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1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益部谈资》中的宣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4-14 19: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益部谈资》,明人何宇度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益部谈资》卷首提要曰:“《益部谈资》三卷,明夔州通判何宇度撰。所纪皆四川山川、物产及古今轶事,分上、中、下三卷,以体例不似图经,故署曰‘谈资’,盖自居于说部也。……是书旁采群籍,虽未能精核无遗,然尚不至于芜蔓。……在明人著述中犹可称简而有要者。”2020年5月,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巴蜀掌故五种校注”丛书,有今人崔凯校注的《益部谈资校注》。

    《益部谈资》是关于四川的乡土文献,普及程度不高。作者何宇度,在浩如烟海的历代名家中,也非人所共知。《益部谈资校注》校注者崔凯在《前言》中对作者何宇度、《益部谈资》的内容等有详于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益部谈资》卷首提要里的介绍:“何宇度,字仁仲,明万历间德安人。何迁之子,补詹事主薄,转夔州通判,世袭典客。与李言恭、梅鼎祚、吴国伦等名士皆有酬答唱和之作。万历间,何氏曾官夔州通判,居夔数月,‘宦蜀三年’,对四川山川、物产及历代轶事颇为熟悉,遂成《益部谈资》三卷,其体例与图经有异,与方志亦有不同,故名之为‘谈资’。……《益部谈资》共三卷,就其内容而言,三卷所录各有特点。上卷多言蜀地之山川、人物与物产,中卷多述成都之古迹、物产等,下卷则多载夔地之山川、古迹等。”一地的山川草木、物产风俗等,本地人多见惯不惊,习以为常。倒是第一次到此的外地人,见什么都新鲜新奇,有心的读书人,更会查证、比照旧籍,录之成卷。何宇度就是一位这样有心的读书人。

    读《益部谈资校注》,想多了解熟悉一点自己的生养地四川,更想在书中见到关于家乡达州宣汉的记载。可惜,书里所记主要是以成都为中心的川西以及由陕入川之路途州郡,和古称夔州之重庆以及由湖入川之长江沿岸、成渝之间。只下卷里有两则笔记与宣汉相关。

    一、“丙穴在达州,出嘉鱼。杜工部诗云:‘鱼知丙穴由来美’是也。《志》又载,雅州亦有丙穴。”

    《宣汉县志(民国版)》卷一《舆地志•山水•前河》有“大泉、黄金泉、双龙泉、白马泉”条:“均地中潜水,自山腰或山麓涌出。有鱼长**寸或二三寸,联环自穴出跃,初极瘦削,洎外河游泳,久乃肥壮。土人尝于穴口没簖取之,即所谓丙穴嘉鱼也。今呼洋鱼,味特鲜美。”卷中所列四泉,均在今宣汉龙泉土家族乡境内。《舆地志•山水•前河》云:前河“……至明通井场,又二十至大塘口入县境。又二十里,大泉、黄金泉出焉。又四十里至双河口,庙儿河之水来会。又十五里,又龙泉出焉。又二十里,白马泉出焉。又五十里至渡口崖。”渡口崖,旧志中亦称渡口岩,在今宣汉渡口土家族乡政府境里。《益部谈资》“丙穴在达州”之“达州”所指应是大范围,若要具体细化,“丙穴”的处所应在今天的达州所属的宣汉龙泉土家族乡境内,包括“大泉、黄金泉、双龙泉、白马泉”诸泉。

    《宣汉县志(民国版)》“大泉、黄金泉、双龙泉、白马泉”条下,对“丙穴”有阐释:“左思《蜀都赋》曰:‘嘉鱼出于丙穴。’《益州方物略》曰:‘嘉鱼出兴州大丙山、小丙山石穴中,今雅州亦有之。’《太平寰宇记》曰:‘兴州顺政县有大景山、小景山,景字本为国讳改之。北有穴方圆二丈余,其穴有水潜流,土人相传为丙穴。’”写即此,编撰者庞麟炳意犹未尽,又加了详尽的按语:“以上诸说,比因山以命名,本无深义。后人据此,凡遇穴水出鱼者,皆谓之为丙穴,而又望文生义。如《埤雅广要》及《周地图记》谓:‘穴口向丙。’杜甫诗:‘鱼知丙穴由来美。’注:或云鱼以丙日穴出。余尝躬履其地,询诸土人,均谓不然。经生聚讼,大抵如是,不足信也。《方舆揽胜》曰:‘丙穴在巴郡明通县井峡中,其穴凡十,中产嘉鱼,其出也,止于巴渠龙脊滩。’巴渠今黑溪场龙脊滩,即南坝场之石龙过江处。盖鱼性畏热,自樊哙殿以下即少见,故今亦有‘洋鱼不下杨泗滩’之说。所谓丙穴凡十,即指以上诸泉,今双河口场上下,皆昔明通县境也。春社出鱼诚然,秋社归穴,万无是理。因水自穴出,汩汩若不能容,剽悍迅急,安能复还?谓点应星象,亦儒生缘饰之词。谓其味自咸,则又因明通井而揣想及之也。其实诸穴距明通井数里或数十里不等,即明通井附近之鱼,亦无味自咸者。百闻不如一见,此孟子所以有‘尽信书不如无书’之叹也。”

    曾祖父庞麟炳,字斗南,宣汉土黄场万斛坝磨子塝人氏,生于清光绪庚辰(1880)之冬月二十日,逝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八月十九日。曾先后在达县联中、陶成学校、宣汉中学任教,领办土黄萃英高小校、饰心初小校,被学子称为“斗夫子”。曾祖是《宣汉县志(民国版)》的主撰者,负责卷一至卷六、卷十(上)、卷十二的编撰。1976年,经台湾内政部登记证内版台业字第1147号允准,位于台北市罗斯福路三段240巷5号的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影印了民国时期的《四川宣汉县志》,为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的中国方志从书所属华中地方第385号,封面即注明“据民国庞麟炳、汪承烈等纂修,民国二十年石印本影印”。曾祖关于“丙穴”的按语,有实地考察,有古籍为证,今再佐以《益部谈资》,令人信服。

    今天,洋鱼仍是宣汉的珍贵鱼类,价格居高不下。洋鱼烧汤,汤汁玉白,鱼肉细嫩,入口即化,是款待贵客的特色菜。《宣汉县志(民国版)》卷四《物产志•动物之属•鳞类》有“洋鱼”条:“或名阳鱼,即嘉鱼也。身长细鳞,肉白如玉,樊哙场以上多有之。互见《舆地》三河流源中。”洋鱼对水质的要求很高,“樊哙殿以下即少见”。在宣汉,要吃新鲜的洋阳,最好到樊哙及以上的乡镇食店。在县城,即使吃得到,也多是冷冻者,不及现杀现煮味道鲜美。

    丙穴并非宣汉独有。《益部谈资》即言“雅州亦有丙穴”,《宣汉县志(民国版)》所引《益州方物略》亦云“今雅州亦有之”。雅州,即今雅安,雅安的“丙穴嘉鱼”即今之雅鱼。宋代诗人陆游从四川成都罢官回绍兴后,曾作《梦蜀》《思蜀》诗,其中有“堆盘丙穴鱼腴美,下箸峨眉栮脯珍”、“玉食峨嵋栮,金齑丙穴鱼”的诗句。陆游诗中的“丙穴鱼”应该不是宣汉“丙穴”所出“嘉鱼”之洋鱼,而是雅安“丙穴”所出“嘉鱼”之雅鱼。

    二、“竹䶉,太平、东乡皆有之,生于竹中之鼠也。形色俱类鼠,差大而肥,烹之,味与黄鼠无异。”

    《益部谈资》“太平、东乡皆有之”之“太平”即今达州万源,而“东乡”即今达州宣汉。《宣汉县志(民国版)》卷四《物产志•动物之属•兽类》有“竹䶉”条:“一名竹老鼠,大如猫,常穴竹林中啮食竹根,烹食,味极鲜美。捕法,向竹之枯萎处掘之即得。”宣汉一些“好吃嘴”,今仍喜食“山老鼠”。直接干煸或者烘干后再干煸,都很可口。山老鼠应是家老鼠之外所有老鼠的统称,被宣汉人称之竹老鼠的“竹䶉”应在其中。

    竹䶉,也不只“太平、东乡”才有。北宋诗人王禹偁曾作《竹䶉》诗,其中有诗句:“商岭多修篁,苍翠连山谷。有鼠生其中,荐食无厌足。春笋齧生犀,秋筠折寒玉。饫饱致肥腯,优游恣蕃育。”南宋诗人黄干也曾作《食竹䶉》,其中有诗句:“北山何嗟峨,猛虎之所藏。咆哮一震怒,百兽不敢当。有竹山之阿,挺挺青琳琅。威凤鸣且栖,众鸟空回皇。彼䶉独何为,莫夜争跳踉。钻山窟穴深,啮竹根本伤。”两诗中的“商岭”、“北山”,显然不在旧之东乡、今之宣汉。

    不论是旧时,还是今日,宣汉既不当进出川孔道,又距省会成都较远,在地理上、文化上都是偏僻之地。虽东汉和帝时就置县,但除清代王三槐起义、袁廷蛟闹粮、罗思举、桂涵从军官至提督,近代王维舟领导川东游击队、“一县成军”(红三十三军),今日油气资源丰富(最大规模海相整装高含硫气田普光气田、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天然气脱硫净化厂)外,名难见于典籍。何宇度曾任“夔州通判”,夔州即今重庆,与宣汉同属旧时四川东部,且相距不远。今日之宣汉,即与重庆的城口、开县等接壤。何宇度“居夔数月,‘宦蜀三年’”,撰写《益部谈资》时自然会瞻顾川东,所以提及了宣汉的丙穴、竹䶉。

    在《益部谈资》一书里发现两则与“宣汉”相关的记载,并校之于曾祖主撰的《宣汉县志(民国版)》,弄清楚丙穴、竹䶉所指,算是读有所获。





2#
发表于 2024-4-14 21:47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您的支持发帖。问候。
3#
发表于 2024-4-17 19:41 | 只看该作者
rsjby老师的《<益部谈资>中的宣汉》,依然坚持严谨的写作风格,通过史料中的实例进行分析和论证;集史料性与学术性于一身,文笔扎实,观点客观,读之,让读者受益。欣赏,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22 17:53 , Processed in 0.12092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