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9|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李定国:用兵之能名不副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5-12 11: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汉王府的会议室内,李元利召了刘体纯、王拙等将领来议事。
  “殿下,这孙可望已经是众叛亲离,就算是逃到楚雄、姚安等地,又能如何?”
  “刘侯此话谬矣!那冯双礼临阵反戈,皆因原来在湖南时孙可望曾令他率部追击李定国,却反被李定国击败活捉,李定国不计前嫌将他释放,冯双礼感于其恩义,这才暗中投了李定国。”
  “然而楚雄府、姚安府和武定府三地的王自奇、关有才、张虎等人,却一直以来就是孙可望的心腹爪牙,岂会轻易反叛?”
  “前日我已经得了情报,孙可望纠集王、关、张等部众共计七万多人,号称十万大军于一月前攻取永昌今云南保山,现坐拥四府之地,大肆招兵买马,我估计他们两人之间还有一场大战,谁胜谁负也未可知。”
  “殿下,李定国打仗有些本事,孙可望怕不是他的对手。”堂下众将纷纷说道。
  李定国这几年来两蹶名王,名声大振,众人心目中便都觉得他是员能打仗的名将。
  “李定国心怀仁义、体恤士卒,故而作战时将士用命,这都不假!然而我听绣花针王兴描述新会之役,南明军先是用炮轰及地道埋火药的方式已经炸塌了三处城墙,但清军威逼城内百姓来堵住缺口,李定国不忍伤害百姓,便放弃了进攻。”
  “后来又有人献计用蒲葵堆城,眼看就要成功,清军又逼城内百姓出城来将蒲葵尽数搬走,李定国无可奈何,只得围城!”...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24-5-12 11:19 | 只看该作者
后面的结果不用李元利再说,大伙都知道李定国败退回了昆明,众人不由得哑然失笑,要真如汉王所说,这李定国还真说不上会打仗。

  就他这“仁义”之心便是一大致命的弱点,敌人若是守城,只需将城内百姓驱赶到城墙上来,便可保城池无忧。

  “虽说百姓无辜,但在战场之上,只有敌我之分,任何人不是我军便是敌军,百姓为敌所用,那就都是敌人!”李元利正色说道。

  “李定国因小仁失大体,如若不然,广东已经被他收复了!”

  “如果没有咱们大兴军,新会之战就是明清对峙的一个转折点,收复广东,南方明军就能连成一片,鞑子在南方更加难以立足,假以时日,最起码也能争取一个南北划江而治的局面。”

  “如此重要的一场战役,就因为李定国的一念之仁而铸成大错,最后以败退收场!”李元利坐直了身子,“咱们再来说说孙可望。”

  “很多人以为孙可望不善领兵作战,其实不然!这几年来他很少亲自统兵,唯一一次吃败仗便是宝庆之役,但其实那一仗鞑子也根本没有占到什么便宜,两名蒙古八旗的梅勒章京副都统,正二品武将战死于此役!士卒死伤更是无数。”

  “孙可望败退之后,鞑子连追击都不敢,可见鞑子这一次也是伤筋动骨!”

  “大家别忘了他年青的时候在军中可是被人称为一堵墙!若是他真不善战,怎么可能在八大王麾下位居群将之首?可以说八大王建立大西国,孙可望有一半的功劳!他怎么可能不善战?”

  “况且孙可望治理地方的本事也绝对要超过李定国!这从前几年的云南贵州就可见一斑,这两省都是贫瘠之地,大西军不过只用了两三年时间,两省民生经济各方面便已经有了起色,能够支撑得起二十万大军长年在外征战,这得需要多少人力物力?”

  “而李定国在广西连立足都不能够,一年下来军中连粮草都没有多少,二者之间高下立分!打仗可不光是靠将士用命,后勤辎重补给尤其重要!”

  李元利这一分析,众人都觉得确实是这道理,刘体纯问道:“殿下,照这么说来,李定国没有什么胜算?”

  “也不一定,李定国得人心,孙可望会经营,胜负尚不可知。”

  “但他们谁胜谁负都不重要,就算两人联起手来我也不怕,无非是多消耗些炮弹!”
3#
 楼主| 发表于 2024-5-12 11:20 | 只看该作者
伯特等人刚走出大门,耿继茂便对尚可喜道:“王爷,小李贼如今围的是清远,你花这么大价钱请这些红夷来守广州,太不合算了,应当让他们去清远才是。”

  “小李贼到清远已经几天,却始终围而不攻,这分明就是调虎离山之计!要是让这些红夷去清远,本王担保他们在半路就会没了性命!”

  “那清远咱们就不管了?”

  “清远能守多久算多久,关键是一定要守住广州,只要济度的大军一到,小李贼还不是望风而逃?清远、广州之围自解。”尚可喜呵呵笑道。

  湖南毗邻广州,大兴军占了湖广之后,尚可喜便向湖南派出了许多细作,他当然知道大兴军的战力,长沙城被攻破的详细情形他都了解得一清二楚。

  大兴军的火炮和用于破城的炸药,威力绝对不是一般的大,要不然也不会这么快就破了长沙。说起来这广州虽然比长沙大,但城墙还真说不上谁更坚固,要是大兴军在广州用上这种炸药,城破不破还真说不好!

  不过他这些心思可不会跟耿继茂讲,虽然二人现在都是封藩广东,自然是要同舟共济,但若是到了紧要关头,他哪会管这小贼死活。

  他现在都已经密令红旗水师总兵梁标相做好了准备,实在是事不可为的时候就先撤到福建,至于耿继茂,就让他先顶在后面好了。

  “小李贼连下荆州、武昌、长沙、汉中等坚城,广州也不一定是固若金汤啊!”年过三十的耿继茂也不是那么好糊弄,见尚可喜一副“成竹在胸”的神情,心里反而起了疑问。

  李定国率一帮乌合之众围肇庆、围新会,这老贼尚且急得跳脚,如今这小李贼很显然比李定国更难缠,他反而这副满不在乎的模样,要说心里没鬼才是怪事。

  “这老贼老谋深算,可别中了他的算计!”耿继茂心下暗道。

  尚耿二人看起来一团和气,实际上关系远没有表面上那么融洽,要说起原由,就得先说到他老子耿二耿仲明。

  耿仲明早年间就投了后金担任千总,后率辽民投奔皮岛总兵毛文龙,深得毛文龙重用,被倚为心腹,收为养孙,累功至参将。

  而尚可喜父子当年也在皮岛总兵毛文龙麾下听命,尚可喜同耿仲明一样都是毛文龙的养孙,其父尚学礼被后金兵打死后,毛文龙便将尚学礼所部交由尚可喜统领。

  按理说他们二人都是毛文龙的养孙,是干兄弟,应该关系不错才是,但毛文龙可不止他们两个养孙,在前面还有一个孔有德。

  孔有德和耿仲明都是辽东人,早年努尔哈赤攻取辽东时,这二人就裹挟在难民中逃到皮岛,被毛文龙看中收为养孙,颇为重用,这两人因经历相同,又因逃难时一起上了皮岛,关系很是密切。

  后来毛文龙又收了尚可喜为养孙,这让孔、耿二人大为不满,没有什么其他原因,争宠罢了。

  毛文龙被袁崇焕斩首之后,袁崇焕将皮岛兵马分为两协,由副总兵陈继盛和刘兴祚分领。孔耿二人不服陈继盛管辖,便率部投奔了登莱巡抚孙元化,分别任左营参将和中军参将,而尚可喜则仍然留在皮岛。


  后来东江总兵黄龙镇守皮岛,他有一个部将李梅是耿仲明的党羽,因私通海寇被黄龙打入大牢。耿仲明的弟弟都司耿仲裕当时也在黄龙麾下,李梅事发之后,他便率部以索要军饷为名,包围了黄龙的衙门,把黄龙押到演武场,将其腿打断并且割去耳鼻,并且准备要杀掉他,因诸将劝阻才放弃。

  当时分屯海上的尚可喜闻讯后赶回皮岛镇压兵变,杀了耿仲裕、王应元等带头者,扶黄龙复出视事,黄龙上疏请加罪于耿仲明,孙元化则弹劾黄龙贪污军饷导致发生兵变。

  崇祯帝派人查核耿仲明主使之事,时任三边总督的杨嗣昌上疏说此事实为抚孙元化、镇黄龙之间的利益冲突,此事最后不了了之。

  但尚可喜和耿仲明却由此就结下了仇,再加上后来孔耿二人投金时,黄龙率部阻击,孔耿部损失惨重,尚可喜此战出力甚多,正所谓是仇上加仇。

  现在虽然耿仲明已经死了,他的儿子耿继茂不但继承了他的王爵,也将这份仇恨继承了下来,只是深藏在心中不曾发作而已。

  耿继茂心中有本帐,尚可喜也不含糊,他端起茶杯说道:“若贤侄担忧清远有失,尽可率部驰援,只需坚守得十天半月,济度援军就应该到了。”

  “广州才是根本之地,若再分兵,城中兵力更显空虚,小侄还是留在广州据守以待援兵为好!”大兴军十万大军已经到清远几日,说不定就在哪儿给安了个口袋,这个时候率兵前往清远,傻子也不会这么干。

  尚可喜也没打算骗他去送死,况且耿仲明也没那么好骗,当初李定国攻打肇庆、新会,他也是打死都不率兵去援,尚可喜五十岁的人了,还得亲自率兵驰援。

  “王爷,广州城中的兵力可真是不够,要是小李贼尽数来攻,咱们两万多士卒,再加上民夫壮丁也没有多少,要守四十里长的城墙,实在是有点困难,不知王爷有没有什么应对之策?”

  “民夫壮丁死完了可以再征,实在人手不够就将城中老弱妇孺全都赶到城墙上去,要是小李贼同李定国一般是个假仁假义之人,不忍伤害百姓就此撤兵也说不定。”尚可喜呵呵笑道。

  当初听得吴进忠说起新会之战的时候,他就觉得不可思议,但也幸好李定国有这份仁义之心,才能保得新会不失,他现在真希望李来亨也是这样的人。

  不过也只是想想而已,那小李贼攻破城池,原来还只斩杀将领,现在就连普通降卒都不留,听说汉中一战,数万士卒逃得性命的仅寥寥数十人,这分明是起了斩尽杀绝之心,他哪会在乎百姓的死活?

  两人又说了几句废话,耿继茂便告辞而去。守城本来也不需要商议什么计谋,反正都是老一套,拼的就是人命和物资的消耗!...
4#
 楼主| 发表于 2024-5-12 12:13 | 只看该作者
自成立大兴军以来,李元利便十分注重对敌人的情报收集和分析,就连在行军途中也要命令侦骑前出几十里打探敌情,随时做到心中有数。

  后世我军有一位元帅常说:“五行不定,输得干干净净”。何为“五行”五行者,即任务、敌情、我情、地形、时间,掌握这五要素是战斗取胜的基础和关键。

  李元利现在已经掌握了这“五行”,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他也只能做到这个程度,至于这次设伏能不能成功,那真得看老天爷的安排。


  两天时间到近百里外观察地形并拟定作战计划,然后再将几万人的部队拉过来设伏,这个年代除了大兴军,没有任何其他军队能够做到!

  熬了一个晚上,天快亮的时候,李元利也止不住阵阵袭来的倦意,趴在树林里的灌木丛中就睡了过去。

  只不过刚睡了一个时辰,火辣辣的太阳便升了起来,虽然已经过了中秋,但这儿的气温仍然不低,树林里更是显得湿热,而且蚊虫也多。

  不过蚊子不可怕,早在没进广东以前,李元利便命人收购了大量的丁香、艾叶、白芷、苏叶、薄荷、石菖蒲、藿香、金银花,将这八种草药装进布囊放在身上,不但可以驱赶蚊虫,还可以提神醒脑。

  但蚊子那轰炸机一般的声音,只要是睡觉的人都会对它深恶痛绝!

  李元利揉了揉捏发涩的双眼。

  侦骑还没有回来,这说明鞑子至少还在十里开外,他从灌木丛中爬了出来,摸出背包里的干粮,就着水壶里的凉开水吃了一些,然后提着工兵铲到隐蔽之处挖了一个小“茅坑”,肠胃疏通过后又小心地将它掩埋好。

  栓柱和尤烈也醒了过来,正到处找地方方便,一看见李元利栓柱就抱怨起来:“这广东真不是人住的地方,怪不得被人家称为南蛮之地。”

  “蚊子哪儿没有?我看你是吃不得苦。”李元利很不满他这种说法,用后世的话来说,这就是地域歧视。

  “这都过了中秋了,天气还这么热,一大早我起码已经出了二两汗水。”

  “那是林子里没风,闷热!”反正闲着没事,李元利便跟他胡扯,“广东夏天不好过,可是冬天好过啊,暖和得很,根本不用穿棉袄,光这个每年就要省一笔钱。”

  “我穿衣从来没有花银子买过。”当然没花过银子,以前都是靠抢的,现在大兴军又是免费发放。

  “王爷,您说这江真能通到东海?”尤烈没和他们扯这些,而是望着增江的方向问道。

  “不是东海,是南海,东海在浙江那边呢,所有江河最终都要流进海里面,不是有一句诗说过的吗?‘百川东到海’……”李元利好为人师,抓住机会就要唠叨一通,但这次刚说到这儿,就听见有三元在不远处轻声叫喊。

  李元利连忙钻了出来,三元一见他便道:“王爷,侦骑回来了!”

  后面一个黑不溜秋的汉子上前一步来拱手道:“禀告王爷,鞑子昨晚在三十里外扎营,连辎重民夫一起应当超过四万,五万不足。”

  “鞑子四更造饭,估计要过了五更才能开拔,到这儿应该是在巳时。”
5#
 楼主| 发表于 2024-5-12 12:15 | 只看该作者
江南省的范围大致相当于后世的江苏省、上海市和安徽省,还要加上江西婺源、湖北英山、浙江嵊泗列岛等地,明朝时属于南直隶的管辖范围。


  无论是明时的南直隶,还是入清后的江南省,都是当时全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特别是入清之后,江南一省的赋税便占了整个清廷收入的大半。

  如此重要的地方,清廷如何能够放弃?照福临的话说,若是没了江南,还不如将朝廷搬回关外老家!

  江南要保,就必须得援福建,但打仗要兵要钱要粮,钱粮还可以勒紧裤腰带想想办法,兵从哪里来?

  朝中众臣愁眉不展,连七品小官都站出来献计献策,最终还是范文程和宁完我两个老牌汉奸想出了一个可行的办法,那就是抬旗。

  后世清廷实施“抬旗”这一举措,是在康熙四十八年之后,目的是为了褒奖酬劳,是当时旗人改变身份地位的一种重要途经,获此殊荣多由皇帝特旨或部议。

  但现在大兴军逼迫太紧,满蒙八旗人丁稀少,范文程和宁完我绞尽脑汁,将这个办法提前几十年就想了出来。

  顺治帝福临一听便大为赞赏,其实这个办法说起来也是简单,就是将想入旗的普通汉人先抬举进汉军旗中,再将汉军旗中忠心而且有才能者抬旗到满蒙八旗中的下五旗,最后再将下五旗中忠心者抬到上三旗。

  这么一来,朝廷轻而易举地便又得了三万“八旗精兵”,而且上下皆大欢喜。这京师之中可有不少想要入旗、抬旗的汉人,若不花银子上下打点,哪儿能做得了皇帝的奴才?

  只是这多出来的三万“八旗精兵”战力到底如何,那就只能说是心照不宣。

  兵有了,还得选将,自然又是锉子里面拔大个,郑亲王世子济度幸运入选。顺治十二年四月,济度被封为定远大将军,率三万大军经江浙赴福建平定海寇。

  少年将军不知征战凶险,反而有些意气风发,幻想着如同父祖辈一般率兵驰骋大江南北,建立不世功勋。

  紧赶慢赶到了福建,郑成功却将兵力全都收缩回了金门和厦门固守,与此同时,还派遣部将率领舟师两路进击,一路北上浙江,一路南下广东,欲令清军腹背受敌、难以兼顾首尾。

  北上郑氏水师连战连捷,攻入浙江舟山,南下郑军虽一度攻取广东揭阳,却遭到清援军痛击,死伤惨重。

  郑氏水师倚仗的是船,上了陆地完全是个渣,也就是仗着人多劫掠一下百姓,一旦碰到稍有战斗力的清军大部,便被打得溃不成军。

  济度调集福建水师正准备配合步军大举进攻厦门,却接到了广州平靖二藩送来的紧急求援信,只得将郑成功先放到一旁,率数万大军先去广东进剿小李贼。

  此次由闽入粤的援兵分为水陆两路,陆路一支除了他由京师带来的三万满汉“八旗精兵”外,还有到了福建之后征调的八千绿营,再加上随军工匠、民夫共四万五千余人。

  水路一万五千人则由同安副将施琅统领,本来一个副将来统领大军不合规矩,但东虏福建水师初建,连兵都没有多少,何来良将?...
6#
发表于 2024-5-13 16:42 | 只看该作者
清朝的话,很多都是污蔑。不过,那个时候,是真的没有利用好人才。
7#
 楼主| 发表于 2024-5-13 21:30 | 只看该作者
yugongjin 发表于 2024-5-13 16:42
清朝的话,很多都是污蔑。不过,那个时候,是真的没有利用好人才。

李在清朝,是当明忠烈宣传的,排位比洪承畴等汉奸高许多,基本事迹应该错不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6 04:24 , Processed in 0.08235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