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张道云 于 2024-4-12 06:45 编辑
语文老师做久了,难免迂腐。这跟一个教惯了政治的老师,一张嘴就形而上一样。
职业习惯和生活习惯是相似的,很容易困住一个人。比如,善于交际的,处事就灵活一些;沉默寡言的的,自然爱钻牛角尖。注重生活规律的,总给人刻板的印象;率性随意的,便容易让人亲近。所以,你遇到一个爱抠字眼爱拽文的,十之**是语文老师,而碰到一个说起话来云遮雾罩不着边际的,差不离儿就是一个教政治的。再如,文科老师和理科老师抬杠,语言表达上文科老师占有优势,但逻辑思维上理科老师却更胜一筹。语言的弹性让语言看起来天马行空,其实用处不大,而逻辑的缜密虽然有谨小慎微的约束,但杀伤力很强。
当然,我说的是老师,至于其他职业,因为不熟悉,无法判断。
习惯之所以成为习惯,是强大的时间力量所致。习惯与时间是成正比的,时间越长,习惯越稳固。我们在谈论滴水穿石的时候,水和石头绝不是主角,时间才是。时间不仅组成了生命,也固化了生命。一辈子在一种环境里从事一种职业的人,因为习惯的左右,心无杂念,思维更加专一,给拓宽和加深思维提供了可能。此时,固化似乎并非是个贬义词。
可惜的是,人脑子的灵活性很难让一个人愿意固化自己。所以,总有人拼尽全力要跳出自己的习惯窠臼,而且这样一来他们常常会得到意外的收获。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只要不务正业了,就意味着他将来可能会进入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就像一个教师如果不再关心教书育人了,开始研究起当官发财之道,久而久之,习惯就会作出一些求生性的转变,随后一个急转弯驶入另外一条快车道也不是不可能。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成功转型者,有从一个老师变成一个商人的,有从一个工人变成一位官员的,更多的是从一个个普通老百姓变成一个大个网红的。这些人,哪一个不是先断了自己的根,然后狠心地抛弃了自己的多少年培养出来的习惯,才“异军突起”的呢?
这样一来,我们或许会面临一个问题:职业习惯培养人的是严谨、执着、专业,造就的是大师,如果我们随意转换自己的职业,改变自己的习惯,放弃对职业的敬重,又怎么能够产生大师呢?打破职业界限,倒不一定是件坏事,问题是一种职业有一种职业的特点,一种职业有一种职业的规则,你在几个职业中穿行,总有混淆的时候,如果忽略了特点,用错了规则,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呢?事实是,让一个经济师管教育,让一个明星做教授,让一个商人当高官,不乱套才怪呢!
人生道路千万条,适合你走的也许只有一条。所以我想,长长久久地做个语文老师,迂腐就迂腐一点吧,也不是什么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