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01|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理发趣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6-12 18: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匡建华 于 2024-6-12 18:25 编辑

理发趣事
      
文/匡建华
   
   儿时老家称理发师为带刀师傅,理发叫做剃头。理发师不单纯是剪头发,还有刮胡子、修面、挖耳朵等服务。

   那时几个村子才有一名理发师,挑着工具走乡串户,轮流为几个村民服务。在老家的服务地点是三叉路口那棵老樟树下,支上他的摊位,盆架,脸盆,打开工具箱就开始工作。理发在那时是一件大事,师傅来了很快就传遍村子。这个村子理过了,再轮到另外一个村子。小孩理发有一些简单的造型,中老年人大多是剃光头,而且便宜,无需形像设计。

   那年代乡亲们还在贫困线上挣扎,理发虽然只有一角钱,但还是有人享受不起。如家里娃娃多,又没有现金支付,就请师傅上门理发,除了请吃饭,还会给带刀师傅几斤粮食或是几个鸡蛋。新生儿第一次理发(俗称“剃胎头”),除了煮一碗荷包蛋外,还要另给比平时多的“红包”利钱。如今不时兴“剃胎头”了,说是怕损伤娃娃的皮肤。

   在我上初中时,学校备有一套把理发工具(那时还没有电动的推剪),课外活动时间,我的班主任唐老师就曾给我理过几次发,也是在校园的树下,老师的办公室前面。运动场上,打球的、跑步的作为背景,没有鸟儿的和鸣,只有学校广播播放的音乐。

   儿时过年时父母会带我们到县城理发,客观上讲县城的师傅理发水平更高一些,让人感觉更洋气。当年县城只有一个大众理发店,它位于县城靠江边的街面上,一栋二层小楼。走进理发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排排整齐的座椅和长方形的平面镜。那时没有空调,没有吹风机,纯粹是自然风。每到过年前来理发的人还是比较多,要先卖票,再按顺序,先到先理。理发师们穿梭其间,手中的剪刀和梳子如同艺术家的画笔,精心雕琢着每一位顾客的发型。平时很少照镜子的我,终于见到了自己的模样。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乡下女性是不进理发店的,头发长了自己剪短就可以了。不过出嫁的姑娘,或媳妇出门走亲友,讲究的会请人扯脸,又称开脸。它是一种古老的美容术,就用一根棉线,在十指之间转动飞舞,将脸上的绒毛被连根拔除。让面容变得洁净,皮肤变得润滑细嫩,面若桃花。如今女性也走进了理发店,美容、美发,就连孙女也感觉到理发店洗头舒服。

   到了二十一世纪,县城的理发店已不是大众理发店独家经营,走半里路就一家理发店,名字都取得也是与时俱进。如今的理发店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理发场所,它是集美容、美发、美甲、按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时尚空间。在理发店里,人们可以放松身心,享受一段悠闲的时光。理发师与顾客之间的交流,也是一种心灵的沟通。在这里,人们可以暂时忘记生活的压力,找回内心的平静。

   我也不太讲究,平时随机找一个小理发店理理。价格也是随着时间推移涨着,儿时是几角钱,现在涨到了几十元,并且有的是理发洗头、分开收费,有的还不包含修面、刮胡子,更不用说挖耳朵了。有一次理发,我主动说要刮胡子,小师傅十分不高兴,竟然说店里没有这个工具。另外一次,走进一个新开张的理发店,当时店主还给我发了五十元的优惠巻,希望我多多光临,结果等我过了几个月再去时那理发店时,它已关门了。去年春天我才发现,街上已有了专门挖耳朵的店面,取了一个文明的名字,叫采耳,而且不止一家。不过我没享受过采耳服务。

   一年前,我再次来到大众理发店,没有想到,五十多年过去了,我由青丝变白发,大众理发店还是那两层小楼,其两旁、后面都是高楼,门面装修得很朴素,与相邻的店铺门面相比相对陈旧,从远处看显得十分不协调。

   我试探着走进理发店,师傅已不是儿时的师傅,室内的面积只有原来的三分一,理发的座位也减少了一半。后来和王师傅熟悉后才听他说,前几年生意不好,年轻人都走了,只有几位老师傅还坚守,就将门面隔了两间,租出去了。

   王师傅的工作岗位靠近店门边,鼻梁上架着一幅老花镜,看到我走进店里,他眼睛的余光从正在理发的顾客的头顶转移到我身上,他慢条斯理地招呼我:“理发的吧?坐下来等一会儿!马上就好。”我连忙答道:“好的,好的。”

   坐定后,发现店里还坐着十五六位等候理发的顾客。来理发主要是娃娃和中年老人,大多都是冲着价格实惠而来。听说近几年这儿收费都稳定在二十元;从周围人们的言语中,对师傅们理发的手艺不用怀疑,否则不会有那么多顾客心甘情愿地等候。

   王师傅娴熟的技艺,顾客先后面带微笑离去。终于轮到我理发了。王师傅是先剪,后洗,刮胡子、修面、简单的头部穴位按摩,整个流程手法是那么的轻巧,那么的细致,让人有一种享受。虽然剪下的头发不是很多,但脑壳好像轻了几斤,人有了精气神。对于老师傅手艺,我暗暗地叹服。

   前几天,和一位好友说起大众理发店,他儿时也是在那儿理发,两年前才又定点到那儿。他特别提到王师傅,说他手艺好,人亲热,话投机,可他顾客多,多半是电话预约,免得等的太久。我理了几次发,发现王师傅做事确实是一文一舞的,不管有多少顾客等待,他都要按规定走完程序,理完发还要对照镜子观察几遍,反复修整,值到对自己的“作品”满意为止。

   过了几个月,我再次来到大众理发店,店里照样门庭若市。我好奇地问:“王师傅,店里生意这么好,你们几位老同志应付不了,为什么不招几个徒弟?”王师傅哈哈大笑,“我们这庙小,养不起大佛。”一边给我理发,一边说:我理发四十多年了,曾经带过几个徒弟。可他们看到同龄人在外干大事,挣大钱,心里有一些不平衡,对本职工作却心不在焉。时间长了,就没了回头客,不得不改行,或到外地高就。如今我们这些老家伙到了退休年龄,孩子们已成家立业,就守着这家小店。虽说目前大家衣食无忧,可在家里闲着又无聊,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儿,有成就感,生活更充实。

   我还记得在疫情期间,大众理发店的师傅们,曾经多次主动上门为我们医护人员免费理过发。王师傅不好意思地笑着说,我们年纪大了,只能帮一些小忙,尽一份心而已。我们这街小,你有几斤几两大家都知道,“用心”、“细心”、“尽心”做点事,让大家方便就好。王师傅一席朴实的话语,听来让人受用。


评分

13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4-6-12 18:33 | 只看该作者
坐沙发拜读建华文友最新力作!理发关乎人的一生,特别是以精到的笔墨追述了过往岁月,特别是老艺人精湛的理发技艺,让人佩服……问好!
3#
 楼主| 发表于 2024-6-12 18:57 | 只看该作者
于文华 发表于 2024-6-12 18:33
坐沙发拜读建华文友最新力作!理发关乎人的一生,特别是以精到的笔墨追述了过往岁月,特别是老艺人精湛的理 ...

谢谢老师首赏,谢谢点评支持,下午好!
4#
发表于 2024-6-12 19:49 | 只看该作者
一个时代,一种记忆。     
5#
发表于 2024-6-12 21: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言泊远 于 2024-6-12 21:22 编辑

拜读美文,欣赏精彩,问好朋友;当年农村理发非常难,曾经多次求人理发,感觉欠了人家很大的情。在学校时,老师用班费买了一套理发用具,让学生学习理发。后来参加教育工作,我用在学校学得的技术为社员免费理发,那一段时间,我家顾客盈门。
6#
发表于 2024-6-13 06:5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老师叙事散文,构思清晰,人物描写有怀旧感,只可惜现在的社会发展太快,我们这里简单的学生理发都二十五元一次,中年人理发修面,包括刮胡子,五十元一次,细想起来五十元在我们当小媳妇的时候,种一年庄稼还得不到五十元的零花钱呢。要是再年轻十岁,真的想改行,有种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感觉!感恩遇见。安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24-6-13 14:48 | 只看该作者
蛇珠 发表于 2024-6-12 19:49
一个时代,一种记忆。

谢谢老师点赞支持,下午好!
8#
 楼主| 发表于 2024-6-13 14:49 | 只看该作者
言泊远 发表于 2024-6-12 21:19
拜读美文,欣赏精彩,问好朋友;当年农村理发非常难,曾经多次求人理发,感觉欠了人家很大的情。在学校时, ...

与老师有同感,谢谢支持!
9#
 楼主| 发表于 2024-6-13 14:51 | 只看该作者
露渊 发表于 2024-6-13 06:52
学习老师叙事散文,构思清晰,人物描写有怀旧感,只可惜现在的社会发展太快,我们这里简单的学生理发都二十 ...

现在理发都涨价了,项目还少了。谢谢老师支持,问好!
10#
发表于 2024-6-14 20:51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生活中是理发小事,在老师的笔下,写出了回忆,写出了发展,欣赏拜读学习!
11#
发表于 2024-6-15 07:53 | 只看该作者
我们这边也习惯说剃头,后来改成推子了就叫推头。
12#
发表于 2024-6-15 10:14 | 只看该作者
文章朴实,有时代印记。书写扎实。写出了理发这一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理发行业的前景。文章以事实为依据,书写自然,构架衔接到位,每一环节的描写入味。有理有据。一篇佳作,学习了。
13#
 楼主| 发表于 2024-6-15 10:42 | 只看该作者
草央 发表于 2024-6-14 20:51
我们生活中是理发小事,在老师的笔下,写出了回忆,写出了发展,欣赏拜读学习!

谢谢老师点评支持,上午好!
14#
 楼主| 发表于 2024-6-15 10:44 | 只看该作者
唐僧没有肉 发表于 2024-6-15 07:53
我们这边也习惯说剃头,后来改成推子了就叫推头。

在乡下说多地方都是这么说。谢谢老师支持,问好!
15#
 楼主| 发表于 2024-6-15 10:44 | 只看该作者
何叶叶 发表于 2024-6-15 10:14
文章朴实,有时代印记。书写扎实。写出了理发这一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理发行业的前景。文章以事实为依据,书 ...

谢谢老师点评、鼓励!上午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26 20:26 , Processed in 0.05783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