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邱天 于 2024-10-4 13:00 编辑
退伍兵的花卉大棚——乡土情怀篇 文 / 邱天
袁成柱退役了,在海岛当兵三年,他踏上了回家乡的路程。
载着退役军人的列车在县城站台停靠,袁成柱和战友们握别,眼眶不禁潮湿了,一日海岛兵,终生海岛情,战友啊,扎根海岛,卫国戍边,咱是光荣的海军战士,而今退役,离开了坚守的海岛,也为自己的军旅生涯画下了圆满句号,但咱依然是个人民子弟“兵”啊,保持着兵的执着,奔赴新的岗位、新的征程,奉献青春,无怨无悔,再创新的辉煌!
袁成柱不仅热泪盈眶,就连心中也涌动的春潮,也像海浪一阵一阵拍打着礁石,激起了无数浪花。他知道,人生总有许多里程碑,每一次行进中,一步一个脚印都要踩实了。
坐在回乡的班车上,春风徐徐飘进车窗。袁成柱深深呼吸着家乡的清香空气,一种舒畅的感觉。海岛的空气带着海水的咸腥味,而家乡的风香甜,家乡的土地肥沃。
“解放军叔叔,你是退伍兵吗?”邻座一位六七岁的小女孩问他。
袁成柱转过头看着小女孩,小女孩红扑扑的脸蛋显出好奇,有一种求知欲。他微笑着回答:“是的,叔叔在海岛当兵,现在退役了,回家乡。”
“叔叔,海岛好玩吗?海岛有花儿吗?”
袁成柱这才注意到,小女孩双手捧着一只小纸盒,纸盒中盛着土,栽着一株幼苗,长着一朵小花苞。小女孩小心翼翼地捧着纸盒,像是捧着一个小小的生命。
多可爱的小女孩啊!袁成柱给小女孩讲海岛,讲海岛的神奇,讲海岛人的故事。他也讲海岛兵生活的艰苦,比如土地的贫瘠,比如淡水的缺乏……
袁成柱看着小女孩手中纸盒盛的土,想起了他入伍初上海岛的情景。对于他,从农村来的兵最为遗憾的是,莫过于岛上很难看到泥土和植物。他和他的战友们将岛上星星点点的泥土收集在一处凹地上,种上蔬菜。这种业余活动是他们的最爱,可常常事与愿违,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冲刷了好不容易整出的“菜地”,他们还得重新“磊石造地”,更有可爱的兵们,出差回岛带来一袋袋肥沃的泥土……海岛成就了执着的海岛兵,成就了用心爱恋“沃土”的海岛兵。
袁成柱走进村,他遗憾地看见,村里很多田地荒芜着,村里年轻人去打工了,打工比种地打粮食来钱快,村里人以牺牲土地为代价,用打工挣的钱盖起了新房。他看着荒芜的田地心里叹息着。
村东大榕树下坐着几位老人聊天,叔们、婶们将春风“侃”出了五颜六色。这些留守村庄的老人最得意的事,就是聊天的本事日趋见长,活生生的能编出许多新鲜桥段,谁家的二小子又离婚啦,谁家的三姑娘当上酒家老板啦,谁家的新房加盖第四层楼啦……新鲜故事脱口而出,不加犹豫的。
七婶最先看见走进村的袁成柱,嗓门立刻拔高了:“哟,这不是守卫海岛的五叔家的柱子吗?不当兵啦?”
随着七婶的这声喊,大家伙的目光齐刷刷扫向袁成柱。袁成柱放下行李,朝叔们婶们行了个标准的军礼,说:“叔叔好!婶婶好!柱子退役了,回家来了!”
“啥?回家?”还是七婶嗓门大,“当了几年兵,没有安排工作吗?”
袁成柱说:“先回家看看,工作的事以后再说。”
“回家好,回家好!你再不回家,你爹娘的脸都没地方搁了!瞧瞧,咱这扎堆的人群中,就缺你爹娘哈!”七婶的话中有话,听话听音,锣鼓听声,袁成柱听出什么来了。他眉头一皱,加快脚步回家去。
他家就在这附近,穿过山林,走过一道山垄田,再向东拐一道弯,就到了。他看见爹站在家门前,朝这边张望。他叫了一声:“爹!”
“回来了。”爹袁五福瓮声瓮气应了一声。
娘闻声走出屋,将儿子迎进家。
儿子的归期事先电话告知了,袁五福早早地等着,见到儿子了,原先准备好的一顿数落却说不出口了。其实,爹想说的话,袁成柱是知道的,看着村里年轻人在外打工的,都将老房子换成新楼了,而他家,还是住在土木结构的旧房中。
袁成柱有自己的打算,他瞄准的目标是村里荒芜的土地。家乡蔽塞,不是产粮区,种水稻“富”不起来,但如果种经济作物呢?
第二天,他扛着一把锄头上山了,山上有他们家的田地。几亩山垄田,爹还是栽上了水稻,秧苗正处灌浆期,绿油油的很是喜人。爹没有让田地荒芜,让他感到欣慰,庄稼汉喜欢庄稼,爹保持着农人本色。袁成柱想,跟爹提出自己的构想,一定会得到爹的支持。
袁成柱走到山涧那里,一片葱郁竹林,一条幽深小径,一溪潺潺流水,景色煞是喜人。而在竹林边上,却有一块约莫半亩方田荒芜了,与景色很不协调。参军前,他来这里玩,见三叔的儿子袁成福在这里耕种,而今袁成福在县城开公司当老板,三叔一家跟着县城享清福了,半亩方田便长草了。
袁成柱回家跟爹商量租种三叔家田地,却遭爹的反对:“啥?当兵退伍,还回家种田?儿啊,你也不看看,村里还有年轻人吗?”
娘也附和着:“退伍的兵县里能安排工作,儿啊,爹娘不图你能发财,但希望你能成为城里人啊!”
爹娘的心思袁成柱很明白,但他铁了心要让村里的土地流出金子!他想想海岛的战友“惜土如命”,想想班车上小女孩小心翼翼捧着一株花苞,他不能再犹豫了。爹娘啊,相信你们会支持的!
袁成柱进城去找三叔,商量土地租赁的事宜。城中心街边一间装潢很气派的土特产商铺,三叔父子俩正在门厅内茶桌旁喝茶。袁成柱很礼貌地跟三叔、跟袁成福打过招呼,几句寒暄后,袁成柱说明来意:“三叔,您家竹林边半亩方田荒芜,土地闲着怪可惜的,我想租来种!”
三叔呵呵:“那半亩方田荒着也荒着,柱子你愿意耕种就去种好了,咱是亲叔亲侄子,说什么租赁的话哈!”
袁成福说:“我在县城经营土特产,也顾不上村里的田地,柱子兄弟不想到城里发展,在村里种地也实在。不过,在商言商,租赁土地国家有政策,就按照政策支付租金好了!”
袁成柱笑笑地看着这位堂哥,一副大老板的气派,心想,土地是农村人的命根子,我管理好了,就不信会不如你当老板。
谈好土地事宜,袁成柱到县城各街市走走,租来土地该怎么耕种,他还得市场调研。一阵花香扑鼻,农贸市场里一间花店引起他的注意,他走进去。
“帅哥,想买花呀,送女朋友?”一位女孩迎上来,应该花店的老板。
袁成柱才看见,这间花店名为“花为媒”,女老板竟是妙龄少女。他脸红着,轻声说:“没有女朋友呢,只是想看看这些姹紫嫣红的花儿,都是从哪里进货的?”
“哎呀帅哥,你是同行?打听进货,也卖花吗?”女老板警觉起来。
袁成柱才意识到失言了,忙解释说:“我不是卖花的,我是退伍兵,回村承包土地,想种花经营,就了解一下行情!”
“哦帅哥打算种花啊?太好了。其实咱这个地方,从土地、从气候来说很适合种花!帅哥哎,我的花都从南方很远处运来,如果本地农村有人种花,我愿意合作经营!”
袁成柱心动了,意向初成。他跟花店女老板互相加了微信,得知她姓李,叫李花,微信名“花仙子”。而花仙子也知道这位帅哥微信名“海岛兵”。
袁成柱这趟进城收获满满,他第一步要做的,是先将“半亩方田”除去杂草,深耕细作。父亲知道儿子的动机后,吓了一跳:“儿啊,你有自己的主见,爹娘不干涉,但今后每做的一件事儿,都要像你当兵时的执着,做出榜样啊!”袁成柱听出,爹是支持他的。
一天,一位中年男子走进村,向在大榕树下聊天的老人问路,打听从海岛退役的军人住哪里。还是七婶嘴快:“这位同志,是来给袁成柱安排工作的吧?快给安排个事做,不要让他在田里瞎折腾了!”
中年男子笑了笑摇摇头,朝七婶指的方向走去。
中年男子看到袁成柱了,一块平整好的田地上,一位穿着红背心的挥舞着锄头。中年男子让他歇歇,说:“你们这村的风景真美啊!”
袁成柱停下劳作,说:“大叔,您是来咱村旅游的吧?可是您来早了,等到村里的荒地都换上新装,那时会更美!”
中年男子“哈哈”爽朗地笑了,说:“海岛兵袁成柱同志,你保留着当兵时的乐观主义精神,看来部队对你的培养有成效啊!”
中年男子见袁成柱发蒙,接着说:“介绍一下,我姓李,也是一名退伍兵。你叫我老李吧!我是专程来找你的!走,回家去,咱们好好聊聊!”
见过袁成柱的爹娘,老李说明来意:“柱子计划在村里建花卉大棚,但他还需要建大棚、种植花卉的技术,瞎干是不行的。我可以帮助他实现理想!”
太好了,有人来技术指导,恰似“雪中送炭”。夜里,老李留宿袁成柱家,两人促膝夜谈,并拟定了一份开发“花卉大棚”的规范,袁成柱启用退役津贴,老李回城帮忙联系建材和搭棚工程人员。
老李说:“咱都是退伍兵,咱携手完成这项工作吧!”
老李回城了。这天,袁成柱收到“花仙子”的微信:“老李是不是到你们村了?你可以好好‘杀’他,让他放一点血!”微信还附了一张笑脸。
袁成柱根本不用“杀”老李,老李全都是自愿的。搭棚的技术人员带着建材进村了,开始在“半亩方田”忙碌起来。
在大榕树闲聊的叔们、婶们转移了阵地,都到“半亩方田”看热闹。“啧啧,柱子这是要干什么呀?”七婶的嗓门真大。还有附和的人也叽叽喳喳:“这是战天斗地啊!那年学大寨,也是这样齐心协力干的!”
花卉大棚盖好了,老李笑笑地说:“我带着施工队先撤腿了,换一个人来帮忙你哈!柱子帅哥!”
这个人是“花仙子”李花,她在大榕树下多停留了一下,她跟七婶聊天:“婶啊!你们村这位想种花的海岛兵,是不是很傻啊?放着城里找工作不干,留在村里种花哈!”
七婶说:“大妹子,柱子他不傻。他是用别人的田地给自己赚钱呢!”
“婶,您确定他能赚钱?”
“确定,确定。听说城里有位他的贵人,能帮他销售鲜花哈!柱子这小子有福气,不光想种花,还想抱得美人归哦!”
“哈哈哈……”李花飘飘然一串银铃般的笑声,走向“花卉大棚”。
李花是来给袁成柱送花种的,她还要指导他种下花种。
袁成柱这才知道老李说的换一个人来帮忙,是这位花店老板“花仙子”。后来,他还知道“花仙子”是老李的女儿!父女俩为了他“花卉大棚”出钱出力,很让他过意不去,但心里觉得暖洋洋的。
后来,李花常来,除了技术指导,她还关心大棚里的花朵儿,关心大棚里忙碌的海岛退伍兵。随着时间的推移,袁成柱的花卉事业逐渐形成规模,也为她的“花为媒”花店提供鲜花货源,一举多得。
现在走在山涧那里,一片葱郁竹林,一条幽深小径,一溪潺潺流水,竹林边上,一块约莫半亩方田盖了花卉大棚,各式各样的花卉争相开放,使得景色更是迷人。袁成柱自豪地说:“兴许咱这还是旅游打卡地,说不定哪天会有成批旅游者慕名而来哦!”
真有成批的人来到村里,径直来到花卉大棚。为首的人是老李,他带来全县乡镇“种粮大户”、“种果树大户”、“饲养大户”。跟着来看热闹的七婶他们留守老人真没想到,一个小小山村,会来了这么多农村“大户人家”。七婶悄悄问县里来的人,这位老李是谁呀?人家告诉她,他是李副县长。
原来,老李是县里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他们在这里召开“农业致富现场会”!
小山村火了,因了袁成柱“花卉大棚”让土地流出了“金子”。小山村活了,活了经济、活了返乡的年轻人,他们纷纷回村盖起了“花卉大棚”种上花卉。小山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花卉村”。
这一天,几辆婚车开进了村,大榕树下谈笑风生的七婶提高声调喊:“快看,快看!新娘子来了!”大家看见,袁成柱从婚车上抱下“花仙子”!
海岛兵的初心,海岛兵的执着,袁成柱退伍返乡做了想做成的事业。这让同样是退伍老兵的李副县长很欣慰,他主持了女儿、女婿的婚礼。袁成柱的爹娘忙前忙后给乡亲们分发喜糖。再看袁成柱,乐得脸儿像大棚里盛开的花儿……
(4424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