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3|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经抚失和:辽沈大败根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5-23 21: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辽东经略使府,这辽东经略使是临时性职务,上一任是奴尔哈赤以七大恨起家,攻陷抚顺之后,朝廷命令杨镐集师十万号称四十七万的杨镐,这杨镐兵败后,由熊廷弼接手,他是辽东最高的武官,负责指挥全辽的军力以剿建奴。

熊廷弼和袁应泰是辽东的武文两大长官,这辽东镇十八万大军就由他们指挥。

熊廷弼召集全军区千户以上的军官开会。熊廷弼道:“诸位将军,皇上任命了东厂千户米柱为钦差大臣,前来犒军,朝廷还拔了二百万两白银作为军需,诸位安心杀敌,无需为粮响而担心,同时,钦差大人还押来了杨镐等诸人,公开处决,以儆效尤!”

这诸将是十分震动的,谁不知这个杨镐的威势,这等大臣,说杀就杀了,真是令人震惊。

这个辽东巡抚袁应泰则轻哼一声,说道:“一个小小的五品千户,也敢叫大臣?”

袁应泰,字大来,凤翔人,于万历二十三年中进士,而熊廷弼少时家境贫寒,放牛读书,刻苦强记,在二十五年,熊廷弼参加乡试,取得了第一名。第二年,他考中了进士,时年30岁。

论中进士,这个袁应泰早这个熊廷弼七年,又是朝中势大的东林党人,而熊廷弼则是弱势的楚党中人。

这个袁应泰论经营地方的能力,当朝巡抚中第一,他是非常渴望获得这经略之位,一展抱负的,他认为自己的才能,远在熊廷弼之上,可以比他做得更好,谁知他们谋夺这经略之位失败,还让这个熊廷弼更进一步,加兵部尚书衔,太子少保,还明令的命令原本一样大的辽东巡抚听命于他,这让袁应泰十分郁闷,还被迫从广宁移柱这个辽阳。

这辽东经略是大于辽东巡抚,但前者是武职,后者是文职,大明是文贵武贱,上一任经略杨镐都不敢指使辽东巡抚,大家最多两头大,现在好了,皇帝亲自下令,他必须听命于辽东经略使,什么操作空间和运作的空间也没有了。

熊廷弼道:“米柱千户是杨镐一案的负责人,也是天子钦命的钦差大臣,叫一声大人有何不可?”

作为楚党一员,他进入辽东官场极早,万历三十六年,熊廷弼受命巡按辽东。熊廷弼到了辽东后,雷厉风行地做了几件事情。广宁巡抚赵楫和总兵官李成梁抛弃宽甸一带新辟的八百里疆域,将那里的六万登记在册的民户迁徙到内地。不久,论功行赏,给事中宋一韩对此事提出诘难。

作御史巡按的熊廷弼复查核实,结果查到了赵、李两人放弃广阔疆域、驱赶百姓迁徙的详细情况,于是熊廷弼向朝廷揭发了两人的罪状,并波及自己的前任、巡按大臣何尔健、康丕杨对赵、李两位同党的偏袒庇护。然而这一奏疏后来竟然没有了下文。

熊廷弼在辽东干了几年,转学政,因为督学时曾杖死生员而遭到弹劾,离职回乡。

万历四十七年,辽东经略杨镐在萨尔浒大败之后,神宗皇帝与大臣们商议后,认为熊廷弼熟悉边防事务,于是起复他为大理寺丞兼河南道御史,并命前去宣抚、慰劳辽东军民,不久又提升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替代杨镐为辽东经略。

熊廷弼是不负众望,很快的稳定了即将崩溃的辽东的局面,将战线稳定在沈阳、辽阳一线。

只是他的战略过去保守,他的战略是集兵十八万,分布叆阳、清河、抚顺、柴河、三岔儿、镇江诸要口,首尾相应,小警自为堵御,大敌互为应援。更挑精悍者为游徼,乘间掠零骑,扰耕牧,更番迭出,使敌疲于奔命,然后相机进剿。

说白了是守点不守线,联点以成线,避免以建奴野战,先在守城之中给予敌人大量杀伤之后,才相机反攻。

但这大明的党争延续到了地方,作为楚党的他,不可避免的卷入党争,被对手攻击坐拥十八万大军,却畏敌如虎,龟缩不出。

这攻击得最厉害的,当是袁应泰,他主张使用十八万大军,乘建奴主力围攻叶赫部之时,反攻抚顺。

熊廷弼苦笑不语,这十八万大军都是招集的溃兵逃民组成,不修兵具,朽戟钝戈,援急不足为用,金鼓几于绝响,偶令之截杀,股栗腕战,面孔殊无生色,许多士兵不能开弓,或开弓而不及十步,根本是一群乌合之众,除了各大主将身边的几百家丁,尚可一战,其它的,只是临时武装起来的农民。

而建奴则有步骑十万,全是久经训练,能征善战的精锐,在这种情况,居然是放弃守城之利,主动找对方野战,这是找死。

但朝中诸公,皆是鼠目寸光又好大喜功的人,他们在地图上一看,明军有十八万,而建奴不足十万,就命令他反攻,限时夺回失地,在被他拒绝之后,被冠以畏敌如虎之号。

内阁一致同意换将,连他的靠山刘一燝都表示,意见己成,事不可为,让他做好交接准备。

熊廷弼哀叹,大好局面,就被这些人头猪脑的破坏,他连夜大醉,哀叹:“食肉者鄙!食肉者鄙!”

谁知在四大阁臣上书皇帝时,被新登基的康熙天子朱由校训斥否决,以兵未精,器未利为由否决反攻,还认可了他的战略,并为他加兵部尚书、太子少保衔,并命令这刺头熊廷弼听命于他。

当时熊廷弼闻信,激动得向西下跪而拜:“皇上英明呀!臣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康熙天子朱由校对他支持的力度有多大?两个月内,允拔纹银二百万两支边,还派出了锦衣卫北镇抚使许显纯帐下听令。

这个许显纯在肃奸除恶方面很有一套,而且他在辽阳设立诏狱,专治各种不服,一连拿下了几个刺头将领,令军中散慢风气得到大大的改观。

连他们楚党大佬刘一燝也来信:“米维新忠直干练,圣眷正隆,可谋大事。”所以熊廷弼是视米柱为政治盟友。

这个许显纯也在召见之列,事实上以他锦衣卫镇抚使的,在辽东他是无人能管的土皇帝,许显纯对于袁应泰是非常不爽,说道:“米大人的官职就是再小,也是圣上钦差,袁大人有何不满?”

袁应泰作为封疆大吏,清流中人,是不鸟这厂卫鹰犬的,他说道:“中官而己,难道要本官下跪行礼不成?”

许显纯眯着眼,冷笑道:“好个清正不阿的袁大人,本官倒要请教,藩库里粮响足支四个月,大人为何拖欠九月十月的粮响?”

袁应泰道:”皇上可没有下令,让本官向北镇抚司汇报工作呀!”

许显纯冷笑道:“本官奉天子命……。”一个锦衣卫校尉匆匆冲了进来:“钦差大臣车驾己在十里之外,大伙快去迎接。“

“什么?”所有的人都失声惊讶道。
2#
 楼主| 发表于 2024-5-23 22:04 | 只看该作者
米柱道:“圣上言道,世贤有万夫不敌之勇,然而冲动鲁莽,容易为敌所趁,汝应亲自坐镇沈阳,坚守不出,把这沈阳变成血肉磨坊,建奴地狱,异日朕亲自为将军斟酒庆功。”

贺世贤感动万分,连磕了三个响头,说道:“皇上深恩,臣唯一死以报。”

熊廷弼也道:“臣必谨遵圣命,督促将士用命,勿使圣虑。”

米柱叹道:“皇上不得不虑呀!辽东糜烂至此,深恐丢地失土,死后无颜面见列祖列宗,所以亲政之后,废寝忘食,事必躬亲,为前线筹响,下令削减宫中用度,日只食两餐,大婚的用度不许超三万两,这是降至亲王级了。”

反正吹牛不用上税,这个米柱是使劲的吹,反正夸圣子勤俭,绝对不会错的。

这连袁应泰也耸然动容,问:“当真!”

米柱:“当真!”

袁应泰道:“果然!”

米柱:”果然!”

袁应泰击桌而哭,叹道:“君忧臣辱,君辱臣死。”他戟指熊廷弼等大骂:“但凡尔等稍有能耐,何至令陛下至此?”

他还是借机推销他的反攻大计。

米柱道:“袁大人,固守乃皇上当着先帝灵前,亲自下的决定,皇上尝叹,若有戚少保十万精兵在,何愁建奴猖獗至此?现在兵未精,器未利,并非出战佳时,给朕五年时间,必定可以稳定辽东。”

熊廷弼叹道:“像皇上如此沉稳之君,古今少有。”

米柱道:“熊大人,皇上会给你五年时间,不但要守好沈辽,还要练出十万精兵,这五年之内,不会摧你北上用兵,每年的粮响不会低于四百万两,五年之后,十万大军成,就是北上收复失地之时。”

熊廷弼道:”皇上圣明。”

米柱看着有些失望的袁应泰,说道:“皇上也知袁抚台急于出战,是出自公忠体国之心,然辽东糜烂至此,冰冻三尺,岂是一日之寒?先贤尝言,欲速则不达,我大明富有四海,稳打稳扎,耗也耗死建奴。”

袁应泰道:“只是如此,将耗资无数,令国库亏空损耗,非国之福也。”

米柱道:“皇上尝赞,地方抚臣,论政绩当数袁公第一,袁公久在地方又身居高位,既有江湖之历,又有庙堂之见,当知大明民富国弱,大明养民二百年,济此大明危难之时,可有良方?”

这算是问对人了,问到他的痒处了,他一拱手,正要作答,米柱道:“皇上尝言,袁公政绩第一,道德文章,也是上上之选,若非辽东危殆,定将召返京师,也好早晚请教些。”

这袁应泰大爽,这是尽扫今天的郁闷了,他问道:“皇上果然这么说的?”

米柱道:“这岂能有假,假传圣旨这是欺君之罪,不信你去问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公公,当时王公公对袁公赞不绝口,适逢户部尚书王以砺三次上书乞胲骨,皇上是意属袁公,只是内阁提名赵南星。”

袁应泰老大的不爽,这户部尚书乃是肥缺,皇上都意属了,偏偏韩爌和叶向高却提名赵南星,他赵南星除虚名,那一样可与我老袁相比?韩叶二奸,名为看重我袁应泰,但骨子里还是轻我袁某是西北人,而赵某则是直隶人。

米柱道:“袁公勿忧!这内阁是提名了赵南星,但在吏部提名名单之中,却有袁公之名。”

3#
 楼主| 发表于 2024-5-23 22:07 | 只看该作者
袁应泰道:“周嘉谟处事公直,令人钦敬。”

米柱道:“所以下会建议袁公上书一封,皇上期待袁公在税制方面的看法呢?”

袁应泰道:“既然是天子有令,臣敢不奉诏?”

这个袁应泰毛病不少,身为经略期间,丢失了沈阳辽阳,但他比杨镐有种的是**殉国了,这做得比大多数东林党人好,这是一个忠诚报国的人,不应该将他一脚踢开。

这米柱就不信,一个户部尚书都不能令他心动,这个袁应泰果然是心动,一直老大不爽的他,现在是爽了,他说道:“熊大人,兵备道在结算响银方面有些误会,不过本官保证,三天之内,必有结果。”

这个熊廷弼欣然道:“有劳袁公了。”

辽东抚督不和,这也不是什么秘密,袁、熊资历相当,同在一个槽里喝水,难免会有争端,但现在这个袁应泰有望成为六部尚书,九卿之一,就不可能再与熊廷弼这地方官员一般见识了。

这个辽东抚督不和,不但朝廷担心,连皇帝都担心,所以在计划将强势的袁应泰调走,然后调帝师李逢春为辽东巡抚,以避免抚督不和。

这米柱在接风宴上连放三个大招,这是让有些剑拔弩张的场面,变得皆大欢喜,人人向他敬酒。

米柱这十多天,一直是随大部队行动,与士兵的同出同入,风餐露宿,十分的辛苦,现在有美酒佳肴在此,这是尽情而饮,这熊廷弼为了奉迎天使,在饮食方面是煞费苦心,这里有熊掌、雪蛙、豹胎、猩唇、驼峰,各种顶级食材,应有尽有,这让米柱大开眼,他虽然位高权重,但发迹尚浅,家里连厨师都没有,他在东厂,也是追随大众,吃大锅饭,这么多山珍海味的顶级的盛宴他是第一次吃,吃得十分爽,算是长了见识。

这酒宴过后,熊廷弼道:“本官以为大人十日后才到,所以这钦差行辕尚未准备好,如大人不嫌弃,就在这经略府暂休数天吧?”

米柱道:“熊大人不必客气,维新并非娇生惯养之一,在京城,维新不是住在东厂就是丰台大营,维新住在武骧左卫大营即可。谢大人款待,等大人到了京城,再由维新做东回请吧?”

熊廷弼道:“好!这里是辽东,本官的辖地,有什么需要尽管向本官提出。”

米柱道:“好!”米柱坐在马车上,由卫队护送回去,他看见卫队长汤正满脸红光,很是欢喜,便打趣道:“老汤,遇上老情人了,这么高兴?”

汤正道:“大人说笑了,我那里有什么老情人,我今天看见了不少老熟人,在尚间崖之战,还是有不少兄弟逃了出来。”

米柱道:“生活没有着落的,可以来投黑水卫队嘛!我们大招人,让他们承你的情,为你卖命。”

汤正道:“谢大人!”

米柱道:“谢什么?谁不知本官一向关心自已人?你忠心为我办事,我自然会有所回报。”

汤正道:“我们有上百人,不少是拖家带口的,兄弟们全部决心在辽东与建奴死战,就怕家人受累。”

米柱道:“京城的庄子不是缺人吗?都招了去,优先招军属,兄弟们在前方杀敌,他们的家小,就由我们养吧?”

汤正在车里跪下,咚咚叩了三个响头:“大人仁义,属下属为大人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米柱今晚喝了不少酒,他心思有些跳脱,他道:“我不要你死!我要你世代保护我,共享荣华富贵。”

汤正道:“属下听命。”

作为米柱卫队长,军衔是总旗,但多少总兵和指挥使对他都是必躬必敬,这共享荣华富贵真不是一句空话。

米柱回到大营,略事疏洗,这便睡下,这些天他们都是晚上赶路,风餐露宿,十分辛苦,他这一躺在舒服温暖的床上,舒服到全身骨头都要融化散开一样,沾上枕头就睡着,还打起了鼻鼾。

这个汤正微笑,大人这是真的累极了,他平日绝对不会一上床就睡着,还打鼻鼾,大人贵为东厂千户,钦差大臣,身份何等尊贵,他是和大头兵们一起,风餐露宿,不辞劳苦的赶路,士兵们吃什么穿什么,他就吃什么穿什么,这种与士兵们同甘共苦的大官,是非常少有的了。

而且大人手段高超,轻易化解沈辽三大巨头之间的予盾,令这沈辽的局面为之一改,大人不愧是天子肱股之臣呀!
4#
 楼主| 发表于 2024-5-23 22:11 | 只看该作者
这个米柱一觉睡到天亮,当这个大营晨操的角号吹响,这个米柱也跟着起床,冒着清晨的寒风,与武骧左卫、武骧右卫的士兵的做晨操。

这个米柱新整编的部队之中,全部是必须一日两操的,早上起来,先跑三公里,然后列队演习,点名之后才吃早餐。

这大营之中除了米柱他们的八千大军之外,还有其它的各支番号的部队,他们都还在睡觉中,这武骧左右二卫己开始集训,惊得其它各营的人是纷纷起来,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

当他们看见新来的二卫天子亲军在列队出操,十分的惊讶,更惊讶的是将官也参观了,连钦差大臣也在出操之列,真是跌碎了一地的眼镜,如果有的话。

而且这支武骧左右二卫,绝非样子货,他们所展示出的精神气度,不在这各大将主的家丁之下。

大明近百年来武备荒废,曾经镇守一方的卫所军是变成了农民或军官们的佃户。卫所兵不能用己是共识。

而号称精锐的边军都己开始糜烂不堪了,武器装备严重落后,加上克扣军响,吃空响的问题严重,导致战斗力这是一落千丈,正在步卫所军后路。

所以边将们也没有办法,只好想出了这个几乎将大明推向灭亡的的家丁制。

话说家丁制度不是大明朝的时候才出现的,几乎大部分朝代的将相或多或少都会拥有家丁,用来看家护院充当保镖亲兵,但是作为冲锋陷阵的中坚力量当属于大明朝。随着明朝军户制度的失败,为了补充明军实力推行了募兵制培养类似于职业军人的军队。

例如在东南沿海杀得倭寇不敢再犯的戚家军和俞家军,但是众所周知明朝后期腐败太过严重,由于粮饷都被贪财的文官贪污了,那武将再怎么不怕死也没有用。于是家丁制度下的私人武装力量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开始的时候为大明王朝立下赫赫战功。

由于家丁是将军私人队伍,人数不多但装备精良战斗力强过朝廷军队。辽东李家一度拥有近九千人精锐骑兵的家丁队伍,把女真人建立的后金摁在地上打。

每一支军队,其战斗力不是看人数的多少,而是看其家丁的多少。

当年李成梁九千家丁,足以横扫辽东,但是这个李成梁死后,作为家产,分给几个儿子,最终是战斗力大减,成为昔日云烟。

这贺世贤为什么那么喜欢冲阵,就是因为他不惜重本,打造了一千家丁,这足以让他才历次大战中大放异彩。

在萨尔浒之战后,大明取得的几场局部胜利之中,全部是贺世贤的家丁部队取得的,这也让这货有一种建奴不过尔尔的狂妄。

在辽东军民之中,精锐部队就是各大将主的家丁,什么神机营、三千营只是一个笑话,现在看来,这京城来的天子亲军是有点意思。

这个武骧左右二卫在完成训练之后,开姓列队鱼贯进入营盘食堂吃早餐,早餐无甚特别的,馒头、煎饼、油条、小米粥和一些腌菜。

但令其它看热闹的兵将吃惊的是,上至钦差大人米柱、指挥使戚金,下至这个大头兵伙夫,吃的都是同样的,而且是堂堂钦差大臣端着一碗小米粥,吃着油条,和几个大头兵们在吹牛打屁。

这是钦差大臣?如果不是他当众斩了前辽东经略杨镐等人,大家就会当他是威不服众,德不配位的年轻人了。

辽阳大营的后勤主管李玉正匆匆而至,一拱到地的道:“我的钦差大人呀!您怎么亲自来了?”

米柱笑道:“我饿呀!不亲自来难道还可以让别人代来。”旁边的大兵们哄堂而笑,秦民屏道:“吃饭与洞房,不可假手于人也!”

李玉正道:“我的大人呀!这营盘里可是有军官馆,那里才是齐楚阁儿,才配得起大人的身份。”

米柱道:“我们天子亲军里可是没有什么军官馆子,大家同食同住。”

其实在古往今来,所有军队里,都是有军官餐厅的,军队的等级之分,比任命地方都严重,就是只有两支部队没有,人民解放军和美军,他们又是当世最强大的军队。米柱的军事改革,当然要学这一手。

这倒是让李玉正惊倒,这天子亲兵果然是厉害。

米柱一拱手道:“李大人本官有一事相托。”

李玉正道:“大人有什么事尽管分咐好了,可不要折杀下官了。”

米柱道:“我军远道而来,所带的粮草不多,请李大人代为补充,事后我们会以市价现银结算。”

5#
 楼主| 发表于 2024-5-23 22:20 | 只看该作者
熊廷弼这个经略使是不好当,他熊廷弼身长七尺,有胆知兵,善左右射。自按辽即持守边议,至是主守御益坚。然性刚负气,好谩骂,不为人下,辽东将门中人,大多不鸟他,诸多制肘。

今年五月,建奴兵略地花岭,六月,略王大人屯,八月略蒲河,双方相互交战,将士失亡七百余人,诸将世贤等亦有斩获功。

而给事中姚宗文腾谤于朝,廷弼遂不安其位。这个姚宗文者,故户科给事中,丁忧归。还朝,欲补官,而吏部题请诸疏率数年不下,疏屡上,不得补缺,姚宗文计穷,致书熊廷弼,令代请。廷弼不从,宗文由此怀恨在心。

后夤缘复吏科,阅视辽东士马,与廷弼议多不合。辽东人刘国缙先为御史,坐大计谪官。辽事起,廷议用辽人,遂以兵部主事赞画军务。国缙主募辽人为兵,所募万七千余人,逃亡过半。廷弼闻于朝,国缙亦怨恨。

熊廷弼为御史时,与国缙、宗文同在言路,意气相得,并以排东林、攻道学为事。国缙辈以故意望廷弼,廷弼不能如前,益相失。宗文故出国缙门下,两人益相比,而倾廷弼。及宗文归,疏陈辽土日蹙,诋廷弼废群策而雄独智,且曰:“军马不训练,将领不部署,人心不亲附,刑威有时穷,工作无时止。”复鼓其同类攻击,欲必去之。

御史顾慥首劾廷弼出关逾年,漫无定画;蒲河失守,匿不上闻;荷戈之士徒供挑浚,尚方之剑逞志作威。

这朝中倒熊风起,只是当时光宗崩,康熙初立,朝端方多事,而封疆议起。

御史冯三元劾廷弼无谋者八、欺君者三,谓不罢,辽必不保。

诏下廷议,熊廷弼愤怒不己,抗疏极辨,且求罢官,这是大明特色,不管你官多大,被弹劾就必须先辞官再说。

这时熊廷弼朝中无人奥援,形势危急,火上加油的是御史张修德复劾其破坏辽阳。

这让熊廷弼益愤,再疏自明,云“辽已转危为安,臣且之生致死。”遂缴还尚方剑,力求罢斥。

给事中魏应嘉复劾之。

朝议允廷弼去,以袁应泰代。

廷弼乃上疏求勘,言:“辽师覆没,臣始驱羸卒数千,踉跄出关,至杏山,而铁岭又失。廷臣咸谓辽必亡,而今且地方安堵,举朝帖席。此非不操练、不部署者所能致也。若谓拥兵十万,不能斩将擒王,诚臣之罪。然求此于今日,亦岂易言。令箭催而张帅殒命,马上催而三路丧师,臣何敢复蹈前轨?”

熊廷弼上书求查,但是他明白一点,他内无军镇强力支援,外则是朝廷上一片喊打,就连他的盟友阁臣刘一燝都无能为力,这句上疏复勘,只是口硬,他是败势己成,就连他自己都命令家丁们准备收拾行装,回乡下去了。

谁知在他都认为是败势己成,准备走人的时侯,这个康熙天子居然是在他父皇灵前强势的力保他熊廷弼,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替他说话,但是这个皇帝陛下替他说了,还力保他。

当个挂冠待参的熊廷弼没有等来这去职公文,反而是赐还了尚方宝剑,加太子少保衔、兵部尚书衔,这个神操作不但惊呆了朝廷,也惊呆了熊廷弼,也令他感激万分,他当时的想法是:“除一死不足以报皇恩。”

自从皇上强势支持他了,这个辽东诸将是不敢刁难他这个简在帝心的人物了,他的日子开始好过,在这个许显纯来后,日子更好过了,他才是真正的恶犬,凭着锦衣卫的特权,说逮谁就逮谁,说咬谁也就咬谁,不必经司法,相当吓人。

这个熊廷弼是好奇,他与天子素无来往,怎么会简在帝心的?他一开始关注皇帝陛下身边,就注意到了这个米柱,这个天子身边第一红人,是他在力保熊廷弼。

随后米柱拿下大理寺少卿,审杨镐,一夜定罪,轰动了天下,他这才认为他们与米柱是政治盟友,即使他们不曾见过面,有过书面往来,但是这个米柱,确是他志同道合的同志,至这个许显纯来,米柱将代天巡狩辽东,处决杨镐,他最终确定,这是他的盟友,这是他的贵人,他们群而不党,为同一个目标而奋斗。

6#
 楼主| 发表于 2024-5-23 22:25 | 只看该作者
米柱接着在他的钦差行辕接见了一位江湖豪士毛文龙,这毛文龙是随着运输队来的,这运输队运来了二十六门红衣大炮。

他们是终于购来了三十门红衣大炮,没有像原版的层层克扣,而是留了四门在京城,用于研究,这个二十六门全拔往前线,米柱作主,这个辽阳十三门,沈阳十三门,放置在城头,这个红衣大炮体积巨大,移动不便,但是射程远,威力巨大,用于守城,最好不过,有这个米柱在,他们建奴想不攻城而下沈辽二城,除非他死了。

这个毛文龙跪伏于地,大声道:“臣叆阳守备毛文龙拜见钦差大人。”

米柱道:“毛将军请起!”

“谢大人!”毛文龙道,这个人长得极是雄壮,熊腰虎背,一身铁甲,相当有威严。

万历四年正月十一日,毛文龙出生于浙江杭州府钱塘县忠孝巷。祖父毛玉山,原在山西经营官盐,后因生意需要,举家迁往杭州。
7#
发表于 2024-5-25 17:07 | 只看该作者
放权而已,就是这样,欣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8 21:32 , Processed in 0.12162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