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80|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闲游记/禹王庙与明石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8-1 12: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唐僧没有肉 于 2024-8-1 12:05 编辑

        沿河堤蜿蜒东行大约三十公里就到了堽城坝大桥。它是汶河溯流而上行程中的第三座交通大桥,同时它也是宁阳县与肥城市的分界桥。它的名字当然是来源于元代始建的堽城大坝,事实上最早的堽城坝遗址并不是紧临大桥的那一个,堽城坝的移址和反复修建印证了漫长岁月里了人与汶水不懈的斗争、媾和。

  大汶河是泰安人民的母亲河,就像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样。造福一方却也常常暴虐无常,“洪水猛兽”这个成语精准地概括出河水施虐时绝坝溃堤对两岸造成的巨大伤害。

  站在堽城坝大桥东南望,一片古建筑古柏参天。它就是被列为省级文保的禹王庙。

  《史记·夏本纪》记载大禹治水患“浮于汶,通于济”,“三过家门而不入”。

  禹王庙不算大却极有古风气象令人踏进大门便满心恭谨与敬畏。大门内首先进入眼帘的是“第一柏”及旁边两株“夫妻柏”。古柏苍劲挺拔虬枝横斜,许是受过雷电侵袭,一些虬枝只剩下枯瘦的“断臂”对着青天——传说“夫妻柏”是大禹和他妻子的化身。

  院内古柏森森,每一株都粗得一人搂不过来,树纹粗豪似乎斜拧着圈儿往上旋,凸起的树瘤诉说沧桑的同时也透着几分威严。虽是酷暑烈日,但院子里却因这些古柏的荫庇而格外清凉。钟亭、鼓亭分列门内两侧,鸣钟击鼓回响悠长似乎有一股神奇的力量把人思绪拉扯得更久更远。高低不同、大小各异的石碑,漫漶不清的文字令每一位游人面对它们都选择了默默无言。

  读着碑文,听着解说,脑子里闪现汶河汹涌的浊浪冲击堤坝,大禹等一代代先人沐风栉雨与水害作战,一道道堤是建起来又被冲毁,人们弯腰驼背呼着号子……

  从禹王庙出来沿河堤东行几里地有“大禹广场”。广场正中间一尊高大威武的大禹塑像双脚微分持锸而立眺望远方——脸上似有忧郁,目光却无比坚定,紧抿的嘴角似乎宣告着一种穿越时空的信心、勇气和豪迈。

  溯流而上的第四站是大汶口。大汶口行政上是隶属于岱岳区的一个镇,但“大汶口文化”的美名却早已飞越岱岳区、泰安市、山东省甚至全中国在世界文化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大汶口文化遗址就在104国道旁边不远处,现在已经修建成大汶口国家遗址公园。

  大汶口的名字来源于汶河,因为它是“五汶总汇之口”。也就在这里大汶河上游的五条支流汇聚成一条河统称汶河。

  大汶口附近桥梁众多,仅横跨汶河的公路桥、铁路桥连同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的“明石桥”就有四五条之多。

  明石桥也叫姜公桥。是汶河上唯一一座石板桥,也是山东省保存较为完好的古代石板桥。明石桥由北引桥、主桥、南引桥三部分组成。桥呈南北向略为“S”形横贯大汶河,石桥没有桥栏,桥板纵横相接处均用铁制纺锤形扒锔相嵌接。

  与堽城坝大桥一样,明石桥也是一座分界桥。汶河北岸为岱岳区的大汶口,河南岸则属于宁阳县的磁窑镇,这座明石桥横跨大汶河解决了两岸人员交通难题,从北岸大汶口的“山西会馆”等古建筑,到桥南的“茶棚”“堡头”等村名,我们可以推想此地商贾云集的繁华。

  穿行在古色古香别具情致的汶口古镇风光里,随处可见的民间古建筑以及翻修一新却又极富古韵的商铺茶肆会让游人产生恍忽的穿越之感,经过大古槐往南拐便是山西会馆的大门,再往南就是高高的西南门城墙,从拱形的门洞往前看,浩荡汶河水古朴明石桥就映入眼帘。

  每年夏天尤其雨后来明石桥游览的人很多,实在算不上开阔的桥头、河畔、桥面以及桥下的浅水里全是人。

  我一边在漫过桥面的水里小心翼翼地行走,一边想着姜石匠当年捐资重修石桥的往事,又想到桥北立了不久的捐资修桥的功德碑,这些功德碑和故事竟然让我一时模糊了古人与今人,似乎时间就如这漫过桥面的河水,冲洗一些东西同时却也沉淀一些东西。

  汶口既有民间的博物馆也有官方的博物馆,我去了路边的民间博物馆。我觉得这些博物馆与几年前还露天标记着的挖掘坑一样明明想告诉人们什么却又无意间激起人们更大的疑问……

  附近值得看的遗址很多,但更多的是它们启迪于我的遐思。

  对着标记牌,对着挖掘坑,对着莽莽苍苍肯定隐藏了许多秘密的汶水两岸的黄土地;望着日渐长高的玉米棵,望着来来往往的车和人,望着古老的或者仿建的商铺茶肆,我竟然手足无措,瞠目结舌。

  面对汶水,我陡然发现人太渺小,人类太年轻。我一直以为历史很遥远,遥远到只存在于甲壳、骨头、竹简、木片或者发黄发黑以至朽烂到不可解读的布帛纸张里。

  我一直以为伟大、崇高、侠义英豪和罪恶、卑劣、丑陋、阴谋一样只存在于传说野史里。

  然而大汶河告诉我,汶河两岸的土地告诉我,丘墟残碑告诉我,当前也是历史,每一个人也许就是伟大、崇高或者丑陋与卑劣。

  关于汶水的文字记录最早大概是《诗经》。在《诗经》甚至在文字诞生之前,又有多少人生活、劳作,驻足凝望和感慨,他们又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记录呢?

  这些文字或者非文字的记录是沉积在河床的层层淤泥里,还是深埋在汶水两岸可考抑或不可考的丘墟?

  我不知道。也许风知道,云知道,盘旋的鸟儿知道,潺潺的流水知道,沉默的土石知道。

  遂国、宿国、成国、赢国、鄣国、牟国、邾国、肥子国……大大小小的古国都在汶水两岸。有国家就会有争斗,所以汶河两岸一定也会有大大小小的古战场,或深或浅的土层里一定也就掩埋了刀枪剑戟、战马铁胄以及征夫戍卒的血肉骨骸……

  接驾山、护驾村、迎驾村、安驾庄、望驾营……这些村名都与封建史上的帝王有关。也许是巡视体察民情,也许是去泰山封禅向上天汇报自己的功绩。仅从这些村名看,汶河流域曾经何等的荣耀与繁华!

  大王。流寇。难民。饿殍满地。城头变幻霸王旗。

  穆柯寨,罗成庙。黄巢。樊崇。赤眉军。

  捍卫或掠夺,牺牲或屠杀。

  含羞忍辱的跪拜乞降,挺身而出拔剑而起的赴死如归。

  走进历史或者被历史遗忘,都是历史。

  血被河水冲洗,血沉在淤泥里繁殖记忆,血让河水呜咽咆哮,血让淤泥生出筋骨脊梁……

  孔夫子无数次走进又走出这片土地。据说孔夫子那句穿越时空震撼千古人心的名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就是临汶水而发出的感慨,甚至还专门修建了观川亭。

  唐人骆宾王曾在汶水河畔为宋之问饯行。遥想当年两位大诗人同游汶水畔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骆宾王有《在兖州饯宋五之问》记录此事:淮沂泗水地,梁甫汶阳东……

  李白、杜甫的足迹曾遍布汶水两岸,“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一千多年过去了,汶水记得他们的友谊。

  “我家租徕下,汶水有清响。”泰山学派创始人、被称为徂徕先生的石介为汶河留下的诗篇更多,比如这首《岳色》:

  春近满鲁分,雨余堆汶河。

  浓云映不尽,残阳射来多。

  罗荣桓、粟裕、万里、田纪云……这一串光辉灿烂的名字与中华民族的抗争史连在一起,也和汤汤汶河水连在一起。

  汶水是一条河。月光是一条河。生命和光阴也是一条河。

  溯流而上,在汶水河畔,有日光下,月光里。

  照进历史,也照见未来。


评分

6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4-8-1 14:06 | 只看该作者
有景有史,涨知识。欣赏学习,问好老师!
3#
发表于 2024-8-1 14:52 | 只看该作者
这里又搞了一篇,看来唐生最近有写文的雅兴了。
4#
发表于 2024-8-1 15:07 | 只看该作者
唐生这是典型的“一女三许嫁 ”, 看看好几个地方。
读了,脑子里想象着汶河的样子,河水浩荡向东去,也仿佛看见漫步寻史的唐生,望着远方在沉思。
5#
 楼主| 发表于 2024-8-1 16:24 | 只看该作者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24-8-1 15:07
唐生这是典型的“一女三许嫁 ”, 看看好几个地方。
读了,脑子里想象着汶河的样子,河水浩荡向东去,也仿 ...

不给你说瞎话,这原本是参加征文准备的,比较长,所以边写边发分成了三部分,万一能混块钱呢。
6#
 楼主| 发表于 2024-8-1 16:26 | 只看该作者
匡建华 发表于 2024-8-1 14:06
有景有史,涨知识。欣赏学习,问好老师!

谢谢匡老师来访,夏季暑热,注意身体。
7#
发表于 2024-8-1 16:27 | 只看该作者
唐僧没有肉 发表于 2024-8-1 16:24
不给你说瞎话,这原本是参加征文准备的,比较长,所以边写边发分成了三部分,万一能混块钱呢。

^_^,是你们山东 征文?理解唐生。就是不乱跑,还发现不了呢。
对。得有梦,说不上就实现了。
8#
发表于 2024-8-1 16:30 | 只看该作者
瞧瞧,果然是放暑假了,阿九有时间可以写写文字了。
而且还是多篇,超赞超赞
9#
 楼主| 发表于 2024-8-1 16:30 | 只看该作者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24-8-1 16:27
^_^,是你们山东 征文?理解唐生。就是不乱跑,还发现不了呢。
对。得有梦,说不上就实现了。

齐鲁晚报有个壹点号,经常搞个征文给个小钱的。比较大规模的就是每年一度的散文大赛,去年勉强混了个三等奖,给了500块钱,也是向大家学习嘛
10#
发表于 2024-8-1 20:40 | 只看该作者
唐僧没有肉 发表于 2024-8-1 16:30
齐鲁晚报有个壹点号,经常搞个征文给个小钱的。比较大规模的就是每年一度的散文大赛,去年勉强混了个三等 ...

哇,多好啊
来来来,继续、继续、继续,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11#
发表于 2024-8-6 11:04 | 只看该作者
大汶口是我的祖籍,只是小时候回去过一次,还有印象,没有想到有这么多的故事,还有如此悠久的文化。学习了!
12#
发表于 2024-8-6 14:09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汶河“自传”写得很漂亮,语言很生动,内容很活泼,也很丰满,读起来意犹未尽。好文!

我应该也是见过汶水的人,当然,没有真正去到大汶河,只是在泰山区一个叫“太阳部落”的景区看到的,简介说是大汶河的水。

久违了,问好王老师。
13#
发表于 2024-8-10 18:33 | 只看该作者
汶水是一条河。月光是一条河。生命和光阴也是一条河。

老师生动活泼的语言,精湛的文笔,将大汶河文化及历史发展介绍得详尽,让读者看到了一个别样的大汶河。赏读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5 13:53 , Processed in 0.30139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