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29|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野韭菜儿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5-22 18: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匡建华 于 2024-5-23 20:19 编辑

野韭菜儿香


文/匡建华


      在山野的深处,有一种很平凡的植物,它没有牡丹的华贵,也没有玫瑰的艳丽,却以其独特的香气,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它就是野韭菜,一种在春天里绽放的绿色精灵。

       野韭菜,带有“野”字,是区别于家韭菜。在小溪边、田园、野地,就连狭小的石缝中也可见它。与那旺盛生长的青菜相比,茎短叶细的野韭菜常被忽略。

      野韭菜也叫长生草、野麦冬。它在野外自由自在生长,不需要人类照料,即使在干旱贫瘠的戈壁滩上,也能顽强地生存,可承受零度以下的低温,经受得住风沙的摧残。在青藏高原上,人们还送给野韭菜一个响当当的绰号,叫做不死草。

      当大地还沉浸在冬日的沉睡中,野韭菜就苏醒了,悄然地从泥土中探出头来,用它那嫩绿的叶片,迎接着春天的第一缕阳光。

      野韭菜的叶片细长而柔软,绿得发亮,边缘微微卷曲,像是少女的发丝,随风轻轻摇曳,散发出独特的香气。这种香气,既有葱的辛辣,又有蒜的甘甜,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难以言喻的美妙。每当人们走近它,那股香气便会扑鼻而来,就会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忍不住想要摘下几片叶子,细细品味。

      当春日渐深,野韭菜也是会开出花朵。它们的花朵虽小,却异常精致,白色的花瓣中点缀着黄色的花蕊,清新而淡雅。这些花朵并不张扬,却以它们的方式,静静地为春天增色。

      人们对野韭菜的认识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据史料记载,西夏古国地处沙漠边缘就有野韭菜生长。人们为了生存,便挖来野韭菜食用,既可以吃生的,也可以炒了吃。后来,一些人将鸡蛋、羊肉和野韭菜放在一起,做成馅饼,味道非常好,直到今天还是一种颇具名气的小吃。

      每当春天来临,我就和小伙伴们一起,提着篮子,穿梭在树林中,沿着溪水,寻找那些隐匿在草丛中的野韭菜。每当找到一丛,都会兴奋地大叫。那东一根西一根的野韭菜刨着才过瘾,这样“独根独苗”长的壮实,其瓣硕大。采野韭菜,需刨,其根在泥下,附一小瓣,瓣下着须,皆可食用。有的用铁铲刨,为的是叶、根尽获。特别一两场春雨过后,泥土松软,用干木棍一挑,就能轻易连根拔起。

      新鲜的野韭菜可以炒鸡蛋,可以拌豆腐,也可以做成馅料包饺子。无论何种烹饪方式,都能将野韭菜的香气完美地保留下来。在我的脑海里,至今仍保存着婆婆温暖微笑的画面和野韭菜炒鸡蛋的香味。

      如果采摘的野韭菜多了,婆婆会把它做成腌菜,那可是我的最爱。洗净,晾干,切碎,拌盐、辣椒面,入坛,一周后即可开吃。吃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是从坛中取出,入小碟,滴几滴香油,直接吃,微酸,香味清晰,过齿难忘。另外就是同鲜鸡蛋一起混合炒米饭,青黄相间,滋味悠长,各美其美,让人食欲大开。乡亲们除了把野韭菜做成腌菜,还可以把野韭菜花做成的酱,都有着家韭菜不可比拟的浓郁的香气。

      在我的记忆中,过去凡带“野”字的植物或动物都是贫困人家享受的,如野莱、野猪、野兔、野鸡,因为它可从大自然中现取现用,少了货币交换的麻烦。因为带有一个野字,特别是野莱,很少端上招待远到客人的餐桌。如今的人们生活无忧,又把吃野味当成了时尚,认为它们历经风霜雨雪,吸大地之灵气,营养更为丰富。不少乡亲们还把这些野味种到自己的田园里,或养在家里,加与呵护,以供人们品尝。我想,时间长了,野味野性也会退化,逐渐变成家味。

      前几天,我从网上了发现,目前已有人工种植野韭菜的技术,这让我想起儿时的一个秋天,婆婆曾试着把田野的几十株野韭菜移栽到老屋旁边菜地里,结果非常成功。那十几株野韭菜,看似弱不禁风,毫不起眼,根茎里却蕴含着无穷的力量,春生秋长。因为种的少,要吃时不会连根拔起,而是用刀割野韭菜叶,不过用不了多久,它又会萌发一片,郁郁葱葱。

      野韭菜与家韭菜很相似,但是两者不但在外形,还是食用、药用价值都有着不小的区别。野韭菜的个子稍矮,叶子纤细而修长,具有很强的柔韧性,而且根茎要比家韭菜强壮得多。与家韭菜相比,野韭菜不仅味道浓郁,而且营养丰富,它含有二十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以及各类维生素和矿物质。野韭菜含有大量的植物纤维素,其含量是芹菜的五倍,是菠菜的八倍,具有清洗肠道的作用,又被人们称为“天然洗肠草”。

      野韭菜满身都可入药,具有活血、止痛、祛风止痒、治疗外伤等功用。儿时就是它为我抚平了许多难忍的伤痛。如生漆过敏引起的皮疹,虫子咬了,小的皮肤擦伤,婆婆都会用野韭菜捣出汁来敷上,没有了那痛痒,晚上就可睡上一个好觉。

      如今街面上的烧烤店里都常配有家韭菜,店里服务员吹捧说,吃韭菜有滋阴壮阳的作用。也许他们是不知道,也许是为了吸引顾客,可我知道,家韭菜没有野韭菜那么大的功效。

      无论是家韭菜,还是野韭菜,是寻常老百姓餐桌上的美味,其实历代文人墨客也喜欢,不过古人笔下的都是家韭菜,如杜甫的:“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苏轼的“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杨凝式的《韭花帖》是书法史上的不朽之作。信札内容大概是述其午睡醒来,肚子正饿,恰逢友人送来韭菜花,配以小肥羊肉,美味可口,遂执笔回信以表谢意。读此句,让人直流口水。假若来一个穿越,请苏轼等大家再品尝一下野韭菜,肯定也会为我们留下千古绝句。

      近几年来,每年春天,街面上就有野韭菜叫卖,不过我没买过,不是不喜欢,而是想自己下乡寻找,走近田园,走近山野,亲近一下大自然,呼吸一下春天的空气,顺便挖一些野韭菜,做一些喜欢的吃食,寻找一点童年的记忆。对于远方的游子来说,那股熟悉的香气,总能唤起对故乡的思念。


评分

8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4-5-23 08: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高骏森 于 2024-5-23 11:32 编辑

一文带我回到了儿时在田野地头挖野韭菜的画面,是那么的历历在目。野韭菜的味道也清晰出现。野韭菜炒鸡蛋很好吃,香味很浓。我很小的时候挖了还去卖,一毛钱一把,却没有人要
我现在住的附近周边也是农村,去年春天我去周边逛,还看见了野韭菜,拔了拿回来吵了鸡蛋吃。
3#
发表于 2024-5-23 11:03 | 只看该作者
文章朴实耐读,主题明确,通过写野韭菜这个普通的野菜,写了它与家韭菜的不同。文章描写细腻,详略得当地介绍它的生活习性以及贫困时期一些与它有关的往事。文章不急不缓,细腻讲述过往生活。描写独特,语言有味,生活气息浓郁。有童年的回忆也有浓浓的故乡情。学习匡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4#
 楼主| 发表于 2024-5-23 14:13 | 只看该作者
高骏森 发表于 2024-5-23 08:43
一文带我回到了儿时在田野地头挖野韭菜的画面,是那么的历历在目。野韭菜的味道也清晰出现。野韭菜炒鸡蛋很 ...

老乡有共同的话题,难忘的经历!
5#
 楼主| 发表于 2024-5-23 14:14 | 只看该作者
何叶叶 发表于 2024-5-23 11:03
文章朴实耐读,主题明确,通过写野韭菜这个普通的野菜,写了它与家韭菜的不同。文章描写细腻,详略得当地介 ...

谢谢老师点评鼓励,下午好!
6#
发表于 2024-5-23 14:32 | 只看该作者
和野花野菜相伴的时光,总是令人向往的,令人难忘的。
7#
 楼主| 发表于 2024-5-23 20:19 | 只看该作者
麦子熟了 发表于 2024-5-23 14:32
和野花野菜相伴的时光,总是令人向往的,令人难忘的。

谢谢老师来访支持,晚上好!
8#
发表于 2024-5-24 09:02 | 只看该作者
小时候,记得我也去挖过野韭菜呢。
9#
 楼主| 发表于 2024-5-24 10:38 | 只看该作者
千幻烟 发表于 2024-5-24 09:02
小时候,记得我也去挖过野韭菜呢。

谢谢老师加分支持,上午好!
10#
发表于 2024-5-24 17:12 | 只看该作者
读博友文章,大长知识,真没吃过野韭菜。现在,野生的都居了珍品了,无农药,不污染,是真正的绿色食品!
11#
 楼主| 发表于 2024-5-25 08:37 | 只看该作者
言泊远 发表于 2024-5-24 17:12
读博友文章,大长知识,真没吃过野韭菜。现在,野生的都居了珍品了,无农药,不污染,是真正的绿色食品!

谢谢老师点评支持,早上好☀️
12#
发表于 2024-5-25 16:42 | 只看该作者
文章朴实耐读,主题明确,通过写野韭菜这个普通的野菜,写了它与家韭菜的不同。文章描写细腻,详略得当地介绍它的生活习性以及贫困时期一些与它有关的往事。文章不急不缓,细腻讲述过往生活。描写独特,语言有味,生活气息浓郁。有童年的回忆也有浓浓的故乡情。

   叶叶版主将我说的话都淋漓尽致的写透了,只好跟风。我们这里山上也有一种野韭菜花,小姨子费力拔来,调入清饭尤其面条饭里,有一股特有的无法言喻的香味……但我比较懒,没有去拔过,只是在饭店里餐厅里吃到过,确实香味浓郁……
    拜读建华文友最新力作,祝福周末快乐!
13#
 楼主| 发表于 2024-5-25 17:19 | 只看该作者
于文华 发表于 2024-5-25 16:42
文章朴实耐读,主题明确,通过写野韭菜这个普通的野菜,写了它与家韭菜的不同。文章描写细腻,详略得当地介 ...

谢谢老师点评支持,下午好!
14#
发表于 2024-5-27 08:16 | 只看该作者
文字悠远绵长,情思悠扬。
15#
发表于 2024-5-27 09:41 | 只看该作者
问好,欣赏先生美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7 01:01 , Processed in 0.06202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