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袁氏之兴:许攸谋不可废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6-7 18: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今天下,家世能胜过袁氏的豪门,一个也无。就算弘农杨氏,也不过三世三公(杨震,杨秉,杨赐),而袁氏则是四世三公(袁安,袁敞,袁汤,袁隗)。
百年经营,袁氏姻亲盘根错节,门生故吏遍于州郡,名高天下,因此以十常侍之威,也只是讽刺、逼迫,而不敢直接加害袁氏。
一旦悍然对袁氏下手,那就是满朝皆敌,万众非之。
袁术的姑姑,嫁给太常杨赐之子杨彪。杨彪现年四十一岁,曾任京兆尹,四年前助阳球捕杀大宦官王甫,现为五官中郎将。京兆尹为二千石,五官中郎将则为比二千石,也没什么权力,属于降职。
袁术的堂姐,嫁给陈留高躬。高家也是名门。高躬曾祖高赐曾任司隶校尉,高躬曾任蜀郡太守。高躬之子高干,年未弱冠,已有名声,“才志弘邈,文武秀出”。
袁术属于汝南袁氏。袁氏的另一支陈郡袁氏也是名门。
袁滂于公元178年任司徒,次年免职,现任执金吾。袁滂之妹嫁给陈留蔡棱。
蔡棱只做到新蔡县长,职位不高,但其弟蔡质却官至九卿之一的卫尉。蔡棱之子蔡邕,博学多才,名满天下,因得罪宦官,逃命江海,远走吴会。
各种姻亲,举不胜举。
一片奉承声中,有一人口吻与他人大不相同。
那人三十多岁,留着不甚茂密的龇须,身材肥胖,两眼细小,大声道:
“董仲颖文武双全,豪爽大度,能得人死力,乃是个难得的豪杰。
不慎死于宵小之手,我等当为他惋惜,岂可取笑?
听说他死后,其部曲饱受阉宦欺压,资财多见侵夺,壮士亦被抢掠。
公子既然与董仲颖有旧,何不振穷救急,对其部曲好生抚慰?
若能用心结纳,未尝不能将这些壮士收归己用啊!”
正是南阳人许攸。
袁术沉吟道:“我与董仲颖虽有旧,但已是陈年旧事。其部曲多为西州鄙人,性情粗野,无甚干才。
为了他们而花费金财,又得罪郭常侍,恐非良策。”
说白了对董卓手下的李傕等人不太看得上。
袁术现在结交的大都是郭解之类的游侠,“武断乡曲”,“以武犯禁”,对李傕这类行伍军士无感。
还有一点,与董卓有旧,不过是吹嘘,也就见了几面,那时袁术年方弱冠,正是横行跋扈之时,与董卓两看生厌。后来被父亲袁逢狠狠教训了一次,才有所改变,举孝廉,步入仕途,初任郎中,有父辈照拂和培养,在朝中内外各职进行历练。
袁术现任五官郎中,秩三百石,顶头上司就是担任五官中郎将的姑父杨彪。日常工作是“更直执戟,宿卫诸殿门,出充车骑”,大受约束,只有休沐之日才能聚集一众朋友纵情饮宴。
袁术有点担心李傕等不识抬举,驳了自己的面子。万一自己招徕而他们不来,岂不是大大的打脸?
河南大侠史阿反驳许攸:“关东多豪杰,河南壮士如过江之鲫,何必舍近求远,去招揽穷乡僻壤之人?”
在座的大都是河南或南阳、颍川、陈留、汝南诸郡豪杰,纷纷出言赞同史阿,反驳许攸。
许攸生气道:“竖子不足为谋!”从席中站起身来,出屋穿了鞋子,拂袖而去。
袁术大怒,按剑而起,要去追杀许攸。
汝南豪杰龚都劝袁术道:“许子远狂悖无礼,本应惩戒。但他毕竟小有名声,不如暂且宽恕,以彰显公子之气度。”
袁术就坡下驴,将出鞘半截的长剑推回鞘中,重新入席,道:“若非龚君为之求情,我必然一剑将这狂徒斩于当场。什么东西,也敢给我甩脸色!”
众人皆恭维袁术度量宽宏。
袁术回嗔作喜,大家再次痛饮美酒,谈论时事,吹嘘自己侠义之行。
许攸出了袁术院子后,气仍未消,骂道:“真是草包一个!虽说这些轻侠之流,不是完全无用,也能沙里淘金,寻到那么几个豪杰。但大多数都是欺软怕硬之徒。
论战力,怎比得上经历过战阵的真正勇士?那董卓屡破羌胡,威震西州,岂是浪得虚名之辈?他培养出来的精兵,不比那些轻侠高明十倍?”
想了想,决定去找袁绍。
袁绍与袁术乃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但两人性情大不相同。
桓帝时名臣袁汤有嫡子三人。
老大袁成,人称“事不谐,问文开”。
老二袁逢,公元179年因年老卸任司空。
老三袁隗,现任司徒。
袁逢生了三个儿子,嫡长子袁基,庶长子袁绍(母为婢女),嫡次子袁术。由于袁成无子,袁逢在袁绍一出生便将他过继给袁成。刚过继不久,袁成就去世了。
袁绍年方弱冠担任濮阳县长,任上有清廉能干的美名,后遭母丧(袁成妻)而去职,服丧三年。服完母丧,追感幼孤,又为父亲(袁成)服丧三年。汉代重孝道。自此袁绍名声远播。
服完六年丧后,袁绍搬至洛阳居住。为人仁爱,注重名声。倾心结交豪杰,来投之人不论身份贵贱,袁绍都以平等礼仪相待,归者如云。
党锢之祸起,袁绍号称隐居,暗中扶危济困,救援或藏匿了许多党人,在士林中更是成为一时之望。其名声甚至到了中常侍都不敢直接打压的地步。
许攸与袁绍也认识。他开始不投袁绍而投袁术,主要因为袁绍穷而袁术富。
袁氏三兄弟分家而居,袁成早死,没给袁绍留下多少资产。加上他倾家救济党人,早已赤贫,要不是何颙、张邈等帮着出钱,袁绍说不定就饿了肚子。袁绍也不得不保持着俭朴清苦的生活。
而袁逢刚刚退休致仕,攒下了好大的家业,这都是要留给袁基与袁术两兄弟的。因此袁术豪富。袁术虽然有些贪财,但对他看上的豪杰,出手很是大方。许攸跟着袁术也打了不少的秋风。
人不能不吃饭,但不能光想着吃饭。
年轻的许攸还是有追求的,见袁术不听自己献计,一怒之下便去投袁绍。
袁绍见了许攸,大喜。
听了许攸关于董卓部曲之事,袁绍从谏如流,道:“以子远之眼光,既然觉得李傕、郭汜等不凡,那么他们必有过人之处。我当手书一封,马上请人送去。不过这个人选,还需要斟酌。”
许攸自告奋勇,道:“何须挑选,我去便是。”
袁绍握着许攸的手,有些担心,真情实意地道:“此去河东数百里,子远身体可能受得了?还是另选他人吧。”
许攸心中热乎乎的,道:“这点路算得什么?我又不是没走过远路。此去不仅仅是送个信,还得跟李郭等人好好聊聊,派他人我也不能放心,还是亲自去为好。本初不必担心。”
袁绍生于本初元年(公元146年),本年三十七岁,许攸则是三十四岁,两人年龄相仿。袁绍平易近人,要求许攸直接称呼自己表字,许攸也便恭敬不如从命。
袁绍、何颙等人为许攸打点行装,即日启程。
袁绍带着数十士人将许攸送到城外长亭,挥手而别,望着许攸背影,久久伫立。
众士人对袁绍更加赞叹服膺,纷纷道:“本初对友至诚至真,实在可敬!”
许攸作为后来袁术诟骂的“凶淫之人”,“虽不纯而赴难不惮濡足”,并非文弱儒生,就跟“好击剑,尚武事”的崔琰一样,腰间长剑不是摆设,确有杀人之能。
另外,他走的都是官道,白日赶路,晚上宿于乡亭,一路安全到达安邑。
洗漱一番,出门打听董卓部曲的住处。
董卓是从并州刺史转任河东太守的。
根据朝廷规制,郡守、郡丞由朝廷任命,郡府的其余掾史由郡守自行委任。诸曹掾秩百石,人们通常将位高权重的功曹、主簿等称为“长吏”。
诸曹掾之下有斗食、佐史,称为“少吏”。这类吏员的俸禄主要是米谷,“计日而食一斗二升,故称斗食”。
董卓上任后,立刻在郡府安插上自己人,辟牛辅为仓曹掾(掌握财谷),李儒为主簿(掌文书),李傕为兵曹掾(募兵、调兵),郭汜为贼曹掾(缉捕盗贼),樊稠为门下督(掌护卫)等。
至于五官掾、功曹掾、户曹掾等大吏,要么留任旧人,要么让给郡丞郭恂安排。
董卓能任河东太守,就是走了中常侍郭胜的门路,对郭恂自然相当尊敬。
郭恂见董卓识趣,也十分满意。
两人配合良好,其乐融融,一起努力盘剥百姓,搜刮钱财。
这也是董卓能继续维持两百多骑兵部曲的底气之一。
李傕等人原为都伯(队长,辖五十人),对行政、文书等自然一窍不通,都委托给各曹副手处理,曹掾只是个挂名,主要工作还是担任董卓的随从和护卫。
董卓死后,李傕等人地位顿时风雨飘摇。
牛辅掌握着董卓这个小团体的财物,李傕郭汜樊稠等则掌握着武力。平时牛辅的地位以及被董卓的信任程度,都高于李郭等人。现在李郭等人威望更高,牛辅陷入不利局面。
牛辅忙寻李儒密议。
之前追杀关羽,就是李儒出的主意。
李儒是冯翊郃阳人,富有智谋,而家世寒微,无出仕机会。董卓为袁隗司徒掾时,与李儒结识。李儒的智略给董卓留下很深的印象。
董卓任并州刺史时,曾征辟李儒为州吏。李儒没有答应。
董卓转任河东太守,再次征辟李儒。这次拿出主簿这种大吏的职位。
李儒终于答应下来。
在董卓威凌豪强、掌控河东的过程中,李儒绞尽脑汁,出谋划策,立下不小功劳。
李儒属于董卓小团体的新人上位,与李傕郭汜等人非但没有交情,还因受宠信而遭到这些老人的嫉恨。
现在他的境况更加尴尬。
有心投向李傕,但李傕本人就颇有智计,恐怕看不上自己。
不投李傕,李郭等人将樊稠排挤出去后,明显结成同盟,占据上风,牛辅这个庸才是斗不过他们的。
但牛辅有個优势就是病急乱投医,对李儒言听计从。
李儒遂建议牛辅将财物大半都送给郡丞郭恂,彻底投靠于他。
牛辅犹豫半天后,采纳李儒之计。
郭恂得了牛辅主动投献,既有面子,又有里子,大悦。
数日后,朝廷下达河东太守任命。
诸常侍经过一番角逐,郭胜近水楼台先得月,为族弟郭恂谋得太守之位。
牛辅、李儒都是额手称庆,深感这一步棋走对了。
牛辅相当于卷了董卓遗产跑路,残留的百余名董卓部曲就彻底陷入了青黄不接的悲惨境地。
养百余名骑兵,所耗钱粮非同小可。
李傕、郭汜不过百石吏,失去董卓的虎皮,去哪里搞钱?
没钱,下面这些部曲谁会依附于他们?
牛辅、李儒又向新任太守郭恂献言招徕董卓部曲,郭恂照准。于是牛辅、李儒摇身一变,又成了郭恂的亲信,将不少董卓部曲收留过来。这些人都变成了郭恂的部曲、宾客、奴仆。
也有些人对牛辅、李儒不大认同,自行离去。
有些人投奔河东大姓范氏、卫氏,如王昌等。
有些人选择回转凉州老家,如郭汜、张济等。张济中途改行做了贼寇。
樊稠死后,残部数十骑刚入河东郡境,就得到留守诸将分家散伙、牛李投奔郡丞郭恂的消息,乱哄哄一阵后,化为鸟兽而散,各奔前程。
其中更有几个奇葩,觉得无路可去,居然决定折回上郡求关羽收留!
他们讨论说,关羽如此神武,世所罕见,跟着他肯定能出头。
那个邓生,不就跟着关羽混么?
他们还真辗转找到了关羽。
但这时关羽不是一个人。
也不是只有邓生和刘密等四个孩童。
关羽身边围拢着足有数十条壮士!
有的披头散发,高鼻深目,一看就是胡人。
有的满脸横肉,眼露凶光,这自是贼寇。
有的一脸委屈,诉说不公,这是被官府追缉的亡命之徒。
这些人围着关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关羽收留。
收留之后,大家便可在勇如项王、猛似贲育的关羽带领下,在这胡汉混乱的上郡,打出一个威名。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4-6-8 16:21 | 只看该作者
收留之后,大家便可在勇如项王    欣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8 21:31 , Processed in 0.05097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