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于文华 于 2024-5-23 17:45 编辑
走进水洞沟 去水洞沟历史文化景区游览,本不在这次来宁夏游玩的计划之列,这并非必然之事,而乃一种偶然之故。有些人,有些事,冥冥之中或许自有定数和安排,就像这次的走进水洞沟游历,是误打误撞也罢,说受到某种启发或某种机缘的触发也罢,反正我是实实在在畅游了一次,且还是全程免费,没有掏一毛钱的任何费用。 水洞沟遗址旅游区位于宁夏灵武市临河镇,西距银川市19公里,南至灵武市30公里,北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相接,是连接宁、蒙、陕的一个重要纽带,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此地具有独特的雅丹地貌,鬼斧神工般造就了魔鬼城、旋风洞、卧驼岭、摩天崖、断云谷、怪柳沟等20多处奇绝景观,记录了三万年前远古人类在生生不息的活动轨迹。走进水洞沟景区,仿佛跨进了数万年的漫漫时光。这里还有“横城大边”、烽燧墩台、城障堡寨、藏兵洞窟等构成的古代长城立体军事防御体系,成为中国保存较为完整的军事防御建筑大观园。这里有远古人类在宁夏繁衍生息的完美记录,有人类同大自然奋进搏斗的历史见证,蕴藏着丰富而珍贵的史前资料,向人们展示了距今三万年前古人类的生存画卷。 因多年前曾造访过名闻遐迩的沙湖和张贤亮先生倾力打造的西部影视城,这次遂想抽时间游历与见识一下贺兰山岩画的“庐山真面目”,但实地走访后似乎意犹未尽,正巧四弟一时在这儿找不到一件趁手的活干,不是工价低不花算,就是正在洽谈即将要施工了,却硬生生被人“撬”走,有些无奈———听说国家关停了12个省市的基本楼盘建设项目,这下房地产不景气,带动与拖累了与此相关的许多行业无工可打,无事可做,无钱可挣,只能陪上了岁数的老娘———老爹刚去世不久,她独自孤零零生话,有些落寞有些寂寥有些伤悲,在一个相对陌生但却新鲜,完全不熟悉但感觉有趣且有熟知的亲人相伴相随,或许多多少少心情会好些。有我这个退休后无所事事的大儿子陪伴着四处转悠,或许会渐浙减弱与减少母亲心中的伤悲。这不,听说银川附近有个较为著名的人文景区,网上评价还挺不错的,说这里三万年前就有远古人类生活痕迹的人文历史遗迹,还被誉为“地上长城,地下兵城”。这里的长城一边联结着宁夏的远古与兴衰,一边联系着内蒙古的历史与现实。
穿过有趣,别致的水洞沟遗址质朴,厚重,以土黄色为主色调、古人类面孔写意的大门,进门往东看,是一溜十多间古色古香,外面泥墙泥地的房屋,比起南方旅游景区的紧凑节俭,这里显得很宽阔与空旷,原来是办理门票及购买饮料,帽子及旅游物品的地方。出门往西,只见一栋面东靠西,南北走向,外形仿该地出土石器而建的大型建筑,上书“水洞沟遗址博物馆”,是西北地区唯一展示旧石器时代文化面貌的主题博物馆。尚未走进大门,前面空地上一场别开生面的“相见欢”迎宾仪式便拉开了帷幕,立即吸引住我们的注意与关注。一帮当地个子矮胖,皮肤黝黑的女子(疑似脸上抹了特殊油彩)装扮为原始土著部落的模样,伴随着音乐载歌载舞,动作夸张而奔放。尔后有男子口喷烈焰连连,引得游客呐喊声此起彼伏,也让进来游学的孩子们大为惊奇,围观者啧啧称赞,叫好声接连不断。尔后人们鱼贯而入,有序走进有实物,有图片,有文字,有声响,更有高科技产物的博物馆内,以大型雕塑,270度超大型半景画,幻影成像,实景等展示形式,先从直观上对历史上的水洞沟有一个大致了解 。在传统博物馆参观性功能基础上,融入了文学性,艺术性和诸多高科技的创新元素,显得时尚和颇具现代气息,成为全国研学基地。 进入馆内,五D高科技实景体验馆,雷声轰响,山崩地裂,山洪暴发,陨石火球从天而降,令人震撼,瞬间产生了时光穿越之感。该博物馆在传统博物馆参观性功能的基础上融入艺术性、文学性和高科技的创新元素,结合世界最先进的声、光、电、可调式地震平台等高科技元素,再现了三万年前远古人类其乐融融渔猎生活和打制石器的生产场景,以及面怡暴雨倾盆、洪水肆掠、山崩地裂等灾难骤降时,被迫迁移背井离乡走向他处的场景,场景的唯美和逼真,让人震撼,艺术的构思让游客很快融入三万年水洞沟远古人类的生活场景中———据说是国内唯一的“面积最大的室内观众介入式动感体验区”,让游客身临其境,深切感受,自然感触亦非浅,观后的人都说很震撼人心。也许三万年时间跨度很久远,但在水洞沟博物馆里,时光不再是距离,高科技让我们瞬间实现了三万年的穿越,领略和体味到远古人类的艰辛与不易! 看到展厅里有大量实物与图片说明,文字上显示出有断块,细石叶与骨针,这里有砍砸器、雕刻器、单直刀边刮器、锯齿刃器和勒瓦娄哇石核;有锯兽骨、双边刃刮削器、单凸刃刮削器;有单直刃、双边刃刮削器、尖状器;有细石叶、磨好的石盘、半月形刮削器、双凸刃刮削器等,从这些打制石器和装饰品的制作工艺及精美程度分析来看,三万多年前宁夏水洞沟人的生产和审美水平,达到了同时代远古人类最先进最高水平。从水洞沟出土的五万多件石器和上百件动物化石,构成了水洞沟文化的历史底蕴和当代价值,而该地出土的石制品、打制工具、精美装饰物以及石器制作技术,可和欧洲,西亚和北美洲的莫斯特,奥瑞纳等人类栖息地的出土的石器相媲美!这些文物静静的躺在那里,用沉默向人们展示着岁月流淌的杰作,无声无息叙述着这片土地上祖先们胼手胝足,饮血茹毛的生动故事。 一路走来,粗犷的打制石器,尖状砍砸器,刮削器等的出现,才使人类的狩猎有所收获,不至于劳而无功或有劳有获。每一件简简单单的文物,却显示出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向我们展示了远古人类射猎,围猎,狩猎和采摘等生产场景,工具的不断进步与更新,促使人类文明的进程不断进步与进化,也体现出古人智慧的进化和文明的进程。这些石头默默诉说着旧石器时代原始先民们的生活及生存状况,让人们学到知识,增长了见识。里面矗立的几尊塑像,导游向人们介绍着遗址被发现的历史。1923年,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桑志华在这里发现了史前文化遗址,后来通过中国历史学家裴文中、贾兰坡等六次在此地的大量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石器和动物化石,特别是人头骨,鸵鸟蛋壳做成的装饰项链,堪称史前考古重大发现。水洞沟因此而成为我国最早发现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文化遗址之一。 从银川市区往东北方向的水洞沟景区走,一路上万木争荣,一片郁郁葱葱景象,笔直高大的新疆杨,婀娜腰肢的柳树和已然散发喷鼻香味的沙枣树竞相媲美。但,越靠近景区树木越稀疏。走进景区唯有柳树、沙枣以及苦豆子、骆驼蓬等沙生植物了,大地空旷而荒凉。但设想一下,三万年之前,这里一定绿水荡荡,沃野千里,土地湿润,气候宜人。一定是块绝佳而理想的人类生活的天堂,只不过沧海桑田,山河巨变。想起博物馆里一组题为《发现》的大型雕塑,真切感受到水洞沟远古人类发现这片水草丰美的沃土时,是何等的欢呼雀跃,又是如何的欣喜若狂,如何的愉悦激动?原来山青水秀的所在,如今沦落为荒无人烟,偏避寂寞的荒野,许多人也许想不到,这荒凉的所在竟然是运古人类生活的理想家园。
随游人一路向前,我看到风雨飘洒过、烈日暴晒过,亦被人走马踏过的长城脚下,立着一块书写着“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石碑,大字遒劲有力,气势非凡,提示你若正值壮年,或是体力尚可,要想领略与体验长城的丰姿,就要继续往上登攀长城。在大石碑附近,搭建有古色古香的点将台,有硕大的大鼓隐隐约约传来阵阵鼓声,旁边立有几尊青铜古炮,人为制造了一种临战氛围。城墙上两边是用木头制作的护栏,脚下踩的是后期铺就的木板地面,将古老的明长城残存的城墙护卫于地下。明长城为土夯长城,是宁夏境内相对保存最完整的一段长城遗址。明长城西至入黄河巨龙的小龙头称为两龙交汇处,东至盐池境内。站在长城上放眼眺望,北边的是浩瀚的毛乌素沙漠,南边的水洞沟景区地貌尽收眼底。地面上中间用黄线画着虚线,标示这里是明帝国和草原部落的分界线,这也是现今宁夏和内蒙古的省界。站在长城遗址上,遥想当年长城外的游牧民族,一次又一次的袭扰与进攻,一次又一次的交流与互动,可战争在漫长岁月的历史长河里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时间和岁月里则是茶马互市,是平等相处,是和平交往,但战争又是何等的激烈和残酷,一次马背上少数民族的大肆洗劫与疯狂掠夺,就有可能让汉族百姓的日子紧张上若干年,倒退若干年,导致朝廷不得不以修筑天堑般的土长城,以连绵不绝的土墙来阻止马背上民族的抢掠与进攻,从而拒敌于国门之外。一条简易的廊道,通向一处草原游牧民族生活体验园。有喂羊羔、骑马、骑骆驼及参观蒙古包等内容。 沿着原生态的沙砾小道,向坡下走去,就到了历史上的水洞沟村。这里有复建的三万年前人类繁衍生息的半地穴茅屋,有1919年比利时传教士肯特在途经水洞沟时,曾落过脚生活过一段时间的“张三小店”。 而走进水洞沟的人,不得不对张三小店“刮目相看”且要“高看一眼”,据说这店曾经是宁陕大道上“黄河以东几十公里内唯一的一家小客栈”。因1923年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与桑志华发掘水洞沟遗址时在此居住,淳朴,忠厚,实在,厚道的张三让两位外国人难以忘怀,念念不忘。想必两位外国人住店后,闲来无事在此到处转悠,不经意间发现附近沟崖壁上有动物化石和石头上有人为刻磨与打制的影子,有些更有刮削的痕迹,遂静下心来,在这荒无人烟的野外,在这白天烈日暴晒,夜风长风肆虐的偏僻之地,克服饮食不便,风俗习惯有异,生活极度困难的地方,专心致志考古挖掘,再挖掘。想想看,头顶大日头,汗水淋淋,酷热难熬,爬上爬下,时而比对,时而细究,时而交谈,时而思索……幸亏有实诚的张三嘘寒问暖,殷殷关心,他们两人一心钻进了自以为干的是件惊天动地之伟业中!确实如此,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他们自此揭开了中国旧石器时代有实物存在的考古序幕。后来又经多次挖掘这片遗址,出土了许多古人类用过的诸多化石等文物,以不可辨驳的实物和遗址,证明了在宁夏水洞沟附近曾有人类生产并生活,由此揭开了中国旧时器时代文化考古和研究的新篇章。 步行一段土路后,就可乘坐景区提供的牛车作为交通工具,继续前行。一位68岁的老汉(通过攀谈得知的),打着鞭子赶着敞篷式牛车,慢慢悠悠走在砂土路上。牛车是专门加工好的旅游景区专用车辆,轮胎是特制的,车厢如农村人家的小型土炕,左右可坐至少十人。我们那天一块坐牛车的,正巧是从北京来当地旅行的,有位游客说可以唱几嗓子民歌吗?正巧那老汉唯唯诺诺,大概不会唱。后来,遇见骡车,骆驼车的几位车主都主动提出唱歌了,游客又不大情愿掏钱了!世间之事真正怪!你提出来人家唱歌,适必要主动适当给些小费!而人家老汉主动提议唱歌了,游客好似成了被动消费了,有些不情不愿。当然,这个额外服务是象征性收费,可给可不给。一元两元不嫌少,十元八元不嫌多,关健是乐呵乐呵,开心快乐!中途有一个类似游乐场的地方,里面养着鸵鸟、鸭子、鹅、山羊、鹿等动物,顶着硕大的鹿角的鹿,以及可以骑的大驼鸟等,是游客驻足最久的地方了。 而我们从牛车上下车后,走几步,歇歇脚,吃点东西,喝几口水,有专门提供饮料小吃和旅游纪念物的小店,他们都很热情,很朴实,殷勤招呼着,期待人们能消费。后来我又随游客步行不远,排列着许多辆车子。我随即坐上越野战车“踏浪而行”,此浪并非水之波浪,实乃沙浪。车子在起伏不平,高高低低,曲里拐弯的沙堆及沙沟沙丘沙滩上,风驰电掣般快速穿越,前颠后扬,让人心扉跳动,神经紧张,惊险而刺激,一个十几岁的小男孩车子停下来了,还意犹未尽,没有玩过瘾,说再跑一阵子行不行?开车的师傅笑笑,说:小朋友,欢迎明天或下次再来。 走不远,突然,一派翠色跃入眼帘。穿越戈壁荒漠地带,眼前这样一湖盈盈碧水,着实让人欣喜异常。据导游讲此湖名叫红山湖。湖泊不大,我随人流等了好一会儿,一艘游船经过,几十个早迫不及待的学生在老师带领下,有序排队坐船。我和其他散客又等了一会儿,又一艘游船来了,便坐了上去。碧绿的湖水、清脆的鸟鸣、唯美的画面,真是休闲娱乐、观光游玩的好去处。红山湖内绿波荡漾,游船往来,坐在船上,眼前越发豁然开朗,景随船游走,人被景迷醉。水边被人精心栽植了修长而翠绿的芦苇,像是给蓝盈盈的湖和土黄色的峭壁危崖间装饰了一道翠色的帷帐,而在绝壑千仞之上,则是延绵起伏的明代长城峙立眼前,耸天捧云——这样的天堑,想必敌人插翅难飞!在游船上观赏雄伟的水上古长城,别有一番情趣。我还看到几个工人,穿着长长的皮衣皮裤,在一个小小的环岛上,在水中仔细修剪、栽植芦苇。有些美是天然的,比如荒漠的粗犷和明长城的雄伟,而有些则是人为精心打造的,这些翠翠的芦苇和许许多多的树木和设施。在景区内,偶然听游学的老师给学生们说,这里是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中国是近20年增加绿化面积最大的国家,连许许多多的沙漠和戈壁都被赋予了生命力,就想起家乡的八步沙六老汉,几十年如一日坚持防沙治沙,硬是将寸草不生的荒滩,变成了绿树掩映的地方,而眼前水洞沟茂盛的绿色植物和良好的植被就是最好的明证,是人们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努力的结果。而巴西与非洲则与之大相径庭,大量开垦,种植农作物等,导致沙漠化越来越严重,且不可遏制的蔓延…… 后来,我们又坐上骡子拉的敞篷车,车把式也许很浪漫,将他的骡子头上戴了红花,车子摇摇晃晃,慢慢悠悠,听骡蹄嘚嘚,队伍蜿蜒,仿佛时光倒流,节奏放缓。他主动说:为给大家凑乐和解闷,我给大家唱首《兰花花》,你们想听吗?众人哑口不语。我主动说:想听,你尽情的唱吧……陕北的民歌信天游,歌声嘹亮悠远,思绪万千,空谷传响。说实话,歌唱的不是那么动听,响亮。我打赏5元,并悄悄安顿老人:闲下来好好练练,就专注一两首歌,唱的尽量好听些,出门旅游的大多有钱,听高兴了喜欢了,自然打赏的也会多些。老人家喜滋滋点头哈腰的赞同:那是,那是,理是这么个理…… 下了骡子拉的车,随众人来到一个露天表演场地,观看大型实景表演的《北疆天歌》,这是一部集爱情,商贸,马战,骑术及游牧民族生活与风情的大型实景马战史诗剧,由于大批学生的加入,看台上座无虚席,据说是中国和蒙古国导演倾力合作,精心打造的一部既荡气回肠又动人心弦,既抒情浪漫又惊心动魄的英雄史诗,由纯蒙古国专业骑队演出,气势恢宏的蒙古兵阵营;震撼的特效加上逼真眩目的冷兵器热斗,让人热血沸腾腾;马蹄飞扬驰骋疆场的激战场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我看到了一队蒙古骑兵从峡谷上绝尘而来,我看到神秘面纱的“萨满”在高台上做法,我看到激战后双方握手言和各民族载歌载舞的狂欢场景,甚至看到弯弓射箭,一个土兵从远处的高处倒栽葱俯冲滚落下来……整个看台嗨声不断,尖叫声,呐喊声此起彼伏。身临现场,犹如时光回转,仿佛一部蒙古族和多民族交往征战的纪录片一样,彪悍威猛的骑士们,骑着高头大马以旋风般的速度,灵活多变的战术,精湛精彩的骑术,演驿出北方游牧民族狼一般的血性和蒙古族横扫世界的强悍气势……精心挑选的100多匹骏马、骆驼和牦牛,数辆仿古战车,战马嘶鸣、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战争场景,奔放粗狂的劲舞和柔情似水的爱情在你眼前一幕幕真实再现。在这场荡气回肠的英雄史歌中,马上有人,胯下有马,人马合一的马上柔术和马术表演,高潮迭起,引人入胜。血性与柔美的性格,在这里演绎的淋漓尽致;还有丝路之上的西域风情旖旎多情,在这里毫无保留! 战争与和平、民族兴衰和多民族和平交往和睦相处是《北疆天歌》的主题,它讲述了发生在长城内外,黄金商道,茶马古道上各族人民生活与交往的场景。这里有恬静的生活场景,一位驼背的蒙古族老人走进蒙古包,两个姑娘为他端来奶茶和牛肉干,可未等他喝几口,一匹马飞驰而来,骑手带来了老人必须出征的命令!没办法,两位姑娘主动要求“替父从军”。出征号角吹响了,老人无可奈何送走了心爱的宝贝们。这里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身穿白衣白帽的波斯商人,阿拉伯商人赶着骆驼,匆匆走过草原,突然半路遭受抢劫,商人们吓得抱头跪在地上,慌作一团,而正义的官兵闻讯而来,将强盗赶跑,商人的财物终于得以营救了。这里有抢劫,有杀戳,有征战,为了长久的和平,汉族国王主动提出和亲,将汉家公主嫁给少数民族头领。而少数民族主动交纳贡品,不再抢劫,边境一派和平安祥繁华景象,看的人们如痴如醉,沉入其中,久久不愿离去。
看完气势恢宏、荡气回肠的实景演出,顺着峡谷左转,现在抬头,会看到悬崖上的一个个黑洞,这就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藏兵洞”——系红山堡守军由地上转入地下藏兵洞地道。红山堡是一个古代边关的军事城堡,方正的土城墙还依旧矗立在岁月深处,默默诉说着沧桑往昔,入城门处可见瓮城还保存完好。依然以坚固身躯,支撑着风风雨雨的侵袭和寒来暑往的洗礼。据说由城内可直接进入藏兵洞内埋伏下来。洞的另一端则通往城外,修建的特别巧妙。刚刚看的如痴如醉,汗流浃背,此时,进入昏暗幽深的藏兵洞,凉气袭人,越走越凉,蜿蜒曲折的地道,挖掘于悬壁之中,上下相通,左右相连,洞中分叉颇多,左盘右旋,久久不见尽头,确如迷宫,就像小时候看过的《地道战》,洞中有洞,玄机密布,幽、险、奇、惊。我上高中时,县城学校山后面,就是一条长达千米多的地道,阴森森,但好多同学禁不住好奇,成群结队偷偷钻进去寻求刺激。我也胆战心惊跟着爬出爬进,但据说后来发生了一起凶杀案,加上各种安全因素,县上有关部门被迫用水泥彻底封死了。一般对藏兵洞内情况不熟的,很难走出去。随着探洞的深入,藏兵洞这幅时光长卷正慢慢被打开,鲜活的画面跃然卷上。孤零零一个人爬上爬下,钻进钻出,也有些胆怯和害怕。幸亏有昏黄灯光照射。只要储藏够一定的食物,在相应的一段时间内,洞内所藏将士不出洞,照样可以安然无恙的生存下来。因藏兵洞高出沟底10多米,根本不怕水淹。看到这,大家对于古人的智慧,赞叹不已!红山堡一带地势平坦,便于敌骑大面积地展开,这一带应该是鞑靼等贵族率军南下的首攻之地。鞑靼、瓦剌贵族数次由灵州至盐州间拆墙南下,掳掠后退回北方。几次拆墙南下,都不轻易从红山堡入攻。红山堡一旦被围,守军从藏兵洞杀出来,敌骑很难抵挡。再说敌骑一旦掳掠得手,必带着大批生获的人口、牲畜、牛羊等,绝不似来攻时那样轻便,再与洞内守军作战,取胜绝非易事。过去,由于没有开发,根本没有进洞游览的条件。人们只知道“藏兵洞”道路曲折,像迷宫一般,再加上洞顶坍塌,多处被土掩盖,洞内设有陷阱等机关,可能还有蛇蝎盘踞,所以人们轻易不敢进洞走远。洞内到底是何情景,无人能说得清。这样,“藏兵洞”就成为一个十分神秘,人们望而生畏的去处。如今,当地旅游部门凭借水洞沟景区的开发,将此洞打造出来,组合、链接为一个整体,当不失为明智之举。
经考古发现藏兵洞为明朝时在幽深莫测的峡谷山崖上开挖的山洞,洞内绵延数公里长,一端进入城堡内。洞中有时仅供一人通行。如今独自走进幽暗,阴森,陡峭,曲里拐弯的地洞中,还有些胆怯。发现洞壁上有不少小龛,这都是古人放置洞灯的地方,用以在洞内照亮。在清理中,在小龛里不时发现一些破碎的陶器,当为油灯之属;在地上还捡到了不少明代碎片,应为明代洞内守军生活用品的残片。更重要的是在藏兵洞的兵器库和大厅里,可以直观古代的刀、枪、戟、佩剑、箭枝箭袋等兵器,再有头盔、盾等物件。藏兵洞蜿蜒曲折于悬壁之中,上下相通,左右相连,洞中分叉颇多,左盘右旋,久久不见尽头,确如迷宫,洞里机关重重,危机四伏,不仅有陷阱、有机关,还有各种无法预测的机关。此外洞内有贮藏室、会议厅、休息室和兵器储存。如今在贮藏室里发掘出土了存入的粮食蔬菜、火药、冷兵器等大批量实物。平时在古装武侠剧中看到的兵器,洞内存留的实物可映证。洞内还与外界挖有通气口和逃生通道等。据说此地从来都没有被外敌攻破过。其实,在广袤的大地下,还埋藏着更多的秘密,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已。藏兵洞比起抗日战争时的地道早了近500年,将藏兵洞称之为地道战的鼻祖也不为过。到了洪山堡不去藏兵洞,就没有欣赏到景区的精华。让漫长的时光在此处重叠,也让藏兵洞的神秘更加引人遐想。走走停停,兜兜转转一大圈,游览完景区全程,方明白为什么叫水洞沟,原来这里有山有水、有别有洞天、有深沟峭壁,怪不得宁夏人会取此名?
走出藏兵洞后,再步行一阵子,再换乘骆驼拉的车,深入大峡谷腹地。赶驼车的老汉,边赶车边唱着陕北的信天游。听驼蹄慢悠悠在土路上漫步,仿佛时光倒流,节奏放缓,陕北的民歌信天游,嘹亮悠远,思绪万千,空谷传响。天高云白,坡高土黄,呈现一片西北苍凉粗狂之景。中午的芦花谷里,远处的芦苇翠绿翠绿,熔金的太阳灼热难耐,而远处的沟壑,遥远的古长城苍茫浑厚,线条明朗,色彩浓郁的土黄色与青草青以及遥远天际的一湾蓝色水域,反差特别鲜明,成了印象派画家笔下最美的画面。
时间不知不觉已然下午五点多,最后乘坐了景区安排的28型大拖拉机,一次可拉运50人,回到启程处即景区大门外———停满了旅游大巴私家车及出租车等,原来在大地上划了一个大大的椭圆。水洞沟虽然名字土气,却是一张蜚声中外的靓丽文化名片,是一座弥足珍贵的人类历史宝藏,更是师生探求真理,增长见识,开阔眼界研学的好地方——见到了成伙结队,一车一车的中小学生在此研学。而我,作为有过26年教龄的老教师,凭借曾有过的《教师资格证》,平生第一次享受了全程所有景区门票及交通工具的免费旅游。以前,曾背包上装着证书去西安,成都,甘南,天水及新疆各地旅游,但凭一纸教师资格证书全部免费的,除了库尔勒的博斯腾湖景区,其他地方未曾遇见过……
一路蜿蜒走来,我惊诧于水洞沟远古人类石器的丰富、明长城的雄伟、红山湖的娴静、藏兵洞的神秘。而水洞沟人最后究竟走向何处?迁徙到了那个地方,至今认识不解之谜。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找寻和憧憬的,一定是最适合他们生存的理想的家园,也一定是水草丰美、山清水秀的地方,而这也正是今天人们孜孜以求、矢志奋斗的地方!
水洞沟留给我的,是对远古人类和时间以及生命的敬畏,还有无穷的想象和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