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09|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怎么区分笨鸡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5-13 15: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怎么区分笨鸡蛋?
  
  笨鸡蛋,又称土鸡蛋,或者草鸡蛋,也有称柴鸡蛋的,其实就是农家散养的土鸡下的鸡蛋。本来,几千年来,鸡蛋就只有农家鸡下的一种,可是后来有了工厂化养鸡场,那种吃配方饲料的菜鸡被称为肉食鸡,那种吃配方饲料的蛋鸡下的蛋被称为饲料蛋,结果养了几千年的农家鸡就成了“笨鸡”,而养了几千年的农家鸡下的蛋,就成了“笨鸡蛋”。
  
  笨鸡蛋是否比饲料蛋更好吃,更有营养?专家们经过检测得出的结论是:两者并无明显区别。不过对于消费者来说,笨鸡蛋比饲料蛋好吃是肯定的,营养自然也更丰富,所以相对价钱也更贵一些。
  
  问题是,对于一般消费者,该怎么区分笨鸡蛋呢?
  
  首先是从颜色上,饲料蛋基本都是同一品种,蛋壳的颜色全部雷同,而且颜色偏深;而笨鸡蛋因品种不同,采食的范围不同,蛋壳的颜色也各有不同,但大致来说颜色都是偏浅的。
  
  其次就是大小,一般来说,饲料蛋虽然是按斤卖,但出售时都会区分大小,把同样大的放在一批;而笨鸡蛋由于散养,数量有限,所以个头儿大小不一,甚至相差相当悬殊,而且往往是论个儿卖。
  
  最后,就只有把蛋打开来判断了:和蛋壳正好相反,蛋黄颜色浅黄的是饲料蛋,而颜色深红的是笨鸡蛋,当然前提是蛋鸡的饲料里没有诸如“苏丹红”之类的添加剂。
  
  总而言之,也就是说,在没有亲自品尝的前提下,我们只能从外观上进行区分。而众所周知,一般情况下,就如看一个从韩国回来的美女——外观是最靠不住的。
  
  当然,除了鸡蛋本身,还可以根根据销售者的情况进行判断。比如在乡村或县城之类的农贸市场上,摆放在商店门口,或装在小贩的货车的车箱里,用纸箱和蛋托盛着的,基本就是饲料蛋。而放在柳条筐里,用铡碎的稻草填充缝隙来防碰的,大概就是笨鸡蛋。
  
  不过这也不一定靠谱。前几年本村有一个专门从养鸡场进货到各集市贩卖鸡蛋的小贩,由于养鸡场的鸡蛋也有一定概率是蛋壳颜色发浅的,他就把那些鸡蛋挑出来,让她老婆用一个柳条筐装起来,再添上一些碎稻草,蹲在集市的路边冒充笨鸡蛋来卖。尤其是他老婆那副长得窝窝囊囊穿得土土鳖鳖的样子,完全可以骗过买家,让他们认定这就是村里一个养了几只土鸡下了几个笨鸡蛋自己舍不得吃拿到集上换几个钱买油盐酱醋过日子的可怜村妇。
  
  那么似乎就只有把鸡蛋打开、做熟,再吃到嘴里亲自品尝滋味才能判断了。因为笨鸡蛋就和笨猪肉一样,那种香味儿是含在其中的,吃上一口唇齿留香,咽到肚里回味无穷,远不是那些工厂化的鸡蛋和猪肉可比。
  
  不过这同样不能百分之百准确地区分两者,因为香味和口感都是可以人为改变的。比如羊肉串,可以用鸭肉冒充,然后通过一系列处理,让你吃出羊肉的味道和口感——这还可以理解。而鸭血里甚至没有一丝血,豆浆里甚至没有一颗豆,咖啡里甚至没有一滴咖啡……已经完全超过正常人大脑的理解范围了。更有甚者,连最基本的、最简单加工的农产品,比如烤地瓜和烀玉米……也可以往里面加料,使其闻着更香,吃着更可口,甚至不能忘怀,吃了还想吃……
  
  可见,靠自己的嘴来区分笨鸡蛋和饲料蛋,也不能完全保证。尤其是这个时代,各种鲜、香、麻、辣……等食品充斥着我们的味蕾,就算是真吃了盘简简单单的炒鸡蛋或蒸鸡蛋,你也未必就能区分出来其原材料是笨鸡蛋还是饲料蛋。老子曰:“五味令人口爽”——你的味觉早已在各种美食的刺激下变得麻木了。
  
  所以,对于想吃鸡蛋的城里人,只有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亲自或者托人从农家直接购买。当然,更有一些各方面条件都相当好、资源也相当丰富的,可以在郊区自家建一个农场,吃自家鸡下的蛋、自家猪生的肉、自家园里长的菜,甚至浇自家人产的农家肥……吃不完还可以送礼,完全可以做到百分之百健康安全,当然另一方面则是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九九……的人都没有条件能做到。
  
  既然要区分笨鸡蛋和饲料蛋如此艰难,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区分两者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既然专家都得出结论,两者的营养成分并无明显区别(只是不知道范围多大才算“明显”)——既然你吃的是营养,那么还是好歹信专家一回吧!别管什么笨鸡蛋和饲料蛋了,随便买随便吃就好。否则,你还能信谁的?至少饲料蛋肯定就是养鸡场里工厂化生产出来的,所谓货真价实,超市里挂牌出售,公开透明,童叟无欺,你还不知足?否则,钱多花了,货买假了,结果只是在无知的情况下交了回智商税,顶多得个心理安慰。而这还是好的结果,若再吃了一肚子“科技与狠活”,岂不更是得不偿失?

  

评分

5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4-5-13 16:16 | 只看该作者
我是自家养过很多年鸡的,都是粉的大豆土豆等杆,掺玉米麸子粗食喂养,就是炒出来比买的鸡蛋颜色黄。至于营养,咱没有仪器也就不知高低。
反正现在卖的,白皮鸡蛋基本都说是土鸡蛋。按颜色我都分不清楚,一炒就能认出来。
这些辨识法子,度真不好把握。
假冒的很多。毕竟利润高
3#
发表于 2024-5-13 17:09 | 只看该作者
笨鸡蛋原来是这么回事,难怪我听做菜节目老听说笨鸡蛋,不明所以,想不通啥是笨鸡蛋,鸡蛋就是鸡蛋咋还来笨鸡蛋。
4#
发表于 2024-5-13 17:12 | 只看该作者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24-5-13 16:16
我是自家养过很多年鸡的,都是粉的大豆土豆等杆,掺玉米麸子粗食喂养,就是炒出来比买的鸡蛋颜色黄。至于营 ...

我小时候家里养的鸡不是糠就是米饭,夏天割稻时就有很多拾回来的稻谷,它们还会自己吃草吃虫。
5#
发表于 2024-5-13 18:01 | 只看该作者
喻芷楚 发表于 2024-5-13 17:12
我小时候家里养的鸡不是糠就是米饭,夏天割稻时就有很多拾回来的稻谷,它们还会自己吃草吃虫。

嗯,鸡啥都吃。我上面还少说了夏天的蔬菜,还有鸡刨粪里的虫子,吃野草等,就是那时候没有饲料,添加剂太少,就吃这些东西,长得可慢了,煮起来更慢。一个三年的老母鸡,居然炖了三小时还啃起来费劲。现在有三分钟就熟的鸡肉。
如今基本都是玉米麸子豆饼里添加的生长激素催的,炒着就熟了。
你家鸡吃米饭,证明你们不缺粮食。(不对呀。那些年代好像全国各地都缺粮食的。估计你说的是八十年代了。没事干,咱俩如空的地盘扯淡。;P)
6#
发表于 2024-5-13 18:16 | 只看该作者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24-5-13 18:01
嗯,鸡啥都吃。我上面还少说了夏天的蔬菜,还有鸡刨粪里的虫子,吃野草等,就是那时候没有饲料,添加剂太 ...

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初。
7#
发表于 2024-5-13 19:49 | 只看该作者
在科技昌明的今天,不是自己养的鸡下的蛋似乎都不可信,所以只能是在监管局下交易,相对实在的情况下购买所需。化学品勾兑的饮食产品多到你无法计较。
8#
发表于 2024-5-13 19:59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学习了,问好 老师
9#
发表于 2024-5-14 22:03 | 只看该作者
听说过笨鸡蛋,不懂出处,原来如此
有专家说,鸡蛋不管土鸡蛋与否,营养价值一样,很多人表示怀疑,不然,何以土鸡蛋价格高昴那么多?
我有口福,平时吃的基本都是土鸡蛋,邻居、亲戚、朋友送的。我反正觉得就是,外观上我不会分辨,但一磕开来,颜色很说明事实滴,品相到底不一样不一样
10#
发表于 2024-5-16 10:06 | 只看该作者
好家伙!世界上怕就怕在认真二字。如空怕就怕在研究二字。
11#
 楼主| 发表于 2024-5-17 14:11 | 只看该作者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24-5-13 16:16
我是自家养过很多年鸡的,都是粉的大豆土豆等杆,掺玉米麸子粗食喂养,就是炒出来比买的鸡蛋颜色黄。至于营 ...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一分利润会让资本……,三分利润会让资本……,百分利润……
这就是人性。
12#
 楼主| 发表于 2024-5-17 14:13 | 只看该作者
喻芷楚 发表于 2024-5-13 17:09
笨鸡蛋原来是这么回事,难怪我听做菜节目老听说笨鸡蛋,不明所以,想不通啥是笨鸡蛋,鸡蛋就是鸡蛋咋还来笨 ...

当年看电视剧《小鱼儿和花无缺》里面谁受伤忘了,苏缨给看病,说要吃云英鸡蛋,我也不知道云英鸡蛋是啥玩意儿。后来读到罗隐那两句诗“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就明白了,说的就是没有公鸡给受精的鸡蛋。
现在好了,饲料蛋都是云英鸡蛋,那个疗效啊……杠杠的。
13#
 楼主| 发表于 2024-5-17 14:14 | 只看该作者
最美的诗意 发表于 2024-5-13 19:59
拜读学习了,问好 老师

问好!真的完全不理解,您为什么在字中间要留空格……汉语自诞生以来就没这个习惯,试看纸媒和网络,没有这么用的……
14#
 楼主| 发表于 2024-5-17 14:14 | 只看该作者
秋实 发表于 2024-5-14 22:03
听说过笨鸡蛋,不懂出处,原来如此
有专家说,鸡蛋不管土鸡蛋与否,营养价值一样,很多人表示怀疑,不然 ...

有人送,说明人缘好,幸福啊!
15#
 楼主| 发表于 2024-5-17 14:15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4-5-16 10:06
好家伙!世界上怕就怕在认真二字。如空怕就怕在研究二字。

世界上最怕的就是该认真的不认真,不该认真的瞎认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6 16:09 , Processed in 0.063237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