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作曲镇诗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4-29 21: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面那士子又喊道:“兄台做个什么牌子?”

    赵柽道:“就做一首折桂令好了。”

    那士子闻言眼睛发亮,连声道好。

    原是这折桂令的曲牌子是由唐词牌演变而来,又名“秋风第一枝”、“广寒秋”、“蟾宫曲、“天香引”等名,最是对中秋月圆应景,所有曲牌没一个比这折桂令更适合做中秋曲子。

    赵柽回头瞧了眼后面太学官员,只见个个神色复杂,不由微微一笑,心中暗道,云庄先生,得罪了。

    随后他抬头望向夜空圆月,开口吟诵: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

    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

    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短短几句,一首折桂令中秋作完,一幅似梦似幻,半是豪放,半是荒诞的画面跃然所有人脑中。

    台上针落可闻,台下鸦雀无声。

    好半晌,司业才回过神儿来,他长长地吸了一口气,自语道:“好啊,真好,就是这个味道,这才是曲子应有的味道啊!”

    诸博士也都从这曲子的意境里出来,彼此相望,无不神色震动,居然能有人把曲子做到如此程度,这岂不是,岂不是……

    此刻他们心中都有个想法,但谁都不敢说出来,倘若曲子能做成这样,岂不是可以和词争锋?一较高下!

    谁都不敢说,谁心里都不肯承认,毕竟词才是当下主流,甚至一度被加到科举之中,士大夫们都写词,又有几个写曲的?说出这种话实在是太得罪人,尤其是得罪那些当世的词作大家。

    可刚才那寥寥几句曲话,竟直接将他们拉进一幅清晰怪诞,别有情趣的意境之中,让他们欲罢不能,心中沉浸不愿挣脱,又不免想要大叫一声好。

    此刻司业开了口,有博士便跟随道:“果然好曲,盖未听闻,这曲居然也能做到如此美妙!”

    又有博士捻着胡须道:“好曲,果真好曲,通而不俗,普之有物,雅俗共赏,雅俗共赏啊,这才是真正的曲啊!”
2#
 楼主| 发表于 2024-4-29 21:19 | 只看该作者
赵柽负手向前走了两步,随后道:“那就再作一令好了,就做首……普天乐!”

    普天乐,曲牌名,又名“黄梅雨”,北曲属中吕宫,南曲属正宫。

    大小令、散套、杂剧皆可使用。

    高登顿时在台下叫好:“兄台大才,普天乐也是应景!”

    台上司业喃喃道:“普天乐……中秋?”

    旁边博士点头:“司业,正是普天乐。”

    司业想了想:“这令的平仄我倒记得,是个常见的牌子。”

    博士道:“戏内大曲也有串此牌,不过越是这样作好越难,多数都沦为俗调。”

    司业看向赵柽,微微沉思。

    赵柽此刻思想了几息,便缓缓开口吟道:

    洛阳花,梁园月,好花须买,皓月须赊。

    花倚栏干看烂熳开,月曾把酒问团圆夜。

    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

    花谢了三春近也,月缺了中秋到也,人去了何日来也?

    一曲诵罢,台上台下再度陷入寂静。

    忽然,司业从案后站起身,手掌猛地一拍桌案:“好一个皓月须赊!”

    还是那种意境,与之前的折桂令一个味道,两旁博士多微微闭眼,体会着曲里的意境,有的嘴角露出淡淡笑容,有的神色几许惆怅,还有的摇头晃脑似在低声重复曲句。

    学正这时已是面如死灰,“噔噔噔”倒退了几步,继而站在那里发呆半晌,低头不敢看众人,随后竟然直接用袍袖掩住脸面,跌跌撞撞跳下台去,一路仓皇,踉跄着跑走了。

    前方台下,赵棫大喊道:“列位可服?”

    严学子等人愣在当场,个个神色羞愧难当,站也不是走也不是,张着嘴巴,浑然不知说什么才好。

    高登叫道:“兄台高才,小弟高登景仰!”

    说罢,深深行了一礼。

    赵柽在台上还礼。

    此时走过来名太学博士,眼神炙热,神情热烈:“还未知小友姓名,快快报来,好张贴柱上。”

    赵柽还没有答话,后面又上来一名博士,推开前面,抓着赵柽衣袖道:“不知小友可愿来我太学读书?我愿亲自教导小友!”

    司业站在案后,有心上前一叙,只是他乃正六品官员,不能过于失仪,咳嗽了一声道:“还是先让这名士子报上姓名吧!”

    两名博士闻言急忙催促,赵柽笑了笑:“报名便不必了。”

    博士道:“小友,这怎可以?没有名姓曲子怎么张贴柱墙?”

    赵柽摇了摇头:“博士是否觉得这曲不差于词?”

    博士急忙道:“不差,不差,我觉得小友这两首曲一出,必会震惊士林,用不多久便会兴起一股曲潮!”

    赵柽笑道:“那就足够!”

    他说完直接跳下了花台,向着赵福金姐弟走去,随后带着两人竟头也不回地朝人群外而去。

    台上博士一脸焦急:“还请小友留下姓名……”

    赵柽哪欲留名,但旁边赵棫心中不甘,想了想回头大喊道:“我二哥乃天下第一风流才子是也!”

    天下第一风流才子?司业在台上顿时愣住,随后脑中灵光一闪,那背影的熟悉感立刻和一个名字对上。

    他浑身一颤,马上三步并两步跑去台边,看着那已经远去的身影,颤声大叫道:“秦王殿下,秦王殿下,下官失礼,还请殿下恕罪……”

    秦王?竟是秦王!

    台下的学子百姓闻言顿时惊呆,刚才在台上作曲的竟然是秦王赵柽!

    随着一阵短暂的沉默,接着声音便爆发开来,简直喧天的闹响,无不是震惊高呼,热烈极致。

    所有人都回头去寻找赵柽,都想再睹秦王风采。

    只是此刻,正如那神龙见首不见尾一般,哪里还能看得到赵柽身影半分……
3#
 楼主| 发表于 2024-4-29 21:33 | 只看该作者
周邦彦脸色也不好看,他这次回京本来想单独和赵柽辩驳,不料道君皇帝居然把别的词家一起叫来,他想反对也没办法,此刻赵柽直接点出来,未免就有些难堪。

    他也是个轻狂之人,想当年神宗朝时,王大相公变法开始,他视天下文人如无物,写下长达七千多字的《汴都赋》,进献给神宗皇帝。

    这篇颂扬盛世、讴歌变法的作品,神宗皇帝捧在手中,读了半天却读不下来,因为他在文里用了不少古文奇字,神宗皇帝不认识。

    哪怕召来“七岁知读书,日诵数千言”的尚书左丞李清臣,让李清臣在殿上大声诵读,但李清臣也有很多字不认识,好在李脑子够快,遂“多以边旁言之”。

    随后,神宗皇帝在政事堂亲自见他,任命他为太学正,就这样他直接从一名太学生,摇身一变成为了管理太学的官员。

    自此,他周邦彦声名远播,从文坛鹊起,待许多词人大家逐渐老而故去,他开始名扬天下,到这一朝更是稳坐当代词家第一人的位子,在道君皇帝这朝,无人能出左右。

    这是何等荣耀,何等风光,眼下居然要和一群人来对付个后生晚辈。

    这根本是他周邦彦不屑为之的,别说他现在词家大宗的身份,就算当年他于文坛没有这些身份地位时,也绝不可能做这样的事情。

    可是!词曲之争,兹事体大,这已经涉及到文统了!

    所以,他忍了!但是赵柽的话语却让他直接破防,是啊,文统是文统,文统不是他一个人的,晚节却是他自己的,两者相比之下……似乎还是晚节更重要一些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6 10:37 , Processed in 0.117048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