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刘彦林 于 2024-1-24 16:10 编辑
书写清晰而明澈的人生心迹
——读赵殷散文集《春歌》有感
隆冬时节,散文家赵殷的散文集《春歌》带着春天的惊艳之美亮相于陇原大地,让广大文朋师友为之欢欣。的确,《春歌》的面世是陇南文坛值得喝彩的事件。
时光的步伐刚跨入新年,由春风文艺出版社推出的《春歌》踩着迎迓2024年的鼓点来到读者面前。这已经是赵殷的第三部散文集了,是在散文集《回到固城》《临水而居》后出版的新著。据知,她的另一部散文集《北京,你好》,由于出版社拖延落在了《春歌》之后。散文集《春歌》的朴素封面,遮蔽不了文本质地的厚重。这部22万字的作品集,除却《自序》和《后记》外,共有27篇散文,皆是她心间流淌出的智慧结晶,没有让名家做序,没有名人推荐语,而是让22万多个汉字附带使命和赋予的蕴涵传达出主题思想,传递出内心情愫,传送出字里行间潜藏的真正意义。虽然我对《春歌》阅读得比较仓促,但每一篇散文中都能发现她的“自我”审视和真实“记录”,因而,我可以肯定地说:“《春歌》是近年来陇南文坛收获的又一部重要的散文集!”
悲悯——是《春歌》洞察现实社会的视角。心有悲悯,才能眼里有苍生,笔下有疾苦。在散文集《春歌》中,赵殷把目光投注于社会现实中的弱势群体,观照他们人生中的生存困境和内心窘迫,这是一位有良知和责任感的作家观察社会和聚焦基层民众生活的直接体现。只有如此,才能更加贴近真实的状况。《搬家》中,“我”是亲历者,也是见证者,1993—2003年,从文县碧口搬家来到成县至离开去武都的期间经历的“困顿”;一个家庭的变迁,印证着社会的发展,其中从“苦”到“甜”过程中的友情更显得弥足珍贵,更值得铭记。在“家”之外,赵殷更多关注着普通大众的“苦”或“痛”、“乐”或“趣”。《近邻居》中的“胖胖的女主人”的“哀鸣”和“高声叫骂”、穿鲜艳上衣的年轻女人的忙碌,《远邻居》中在偏远的城边租农家瓦房落脚的下岗夫妻王宁与桑女的矛盾冲突,《菜市场》中卖纽扣的年轻女人、卖菜的小兰、卖油茶的老扁、县文化馆门前买杏仁油茶的妇女、曾经怀揣文学梦想的初中同学杨犁,《和夜一起倾听》中看工地的女子,《池塘与乞丐》中的“两个乞丐”,《你的眼神》中巷道口卖菜的农妇、石门街的村民老李、年老的侏儒症患者、桥墩下捡破烂的夫妻、白龙江边菜地里跛腿的老婆婆、扫大街的傻女孩、修路工地指挥车辆的妇女和天真的男孩,《田箩儿的新年》中的田箩儿,尤其是《固城养老院》更是直面七位五保户的生活状况,他们是:大名帅连娃的“帅老汉”、后头河里的黄瓜子、77岁的猎人老汉、瞎叔兄弟俩(生下来眼睛就瞎的何瞎娃、名叫何刘昌的跛弟弟)、第一位在固城街上骂我们是外来户的槐花阿姨、一个月夜出走再也没有回来的人和身份是教师患精神分裂症的初中同学刘杰,这些人的共同特点是生活中的“不幸者”,是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苦难”的个体,赵殷关注到这类人群,皆因心怀悲悯,试图以书写的方式把他们从“苦难”中打捞出来,让他们以各自的方式在她的散文中“活着”,是另一种形式的为弱势群体“立传”,这样的书写体现出作者高尚的人格和巨大的慈悲心。
记录——是《春歌》书写人生心迹的方式。任何文学作品素材的源头是现实生活世界,但赵殷选择的是“记录”的方式,书写最贴近本质的人生心迹。在我的体认里,越是“真实”地呈现越容易削弱文本的文学性,而采取“记录”的方式无疑是冒险的,然而,赵殷在有难度的书写中呈现出令我出乎所料的深刻,反而使得这些篇章更加感人至深。在写人记事的作品中,赵殷是用心在“记录”,在被她观照过的弱势群体之外,还有不少与亲情往事有关的散文,她书写回味绵长、温馨盈盈的美好记忆,并不回避其中饱含的伤痛和引人哀叹的忧伤与苦恼,如《花狗娃,回来呦》中令人感念的亲情、故园和难忘的印记;《冻桐子花开》中婆婆生前的件件往事:在厨房做早饭、熬制蛋花面茶、思念失去的爱子、生病患焦虑症,以及公公对狗的关爱、病情好转后对老伴的照料等,“真实”地呈现生活本来的状态。特别是对“非遗”的关注,更体现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眼光。《秦腔里的木轮车》“记录”在宕昌县硙子坝了解到的木轮车的故事,从61岁的市级传承人范景荣的讲述中知晓制作木轮车所需的材料、组成部件、用途,尤其是选木料的经历浸透着艰难与辛酸,都能如实地“记录”。《守望民俗》表达的是对一生收集整理陇南山歌和挖掘“乞巧”民俗的杨克栋先生的致敬,“记录”杨老所著的《仇池风》《乞巧民俗录》背后的故事,因为她认识到这是“一束束支撑民族精神的文化光源”。尤其是她发表在《人民文学》的《中国乞巧》,翔实地记录礼县、西和县一带的乞巧活动,特地选择礼县祁山镇西汉水村跟踪采访,把秦早期文化遗存中每年农历七月初一至初七的“乞巧”活动的流程“坐巧、迎巧、祭巧、娱巧、祈神迎水、相互拜巧、巧饭会餐、跳麻姐姐、转饭、照瓣卜巧、送巧”等十余个环节逐一“记录”,还包括:崇拜信仰、诗词歌赋、音乐舞蹈、工艺美术、劳动技能和程式繁杂、规模宏达、原始古朴、气氛神秘等特征,使得这一古老的民俗在她的笔下得以“复活”,而且对乞巧中虔诚祭拜的“巧娘娘”进行探源式追溯,直追源头秦始皇祖母“女修”,是一篇扎实丰富,融知识性、资料性和文学性为一体的重要作品。
厚重——是《春歌》思想艺术特性的体现。思想是作品的灵魂,也是检验作家艺术修养的试金石。在我的阅读视野中,赵殷的散文以其具有的思想内涵博得广大读者的青睐。在散文集《回到固城》中,赵殷深情凝视“固城村”,并对其蕴涵深度挖掘挖到了文学的“金矿”,而散文集《春歌》中延续了这种书写路径,而且对关注视野做了调适,更多地观照那些为获取丰沛的生活所需而辛劳奔波,或者在追求瑰丽憧憬的过程中竭力挣扎的人们,单就《固城养老院》这篇散文,对七个房间不同对象境遇的观照很多人很难做到,特别是对第七间房子的主人刘杰的关注,不仅从生活上、病痛上予以关切,还从其心理创伤上进行探寻,把刘杰不幸的童年、初中时的恋情、大学毕业后的从教、病情日渐严重、突发心梗去世等人生心迹详尽呈现,把其人生境遇剖挖式翻检,让人读后心绪沉重不堪,这是作品向度所表现出的效应。至于散文集《春歌》作品语言凸现出来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是语言细腻,注重动词运用,呈现出事物的情态,营构出生动具象的场景,把细节描写功能发挥到了极致,如《醉花阴》中描写染指甲的情景:“女孩子在月光下摘海娜花,在月光下去水井挑水泡马莲,在月光下用小剪刀剪裁楸树叶,在月光下给书桐的指甲盖点上海娜花糊,在月光下挑选剪裁得最完美的楸树叶包书桐的手指甲,在月光下选最长的马莲扎紧书桐的十个手指。”这样的描写在散文中随手可撷。再如散文《春歌》开篇的环境描写:“清明节的风从黄河边刮上分水岭,被岭上的寒风撞了几个跟头,风头撞向固城河,固城的春天便珊珊上来了。”动词的巧用,让春天抵临的动态逐一显现。再如:“有一年,母亲去摘未开的黄花,我急得躺在地上打滚,母亲才同意等黄花盛开,等我们看够了再焯。”如此场景,把儿童的顽皮淘气的神态描写得栩栩如生,充满童趣,引人莞尔。另一方面是巧用修辞,使得语言优美,而且感染力大为增强,更具生动而传神的特性。赵殷深谙汉语之妙,把比喻、拟人、排比、设问、通感等修辞运用到出神入化的地步,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匠心独运,使得语言传达出妙不可言和让人心领神会的境界。如《搬家》中的:“窄小的窗台上摆满各种调料,绿肥红瘦的蔬菜堆放窗台,像一幅抽象画作。”再如《恢复》中的:“一边的墙角站着一棵石榴树,树枝正在举行另一种仪式,小黄喷洒在树枝上的水珠迅疾下落,我明白掉落到地面的水珠,没有一颗能够生还。”这样精妙的语句,如星辰般鲜亮。
赵殷的散文集《春歌》与散文集《回到固城》相比,在选材和叙述风格上有较大的不同,她更善于洞察事物的内在联系,更善于挖掘事件的根本缘由,更善于营构引人入胜的语言情境,笔法更娴熟,内蕴更深刻,文本更厚重。为此,我不顾笔力不足仓促成文,并截取她的《自序》中的句子“书写清晰而明澈的人生心迹”做为题目,谨表达对她真诚的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