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74|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小偷》观后感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5-21 23:5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万里山水 于 2024-5-22 10:48 编辑

    对于1997年,现在的人们还能记住哪些事情。香港回归卖纪念邮票,邮局门前挤着排队的人们,买到的人们欢欣鼓舞,买不到的人们垂头丧气。其实这件事情马上就变成了笑话,有利可图,邮政部门加大印刷数量,让买到的人邮票价格贬值,贬到低价卖出也无人去买了。绝望的事情,那一年还有这部俄罗斯电影《小偷》,当年没有看到,也不知道有这部电影,现在看来,就像俗话说的那样,好饭不怕晚啊。

  获得奥斯卡和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的俄罗斯电影《小偷》,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讲述了关于父亲的情结。电影一开始最吸引我的地方,居然是颜值,代表父亲的托阳让我似曾相识,原来是演过篮球爽片《绝杀慕尼黑》里的苏联篮球教练。没有想到他年轻的时候还演过那么精彩的角色,演技已经精湛了多年。还有就是长相如天使一般的男孩子桑亚。这种选演员的目光真得很贼,好的演员会让电影多出好多精彩。

  做为意识形态土崩瓦解的一方,前苏联电影总是会蒙上一些来自于意识形态的倾轧和俯视。如果脱离意识形态的光圈去审视一部电影,那就感觉简单得多了。一个英俊干练的苏联军官,在火车上和桑亚母子相遇。桑亚的父亲已经在战争中死亡,所以已经属于单亲家庭。虽然桑亚还可以幻想着见到父亲,但是母亲是他的主心骨。年轻的母亲也架不住帅哥的诱惑,眉来眼去几下就陷入了爱的漩涡里面去了。这让桑亚很不适应,也让他懵懵懂懂懂得了这位可以和母亲亲近的男人,似乎就是父亲这一角色的新的形象。

  一个小孩子窥探到自己年轻的母亲和别的男人有性行为,这是电影中不多的表现。想不出还有什么电影敢于这样来表达。母亲的呻吟,估计都把小孩子给吓住了。小孩子本能地想保护自己的妈妈,但是显然没有得到青年男女的设身处地着想,而宁愿投身于男欢女爱之中。身材瘦弱的孩子一般会受到欺负,和别的孩子打架自然也占不了上风。感觉到自己的母亲被别的男人欺负了,和自己被别的同龄人欺负,桑亚估计受到了双重的打击,他想到了搞点破坏,把居住的地方的水龙头打开,让大水来替他解决一些解不开的郁闷憋屈。

  这个和母亲亲热的男人托阳,带给桑亚一个重要的教育,就是灌输暴力思想。桑亚在外边做了点什么事情,惹得一个壮汉要修理桑亚,还有欺负桑亚的孩子们也跟着添油加火。托阳几拳揍倒了大汉,然后让桑亚去回击欺负过他的那些熊孩子。有过或者没有过类似经历的人,一定会有共情,一次面对面的教学和行动,未必就能让性格一蹴而就上升一个境界。估计善良懦弱的小桑亚也未必能对别的小孩大打出手,一架扬名。远远不如台湾电影《老狐狸》中,老头教小学生如何让欺负他的孩子丧失信心感到屈辱,从而找到自我救助路径。好在托阳教育桑亚也不是一锤子买卖。他要揍桑亚,然后让桑亚拿着匕首捅他。这种教学难住了小男孩,难到他急得尿了裤子。显然这只是一个铺垫,有了这样的教育,小鸟也有可能向着鹰隼转基因蜕变。

  如果托阳一路走下去,待桑亚母子如家人,成为桑亚的父亲,应该是一路绿灯的。可是浓眉大眼的朱时茂在小品里也可以是叛徒,英俊干练的苏联军官托阳居然是假冒的,真实的身份就是小偷。人前彬彬有礼,背后大偷特偷一场。还喜欢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露了馅的托阳被英勇敏锐的群众发现报警被逮住,那是迟早的事情。问题是在被逮住的时候,因为涉及到分离和有点情感基础,桑亚甚至把托阳当做自己的父亲,喊出了口,喊出了声。桑亚下意识里,把这个骗子当成了亲人和长辈。
  母亲明白过来自己喜欢的男人,原来并不值得托付一生,所以还是选择带着孩子独立生活。问题是母亲居然有了身孕,继而死于流产。战争年代,人们的生活已经被打乱,没有坚定的信念支撑,他们走上了自己选择的生活之路,尽管知道托阳是小偷和骗子,桑亚的母亲也不会舍得离开他。而托阳未必就不想帮桑亚母子,组成一个家。只是为了生存,还是选择了偷和骗,套路一样,习惯依旧。底层人们的生活,千千万万人们的缩影。

  长大以后的桑亚,见到了已经苍老的托阳,老帅哥还在上演勾引的把戏,乐此不彼,驾轻就熟,如鱼得水。桑亚已经可以做到刀子捅人,开枪打人的年龄和心境,他开枪打中了这位老花花公子,冒牌的老顽童,也可以说他帮助桑亚完成了一个敢于反抗对手的示范,并最终得以完成了一次完美的教学。结局虽然悲凉,未必比现实更为令人绝望。人都会有一个父亲。或者光辉完美,或者朴素如凡人,桑亚的父亲形象,在电影里总是模糊不清,托阳只是来到眼前,类似于父亲出现在桑亚面前。虽然有诸多缺点,但是也完成了一个属于父亲,属于男人的教育,尽管粗糙简单,世界上最光辉灿烂的社会主义事业,正是出现在苏联。面对强者的压迫,如何去面对和反击。正是有了这样的社会制度,才有了互称同志的理想主义者的土壤。

  好电影一定有其中的道理,让人沉浸其中,共情且有所意料之中,又有意料之外,在和影片的交流之中完成情感和理智的冲突和妥协。可以在里面找出和梳理出隐喻的线索和依据,这些可以锻炼出自己的观察能力提升政治水平。做为一个不单单想在电影里打发时间的人来说,只是电影中感性的镜头和情节,就足以摇撼一下麻木的心灵和陶冶一下并不高尚的情操了。对于父亲的亲近,缅怀和追忆,是每一个人都可能遭遇的事情。能有一个善良正直聪明的父亲,不一定比一个有大款巨富的父亲的人更欢欣鼓舞,但是有一个龌龊的贪官污吏的父亲的孩子,未必就会多光荣。能够让一个孩子从心里,有意无意怀念的父亲,无疑是一个值得自豪和聊以自慰的人。如何做一个男人,如何做一个父亲,都是值得人们慢慢思考和正确面对的事情。
 
                                          2024年5月21日








2#
 楼主| 发表于 2024-5-21 23: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万里山水 于 2024-5-22 07:44 编辑



导演: 帕维尔·丘赫莱伊
编剧: 帕维尔·丘赫莱伊
主演: 弗拉基米尔·马什科夫 Vladimir Mashkov / 叶卡捷琳娜·列德尼科娃 /
    米沙·菲利普丘克 / 阿马利娅·莫尔德维诺娃 / 利季娅·萨夫琴科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俄罗斯 / 法国
语言: 俄语
上映日期: 1997-10-13
片长: 96 分钟 / 110 分钟(俄罗斯)
又名: 与盗同眠 / 我的爸,是你吗?

3#
发表于 2024-5-22 06:34 | 只看该作者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位母亲,不幸失去了丈夫,爱上了小偷,又因难产失去生命。男孩生长在这样畸形的家庭中,心灵必然会受到冲击。在困顿和失望中长大,悲剧的结局,也就合情合理了。
4#
 楼主| 发表于 2024-5-22 07:45 | 只看该作者
好看的电影,总会带来欣赏的愉悦和感触。
5#
 楼主| 发表于 2024-5-22 07:55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24-5-22 06:34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位母亲,不幸失去了丈夫,爱上了小偷,又因难产失去生命。男孩生长在这样畸形 ...

通过一个男孩子的视角,通过一对母子和边缘人物的关联,可以窥探出对于多种关乎社会制度和人性的追索与挖掘,犹豫和迷茫。感谢高版准确的点析,问好。
6#
发表于 2024-5-22 10:38 | 只看该作者
那篇文章已经读了,大有收获。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6 10:53 , Processed in 0.069132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