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3|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一把铜马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5-11 10: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平_gMTT8 于 2024-5-11 12:06 编辑

怎么说呢,那把铜马勺,李秀梅一直视为珍宝。那马勺,是秀梅她婆婆分家时,分给她的唯一有价值的一件家产。
李秀梅,建军的母亲,出生于陕北双河县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六十年代末,腊月(小尽儿)二十八后晌,雪片儿正翻飞着,一线四孔石窑的大门外,几个迎人婆姨把李秀梅,扶下毛驴,迎进院子。唱语录歌,跳忠字舞,雪片儿时急时缓,吃一顿简单的席,洞房花烛,十九岁的秀梅嫁给了心上人高英俊。
次日,年三十儿一早,高英俊悄无声息出门,又灰头土脸进门。李秀梅见他的棉衣棉裤,边边角角有棉花凸显在外,惊讶地问,你这是怎么了,怎么像一个叫花子?你昨天穿的装新衣裳呢?
那叫什么装新衣裳?母亲长什么样子,高英俊没有一点儿记忆。听父亲说,英俊三岁那年三伏天,母亲因为产后失血过多晕倒在院子里,当天晚上就死了。**岁吧,英俊记事了,父亲给他和几个姐姐寻了一个后妈当家。高英俊欲言又止,装新衣裳,是前两天在庄里借的。新媳妇儿娶回家了,今儿过年,再不还给人家怕是真的不行啊!
高英俊,一个后娘养育大人,面黄肌瘦,她能接受,没有装新衣裳,她也似乎能理解。出乎李秀梅意料的是,年三十儿早上吃一顿红面饸饹,后娘主事就把他们夫妻另开了。分家门,另家户,也似乎没什么可说的,令秀梅不能理解的是,另家时,婆婆只给她分了一把马勺和三五条水翁。
还好,那把马勺是铜制的,李秀梅满心欢喜。
李秀梅,年过半百和丈夫高英俊在双水河县城,城南朝阳沟新买了两孔石窑,圈墙大门,精心装修一番,把家安顿了下来。阳春三月,那日,李秀梅双手端着一把闪闪亮的铜马勺,说,前前后后搬家几回,从镇子到城里,这把马勺用着顺手就一直没舍得给人。结婚时,娘家给的柜子、顶箱、穿衣镜等嫁妆的都送人了。
农村的生活是苦难的,也是快乐的。婚后几年光景,李秀梅先后生了建国、建军、建华兄妹三个。八十年代中期,时逢改革开放初期,为了给孩子们一个好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李秀梅和丈夫高英俊商量决定,带孩子们来到石家岔镇生活。孩子们在镇上前湾上初中,李秀梅和丈夫就在镇上赁了两孔石窑,开了一个烩菜烙饼馆,把家安在镇上。
九十年代初期,女儿高建华考入双水河县高中,李秀梅又和丈夫、儿子们商量决定,进城是唯一的出路。其时,建国已近从一所师范学校毕业,在县城东区临近山西地界的盘石乡学校当了老师,建军也去新疆当了兵。虽是如此,但为了孩子们将来的前途,李秀梅和丈夫高英俊只能在城里赁一个门面房,重操旧业,开一个烩菜烙饼馆。
说来他们的运气还是好。那年夏秋之际,李秀梅夫妇在城西清水岔村赁了两孔窑洞,收拾妥当到城里考察时,见当街正有改建的门面房出租,他们抓住机会,当机立断就租了一间。秀梅烙饼烩菜馆开张,时逢清水岔庙会吉日,一挂鞭炮响彻城里一条主街道,后晌饭时,食客盈门,闹哄哄甚是热闹。李秀梅夫妇忙了个脚不点地,不在话下。
只说,秀梅烙饼烩菜馆,顺风顺水,李秀梅夫妇这一干就是八年,直至那正街上的门面房要拆了盖高楼才结束。八年时光,他们的儿女一个个先后立业成家,并有了自己的孩子。建国、建军、建华,三个孩子里,建军的光景过得相对差了一些,原因是,他当兵回来没能顺利就业,烙饼烩菜又不愿意干,李秀梅夫妇也奈何不了,最终就由着他开了一个白玫瑰歌舞厅。
建军要开歌舞厅,他是有想法的,他那妹夫不是在公安局吗?就算歌舞厅出了什么状况,生出些事端来,他妹夫还真能看着他去坐牢吗?怎么说,他妹夫也是堂堂公安局刑警队队长。有刑警队长妹夫罩着,在不大的县城,建军的白玫瑰歌舞厅,生意能坏的了吗?白玫瑰歌舞厅相较城里别的歌舞厅,有过之而无不及,坐台小姐多且个个年轻,样貌出众,当属眼前儿双水河县城最好的去处。
原来,天有不测风云。话说那年冬初,陕北大地落了一场大雪,白玫瑰歌舞厅终归是出事了,而且是闹出了人命。两个混社会的派别,因为一个叫凤来的坐台小姐竟然动了刀子。结果是,一个小年轻把凤来当场被捅死在8号包厢里。有一个刑警队长的妹夫罩着,又怎地?小年轻当场逮捕,高建国也因此身陷囹圄,锒铛入狱。
两张封条一贴,白玫瑰歌舞厅关门大吉。张丽,建军的妻子,企业下岗工人。自打丈夫高建军开歌舞厅起,张丽就对他一再仍让,说他白天晚上花天酒地不着家,对她和孩子也总是不闻不问。另一种怨气,则是他混迹歌舞厅的散漫,甚至是糜烂的生活。许是一种人格缺失在作祟吧,自打歌舞厅出事,建军入狱后,妻子张丽把对生活的种种怨气渐渐地转嫁到公婆的身上。
合当生事,哪个又能避开?是年腊月,家家户户正忙于年前琐事儿,李秀梅夫妇顶着二儿子坐牢的重创,擦洗窗户玻璃,收拾窑里窑外卫生,那把铜马勺搁在院子里,忘记拿回窑里。直至做完饭时,李秀梅回过神来才出门去找,却怎么也找不到,就问丈夫,你看到咱家的那把铜马勺没?怎么转眼就不见了?
先前你舀水时,不是顺带就搁在院子里的花坛沿上吗?丈夫高英俊,寸把长一头短发,全白了。他看一眼埋着厚厚一层积雪的花坛,又看一眼臃肿的妻子说,怎么就不见了呢?
夫妻俩翻遍院子的角角落落,硬是不见铜马勺的踪迹。这当儿,只见建军的妻子张丽,双手端着那铜马勺走出隔壁窑门,在窗台上洗一把儿韭菜。她,一面抬眼望着公婆,一面像是自语,道,也是才收拾了一下窑里的卫生,洗一把儿韭菜准备烙几个韭盒吃。吃完要是天还不黑,就带上高乐去牢里,给他爸也送两个吃。
张丽,我说……李秀梅两眼盯着那马勺,走近张丽,笑道,这不是妈的那把铜马勺?怎么会在你的手里呢?
这马勺我一直就有,是我妈活着时留给我的。张丽也是满脸堆笑,妈你说的这是什么话,你的意思是我不成器,偷了你的马勺?张丽是笑着的,但她说的话真是逼人,李秀梅还是压着火气,妈不是那个意思,你要借用我的马勺你说一声也行嘛,你让我们找了这么大半天。
那铜马勺在窗台上一闪一闪,闪着冷光,张丽停住手里的活,转脸看着婆婆,脸色变了,指桑骂槐,那个挨枪子的怎就不死呢,这日子真他妈的是没法过了!
我说张丽,你这是说什么话?你怎能咒建军死呢?李秀梅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你把那马勺还给我,这马勺是我从农村老家带来的,我认得,你快给我!话犹未了,李秀梅抢上一步伸手就去拿那马勺,马勺把儿短了一截,我的马勺我认得!
妻子的脾气高英俊了解,见如此,怕生出事端,他紧走两步挡在她们婆媳之间,笑着对张丽说,张丽你看这样行不行?这把铜马勺真是我们的,你先还给你妈,你要想要一把同样的马勺,等过两天我到城里给你买一把行不行?
买一把,说着好听。张丽见公公向着婆婆,推了他一把,吼道,那个挨枪子的让我不得好过也就算了,没想到你们两个现在还合伙欺负我。怎么,是我们孤儿寡母的好欺负是不是?
高英俊平常话不多,被张丽推到一旁,再不敢插话。
丈夫就那丈夫,堂堂汉子灰头土脸立在一旁,又不敢言语。二儿子建军已经关了禁闭,再一次听儿媳妇这般挖苦,揭她的短,李秀梅还能忍吗?她一面拿起那马勺倒掉里面的韭菜,一面对张丽叫道,你太不像话了,你还想吃个人是怎地?
马勺,今儿你别想从我手里拿走!张丽被婆婆的言语激怒了,一手夺过她手里的马勺,一手拼尽浑身力气当胸推了她一把,你儿生来就是挨枪子的料,你就等着吧!这一推不要紧,许是李秀梅年岁大了吧,来不及躲闪,脚下又被井盖儿绊了一个趔趄,重重地摔在当院里,头部着地,巧了,正撞在一旁的空花盆儿沿上。
建军我儿——只听得她叫了一声,当即没了动静。惊得张丽手里的铜马勺哐当一声掉在当院,脸色煞白,妈,你怎么了?妈,你快起来呀!
监狱里,得知母亲去世的不幸消息,建军悔不当初,假若他当初能听母亲的话不去开什么歌舞厅,一直在家守在母亲的身边,她也不至于因为一把铜马勺而丢了性命。是当刑警队长的妹夫多方求情,建军才能带着手铐回家,披麻戴孝送母亲最后一程。李秀梅入土为安,建军把那把铜马勺搁在母亲的供桌下,当了烧纸钱的灰碗。和建国、建华操办了母亲的丧事,才下农村老家葛家山,建军就让一辆警车带走了。
李秀梅头七过罢,又落了一场雪。次日清早,高英俊见张丽悄悄出门,抬起花白的头,问,大清早的,张丽你这是要去哪里?
我要去公安局。
去自首吗?
都是我这做儿媳妇的不好,我有罪。爸,你能原谅我吗?
咯吱,咯吱,穿着白色羽绒服的张丽,走过前面巷子的拐弯处时,高英俊老泪纵横,说道,张丽,爸原谅你。
2024-04-30

2#
发表于 2024-5-11 11:10 | 只看该作者
最近眼睛出状况,这篇排版拥挤,字体小,我先歇一会儿再阅读、点评。
3#
发表于 2024-5-11 12:27 | 只看该作者
          石夫老师的小说《一把铜马勺》讲了一个家境贫寒分得一把马勺,后因儿子入狱,婆媳争执造成婆婆丧命的故事。

        说明一个道理,家庭和睦百事安,理解包容才平安。
4#
发表于 2024-5-11 13:31 | 只看该作者
叫什么新衣裳?

新衣裳,是前两天在庄里借的


这两处的“装”。应该是“穿”吧?





5#
发表于 2024-5-11 13:38 | 只看该作者
张丽就对他一再仍让,   这个明显错误了,是“忍让”。
6#
发表于 2024-5-11 13:49 | 只看该作者
一把铜马勺闹出一条人命,这日子过得……


小说主要情节集中在后半部,前半部有关“马勺”来历,铺垫有点长,开歌厅那个情节,把“马勺”设计进去,这故事就好看了。
7#
 楼主| 发表于 2024-5-13 09:34 | 只看该作者
邱天 发表于 2024-5-11 13:49
一把铜马勺闹出一条人命,这日子过得……

感谢老师,修改时我再构思一下。
8#
发表于 2024-5-13 10:02 | 只看该作者
石夫 发表于 2024-5-13 09:34
感谢老师,修改时我再构思一下。

写小说不容易,关建在于谋篇布局,以一条(或两条)线索贯穿始终。这篇的“铜马勺”好好利用,会是一篇不错的小说。
9#
 楼主| 发表于 2024-5-14 09:23 | 只看该作者
再次感谢老师,感谢老师提出建议。素材来自生活,但虚构的内容总觉得不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7 02:52 , Processed in 0.06926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