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陈近南:不遇英雄也枉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5-20 22: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兴军去年才收复广西全境,吏部的事情多得要命,几名司长根本忙不过来,这次便只派了一名文选清吏司的主事过来,却只能够跑跑腿,拿不了大主意。

  而桑武又是吏部尚书刘玄初的老下属,因此便将福建的事情托付给他,这些也是李元利知道并允许了的,要不然就是越权。

  “江南自古多才俊,闽粤之地也具尚学之风!明年春试在这三省多取些贤才,派往滇黔等地磨练两年便能当用,比用那些老滑头好多了!”

  大伙都知道李元利口中所说的“老滑头”指的是谁,都在心里窃笑不已。

  桑武笑道:“王爷,老滑头咱们不用,年轻的没问题吧?”

  “年轻的?谁?”

  “此人是张苍水推荐的,姓陈名永华,漳州府龙溪县人,其父陈鼎乃前明天启年间举人,先时任同安县教谕。鞑子攻陷同安时,陈鼎在明伦堂自缢殉节,陈永华出城逃得性命,也算得上是忠臣之后。”

  陈永华这名字却似曾相识,李元利心中一动,问道:“这人现年几何?”

  “此人现年只二十二。今年郑森在厦门开府设衙,延揽天下士子,王忠孝便向他推荐了陈永华,郑森很赏识他,授予他参军之职。听张苍水说此人见识深远,颇有才干。”

  “郑森的参军?陈近南!”刚才桑武提及陈永华时,李元利便觉得有些熟悉,此时再说到郑森,一下就勾起了他的记忆。

  “平生不见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虽然金大大的书中所写多有不实之处,但他如此推崇陈永华,想必也是有些本事的人物。

  “王爷,您刚才所说陈近南又是何人?”

  “这陈永华现在何处?”李元利却根本不回答他的问话,桑武只得按下好奇之心回道:“他就在城内储贤馆中。”

  郑森在厦门开府设衙,设立储贤、育胄两馆广纳遗臣及各地贤才。前明旧臣王忠孝与沈铨期、辜朝荐、卢若腾等都趋赴厦门依附于他。

  王忠孝与郑森意气相投成为知己,郑森时常向他征询军国大计,王忠孝认为同安教谕陈鼎之子陈永华有经世之才,便把他推荐给了郑森,郑森与陈永华面谈之后,也是大为满意,授予他参军之职。

  但只过了短短数月,陈永华的才能还没机会表现出来,郑军便已覆灭,郑森逃亡海外。

  张煌言投大兴军之前,王忠孝与他也有一次恳谈,两人都认为天下已是大兴军掌中之物,其中又言及陈永华之才干,于是便有了张煌言向桑武举荐陈永华一事。

  李元利听说陈永华就在厦门,也是笑道:“既是忠臣之后,又是年轻才俊,何不请来一见?”

陈永华没有请到,说是回了龙溪家中,不过离厦门也只有三四十里水路,三元已经另外派了人去请,最迟明日便能回来。

  眼看到了吃饭时间,李元利正要将众人打发走,却看见军情司封义急匆匆走了进来。

  看那样子,应该不是普通事情。

  “王爷,南京密报,授达素安南将军,同固山额真索浑、巴牙喇纛章京赖塔、蒙古正白旗都统明安达礼等率满蒙汉精兵五万赴援,南京周围镇江、瓜洲、句容、六合、仪真重兵云集,估计总数达十万以上!”

  “另外,此次满虏援兵之中,竟然装备了不少燧发枪!据称是乌斯藏的吐蕃人为鞑子提供的样枪!”

  李元利吃了一惊,大兴军现在已经逐步淘汰了燧发枪,但燧发枪和清军原来装备的火绳枪比起来,却对大兴军产生了更大的威胁。

  燧发枪和火绳枪的威力射程其实差不了多少,但火绳枪使用明火击发,明火更怕潮湿,火绳增加了后勤压力,使用火绳枪队列之间需要更大的间隙。

  最后一点才是关键,因为使用火绳枪时,**兵需要更大的活动空间才能操作,无法像使用燧发枪那样排成紧密的列阵,对布阵地形的要求更高,火力密度也更差。

  大兴军自上次盗卖军火案之后,对**火药管理更为严格,基本没有遗失的可能,只有去年雅州备军在打箭炉遭遇吐蕃人袭击,死伤数十人,被抢去数十支燧发枪。

  不过事已至此,生气埋怨都没有用,李元利稍一沉吟便哈哈笑道:“鞑子以为装备上些燧发枪便可保南京不失?福临真是太天真了!”

  王拙道:“那玩意都是咱们不用了的东西,照样得在枪口装填弹药,无非就是击发稍微简便了一点,对上咱们的击针枪和迫击炮,顶个屁用!”

  “不过鞑子又在南京集结了十万人马,这倒是出乎意料!”李元利站起身来,负手踱了几步,又道:“鞑子这是要拼命了!我估计这一战过后,燕京虏廷搞不好会逃回关外!”

  封义拱手道:“王爷言之有理!鞑子这次派到南京来的五万援兵,已经将热河、青州、开封、绥远等北方各地的满蒙驻军抽调一空,光满蒙精兵就多达两万人,显然是要背水一战。”

  “现在虏廷的满蒙兵力,只剩下京畿一万五千人、西安四千人、宁夏三千五百人、盛京五千人以及黑龙江、吉林三千人,加起来已经只有三万人,不过这没算汉军旗和绿营的人马!”

  “如果咱们将南京这十万鞑子一口吃掉,虏廷守不住北方,肯定会收拢残兵逃回关外!”

  “行啊封义!北方被鞑子统治多年,你们军情司还能够将这些消息打听得清清楚楚,看来这一年来没有白混日子。”

  “王爷,北方虽然被鞑子统治多年,但却不得民心,民心仍然思汉!还有咱们的信鸽起了大用,传递消息方便得很。”

  这时李定国却站起身来拱手道:“殿下!既然鞑虏聚集重兵,欲死守南京一带,末将以为我们也应该早日作出应对之策了!”


  定国自两蹶名王之后,屡战屡败,声望已经大不如前,心情也是郁闷无比。这时听说鞑子集大军于南京,顿时便再也坐不下去。

  “这个时候该急的是他们!十万人马一天得消耗多少粮草?拖上半年,鞑子怕是连饭都要吃不上。”

  “不对啊王爷!鞑子虽然现在只在南京周边,但却和江浙地区近在咫尺,要是他们没粮了,肯定会到江浙一带劫掠啊,那样岂不是坏事了?”

  鞑子已经放弃江浙固守南京,如果他们到江浙一带劫掠,就根本没了任何顾忌,一想到这儿,顾炎武就心都凉了半截。

  虽说他在苏州老家只有妻妾二人,连子女都没有一个,田土财产更不用说,但无论如何,那是他的梓乡!

  李元利刚才倒没想到这一层,鞑子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别说没有吃的,弄得不好现在就外出劫掠囤粮也是大有可能。

  “宁人先生且放宽心,大兴军就算不马上攻打南京,也会在短时间内出兵江浙,眼看再有十来天就过年了,等过了年大军再开拔也不算晚。”

  “殿下,过不过年都不打紧,就让末将率部先行,以确保江浙百姓父老免遭鞑子洗劫!”

  “王爷,末将也愿先行!”

  “王爷!……”

  李定国一开头,众将全都按捺不住,一个个跳出来要马上兵发江浙。

  南京聚集了鞑子十万人马,到时绝对又是一场大战,先到的肯定是主攻部队,要是留在后面出点意外错过了这场大战,说不定日后就再也碰不上这种场面了。

  其实家人不在身边,李元利也不在乎过年不过年,这时见众将纷纷站起来踊跃请求发兵,便对他们说道:“诸位稍安勿躁!就算要开拔,也得将福建的事情处理好才能动身。另外,福建也需留人暂驻,要是咱们全都走了,一旦有个起伏,又当如何?”

  众将一下便都鸦雀无声。要是平时也就罢了,最多过得三月五月,等各地安定下来、备军组建好之后便可撤离,但大兴军马上要攻打南京,却是谁都不想留下来驻守福建。

  “我也不指名你们谁留下来,但最少要留一万人,再从降卒中挑选两万人,三万人分驻各处,方才能无后顾之忧!”

  大伙也都知道人留少了确实不行,福建初下,要是郑森得了消息勾结海盗趁虚来袭,刚刚投降的郑军士卒再有反复,那可就前功尽弃。

  “留守人选你们自己商量着办!另外还有粮草辎重的问题也还要解决,大军远征,从广东运粮路途遥远,而且鞑子扼守南京长江水道,江西、湖广的粮食运不过来,该当如何处理,各位也需考虑清楚!”

  “王爷说笑了!”顾炎武却哈哈笑道,“古人云:苏常熟,天下足!此话虽有几分夸张,但江浙一带不缺粮食那却是肯定的!”

  “别说只是十多万人,便是再多二十万,苏常二州也完全养得起!”顾炎武拍着胸脯担保,当然他是知道大兴军买卖公平,所需物资全是用真金白银来买,因此他才敢这么说话。...
2#
 楼主| 发表于 2024-5-20 22:14 | 只看该作者
李元利初见陈永华,是在永历十年腊月二十日巳时将过,差不多就是早上十一点的时候。

  他对陈近南颇为好奇,在金先生笔下,这可是一位雄才大略、胸襟广阔而且武艺超群的大英雄。

  一身青衣作文士打扮的陈永华其实心中更为忐忑,对他来说,大兴军元帅汉王殿下李来亨才是传说中的大人物。

  有人说李来亨身高丈二,力大无穷,武艺盖世,乱军之中斩杀敌将如探囊取物。

  也有人说他是仙人弟子,法力高深莫测,可撒豆成兵,可驱使雷神行天雷之术,自兴山举“大兴军”旗帜以来,未尝一败。

  但也有人说他本是流宼出身,杀人盈野,生食人心,其名在西南一带,可止小儿夜哭!不过这种说法别说陈永华,就连普通百姓都不相信,这根本就是鞑子传出来的谣言。

  福建沿海,来往闽粤的客商众多,李来亨的大兴军到底怎么样,许多人都知道得一清二楚。如果李来亨真是个杀人魔王,那些广东客商又怎么会交口称誉?

  “复甫!咱们坐下慢慢说。”李元利打量着眼前这位躬身向自己行礼的青年文士,心中起了疑惑。

  陈永华虽然说不上是细皮嫩肉,但一身的书卷气却难以掩藏,这分明就是一位纯粹的读书人,哪是什么武艺超群的大英雄?

  “学生多谢殿下赐座!”陈永华小心地在下首坐了,又转过脸来看向李元利。

  “复甫可识得武艺?”李元利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人不可貌相,万一人家是练了什么内功心法呢?

  “殿下,学生自幼随父研习经史子集,诵读圣贤文章,这武艺却是半分也不会的!”

  果然如此,这世上哪来这么多武林高手?李元利哑然一笑,又道:“听闻复甫有经世之才,堪比管乐!因此今日本王才贸然相邀,还请复甫休怪。”

  “不敢!不敢……”陈永华拱手客套了一句,却又没有了下文。看来这小子并不像书中的陈近南那般口才了得,相反很是不善言谈。

  李元利却比较喜欢他这一点,口若悬河、舌灿莲花之辈,不是他需要的,他需要的是能干实事的实干家。

  “复甫家中还有何人?”看得出陈永华还有些紧张,李元利便和他拉拉家常。

  “家中只有学生和母亲大人。”陈永华又拱了拱手,不过这次不是对李元利,而是向着西面家中方向,以示对母亲的尊敬。

  “令尊慷慨就义,当为我辈楷模!待本王平定天下以后,当为其树碑立传!”

  明清交替之际,礼崩乐坏,许多文官武将道德沦丧、不讲廉耻,毫无节操的无耻小人多如牛毛,平日里满口华夷之辨,鞑子来时却连忙跪地请降。

  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有许多忠臣义士!崇祯帝崩于万岁山,太监王承恩从死,京中自大学士范景文而下殉节者数十人,至于各地抗清而死或殉节者更是多不胜数。

  南京失守时甚至有一名乞丐**殉国并留一首:三百年来养士朝,如何文武尽皆逃?纲常出在卑田院,乞丐羞存命一条。


  后世乾隆朝从维护正统观出发,决定对明清之际殉国之人给予谥号、立庙祭祀,有名有姓之人就有一千五百多人,无名无姓的小官、文人、百姓更是多达两千多人。

  而对“我大清”立下赫赫功勋的洪承畴、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祖大寿、冯铨等降臣降将却被打入,并明令“据实直书……即所谓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者……为万世臣子植纲常!”

  李元利也是早就有个想法,那就是令人编纂和,重立纲常。

  陈永华的父亲陈鼎于清兵攻破同安时自缢殉节,自然可以编入,但陈永华听在耳中,却是感激涕零,他翻身跪地叩首道:“学生谢殿下!先父若在天有灵,亦当含笑九泉!”

  “此乃令尊应得之誉!”李元利跨前两步弯腰扶起陈永华,“复甫节哀!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东虏入寇,国之将亡。令尊虽逝,其名可彰!”

  见陈永华平复了心情,李元利才又说道:“东虏未灭,我等不可只沉浸于哀伤之中,当今之急务,便是驱除鞑虏。复甫以为我大兴军接下来应当如何做才好?”

  该如何做他自己心里自然有底,这就是考考陈永华到底有没有真本事。

  “殿下……大兴军所到之处势如破竹、所向披靡,鞑子退避三舍,此正是乘胜追击之时!驱除鞑虏收拾山河已是指日可待,况且大兴军中人才济济,学生确无良策献上。”

  “那地方上又应当如何治理?”

  “无非是教化百姓、与民休养!前两日学生回龙溪家中,听闻龙溪、海澄两县官吏都已就任,而且已经张贴出来各种告示,百姓拍手称快,学生认为大兴军已经做得够好!”

  “……唯一需要提防的,就是各路海贼!”陈永华顿了一顿,“以前国姓……在的时候,海寇不敢到闽粤沿海劫掠,但现在……”

  此话一出,陈永华便有一丝不安,大兴军称郑森为海贼,如今已被撵得远窜倭国,而自己不小心之下却仍然称呼他为国姓,这可是大大的不妥。

  他停下来悄悄看了李元利一眼,却见汉王殿下似乎并没有注意到这个称呼问题。

  “我大兴军能够将郑森打得落荒而逃,难道这还不足以震慑那些海贼?”

  “他们当然不会明目张胆地来劫掠,这些海贼在沿海各地都有眼线,稍有疏忽就会趁虚而入,一旦得手即远遁到东海、南海各处岛屿之上。”

  “如此说来,倒还真是个隐患!”

  不光是海盗,走私也是个大问题。海关缉私队的人员如果异地任用,根本就是两眼一抹黑,不知从何处下手,但若是用本地人,极大的可能就是和那些走私商人勾结起来“大家发财”。

  因此李元利早就在考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治根”,只要切断这些海上走私商人的货源,看他们还走私什么?
3#
 楼主| 发表于 2024-5-20 22:15 | 只看该作者
海寇之祸,起至东晋末年的孙恩,迄今已逾千年。到了明代厉行海禁,但却海盗更多,他们除了在海上劫掠过往商船外,还频频袭扰沿海诸地,劫掠钱粮、掳掠人口,沿海百姓纷纷结寨自保,累石为城,环城皆水。

  朝廷无力剿灭,只得实行招安之策,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李元利也从来没有如此想过。此刻陈永华提到这个问题,让他心里有了一些想法。

  他向陈永华问道:“复甫,诸如海贼、海商以及南洋诸事,你都知道多少?”

  “学生因生计所迫,之前一直在码头做帐房先生,因此对海上的事情倒是颇为清楚。”

  “如今海上盗匪,福建有姜世英、阎王老,粤西有郑、马、杨、徐四大寇,潮汕有九军余部,浙东大小海贼更是多达十余股。”

  “这些海寇多者上万,少者也有数百,那姜世英手下便号称有两万人。另外还有倭寇及西洋诸番鬼,他们时而为商,时而为寇,不过都是在海上劫掠商船,不会上岸。”

  李元利虽然前些时日也听林阿水说过海上诸盗的事情,但却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哪有陈永华如今说的详细?此时听说这海寇竟然还有如此之多,心里却是犯了愁。

  这要是一股一股地去剿,得剿到什么时候?况且这海上不比陆上,他们要是和你捉迷藏,你还真不容易找到他们的身影。

  “原本以为郑森一灭,这海寇便剩不下多少。这可得等到解决了鞑子后再来收拾他们了!”李元利无奈地道。

  “殿下……其实这些海寇虽然不乏穷凶极恶之辈,但其中也有不少是被逼无奈甚至是吃不上饭才下海的!”

  明代厉行海禁,严禁百姓出洋贸易,下海出洋者被视为奸徒、海盗,但海上贸易巨额的利润却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铤而走险。

  这些海寇在海禁宽松时就变成海商,海禁一旦严厉,他们马上就变成海盗,有时候在海上互相抢,有时候就上岸抢。

  但无论是海商还是海寇,李元利都不会允许他们继续存在下去。

  “海寇当中的船夫和小卒,可能会有你说的那种情况,但首领绝没有吃不上饭才去做贼的!”李元利对这些情况自然也清楚。

  “殿下明察秋毫!确实就如殿下所言。郑军之中也有不少海寇,他们的船工和小卒就有许多是被掳掠来的渔户,还有一些则是各种原因吃不上饭去投贼的,学生说的就是这些人,他们其实罪不至死。”

  陈永华在码头上做事,接触的海寇可是不少,那些走私商人本身也可以算是海寇,他这些年来耳濡目染,知道的确实是不少。

  “哈哈,复甫,看来你和这些海寇相处得不错嘛,还知道为他们说话!”李元利打趣道。

  “殿下,码头上进进出出的不是海商就是海寇,其实他们都差不多,学生难免要和他们打交道。”陈永华见李元利满脸笑意,又大着胆子道:“……时日久了,就是他们唱的曲子,学生也会唱上两句呢。”

  两人说了好一会的话,陈永华大概也知道了李元利不拘小节的脾气,因此也放得开了些。

  “唱来我听听?”


  陈永华清了清嗓子,用闽南话唱道:

  “人难做,难做人,不遭官府亦遭兵。

  兵好做,好做兵,多支钱粮不出征。”

  “说的什么意思?”调子不好听,而且李元利还听不懂。

  陈永华将意思说了一遍,又道:“刚才那是郑军水师中的士卒唱的,学生再唱一曲海寇的。”

  见李元利点了点头,他又开口唱了起来,这一次没用闽南话,而是用了南京官话。

  “打劫得金银,分些与总兵。

  谁人敢厮杀,冠带送来迎。

  可惜痴呆汉,不来从我们……”

  “这些小贼倒是憨实,连与官兵分赃也要用曲子唱出来,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有背景!”李元利听得哈哈大笑,顺口还评价了一句。

  陈永华笑而不语。

  过了一会,李元利又道:“过完年后,本王就要率大军北上收复南京,如果不出意外,接下来就将一路北上,大兴军水师自然也要同行,短时间内无法顾及到海上之事。”

  陈永华坐直了身子,仔细听清李元利所说的每一句话,他知道接下来的事情,才是对他的真正考验。

  “但剿灭海盗、打击走私、收复大员之事也刻不容缓,因此本王欲用专人先行打探这些事情。”

  “原本本王已经有了人选,但现在想来,他们不是本地人,要想有所获而又不被人察觉实在是不容易,因此本王想请复甫相助!”

  “殿下要学生怎么做,尽管吩咐就是!”陈永华起身深施了一礼沉声说道。

  “我军中有军情司和特勤队两部精兵,军情司擅策反、刺探、传递信息,特勤队高手众多、战力强悍,说以一当十也不为多!”

  “本王准备从这两部人马中抽调出精兵强将,新立一军,专门针对各路海寇、走私商人以及西洋人策反、用间、刺探等等,由特勤大队队长李盖全面负责。”

  “你的职责就是协助李盖,从海军当中挑选可靠的人加入,我会让他们全力配合。另外还要额外招收一些各行业的人来做暗探提供消息!”

  “等你们将海上的情况摸清楚的时候,鞑子恐怕也解决得差不多了。到时海军铁甲舰大部南下,一举肃清东海、南海所有海寇、走私海商以及西洋番鬼、岛国倭寇!”

  “此事若成,东南海患便将平息,百姓也能保得平安!”

  照李元利的想法,不但要剿灭所有海寇,还要将走私海商一网打尽,大员岛上的红番鬼也得赶走。

  这三件事情即便只完成一件,也足以名载青史!

  而汉王殿下与他只不过第一次见面,就将如此重任托付给他!陈永华深吸了口气,说道:“殿下!此乃国家千秋大计,学生当仁不让!”

  士为知己者死!陈永华此刻心中只剩下这一个念头。

  数月前王老尚书将他推荐给郑森,郑森和他面谈之后也夸他是“当世诸葛”,但却只将他安排到储贤馆,听名字也就知道,这只是个“储备贤才”的地方!
4#
 楼主| 发表于 2024-5-20 22:16 | 只看该作者
郑森所立“储贤馆”,目的确实和后世公司招纳储备干部完全一样。他看好陈永华,但却没觉得现在就能大用,最起码也要再磨练两年之后才能派上用场,要不然也不会将他安排到储贤馆中。

  紧接着大兴军便从广东起兵北伐,一路取南澳、攻厦门,郑森自己尚且自顾不睱,哪儿还会想得起储贤馆中的陈永华?

  陈永华自比管乐,原本以为投到郑森麾下能有一番作为,哪知只不过短短数月,郑森便被大兴军打得落荒而逃,远窜倭国!

  大兴军攻占了厦门,储贤馆却没人理会,里面的人来去自由。

  越是如此,陈永华越感到失落:原来在别人的心里,他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

  大兴军和郑军不同,占的地盘多,能用的人才自然也多,陈永华很清楚这一点。所以昨日李元利派人到龙溪去请他到厦门来时,他心里也很是有些自得,但这么快就受到重用,却是他根本就没有想过的。

  李元利打量着眼前这个年青人,不由得把他和坐在身后的陈恭尹作了一个比较,觉得他们两人还真有许多相似之处:两人的父亲都是宁死不屈的忠贞之士,自己本身也有才能,而且还都一心抗击鞑虏。

  不同之处便是陈恭尹性格比较外向,朋友也多,文采方面强过陈永华。

  相比起来,陈永华则显得有些木讷,不善言谈,但往往一语中的。他性格有些孤僻,基本上没有朋友,这一点倒是正合李元利的心意。

  “复甫,用心做事!我相信你能将它做好!”李元利亲热地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

  “殿下,此事宜早不宜迟,您什么时候能够安排学生与李将军见上一面?”

  陈永华的心情显得有点急迫,他甚至已经在心里盘算要去找哪些郑军投诚过来的老海贼,要怎么不知不觉地将手下的人渗入到各股海寇和大员岛上了!

  “我马上就派人去唤他,你们多亲近亲近,日后有什么事情商量着来,千万不可出了纰漏。”李元利又对身后的栓柱道:“去将李盖和封义都叫来。”

  “至于这件事情却不急于一时!特勤大队的人倒是跟随在本王身边,但军情司人员却要从川黔湖广抽调而来,再快也得三个月之后,到了还得先随水师船只熟悉一段时日,要不然一上船就晕,人家一看就是旱鸭子,还能办得成什么事?”

  “还有你们从海军挑选或外面招募的人,一定要先经过审查考核,然后还得经过军情司的培训,要不然执行任务很容易出问题。总之这事情不是三天两头能够办得成的,急不得,一定要稳扎稳打的来。”

  “学生明白了!”

  “明白就好!呵呵,说了这么半天,我也有些口渴了,复甫,咱们先坐下喝两杯茶。”

  坐得片刻,李盖和封义先后来到,李元利将这事情跟他们先简单地说了一下,然后又吩咐道:“新部门暂时按师级编制,主官为正三品,授大校军衔,副主官为从三品,授上校军衔,等有了成绩再升为军级。”

  李盖本身就是大校军衔,而且他对升官兴趣也不大,所以对这些无所谓,但陈永华心里却是大喜,这什么大校上校这些军衔他弄不明白,可他明白从三品意味着什么。


  前明从三品的武职外官,基本上都是宣慰使和指挥同知,这已经能够算得上是一方大员。

  他的父亲陈鼎是崇祯十七年的进士,生前被郑森任命为同安县教谕,品级不入流,连从九品都算不上,一年收入三十六石粮食,没有饷银。

  相比起来,他这才是一步登天!

  陈永华现在很激动,但看见李盖和封义两人对这品级好象毫不在意,于是控制住磕头谢恩的冲动,继续认真听汉王殿下说话。

  “元孝,接下来的你记录下来,整理过后送吏、兵、户三部用印存档。”

  “新部门命名为海上警务局,简称海警局,暂时定为秘密部门,不对外公开。”

  “海警局的主要职权为:缉拿海上走私,剿灭海寇,维护海上治安,维护海上主权!”

  “王爷,其它的我都懂,但没明白海上主权是个什么意思?”不止李盖,封义、陈恭尹、陈永华三人全都不懂。

  “所谓主权,即为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权力,任何其他国家和组织不得侵犯,否则就是挑起战争!”

  “打个比方!大员岛是我们的领土,但红番鬼强占了它,那我们就有将它收回并且惩治红番鬼的义务和权利!还有琉球诸岛,这也是我们的海外领土!”

  “总之,维护我们国家的利益,打击一切侵犯国家利益的人或国家,这就叫维护主权!”

  李盖笑道:“王爷,我明白了,反正就是谁跟咱们作对就干他娘的。”

  “……”李元利一指李盖笑道,“狗嘴吐不出象牙!什么叫‘跟咱们作对就干他娘的’?”

  “西汉关内侯陈汤曾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听听人家这话,多霸气!虽然和你那‘干他娘的’意思差不多,可这气势就差远了啊!”

  “我读书少……”李盖搓着一双大手,“嘿嘿”笑道。

  “都明白了?”

  “明白了!”几人齐齐应道。

  “好了,言归正传!海警局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请求当地备军以及各级衙门协助行动,各军各部必须全力配合不得推诿!但海警局事后必须作出书面说明,以免有人公权私用!”

  “由于暂时属于秘密部门,而且要深入敌后,因此必须将佩枪全部上缴统一管理,非到必要时不准取出使用。”

  “封义!立即通知戴轸从川黔两地抽调五十名精干吏员以及十名教官到厦门来,参与组建海警局!”

  “谨遵王爷命!”封义拱手应道。

  “李盖、陈永华!”

  “标下在!”

  “你二人即日起挑选人手和地方,先将海警局的架子给搭起来,再核算一下所需银两物资,写份报告上来审批后拿去户部度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6 09:14 , Processed in 0.05142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