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91|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一碗猪油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3-4 08: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碗猪油渣

                                                                                                                                        文/露渊


      提起猪油渣,作为70后的人们应该都很熟悉,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就连猪油渣也是稀罕物。

       我们家吃猪油渣除非是等到过年,其他节日都没有印象。我们老家有句俗话说,宁可穷一年,也不能穷一节,这就足够说明人们对过年的重视。

        过年的时候,不管再穷的人家都要煮肉,不管啥肉。家底好些的人家过年的时候会杀年猪,有的杀羊,最不行的人家也会杀只鸡过年。

       小时候父亲给我的印象是一直病恹恹的,家里揭不开锅是常有的事。所以我对那些野菜都比较熟悉,虽然我们家养不起猪和羊,但是鸡还是养了几只,我们家的鸡,全靠那些杂草喂着,唯一的口福就是我们家的洗锅水。奶奶洗完锅和碗,洗锅水并不马上倒掉,等到洗锅水澄清了,倒掉上面的清水,下面的水是混浊的,拌在杂草捶打制成的野草糠里喂鸡,奶奶说洗锅水里有粮食的精华,鸡吃了下蛋多。我家的油盐酱醋和父亲的营养,全靠着鸡屁股,所以我家过年连鸡肉也没有。

        那次过年的时候,父亲直接病倒了,可即便是这样,我家的鸡也不能宰,宰了鸡连蛋也没有了,父亲的营养靠什么?

       村头张叔家杀年猪,奶奶摸黑去了他家买了一块猪油打算给我们过年。

       猪油怎么吃?奶奶说,“保管你们吃好。”第二天早上起来,一家人喝过苞米面糊糊汤,奶奶就开始炼猪油了。

        我最喜欢拉我家灶台的风匣了,一拉一推呼哧呼哧地,那些柴火在炉子里噼里啪啦地舔着锅底,让人感觉饭就要熟了。

        奶奶先是洗过猪油,然后切碎倒在烧热的锅里,盖上锅盖,只听见锅里一阵嗙嗙声过后,就是滋滋滋的声音,这时候的火候一定要掌握好,不然猪油渣就废了。

        奶奶炼猪油是高手,她练的猪油渣,不干不腻,又香又脆,在我们那个村子是出了名的。

        炼好的猪油晾冷后用瓦罐存放着慢慢吃,那些出锅的油渣真的让我们直流口水。奶奶看着我们无奈地每人分给一小块,其他的放在我们够不着的地方,要用来招待过年的时候家里来的客人。

        用油渣招待客人虽然不体面,但是奶奶的茶饭很好,她会用油渣包白菜饺子,或者是烧油渣粉丝酸汤,又或者是白菜粉条油渣包子。但凡是吃过的人都念念不忘。

       自从奶奶炼了猪油渣,我们是天天盼着家里来人,那样就能吃到猪油渣做的各种饭菜,打牙祭了。每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跑到放油渣的那个大柜子跟前傻望,望着望着不由自主的手指头就喂到了嘴里,而随之而来的就是自己并不察觉的口水。

         我们的口水在奶奶的无奈和叹息中流着,眼睛始终舍不得离开存放猪油渣的地方。有时候奶奶会赏给我们一口,大多时候都是摇头叹息着走开,现在想起当初的情景我也会摇头叹息,终究体会到了奶奶的那份辛酸。

         猪油渣存放的日子里我是格外地听话,大人们让我们干啥都去,即便是没有任何承诺,我们都尽量地讨好,尤其是奶奶,家里的伙食由奶奶掌管着,如果讨了奶奶的欢心,说不定下一顿饭里就有猪油渣,或者是饭里面会放上猪油。

        如果饭里面有猪油,我们是舍不得端起来就吃的,我们捧着碗,就像捧着一碗肉那样高兴,先是慢慢地,深深地靠着碗边吸气闻着,好像是要把那些香气都吸进肚子里,像存放猪油渣一样,慢慢享受。等到奶奶喊一声,“要洗碗了。”我们才回过神来,一顿狼吞虎咽。

  猪油渣放在大柜子上面,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念想,不管日子多苦,我们都会想到瓦罐里的猪油渣,让人不由自主地舔嘴唇,咽口水。

       就连初春的时候去挖野菜,也不用大人们督促,主动去挖,曲曲菜,辣辣江,喇叭花的根,我们走在路上雄赳赳,气昂昂,还时不时地哼唧着不着调的歌。脑子里想的全是猪油渣,导致挖回去的野菜让奶奶挑出好多叫不上名字的草。

        终于家里来客人了,是大姑奶。大姑奶比奶奶大,是爷爷的姐姐,有一双三角形的脚,与她横向发展的身体极不协调,可她却是个勤劳的人,到我家里不闲着,帮奶奶拆洗被褥,缝缝补补忙里忙外,我的眼神从大姑奶进门就没有离开过她,我始终担心她会不会摔倒,这个时候的猪油渣早就被我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跟着她们打下手,时刻担心着她的腿脚能不能胜任她的身体的重量。等到奶奶喊话,“云朵,去叫上姐姐一会儿我们包饺子。”这才反应过来,猪油渣又从墙角的大柜子上面,跑到我的脑子里,心里,甚至是血液里。

        奶奶和面,姐姐站在凳子上面取猪油渣,我拿着白菜掰去上面的干叶子。在我心里姐姐就像一只猴子,干活的时候又快又稳。

        姐姐从我手里接过白菜的时候,我还在发愣。只见她把白菜放在面板上,拿过菜刀,先是直切一分两半,然后切成丝,再横着放好切碎,然后用手捧到盆子里,撒盐。这些动作仿佛一气呵成,真的是让我佩服至极。

         奶奶拿过盛着猪油渣的瓦罐,用筷子拣出好几块,我和姐姐不由自主地凑到跟前去,奶奶也许是碍于大姑奶面子,会每人分给我们一小块。

         筷子还没取出嘴,我赶紧闭上嘴巴,生怕奶奶反悔,其实奶奶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举动。

       猪油渣含在嘴里都舍不得嚼一下,就那样一直含着,一直含到饺子包好了,吃得时候才舍得嚼一下咽下去。

       在我心里姐姐的本领仅次于奶奶,她几乎是无所不能的。剁好了那些猪油渣,姐姐就开始用抹布包住白菜捏去多余的水分,然后把猪油渣和白菜拌在一起,最后撒上葱花调味品。姐姐还会擀面皮,而我连包饺子都不会,我只会拉我们家的风匣。

         饺子终于出锅了,那香气直冲味蕾,只要家里来了客人,我们不但能吃好,还吃得饱。就连饺子汤也都喝了个精光。可是那个年代亲戚家也是不怎么走动的,关键是走亲戚从来不会空着手去,人们很穷,但是人情礼节很重要,也很讲究。大姑奶这次来的时候就提着十个鸡蛋来的,一来是过年的节气,二来是看看我那病恹恹的父亲。

        十个鸡蛋在那个年代也是一份大礼,一般都是拿着自己家火箱里烤的花卷去看亲戚。

        情分深地拿八个花卷,一般都是拿六个花卷走亲戚。礼尚往来,因为平时不管吃饭做馍都用的是二面,或者是二面和三面掺和在一起的面粉。只有过年的时候,做馍用的是白面,亲戚拿来的白面馍自己是舍不得吃的。比如大姑奶拿过来的白面馍,奶奶会拿着去看姨奶,或者是舅爷家。这样每年过年的时候,火箱里烤几个白面馍是有数的,其他的都是两掺和的面粉烤的。

         面粉是在磨面的时候就掺和好的,白面粉是麦子磨一遍的时候就留下的。二面是第二遍的时候留的。再后面掺和的面粉就是第二遍以后磨的面粉,是人们饭桌上的常用面粉。所以那个年代很少有白面馍吃,就算是做饭也很少吃白面条饭,只有来了亲戚才能吃到白面做的饭。何况是一年一次的猪油渣。

  那次老姨奶来了,奶奶也包了猪油渣饺子。不过这次奶奶用的是二面包的,不是奶奶舍不得用白面包,是老姨奶不让奶奶用白面。

       奶奶兄妹八人,就数老姨奶和奶奶关系最好,这次老姨奶来的时候还提着一只老母鸡,说是给我父亲补身体的。奶奶实在是过意不去,很是抹了几把老泪。

       奶奶一共生了六个女儿,最后才生得父亲,很是疼爱,可偏偏我父亲从小就体弱多病。老姨奶知道奶奶的难处,虽然自己家也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但是平时也没少接济我们家。

        这次老姨奶还带回一只老母鸡,更是让奶奶感动得老泪纵横。非要给姨奶包白面饺子,可老姨奶硬是没让奶奶打开白面匣子。奶奶说生活再苦,总有那么一瞬间的温暖,让人决定一定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奶奶的那份感动就来自于老姨奶。

       老姨奶是个性格开朗,又乐于助人的人。她不但尽力接济着我们家,还帮着孤寡多年的婆婆把那些小叔子,小姑子养大成人,如今老姨奶的婆婆早已经辞世了,可那些小叔子,小姑子都把老姨奶当成自己的长辈一样看待。有啥好吃的,哪怕只是一个馍,一碗面条都紧着老姨奶。家里有啥事首先要请老姨奶拿主意,其实老姨奶也老了,好多事并不是她能胜任的,但是来自他们的尊重是老姨奶人品的彰显。所以不但她们那个地方的人尊称她老姑,就连老姨奶在我们家,我们左邻右舍的也都称呼她老姨奶,是对老姨奶的一份尊重与亲切。

       老姨奶来我们家通常要帮奶奶干家务活,尤其是秋冬交接的季节,老姨奶帮着奶奶给我们缝缝补补,尤其是我们贴身穿的棉马甲,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老姨奶的手很巧,那时候我们穿的衣服鞋子,经常是打着补丁的。老姨奶的补丁很特别,在她一双灵巧的手里那些洞洞子,都变成各种小花朵或者是小动物,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们的衣服鞋子上,让我们村里的人羡慕不已。

        最让奶奶感到骄傲的事情就是,每次奶奶碰到我们村里的人,尤其是那些妇女们都会问一句,“云朵她奶,老姨奶啥时候过来?”然后讨好地拉着奶奶的胳膊说,“下次来了给我家孙子做双兔兔鞋子,再做顶虎头帽子。”村里人都稀罕这个,小孩子本来就讨人喜欢,再穿戴上老姨奶的这些手工活,更是稀罕得让人抱在怀里舍不得放下。

         其实啥年代都有挑毛拣刺的人,我四姑奶就是。她老爱占便宜,老爱算计。奶奶说,四姑奶过成那样,都是命运安排的。当初的四姑奶是兄妹几个中最漂亮的,按理说可以找个好婆家的,可是四姑奶从小就爱撒娇,其他兄妹都让着她,还没到找对象的年龄,就和别人好上了,为了不让她做出,出格的事情来,只好就遂了她的愿。嫁过去才知道,她那个婆家真的是家徒四壁,一穷二白。但是她出嫁的时候已经有了身孕,所以就过成了现在的样子。四姑奶来我们家的时候从来不拿任何东西,走的时候看见啥拿啥,这些事情奶奶从来不对我们说,但是我们能看的出来,所以每次她来我们都不大喜欢。

          四姑奶过来了,奶奶好生伺候着,她虽然说奶奶包的猪油渣饺子里面的油渣太少了,可还是吃得直打饱嗝,走的时候又念叨着,自己家的孙子老是惦记我奶奶的猪油渣饺子奶奶是个胸怀大度的人,从来不和她计较,哪怕是我们不吃,四姑奶走的时候也要让她带一些回去。对于奶奶的做法,我们很是不解。奶奶摸摸我的头,“其实她真的过得很苦啊,不然怎么会缺吃少穿的呢?”

  苦归苦,我们终究还是孩子,那些大人们之间的人情世故,我们并不懂,处在童年的我们关心的还是吃喝,只要是能吃饱肚子,啥事都不是事。所以那些苦难的日子,我们的童年被挖野菜,惦记那些好吃的,填的满满的,猪油渣更是在我的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4-3-4 12:28 | 只看该作者
油渣过年,那艰辛而温暖的光阴。
3#
发表于 2024-3-4 18:25 | 只看该作者
    那些艰难困苦的贫穷岁月,被如数家珍的从记忆深处搜寻出来,每每想起就格外珍贵那些亲情和难忘的日子……
   提读欣赏,因是那个日月走过来的人,读来格外亲切!记得曾给儿子如数家珍的回忆那些苦日子,每每忆苦思甜儿子就老大不情愿,一次直接怼我:你老爹就不行嘛,日子过成麻义子串豆腐——压根提不起来……只能无奈的苦笑了。
4#
发表于 2024-3-4 20:16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叙述,将读者带回到物资匮乏的年代,展现了猪油渣在那个特殊时期的重要性,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细节描写生动,形象鲜明。作者通过描绘炼油渣的过程、家人对猪油渣的渴望以及猪油渣带来的欢乐,使得那个时代的生活场景跃然纸上。
3. 情感深沉,富有感染力。文章不仅展示了作者对奶奶的感激和怀念,也传递了对那个时代人们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的赞美。
问好,祝笔键!!
5#
 楼主| 发表于 2024-3-5 14:21 | 只看该作者
河西村夫 发表于 2024-3-4 12:28
油渣过年,那艰辛而温暖的光阴。

感谢老师来读,感恩有你,问好学习!
6#
 楼主| 发表于 2024-3-5 14:22 | 只看该作者
于文华 发表于 2024-3-4 18:25
那些艰难困苦的贫穷岁月,被如数家珍的从记忆深处搜寻出来,每每想起就格外珍贵那些亲情和难忘的日子… ...

感谢老师来读,好多事情孩子们没有经历过。当然不懂得,谢谢老师点评,向老师学习,安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24-3-5 14:24 | 只看该作者
文珺 发表于 2024-3-4 20:16
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叙述, ...

感谢老师精心点评,读老师的评论,更是一种学习,感恩有你,问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29 14:50 , Processed in 0.05154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