笼微阴,疏影响清吹。著名油画艺术家刘铁飞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杨福迅对故乡真真地饱含深情,看到地上黄蜂蛰蝉,他拿棍将蜂赶走,再将受伤的蝉放回树上,为的是能多听一声故乡的蝉鸣。”他挚爱着家乡的一草一木,一枝一叶,童年记忆里的水鸟、植物,无不勾连起他那深深的乡愁,绵软的情思,朴实的叙述,温情的笔调,促使他将一汪深情毫无保留地注入笔端,写下了《故乡轶事》:“人也是生物,对故土的那种情感眷恋也是与生俱来的,是血肉相连的。”他的文字精琢细磨,精雕细刻,甚至都很难让人找出一个错别字来,这种严谨细致、近乎严苛的为文之道,他说这都是得益于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小诗:“人各有一癖,我癖在章句。万象皆已消,此病独来去。”这些都真值得令我钦佩至极,终生学习了。

      2018年春节临近的时候,我受福迅兄热情相邀,带领几位本地文友前往高密凤都国际大酒店参加红高粱文学社新春联谊会。红高粱文学社在他的带领之下,创办文学刊物、开通微信公众号、搞有奖征文,接二连三的文学活动有声有色,精彩纷呈,实在让我等真正见识到了他们红高粱文学社的兵强马壮,实力雄厚。在这次联谊晚会上,福迅兄演唱了一首豪迈大气的《酒神曲》,将高密人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豪气,展示得淋漓尽致,一览无余。可以说,他为推动高密文学事业和红高粱文化建设,摇旗呐喊,擂鼓助威,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实实在在地做出了他人无法与之相比的贡献。联谊会结束后的次日,记得那天正值立春节气,他还全程陪同我们参观了位于高密市区的莫言旧居和莫言文学馆,令我们一次次感到了高密人红高粱般的火热激情和春天般的和煦柔风。

      “对坐细论文,烹茶香胜酒。”我们相识之后,只要每次来到邹平,我们都要见上一面,他从不居高临下,而是倾心交流,言行举止间,我都能近距离地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他经常这样说,文学需要深刻表达,至为有理,文学一旦肤浅化、唯美化,唯形式化,其生命力就会大大降低。纵观他近几年来发表的各类文学作品,均是意蕴丰厚,深邃大气。为此,他先后加入了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山东省作家协会,在《人民日报》《文艺报》《人民司法》《山东文学》《散文百家》《鹿鸣》《青海湖》《大江文艺》《莫言研究》等重要报刊发表文章数百篇。在谈及他的《蚂蚱有故事》一书时,他说:“人间扰攘而世界广大,此生有涯而科学无限。探索动物、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对于我而言,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福迅兄虽然工作在济南,但他每逢节假日公休,都要回到他的家乡——高密。他告诉我,莫言的许多大部头作品,多是在高密完成的。记得莫言早就曾说过:“在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里,你可以获得知识,但很难获得想象力。而走入自然,大自然的奇迹和美唤醒知觉、味觉、触觉乃至所有的感觉,从而唤醒创造性思维。”福迅兄贴近高密,就像安泰贴近大地母亲,故土大地能给予他不竭的情思、无尽的力量。他许多见解深刻、思想深邃的佳作,同样都是在家乡高密创作完成的。对待朋友,扶掖新人,他不吝笔墨,倾心尽力,他给高密优秀作家青年邱文英长篇小说《麦穗》写的书评《一曲农耕时代的悲壮史诗》,发表于《大江文艺》杂志;他写的一万余字的《魔幻红高粱——国际著名油画艺术家刘铁飞和他的高密东北乡》一文,发表于《青海湖》杂志。由此可见。福迅兄的为人为文,俱是可敬可佩、可圈可点。

      天妒英才西风冷,泪思不屈红高粱。得知福迅兄去世的消息,高密《红高粱文学社》交流群,文友们纷纷和泪写诗撰文,为他惋惜,为他追思,为他祈祷“惊闻噩耗泪泉涌,天昏地暗顿首恸。天公若守真正义,好人应赐不老翁。”“坚贞不屈若高粱,蚂蚱纷飞野草香。大好年华乘鹤去,凤城痛失雅文章。”更有诗友为之恸哭:“法界今朝失胜友,何堪追忆;吟坛从此念高朋,怎了悲情。”国内高端的《渤海文学交流群》,集中推出了福迅兄的旧作,以示纪念;上上微览公众号也很快推出了纪念专辑。毕竟只有56岁呀,福迅兄的过早离去,是高密文艺界的一大损失,又何尝不是司法系统和文学界的一大损失呢?。“惊闻噩耗,不由泪掉,痛失挚友心悲悼。法袍抛,散文豪,一身正气人称道。天妒英才仙逝早。人,虽去了;文,留下宝。”就像文友张恩勤缩写的这样,用心赏读福迅兄留下的这些优秀作品,就是我们对他最好的追思和纪念。
      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三两枝。早些年,福迅兄来邹平樱花山景区,山中万万千千的樱花树中,他发现过一株开着绿色樱花的樱花树。春雨既足,风和日暖,那些著名的“七日樱”,寿命虽然短暂,但它们花开时绝对是轰轰烈烈,花落时定然是纷纷扬扬,怎一个“壮观”了得?引得天南海北的游客纷至沓来,在此流连忘返。它们当得起一个“盛”字。福迅兄多次和我们提及到樱花山中寻找绿色樱花这件事,因此,每当夜里思念福迅兄时,我便妄自揣想,福迅兄或许已经化身为那株绿色的樱花,只要等到大地复苏,等到春暖花开,他会在十里樱花长廊的某个地方,与我们这帮文友灵犀相通,不期而遇;与我们执手相见,相视而笑。


4#
发表于 2023-11-29 16:01 | 只看该作者
还很年轻,令人惋惜,祝一路走好!
3#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9 18:10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23-11-19 17:53
熟悉的文友走了,怎能不让人感慨万端!所以,写作的人,一定要注意锻炼身体,一定要注意饮食,只有身体好了 ...

感谢高老师来读。这是今天下午刚写的文章。福迅兄人缘好,文笔好,组织能力强,怎奈天妒英才。那天夜里,看到这个消息,实在不敢相信是真的。写下这篇文章,回忆我们的交往,用文字悼念好朋友,好兄长!
2#
发表于 2023-11-19 17: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23-11-19 17:54 编辑

熟悉的文友走了,怎能不让人感慨万端!所以,写作的人,一定要注意锻炼身体,一定要注意饮食,只有身体好了,才能写出更多好作品。宁津的郭澄清,60岁走完了一生,走的也很早,许多创作计划都没来得及完成。这位文友56岁,走的更加令人惋惜。此篇情真意切,读了令人感慨万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1 15:02 , Processed in 0.11503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