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王熙凤和贾琏午休,为何要用一盆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5-14 14: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是《红楼梦》中最为动人的一首诗,这首诗也充分表明了作者在这部书中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红楼梦》倾注曹雪芹一生的心血,其中的情节往往都是构思良久、有感而发。
为此,在研究《红楼梦》的过程中,人们会对《红楼梦》中许许多多的情节进行更深刻的解读和诠释。

在此其中,有这么一节故事也引起许多人的讨论,并且直到今天还争论不休,就是“贾琏和王熙凤午休后为何要用一盆水”这一事情?想要知道真相,还要从故事源末说起。

01 故事源末
这一事情发生在《红楼梦》第七回,说的是薛姨妈得了几朵好看的宫花,就让王夫人身边的下人周瑞家的午休后去送给黛玉、惜春这些姑娘。

当周瑞家走到王熙凤家门口时,却被一个小丫头给叫住,不让她进去,这下可把周瑞家的惊了一下。

为了搞清楚怎么回事,周瑞家的就靠着门口,仔细地听着屋内的动静。
忽然,房屋里面传来一阵阵笑声,仔细听是王熙凤和贾琏正在大笑,周瑞家正在狐疑之际,从门口走出来通房大丫头平儿,拿着一个铜盆打了一盆水回来。

这段故事看起来好像平平无奇,但是随着红学的不断研究,有很多人对这段情节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和疑问,认为这一段中潜藏着很多曹雪芹伏笔。

有人说这是隐晦地写出王熙凤和贾琏的风月之事,有人说这是王熙凤“血山崩”的前兆伏笔,也有人说这一情节也具体体现了古代大家闺秀的一种日常生活习惯,是曹雪芹对当时生活状态的详细刻画,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如此热烈地讨论,也说明了这一情节可能真的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

那么,到底哪一种说法才是更准确的,更有道理的,更能体现作者意图的呢?其实,真实答案不只那么简单。

02 各种猜想
首先,是有关两人风月之事的猜想。
贾琏这个人在书中算不上是多么好,可也算不上特别坏,相比其他的无所事事的纨绔子弟,贾琏还是算是说得过去。

贾琏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缺点,那就是好色。

至于贾琏有多好色,只看他如何偷娶尤二姐就知道了,贾琏第一次看到尤二姐是在贾敬的葬礼上,他第一次看到尤二姐就色心大起,无数的龌龊心思都想了出来。

可是,他当时是在一个葬礼上,还是自己的长辈的葬礼上,他产生这种想法实在是不应该。

当然,这都是后话,不过,这也能看出贾琏确实是个色胚。

从这一点上来看,如果在某一天的中午,他央求着王熙凤和他云雨一番是很有可能的,同时,王熙凤对贾琏还是比较依恋,基本上有求必应,所以用铜盆打水,很有可能就是两人风月之事后,用来清洗的。


其次,王熙凤“血山崩”的前兆。

《红楼梦》五十五回写到,刚刚过完年,王熙凤便又小产,在家一个月养病,不能理事,每天3、4个太医接连伺候着。

王熙凤这个人一生要强,即使是在病中,却还依然操心着整个贾府的事情,一想到什么事情,就立马坐不住打发平儿去询问王夫人。

旁人多劝她安心养病,不要在这些琐事上多费心,才能渐渐康好,但凤姐执意不听,依旧我行我素,没想到这一下便让病情更加恶化。

原文是这样说的“凤姐先天气血不足,而且年少不知保养,再加平日争强斗智,虽系小产,竟实亏下来,一月之后,又有了下红之症”。

可见,王熙凤“血山崩”的病根就此落下,而究其原因,还不仅仅是小产。
要知道,王熙凤在书中有过好几次小产,可以说是很难再生孩子了,这背后的原因就很可能与她日常用铜盆有关。

要知道,每次平儿打来的水都是凉水,而女人是最忌讳凉水的,经常用凉水洗拭身体,会导致身体过于阴寒,从而引发一些在中医上很不好的影响。

当然,症状一时间可能不会太明显,可时间一长,就会有一些妇科的问题出来,而小产正是其中一种表现。

最后,古代大家闺秀的一种日常生活习惯。

《红楼梦》二十六回写到,贾宝玉因思念林黛玉,便趁着林黛玉午睡之时,来到潇湘馆看望她。

这其中还发生一段趣事,贾宝玉走到门口,听到房间里有人讲话觉得挺有意思,便趴在窗户上偷听,而林黛玉在房中说道“每日家情思睡昏昏”。

意思便是,情思缠绵使得每天睡意沉沉,这无疑是一句少女怀春的心里话。


这句话恰巧被贾宝玉听到,他自然是心领神会,知道林黛玉对自己的情意,便又走进屋内,想要和林黛玉嬉闹一般,却没想到,黛玉中午刚刚起床,就让丫头紫鹃去打水洗漱。

可见,古代女人午睡之后,都有洗漱的习惯,也算是对凤姐铜盆洗漱的一个照应。

03 真相如此
上述三种原因,乍一听好像都有道理,可究竟哪个才是真相呢?

风月之事虽然不雅,但放在贾琏这个人物上来说,却也合情合理,毕竟贾琏偷娶尤二姐可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可见风月之事很有可能。

然而,剩下的两种观点如果骤然抛弃,也不太合适,因为这两种观点还是很有道理,以曹雪芹的文学功底,极有可能在书中做出这样的安排。

不管什么猜想,依照目前我们对红楼梦的研究来说,最有可能的是这三种原因都有,毕竟早就有人说过《红楼梦》这本书,“草蛇灰线,伏脉于千里之外”。
可见,对《红楼梦》的解读自然是越多越好,如此才能更好地认识这部作品。

当然,也正因为《红楼梦》的这种魅力,才引起人们这么强烈的讨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4 01:56 , Processed in 0.05234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