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3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建军街忆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1-12 12: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亦云 于 2024-1-19 12:01 编辑





  建军街忆旧


  
  建军街是我的家乡盐城市市区的一条主街。漫步建军街,我常常走回到那已逝去半个多世纪的时光里。
  
  1958年,我三岁时,父母从部队转业,来到这个城市工作,最初家住位于城墙的地委财贸干校,那里后来成为地区联合仓库,1959年秋天又搬至地区合办处机关大院,地址就在现在建军西路的泰山庙,那时的泰山庙已于1945年毁于战火之中。
  
  建军街原为两条街,由登瀛桥至铜马广场叫西门大街,铜马广场至东方红桥叫东大街,后为纪念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两街合并为建军街。东方红桥建于六十年代,此前那里有没有桥,我不知道,因为那时那里仿佛是一个遥远的地方,我没有去过。曾听老人讲,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西门大街,只是一条巷子,有黄包车经过时,行人便靠墙而立。我见过建国初期西门大街的照片,两旁还有许多茅屋草棚,碎砖路面,坑洼不平。1958年建军街扩建,依照南京的主要街道,宽约50米,两旁栽着法国梧桐。为此,当时的地委书记陈宗烈,还受到省委的通报批评。
  
  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登瀛桥附近是建军街最热闹的地方,因为在桥东向北不远处就是地区轮船公司,老盐城人称为轮船码头。那时轮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每天都有天下四面八方的来客在那里登岸,又有许许多多的人在那里登船走向四面八方,附近水街和八卦阵巷里的居民,清晨在那里卖洗脸水,八分钱洗一把脸。登瀛桥东头,有个供销合作社,是那时城西的购物中心,商场不大,顾客拥挤。门前有许多小人书摊,一分钱看一本,两分钱看三本。租书的人都认识我,我是书摊的常客,可以将书拿回家看。
  
  登瀛桥西边,即现在的建军西路,那时叫先锋街,虽只是一条狭窄的街道,却人烟稠密,商铺重叠,有粮站、面店、饭店、饼店、布店、酱园店、菜场、炭行、理发店、浴室、糖果厂、小学,还有一个私塾馆。最多的是卖渔具的商店和渔行、鱼摊。登瀛桥处于串场河和蟒蛇河的交汇处,河岸边停泊着许多渔船,桥西的小海路上又是地区水产公司所在地,因此那里成了水产品的交易场所,人称鱼市口。在登瀛桥的南边,越过太平桥,是米市,又叫黑市、集市贸易,人们计划粮不够吃,就到集市贸易买“议价粮”。
  
  我记忆中的登瀛桥,最初是一座窄窄的拱形木桥,已经破旧陈腐、摇摇欲坠,1959年重建水泥桥,至1962年建成。重建时旁边搭起一条便桥以通行人。河西、河东的小孩常在桥上打架,扔砖头、打弹弓,有时肉搏被打翻落水。
  
  登瀛桥向东约一里,街南有个奇园饭店,饭店不大,却很有名,因刘少奇1941年在盐城时,常在那里吃包子。奇园饭店对面是胜利剧场,建胜利剧场我也是见过的,好像是在1959年,那时看戏、看电影是最高的文化享受,人们一般逢年过节由单位发票或青年人谈恋爱时,才能看到。记得是在1961年春,一天晚饭后,我在家门口玩耍,住在隔壁的一个青年人向我招招手,说:“我们上街看戏去。”将我带到胜利剧场,看了一场淮剧《杨家将》,散场后又带我到竹林饭店,吃了一碗阳春面。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能吃一碗阳春面真是很难得啊。那个青年好像是镇江人,学校毕业后分配到我地工作,1962年我家搬离合办处大院后,就再没有见过他,他的名字和模样,早已忘了,现在也有80多岁了,终使相逢,也不认识了。
  
  六十年代中期以后,建军街的繁华逐渐东移,在新西门附近,形成了以老百货公司为中心的一个商贸地段。老百货公司位于现在商业大厦身底,是当时盐城的上海中百一店,外地人来盐,总要去逛百货公司。百货公司北边,是城里最大的国营黄海饭店,黄海饭店对面是人民剧场。百货公司对面的街南,是副食品大楼,副食品大楼西边,是蔬菜公司和食品公司的两家中心门市部。再向西是百货商店总店红星商店,红星商店对面是竹林饭店。
  
  百货公司东边的忠字塔,是当时建军街的区域中心。十几年前,还常听老辈人习惯地称那里为中市桥,据说那里原先有条东西方向的河,叫中市河,在现在铜马广场南边,穿过解放路。现在已听不到人再提及中市桥了,我没有见过中市桥,但我小时一直叫那里为中市桥,直到有了忠字塔才改口。现在人们都以为,忠字塔是为了迎接国庆二十周年,于1969年建立的,但在我的记忆中,“文.革”之前那里就有塔,是木头的,没有后建的水泥建筑高大。忠字塔四面是毛主席的全身画像和林彪的“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的著名题词。忠字塔顶上有一个大广播喇叭,每天清晨,全城就响起嘹亮的《东方红》乐曲,晚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播放结束后,就响起悲壮的《国际歌》,城里人听到歌声,就知道该睡觉了。忠字塔四周是个广场,文.革开始后,广场的南北两边各搭起一座戏台,人们每晚聚集在那里,看文艺节目,宣传《十六条》,跳忠字舞,批斗牛鬼蛇神。我们就钻到戏台下面,用树枝从板缝戳“牛鬼蛇神”的脚,“牛鬼蛇神”脚一动,台上红卫兵就喝道:“老实点,不准动!”1981年忠字塔重新修整改名为建军碑,不久被拆毁,于1986年改建为铜马广场。
  
  在忠字塔西边,是盐城电影院,建于1956年,那也是当时城里无人不知的地方。电影院的人和我家都很熟,我常去看不花钱的电影。1963年春节,我在那里看美术片《大闹天宫》,去得迟了,电影快结束时,电影院的经理老顾,弯着腰,拿着手电筒,轻手轻脚走过来说:“散场后坐着别动,再看一遍。”1965年夏天,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20周年,电影院每天上映一部抗日电影,学生5分钱一张票,,那个暑假过得真是快活。
  
  六十年代,建军街上只有三座五层以上的高楼:地委大楼、军分区大楼和邮电大楼。地委大院和军分区大院门前都有解放军站岗,那时从门前经过,都屏住呼吸,偷偷往里看一眼,匆匆而过;文.革开始后,邮电大楼也被军队接管。1966年冬天,学校已停课半年,在家无事,一天下午,天气寒冷,彤云四合,我上街闲逛,走进了地委大院。门前已没有解放军站岗,机关人员都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去了,大楼里空荡无人,有的房门紧闭,有的门窗洞开,走廊和办公室里,纸片飘落,书籍狼籍;门把手、窗户上的铰链,凡是铜的东西,包括楼梯上镶的铜条,都被撬挖一空。我站在楼顶平台上,望着北边街对面,有两派工人造反组织,一个个头戴安全帽,手拿棍棒,正在武斗。后来大楼成了城里某造反组织的司令部。
  
  过了忠字塔向东,繁华就逐渐退去,地委大楼附近的大众饭店和城东商场周围,还聚着一些人迹,而东方红桥西的汽车客站,则标志着建军街东端的终结,过了东方红桥,就是郊区。1969年上初中时,为了准备和苏联打仗,我们曾在那里修过战备公路,那条公路就是现在的建军东路,公路两旁都是农田。
  
  文.革结束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建军街上的高楼多了起来,这些高楼,现在也都不存在了,如钟楼商场、郊区商场、华通大厦等,老汽车站经过几次扩建,也早搬到很远的地方去了。当时标志性的建筑是人民商场和商业大厦。人民商场建于1976年,那时我在商业部门工作,每天白天上班,晚上被派到工地劳动,搬砖头,抬水泥,一个夜班发两毛钱夜餐费。去年11月回盐,江南江北温差大,到人民商场买了一件棉衣,未料第二天人民商场就宣布倒闭,听后心里真是难受。改革开放以来,建军街上的超市、商铺,如雨后春笋勃勃而起,又如昙花一现忽忽而倒,唯商业大厦和人民商场,历经盛衰坎坷,一路至今。现在人民商场也倒闭了,她像一个时代的背影,已与我们渐行渐远,频回首,挥挥手,化作一片彩云,飘逝向远方的天际。
  
  六十之年,匆匆而过;回想往事,恍如一梦。建军街的前尘旧影,早已被雨打风吹去了,但它仍时时回到我的心里、梦里,那样清晰,又是那样模糊。那是无法抹去的记忆,将要蛊惑我的一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时代的车轮已驶入21世纪20年代,旧事物终将被新事物所代替,建军街将再翻过新的一页。


(该文章为本人原创首发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4-1-16 14:55 | 只看该作者
文章,从个人视角,对建军街做了较为详尽的介绍。文章详实,笔触细腻,读罢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问好!
3#
发表于 2024-1-16 19:14 | 只看该作者
文章朴实无华,叙述有功底。应该加上版权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6 20:51 , Processed in 0.12345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