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79|回复: 4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说话的艺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4-20 11: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云馨 于 2024-4-20 14:45 编辑

说话的艺术
  
  周三下午学习结束后,跟着社区那些年轻干部们一起去阳光小区附近打扫卫生。
  
  休息时间,干部小于靠在我身旁,伸长一条腿对我说:姨,快看看我长高了没?
  
  不明就里,坦然地说了一句:妹妹啊,我在缩,你也在缩。只是我缩得快一点,你慢点罢了,哪里还有长高可言?!
  
  尕媳妇不高兴地说:就不能好好夸夸我。看我的鞋!鞋!
  
  低头,才发现她的脚上穿一双厚底的松糕鞋,足有七八公分高。
  
  可不是长高了!
  
  尬笑了一下,继续虐她:你是典型的身高不够,鞋跟来凑啊!
  
  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小于翻着白眼借机走开。
  
  咦,说错话了吗?窘态之下,我也姗姗而去。
  
  不知小于是否在心中暗骂我,必定我们两个年龄相差十多岁,自然存在代沟问题。我自识与她熟悉,拿她当小妹,所以口无遮拦,说话就自如些。而她,因年龄之间的差异,还有对事物的主观看法不同,反正感觉与我们这些老年人没有共同语言,无法与我们亲近,交往起来感觉好没劲吧。
  
  徒然想起前两天有人在群里发了一串由数字组成的网络流行语。865就是“别惹我”,910指“就依你”。这都好理解。就怕哪天,这些捣蛋的孩子们对你说一句:70345的数字。我该不会理解为:请你扇死我吧?!
  
  我想大部分人也应该感同身受,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真的好难。尤其是年轻人。
  
  一个人的魅力体现于言谈举止诸多方面。言谈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老话说得好:话不在多,而在精。
  
  总而言之,语言是一门艺术,说话是一种技巧。
  
  对于常人而言,同样一句话,出于市井百姓之口,人们大抵不会与其计较。若是出于一个有地位,有身份人之口,那可就关乎他自身的形象问题了,人们会对其所言所为大打折扣。
  
  说话要讲究场合。三两知已,推杯换盏,大可不必拘束。面对身边熟悉的同事或朋友,往往在茶前酒后的饭桌上,敞开了心扉,海阔天空,家长里短,无所不谈。哪怕是说错了,就当是无心之失,何必计较。
  
  记得早年间,公司每年在征订报刊时,会选择订一份《演讲与口才》的杂志。要求我们这些行政人员多读多看。因为我们的工作范围涉及面广,接触的人员多。若想在工作中办妥一件事,自然得掌握说话的技巧。不然在处理上下级关系时,稍不留神,就会将自己置于被动的地步,那可不是好事。尤其是给公司员工培训授课之时,更需注重言谈。我是谨小慎微,生怕自己言语组织能力差,引得员工不满。故而,业务时间就会读那些提升口才的书籍。的确有受益。
  
  怎样说话才容易让别人接受呢?这就牵扯到了一个语言修饰的问题。
  
  很多人喜欢没有目的,没有质量的闲聊,很少注意到说话的技巧。心直口快会让人觉得幼稚。慢条斯理会被人看作装酷;说实话容易得罪人;说客套话会让人觉得虚伪等等。
  
  其实把话说到别人心坎上,就会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所求之事自然也就更容易办成。
  
  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尴尬,我们好心地去帮助别人,可是好话坏话说尽了,别人就是不听。说多了反而得罪了人。还有的人一遇到拒绝别人的事就犯愁,本来是自己有理,却因为拒绝的方法不当,最终得罪了人。
  
  公司有一位电器师傅,姓温,工作十多年,业务精,技术相当不错。可以说是大师级人物。但有一样,人过于老实,平时很少说话,也不善与人交住。只会闷头干活。他人说话做事无论好赖,他从不出口夸赞,总会冷嘲热讽,偶尔一句话能噎死你。
  
  大家送一雅号“老闷”。谓之不解风情。
  
  一次公司团建,去当地一度假村聚餐。刚进大院的包间,一同事就直嚷嚷:这屋子好热,老板快把空调开了!服务生急忙上前,准备将空调打开。这温师傅说了一句:有什么好热的,怕热就少吃点,热量少了,身“轻”自然凉!
  
  那位同事一脸懵圈,直翻白眼。
  
  饭毕,大家打开了音箱,开始高低不同地哼唱。班长大刘喜欢唱歌,但五音不全啊,连唱好几首。大家都不敢指责,却假意夸赞。只听这温师傅在后面嘀咕道:人家唱歌悦耳,你唱歌,就差吐饭了。还是换别人来唱吧!
  
  此言一出,班长落了脸,原本愉快的场面瞬间冷清,大家不欢而散。
  
  因这温师傅情商低,总是得罪人。他在班里即便技术过硬,却月月评不上优秀员工。除了身边的小徒弟支持他,其他人与他都是待搭不理。
  
  其实,人与人的交往,不在理解,而在认同。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
  
  小事,幽默地说。尤其是一些善意的提醒,用句玩笑话讲出来,就不会让听者感觉生硬,他们不但会欣然接受你的提醒,还会增强彼此的亲密感。所谓“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理解了就简单。
  
  故而,“说”与“不说”之间,需要极大的智慧与勇气。
  
  有句古话叫做“三思而后行”。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说话方面。当有说话冲动的时候,有意识地先克制一下,在脑海里思考下:这句话该不该说?能不能说?说了以后对方会不会接受?同时还要在脑海中简单地组织一下词汇和语句,让自己要说的话听起来更加地合理。
  
  往往,人还等不到去三思,话就冲出了口。
  
  记得清明节时,参加县红十字会一爱心团队组织的“清明节祭奠烈士”活动。在指定地点等待集合时,遇到某社区一位干部。很胖,坐在角落里正低头翻看手机。印象中仿佛认识,又不敢确定。不免低声问了句:这位是......?
  
  身后站着的队长介绍说:他是某某社区的书记,也是我们团队的成员。
  
  我不加思考地冒出一句:怎么可能,两年前我去那个社区送春联,他哪有这么胖!
  
  刹那,空气凝固,掉根针都能听得清。
  
  好尴尬啊。
  
  《易经》中有一句“舍车而徒”的意思用于语言方面,意味是:说话的时候语速不要过快不要过多。因为过快就会没时间思考,过多就会有失。一个人若是心直口快,甚至口不择言,则可能将自己原先是善意的想法给扭曲了,所以言语的适当非常重要。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每个人都得好好学习,要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要学习能适时的说出一句“得体的话”,用赞美来营造和谐的气氛。不该说的话不说,并且时时提醒自己,说话时一定要有“口德”。
  
  人的一生,会接触很多人,注定要经历很多。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懂得处世,善于交往,说话宜柔和、讲理、富有感染力。你才能获得亲和力。
  
  此乃显而易见之理。



评分

8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4-4-20 11:52 | 只看该作者
赶得刚刚好。
吃完饭拿起手机就看见
3#
发表于 2024-4-20 11:56 | 只看该作者
你都谈上说话艺术了,我还大不咧咧的呢。
习惯就是自己感觉最舒服后坚持下来的,懒得管。
困,睡醒了再说。
4#
发表于 2024-4-20 12:03 | 只看该作者
小草捷足先登,我算是紧随其后
5#
发表于 2024-4-20 12:19 | 只看该作者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见你要说甜甜的话这是中国人做人原则。
6#
 楼主| 发表于 2024-4-20 12:20 | 只看该作者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24-4-20 11:52
赶得刚刚好。
吃完饭拿起手机就看见

我这午饭还没有煮呢~~
7#
发表于 2024-4-20 12:21 | 只看该作者
所以古人在语言上早就有意识到它的形式,我们学会说话艺术是很必要的。
8#
 楼主| 发表于 2024-4-20 12:21 | 只看该作者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24-4-20 11:56
你都谈上说话艺术了,我还大不咧咧的呢。
习惯就是自己感觉最舒服后坚持下来的,懒得管。
困,睡醒了再 ...

好习惯。我白天不敢睡,怕晚上睡不好啊~~
9#
 楼主| 发表于 2024-4-20 12:22 | 只看该作者
秋实 发表于 2024-4-20 12:03
小草捷足先登,我算是紧随其后

排排坐,吃果果。这个季节,新疆阿克苏的苹果虽说有,但已经不好吃啦,只能等到秋天再说~~
10#
 楼主| 发表于 2024-4-20 12:23 | 只看该作者
喻芷楚 发表于 2024-4-20 12:19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见你要说甜甜的话这是中国人做人原则。

都是大实话啊~~        
11#
 楼主| 发表于 2024-4-20 12:23 | 只看该作者
喻芷楚 发表于 2024-4-20 12:21
所以古人在语言上早就有意识到它的形式,我们学会说话艺术是很必要的。

楚楚所言极是!
12#
发表于 2024-4-20 12:24 | 只看该作者
小于期望我的夸张,结果我出于以为彼此比较熟而忽视,把尴尬给了已,那位维修师傅更是说话噎死人,为人处世学会说话很重要
13#
发表于 2024-4-20 12:25 | 只看该作者

                              
14#
 楼主| 发表于 2024-4-20 12:40 | 只看该作者
喻芷楚 发表于 2024-4-20 12:24
小于期望我的夸张,结果我出于以为彼此比较熟而忽视,把尴尬给了已,那位维修师傅更是说话噎死人,为人处世 ...

最近发现自己越来越不会说话了,总是得罪人。不由得感慨一下。

谢楚楚赏读支持。周末愉快!
15#
 楼主| 发表于 2024-4-20 12:41 | 只看该作者

有没有发现,现在人稍不注意,语出就惊人,还是结仇的那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3 08:00 , Processed in 0.078250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