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6|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故乡的“地理志”与“生活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4-23 09: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刘彦林 于 2024-4-23 15:21 编辑


故乡的“地理志”与“生活史”
——三道散文集《花岘》阅读札记


阳春时节,三道的第二部散文集《花岘》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他的第一部散文集《白草莓红草莓》阅读的余味尚在,新的散文集又带着淳朴的气息面世,足见他的勤奋与才思泉涌。当然,三道的多才还体现在小说、诗歌、散文、评论和文史写作上的得心应手,不仅出版有小说集《爱情时代》《门外》,与人合著纪实文学《大爱》还获得过黄河文学奖。散文集《花岘》的面世,使得他的成果更加丰硕。


散文集《花岘》属于“优秀文化产品扶持项目”,包括“人间辞话、乡村物语、田园稼樯、寻常烟火、村庄之外、风化遗存”等六辑,收录作品51篇,共16万多字。初读感知是一部献给故乡武都的作品,是以散文的笔法讲述“地理志”和“生活史”的书籍。仅从文本关涉的内容而言,就包罗万象且丰富多彩。


第一辑:“人间辞话”收录作品9篇,篇幅占到全书的五分之二,尤其首篇《家族过往》逾三万字可算作“宏文”;以广角镜头观察,以细腻笔触叙述,分章节讲述发生在土木山的“老尹”家的“家族往事”(主要人物:大老尹、二老尹),既有他们生活状况的直陈其事,又有“老尹”祖辈境遇的穿插交代,从他们家庭变故生活变化中,折射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的镜像,也反映出农村人的艰辛与喜乐、酸甜与苦辣;人物的形象鲜明,故事发展脉络很清晰,要是没有文体界限,我愿意当作小说看待。《花岘》以“花”为贯穿主线,关注十二位婚姻不幸、生活悲苦的女性:心灵手巧,善绣牡丹的“桂花”,离婚后远嫁河南二三十年没有回来过;喜欢用猪油擦头发的“桃花”,后来“跟人”离开土木山;人漂亮、心善良的“梨花”,先嫁到四川,后来又嫁到河南、安徽;出嫁时才有了名字的哑巴“艾花”,生活不能自理,被悄无声息地嫁到河南;父亲是第一任社长的“麦花”,先嫁到四川,半年不到又嫁到安徽,被遣回又招了四川女婿上门;因爱文艺离家辞夫舍子的“杏花”,丢弃会计职业,三十好几混迹于县城文艺圈;丈夫出轨到恬不知耻程度的“彩花”,在拧开农药瓶盖时,被儿子的哭声从阎王殿门口拉回;土木村唯一一个上完高中的女子“红花”,被丈夫林平欺骗的“菊花”,高傲到三十多才嫁人的“荷花”,上初二给新来的语文老师写情书的“枣花”,生活的苦水泡大的“兰花”,她们的共同点是生活多艰和婚姻不幸,没有尝到爱情的甜蜜,命运令人哀婉和同情。而《缝纫机》《柿子花开》《老俵》《一杯酒,半世情》《父亲的暖水瓶》《老梨树》等篇,简述关于“母亲、表姐、老俵、父亲”等人的故事,情感真挚,引人感念。


第二辑“乡村物语”收录作品9篇。这部分做品侧重于对乡村事物特征的“揭密”。文中穿插了故乡人的生活故事,让这些“静物”用事实说话,道出被岁月遮蔽的“真相”。《土木瓦房》介绍陇南大山深处,为适应生存需要出现的“硬架子”与“软架子”房屋的特点;《香炉》介绍其铸造材质、方法和形制特征,以及“供养神灵、先人”的用途;《火塘》讲述淡出人们视野的“火塘”关于“冬天取暖,夏天烧水”的功用,发出“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感喟;《土炕》聚焦农家最温暖的地方——土炕,讲述故乡人和“我”与土炕的特殊情感;《背桶》介绍命名的缘由和制作方法,以及原理;《马桑树》介绍最普遍的植物——马桑木的生长习性和基本特征,穿插“不能长高,树身脆易折断”的传说;《村西的豁口》讲述土木山发生的事情,“豁口”则是观察故乡的“视点”;《四湾里》介绍“菜湾里、花柬子梁、石坡梁、大湾里”等地貌特征,以及相关的地理、庄稼、果树和寺庙等,借此把“土木山”的“一切”讲述出来,让读者在脑海里勾勒并建构属于自己的“土木山”,也把众多从农村走出的人引入回望故乡和怀念乡愁的路径,这肯定也是书写的初衷。


第三辑“田园稼樯”收录作品9篇。这一部分追溯农耕文明的记忆,记叙被时光淘洗所剩无几的昔日往事,这也是曾经数代人的生活印记——甚至是镂刻在生命、血脉、骨髓和灵魂深处的特性。随着城镇化大潮势不可挡,农耕时代的农事和生活方式逐渐消亡,尤其是新世纪出生的“新一代”和在都市化的优越环境里成长的孩童,他们远离祖辈的生活与劳作环境,这种书写不仅是“存史”,也是为了“唤醒”人们不要“忘本”,因而,这种貌似不讨巧的“记录”,其意义大于书写本身。《背粪》《春耕》《点苞谷》《点黄豆》《打场》《剥包谷》《刮柴》《放牛》《看号》等篇,从题目能清晰地知晓记叙的是劳动情景,讲述曾经发生的难忘故事,每位从农村走出的人都会熟稔,这些必不可少的“力气活”辛苦程度不言而喻,然而,正如三道所言:“是愉快的事”,从所述的情景中能看到童年生活的影子,这样的情景也是一代代农村人生活的缩影。


第四辑“寻常烟火”收录作品8篇。关涉乡村民间的饮食文化,从中能品尝到淳朴本真的生活原味。《手磨豆花》讲述武都洛塘地区用当地出产的黄豆做豆花的做法,着重记叙如何点豆花和豆花面的独特味道,从寻常红白喜事席面“十大碗”凸现出豆花面的不同寻常,也得出“简单的生活,才是生活的本味”的观点。《炸面疙瘩》介绍“炸面疙瘩”,从“搅面、油炸”等入手,对其做法和制作过程详细地讲解。《烙煎饼》从“搅拌活浆、生起柴火”为准备阶段,对如何掌握火候和浇面浆讲得头头是道。《火锨馍》从洛塘流传的“西支五马河,荞面火锨馍”的口头禅引出话题,讲述在物质匮乏年月乡亲们利用余火之温,取适量面粉,借助农具铁锨制作火锨馍,并以“要吃好吃喝,荞面火锨馍”之语佐证人们的钟爱。《油茶》《苞谷面疙瘩子》《焪焪子》也是洛塘民间面食,从介绍中能够感受到它们在“故乡人”心目中不可或缺的地位,而《黄酒》同样介绍农村饮品酿造之法,也可以见出人们用智慧改变生活的努力,以及从中汲取到的人生喜乐。


第五辑“村庄之外”收录13篇短文。是作者对“故乡”之外的温情观照,但是除个别文本涉及重庆、宁夏,其余篇章几乎都与武都有关,就“西狭颂”也和东汉年间武都太守李翕切相关。《朝阳洞行笔》用“三棵白杨树等文,介绍朝阳洞景区前“白杨树”的奇特,通过描写两千多年树龄的白杨树的“粗壮高大、枝繁叶茂”等,指出它们是“朝阳洞最有代表性的景观”的认知和“最大程度上被信徒奉为圣树”的缘由。《白龙江畔》以白龙江的流向及沿岸景象为“引线”,讲述白龙江“似女子的温柔”和“泛滥”的“两面性”,并指出其在当地发展、建设中发挥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北山”植树艰难程度的描述,对“南山”春天景象的速写和北裕河红土地的描摹。《临五马河》描写五马镇之“小”,穿插介绍历史故事,尤其对“五马”得名与三国时期诸葛亮木牛流马运粮的关联,增强了这一地域的神秘色彩。《南山的烟雨》是对“南山”景象中的“云、雾”进行的细致性特写。这些作品,让读者对“武都”更多了一些了解。


第六辑“风化遗存”收录文章3篇。因为和散文有区别,以附录的方式出现,但和他的“故乡”密切。《武都洛塘的婚姻形式》介绍传统婚姻形式——男娶女嫁,个别家庭采取“两换亲”,如果嫁出去的女子一旦离婚,产生另一种婚姻形式——“二处管业”,其好处是维护男权尊严,女方父母不要或少要礼金。《洛塘方言与普通话语音之比较》从“声母、韵母、声调”等方面,对其与普通话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探源“故乡”的文化密码。附录三《民歌录并注》,对武都洛塘土木山村的民歌进行抢救式整理,采集长歌2首、中调2首、短曲28首和对歌4首,对研究武都地区传统习俗尤其是爱情生活等有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三道对故乡的地理和传统生活习俗等进行介绍的做法值得尊重,他是要把“故乡”更多的元素留存下来。因而,要是对散文集《花岘》耐着性情仔细阅读,定会被文本具备的元素所打动。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24-4-23 15:22 | 只看该作者
在第29个世界读书日发这篇文章,权作证明自己也在读书!呵呵
3#
发表于 2024-4-24 07:31 | 只看该作者
这本《花岘》真是包罗万象啊,刘老师读的细致,写的轻松。
4#
 楼主| 发表于 2024-4-24 09:24 | 只看该作者
笑沧海 发表于 2024-4-24 07:31
这本《花岘》真是包罗万象啊,刘老师读的细致,写的轻松。

感谢您的关注与鼓励,祝好!
5#
发表于 2024-4-24 17:05 | 只看该作者
三道散文集《花岘》涉及内容丰富,刘老师解读得详尽,值得一读的杞记。问候!

点评

问好云馨老师,祝您一切顺意!  发表于 2024-4-30 14:57
6#
发表于 2024-4-25 08:21 | 只看该作者
名字的哑巴“艾花”,生活不能自理,】这嫁人了咋办?真是z造孽。
焪焪。这两个字百度才知这样就能打出来。这多年都不清楚具体是哪个拼音字,还一直以为是quong
刘版主这解析得真全面。
三道不愧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作家,对乡土文化的描写也是入木三分,热爱故土,歌颂着故乡值得称颂。

点评

问好小草老师,感谢您来读拙作。祝安康!  发表于 2024-4-30 14:5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5-6 09:45 , Processed in 0.062364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