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诗书画印:多才多艺张书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9-4 20: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24-9-6 19:55 编辑

                              诗书画印:多才多艺张书和              高迎春

        在宁津县书画界,有一位多才多艺的奇人,他就是诗书画印全面发展的张书和。张书和1965年生于宁津,高中毕业后就职于宁津县供电公司。宁津县地处鲁西北,北倚京津,南望泉城,东临渤海,西邻德石。宁津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沐浴齐鲁仁德之泽,熏染燕赵慷慨之风,解放后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文化县。张书和自幼耳濡目染,自小便热爱诗歌、书法、绘画、篆刻。在宁津电业局工作之后,领导见他文学功底深厚,就安排他从事新闻采编工作。随着新闻稿件被各大报刊选用,他的进步也在有目共睹的提升。他加入了德州美协,德州书协。是宁津美协理事,宁津胡苏学院篆刻院院长。从2018年起,被宁津总工会、宁津县文化馆聘为篆刻培训教师。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张书和诗书画印的艺术天地。


                    诗: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独知


        诗歌文化,在中国文化这个历史空间里,从来都焕发着独有的光彩。诗歌,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人艺术积淀的关键结点。张书和在完成供电公司新闻采编的同时,创作了数百首诗词歌赋。近几年,他曾多次让我给修改诗歌,其谦虚的态度令我敬佩。张书和曾经体重二百多斤,为了获得健康的体魄,他坚持骑自行车减肥。先后经过数年的坚持,他终于将体重减了下来,并保持在最佳体重范围之内。为此,他写了两首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其一:“一念花开一念落,运动在勤毁于堕。身健疾痛随风去,家和业兴康而乐。”其二:“一念花开一念落,勤于运动别懒惰。赘肉病痛随风去,岁月如流享康乐。”两首诗歌,表达了他勤奋运动的决心,表达了他除去赘肉的恒心。一个人的坚韧,就是要在逆境中汲取力量。突破困境,都是心志的淬炼;突破困境,都是认知的提升。庄子说:“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也。”他是说,面对挫折与挑战,一个人必须保持坚韧,才能以无形之力穿越万难。以柔克刚,顺势而为。张书和以坚韧之心,从而获得了强健的体魄。减肥成功之后,张书和依然天天保持骑行,风雨无阻。请看他写的关于骑行的一首词:“春和清明骑行郎。莺声长,燕声长。翠伞红缨,道上往来忙。记得相逢垂柳下,速干衣,轻着装。春光还是旧春光。桃花香。李花香。浅白春红,一一斗新妆。惆怅惜花人不见,歌一阙,精神强。”词句欢快流畅,健身后的愉悦,溢于言表。张书和每逢周末,总要去陪伴年迈的父亲,雷打不动。从这一点,不难看出,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孝心。这从他写的诗歌中,也能看出端倪:“秋风起兮日渐寒,父母年老事事难。疾病缠身需关心,儿女问候三春暖。敬老爱老守身前,孝义动感天地间。血脉相连浓于水,淳朴家风代代传。”张书和常说,乘老人健在,子女应该多尽孝,以免日后子欲养而亲不待。对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张书和向来是干一行爱一行。请看他写的诗歌:“奋战一线历暑冬,劳动精神砥砺行。风雨兼程争分秒,爱岗敬业戴月星。学习劳模勇创新,工匠精神铸九鼎。不忘初心中国梦,同心协力民族兴。”再看他写的《沁园春·电力扶贫》:“鬲津平原,百里秀水,千年沧桑。见胡苏宝地,光伏琳琅,高塔群立,英姿飒爽。发电风机,高耸入云,丹霞映照似画廊。须时日,机器欢声唱,助力工商。脱贫攻坚克难,国网铁军勇担当。举国精扶贫,民心所向;决胜小康,造福一方。电力先行,惠及民生,技艺精大国工匠,共期望,华夏齐携手,国富民强。”张书和沉下心来,醉心诗歌创作,文化底蕴日见深厚。张书和懂得,写诗歌必须有一颗沉静的心。一个人太浮躁,就难于托起岁月的厚望。只有沉得住气,关得住心,才能朝着既定方向,努力前行,自强不息。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独知。张书和写下的数百首诗词歌赋,见证了他的日夜兼程,见证了他的风雨彩虹。


                    书:随人书写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


        “书法”,是我国的传统艺术之一。它是以汉字为实体,以各种抽象写意化了的笔画为素材,以笔画间的结构以及字与字的组合、布白为形式,以文字意义、感情色彩、性灵气质、品德修养、文学造诣、艺术意境等等为内涵的一种艺术形式。张书和的书法,侧重隶书,曾得到王琦璋、王春泉、乔书忠、包书强等老师的指导,在长久的练习之中,形成了自己匀称流动、字体端庄,秀丽典雅的风格。我的第八部散文集《遇见苏轼》扉页上的书名,就是请他给书写的。出版第九部散文集《深藏诗词书籍中的蟋蟀》的时候,封面题款也是请他给书写的。我出版的九部散文集,已经被宁津县档案馆永久珍藏。这说明,他为我写的书名,也得到了永久保留。隶书,源于战国,孕育于秦,发展于汉,出土的战国简牍,就是带有篆书味道的隶书,俗称“古隶”。其风格是比篆书简约,用笔变圆为方,结体逐渐趋向方扁,笔画波挑不明显。东汉是隶书的成熟期,不仅有了字形方整、法度森严、波挑分明的标准体,也有书写任意,不太讲求法度的书写体。清代是隶书复兴时期,出现了众多隶书大家。张书和取《曹全碑》之遒丽飘逸风格,取《华山碑》峭厉方劲之势,从而使得自己的隶书,具有了华贵雍容、端庄大方的气度。张书和练习隶书,在他的诗歌中也有表现:“凤起裹雪刺骨寒,呵气成霜白绵绵。惊雷滚滚如提耳,闭门谢客把字练。”由此可见,即便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他也一如既往地练习书法。张书和曾经送给我一幅四尺整张的隶书作品。其上书写的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彻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据说正是因为在词中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之情,李煜才遭到了宋太宗的毒杀。这幅字在仿古宣纸上书写,古色古香,愈发显示出隶书的端庄大气,应该是张书和的隶书精品之作。2019年,张书和的隶书作品,荣获宁津文旅局组织的“庆七一书法比赛”二等奖;2020年,张书和的书法作品,荣获文旅局组织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书画比赛优秀奖;2022年,张书和的书法作品,荣获国网山东电力公司举办的“新韵入丹青,翰墨颂华章”书画大赛中荣获二等奖……一次又一次获奖,见证了张书和在书法道路上前进的脚步。明代的著名思想家王阳明曾说:“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所谓克己,就是要有严格的自律精神。因此,张书和十分珍惜时间,严于律己。事实说明,人不是因为优秀才变得自律,而是因为做到了自律,才会变得优秀。一个人自律的高度,决定了人生的高度。随人书写终人后,自成一家始逼真。张书和的隶书写的这样好,绝对是严格自律的结果。


                    画:兴来落笔写花鸟,贵取绘意非传形


        中国书画同源,最初的象形字,就是画出来的。中国绘画由原始社会到汉代的幼稚时期;再由魏晋发展时期,渐渐发展到隋唐的成熟时期,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此后,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等画种分科开始明确。到了宋代的全盛时期,各类画种的技法已经趋于成熟。到了元明清时期,中国文人画普遍发展,注重讲求笔墨技法,借绘画书写性情,讲究气韵生动,笔墨恣意,渲染到位,形神兼备。张书和学习花鸟画,师从花鸟名家李春奎老师,也得到著名画家孙胜利、吴君本、张东洲、崔吉泉、杨金岗、高文武等老师的悉心指导,进步显著。南齐著名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序言中,首先提倡“六法”,他把气韵生动放在第一位。张书和绘画,也十分讲究气韵生动,讲究形神兼备。他画的《月是故乡明》,近景是两组白桦树,中间一条小溪,逶迤像远方。白桦树下,有两只梅花鹿,一只抬头巡视,似在放哨;一只低头觅食,神态安详。中景是茂密的白桦树林,密不透风。远景是起伏的山峦,弥漫的雾气。天空有一轮明月,将银辉洒向山川树林间。整幅画面,静谧安详,让人感觉月色下的故乡,温馨而美好。他画的《百虫之王》,凸起的巨石之上,有一只惟妙惟肖的蟋蟀,但见它羽翅交错,正在发出洪亮的虫鸣声,圆头下双牙张开,尽显虫王之霸气,并未把近在咫尺的大红公鸡放在眼里。再看画面其他细节,巨石下一丛菊花开的正浓,表明此时已是中秋时节。巨石斜上方,有两竿翠竹斜伸天空,与远处的喇叭花,遥相呼应。整幅画面,突出了百虫之王蟋蟀的霸气,让人感觉到宁津不愧为国虫故乡。张书和画写意画,很注重线条的运用,善于将画与诗歌、书法、印章完美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艺术整体,使人在欣赏他的画作时,有丰富多彩的艺术享受。正因为张书和诗书画印都有涉猎,所以他的绘画特点,更加明显而突出。为了拓宽绘画范围,近些年他又拜文化馆的郝秀清为师,学习工笔画技艺。他画的工笔画《连年有余》,画面上有两朵盛开的莲花,莲花下水草间,有三条鲤鱼,一条是大红鲤鱼,两条是墨色鲤鱼。整幅画面 工笔细腻,晕染层次分明,达到了精品的程度。2019年,他的绘画作品荣获德州文旅局举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优秀奖;2020年,他的绘画作品荣获德州总工会“劳动我最美”优秀奖;2020年,他的绘画作品荣获宁津文旅局组织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三等奖;2021年,他的绘画作品荣获宁津文联“翰墨乡情”优秀奖;2022年,他的绘画作品荣获国网山东电力公司“新韵入丹青,翰墨迎盛世”一等奖;2023年,绘画作品荣获德州总工会“时传祥杯职工书画大赛”三等奖。2023年,他的绘画作品荣获宁津文旅局“礼赞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二等奖。大红的获奖证书,都是张书和绘画成就的见证。兴来落笔写花鸟,贵取绘意非传形。相信他在绘画道路上,能够继续获得更多的荣誉。


                    印:方寸之间天地宽,朱白辉映趣无边


        中国的篆刻历史很早,可以说是伴随着文字的起源和发展。石器时代的骨刻文,新石器时期的陶刻文,原始社会时期的木刻文,封建社会时期的甲骨文,简牍文,钟鼎文,都有篆刻文字的身影。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古玺,秦汉时期的印章,隋唐时期的碑刻,官印,私印,肖形印,黄神印章等等,都是篆书和雕刻的结合。它们不仅是实用品,也是艺术品,反映出古代社会风貌和人们的审美意识和情趣,是中国古代工匠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张书和从小便对刻印文字感兴趣,他可以手拿刻刀,摆弄大半天也不觉得疲乏。走上宁津县供电公司工作岗位之后,他得以系统学习篆刻知识,曾得到西冷印社张志鸿老师、国网印吧周威涛老师、黄卫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班后的业余时间,周末周日的空闲时间,都成了他探索篆刻艺术的宝贵空间。篆刻艺术,不仅仅耗费体力,也非常枯燥,买石材还需财力。面对困难,张书和也曾经陷入迷茫。他经过请教老师,才认识到学习篆刻艺术,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有浮躁心理。学习基本功,就是需要无休无止的练习,才能熟练把控刻刀的力度,把控刻刀的轻重缓急,做到不急不躁,游刃有余。为了学好篆刻,张书和买了《说文解字》字典、《篆刻常用字》字典、《篆刻五十讲》、《篆刻刀法百讲》、《篆刻研究》、《新编汉印分韵》、《增订汉印文字徽》、《秦代印风》、《元朱文印技法解析》等书籍,加深了对篆刻理论的理解,对篆刻技法的理解,也使得自己的篆刻技法日臻完善,或细腻秀丽,或粗犷雄强,或内蕴含蓄,或放浪不羁,以至达到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2018年,张书和被宁津县总工会聘为篆刻教师,光荣地走上了为宁津县培养篆刻新人的岗位。从那一刻起,张书和感觉到了自己肩头,承担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每一次授课,他都认真备课,计划出每节课所讲的重点,把自己学习篆刻的心得体会,分享给新学员。尽量让学员学的轻松,学的有趣,让他们不走弯路,或者少走弯路,激发了他们学习篆刻的热情。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张书和在宁津县总工会的篆刻学习班的教学,广受赞誉,大获成功。后来,张书和又接受宁津县文化馆的聘请,成为了文化馆公益篆刻班的授课教师。他手下的篆刻学员队伍,进一步得到了扩大。许多学员在学习了篆刻之后,不但学习专注度得到提高,性格也开始变得沉稳了。再后来,张书和又被万宏社区聘为胡苏学院篆刻院院长,他的篆刻授课之路,进一步得到了拓宽。而这也说明,他的篆刻技艺,他的篆刻授课,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认可。张书和曾经写诗来表达自己的篆刻情怀:“半生已过成老翁,一分聪明得春风。玩弄笔墨刀刻石,半醒半醉陶醉中。”由此可见,他热爱篆刻金石艺术,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2021年,张书和的篆刻作品,荣获德州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书法美术摄影大赛”优秀奖;2022年,张书和的篆刻作品,荣获国网山东电力公司举办的“行云入丹青,翰墨迎盛世”优秀奖;2023年,张书和在宁津县文旅局举办的“礼赞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书画比赛”篆刻一等奖。方寸之间天地宽,朱白辉映趣无边。张书和在篆刻天地间驰骋,深刻感受到线条的柔美与古朴,都赋予了金石方寸间的无穷魅力。可以预见,他的篆刻之路,注定会越走越精彩。


        2024年8月,张书和的书法、绘画、篆刻作品,被中国邮政总局,中国集艺、国礼艺术家邮品制作组委会严格审查通过,收入即将出版的1949——2024《我和我的祖国》大型文献臻藏册。这部限量版珍藏邮册,颇具艺术价值和收藏品味,是中国少有的集艺术性、观赏性、收藏性俱佳的珍品邮册。张书和因此也被评为:“我和我的祖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艺术功勋人物。多年来,张书和在诗书画印艺术领域默默奋斗,他的艺术成就终于得到国家级艺术平台的认可。一个人勤奋的程度,决定了他艺术道路的宽度和长度。张书和潜心学习,默默蓄力,那些安静努力的时光,注定会照亮他的多才多艺之路,故而他才会有这份光彩耀人的辉煌。



                                     2024年9月4日写于迎春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2 07:56 , Processed in 0.05679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