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97|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心所向,皆可往 ——走进喀什古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10-14 18:2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于文华 于 2024-10-21 11:22 编辑

                                                                  心所向,皆可往

                                       ——走进喀什古城


                                                                                                         □文/于文华

  儿子心心念念向往并想走进喀什,但,几年都机缘不凑巧,国庆节要么回了内地,要么有事无暇顾及,始终是一个梦,既神秘又浪漫,令人们忍不住去浮想联翩。今年终于如愿以偿,早早打算好行程。问我愿不愿意?其实,我也早已按捺不住神往那片神奇的土地……

  往事如烟,流年似水,生活说穿了就是一场旅行,谁都是匆匆过客。这不,国庆刚放假,就迫不及待,等儿媳从医院下班,十点多就从焉耆出发,怀揣着满心的期待和憧憬,踏上了前往新疆喀什及周边地区旅游的行程——这是一片充满神秘与魅力的土地,每一寸都散发着浓郁的异域风情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拐进吐哈高速后,一路坦途,路上差不多都是向喀什方向的自驾车,不是你超过我,我是你超过我,大家都是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赶路。从地名上看,大多有少数民族和的风味。如库尔楚,铁热克巴扎,雅克拉。阿克苏。图木舒克市。西克尔,阿图什,阿哈奇,伊尔克什坦,羊踏克库斯克,英买力。而野云沟,轮台,二八台,阳霞。库勒,阿恰。沙井子,伽师等地名明显汉族文化烙印。

  网上得知:喀什位于新疆西南缘,塔里木盆地西部,东临塔克拉玛干沙漠,南依喀喇昆仑山与西藏阿里地区,西靠帕米尔高原,是中国最西部的边陲城市,南疆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和农牧产品最大集散地。也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商埠重镇,东西方交通的咽喉枢纽和东西方经济文化和文明的重要交汇点。位于喀什市中心的喀什古城,面积4.25平方公里,约有居民12.68万人。老城区街巷纵横交错,布局灵活多变,曲径通幽,民居大多为土木、砖木结构,不少传统民居建筑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是中国唯一的以伊斯兰文化为特色的迷宫式城市街区。古城建筑风格融合了伊斯兰建筑的特点,展现了中亚和伊斯兰建筑的独特魅力‌。

  一路疾驰一千多公里,经过23个服务站,终于在晚上十点半左右抵达喀什(全称喀什葛尔,意为“玉石之地”),穿过灯火辉煌、高楼林立的新城区,来到一片宁静祥和、树木青翠的老城。找到儿媳在网上预订的一家乡村民居。是二层小楼,从窄窄的木质楼梯爬上去,穿过走廊,来到古色古香的房间,陈设虽简单,但有大床和空调,有独立卫生间,有热水就足够了。低调的奢华与古朴风貌,无声处诉说出当年古丝绸之路的沧桑历史。简单吃了些饼干和点心之类的,一路奔波,有些疲倦,洗漱一番,早早入睡。

  早上起床感觉昏昏沉沉的,脑袋不大清爽,想必早晚温差大,晚上忘记了开空调,加之这民居的窗户是木质的,且是单层玻璃,密封不严,冷风吹进屋中着了凉。吃了民居老板免费提供的牛奶、面包和鸡蛋,喝了感冒药,就赶紧收拾东西,因老板一再安顿要提前去找有利位置,不然车无法停,人多的水泄不通,根本挤不进去——这样,就无缘亲眼看到热闹非凡、别具一格的开城仪式了!

  一家人八点半左右匆匆忙忙驱车到东南面的停车场,待停好车,本欲先看看近在咫尺的高台民居,但抬眼看,马路对面绿树掩映下着土黄泥墙上的“喀什古城”那儿,好像人头攒动,人们络绎不绝。赶紧穿过人行道到那儿排队——哪有什么位置,路口和东西两面早被人里三层外三层围的严严实实(音响中反复播放着开城仪式将准时在十点半开始,请游客有序排队)。为真切看到开城仪式,从人群中挤到了最前面,但后面早已排好长队的人嚷嚷着别挡了她们,只好挤在留出来宽阔通道东面的黄色土墙跟前。刚站了几分钟,维持秩序的警察开始出动了,他们拿起铝制围栏,要求所有人都自动站在围栏后,我自然属于被清理之列。只好穿过通道,走到西侧人群中,厚着脸皮,央求早站立多时的人稍让让,从警戒线下人缝中挤了过去,站在几个妇女身后,总算是抢到个位置。就是不知道老妻和儿子、儿媳和小孙女她们在哪里——前后左右到处都是人(据说国庆节某天,喀什古城单日游客达34万人),从我刚刚站立的地方瞅了半天,哪能瞅见她们。妻子她们好在几个人哩,小孙女一定会呵护周全的……

  有悠扬而优美的音乐如涓涓细流般,一缕缕从高级音响传来,石板铺就的城门前的通道,许是常年被众人踏走,已然磨的光滑如镜,蜿蜒伸展向城门,将我的目光引向那未知的深处。路面被临时管控了,许许多多的人围住了宽阔的马路。万众瞩目中,古城二楼上陆续走出一伙人来,大多为身着传统服饰的维吾尔族中老年男女,每人手持一件乐器,或胡笳,或琵琶,或二胡,或长笛,或手鼓,或冬不拉,或芦笙,或弦子等十余种不同民族的特色乐器……他们演奏出一曲欢快激昂且充满西域风情的乐曲,将所有人的心和思绪带到遥远的过去,。

  在岁月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地方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喀什古城便是其中之一。瑞典东方学家贡纳尔·雅林在《重返喀什噶尔》一书中描写道:“喀什噶尔城被大约10米高结实的城墙环绕着,城墙是用晒干的土块加上填满土块缝隙的泥修筑而成的,与外界的交通是靠4个巨大的城门。城门暮闭晓开,城里总是半明半暗,而城外绿茵处处、阳光灿烂……”如今其他的城门也许被多种原因被毁,唯留存东门成为沧桑历史的见证。马可·波罗曾描述喀什:“有不少商人由此地出发,经行世界贸易商货。”当我亲临这片古老的土地,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走进了一段段尘封的往事,亲身感受着它那独特的历史魅力与悠久。

  一曲完毕,高亢的号角声响起,一场热闹非凡的开城仪式在古城东门拉开了帷幕。

  几个身穿铠甲的战士早已手握旌旗,在城垛上就位,他们如青松般站立,目视前方。坚定的眼神,飒爽的身姿,猎猎的旗帜,仿佛千年前的守城士兵,守护一方安宁。开城仪式是集民族音乐、人文历史、多元舞蹈(包括胡旋舞、汉唐舞、波斯舞、龟兹乐舞等)等元素于一体的特色表演,吸引了各地游客的竞相围观和亲眼目睹的强烈欲望。据说仪式由“史上名城、融汇文明、智慧幽默、古城来客”等部分组成,采取旁白、对话、舞蹈、杂技等多种艺术手段,生动展现了古丝绸之路的历史风貌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内涵,为观众带来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我看到络绎不绝的人群,持续不断从四周向古城涌来,尽管前后左右的位置早已被围得水泄不通,但人们却一点也没有停下脚步的意思——既然翻山越岭,或乘飞机、或坐高铁,或自驾小车不辞辛劳的来到古城了,也许,从远处,从人缝中总能窥见那壮观的场景,最起码从热烈的氛围中现场实地感受一番,从震耳欲聋的高歌劲舞中体味开城仪式的不同凡响。

  果真,一阵高亢、激越的音乐过后,从城门中走出高举旌旗的士兵,他们象征着汉中央政权在西域统治的开启。身穿古装、身强力壮的八位英俊男子,四位少数民族服饰的浓鼻大眼俊俏少女,双手紧握孔雀羽毛,以古礼向人们送上真挚而美好的祝福。扩音器里传出:“西汉张骞领皇命,两入西域出使行。喀什城酒凝乡情,丝绸之路冠古今。身虽故去上千载,心却未离半刻钟。相聚城门探乡亲,隔空叙旧班超人……”甜美好听的声音里,传达出出场的将是中国历史上开掘丝绸之路功莫大焉的张骞。人们看到在手持弓箭和盾牌的士兵引领下,骑着白骆驼,手持象征汉朝黄威的符节,身着大汉服饰,满脸坚毅、果决的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师西域。他饱含着对西域的深情与对使命的担当,开通了中国与西域诸国的人员及商务、文化交流的陆地通道。此后,一条影响深远的陆上丝绸之路由此凿开,功莫大焉!

  “班超投笔西域行,安邦定国报佳音。三十六人入虎穴,六头火炬匈奴焚。身虽故去上千载,心却未离半刻钟。追随前辈聚城门,隔空同迎四海客。”紧接着从这样的话语里,投笔从戎的班超骑着高头大马,以壮志豪情及对国家的无比忠诚,先后出使西域31载,收复五十余国,实现了汉武帝“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的伟大梦想,保证了“丝绸之路”的长时间畅通,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民族间的团结与融合,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他们以坚定的信仰,果敢的勇气,诠释了中华民族对边疆的坚守与对国家的担当。观众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温度,对这座古城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和无尽的遐想。开城仪式以鲜活生动的方式,将历史与现实无缝连接,让游客在欣赏艺术的同时,领悟到历史传承和文化内涵。而翩翩起舞、英姿飒爽的少女,优美动人、翩若惊鸿的舞姿,诙谐幽默、热情洋溢维族大叔的出现,让游客感到喜悦和兴奋。现场气氛特别热烈而欢快,人们沉浸于这优美奔放的音乐、多姿多彩的舞蹈和多元文化的渲染中。

  上下千年,风烟万里。是的,气势恢宏的场景,惊艳绝伦的景象,让游客叹为观止;而醇厚的文化韵味,炫丽的民族舞蹈,身着华美服装的少女,威武雄壮的男子,又使游客感受与体味古城的独特文化底蕴。“穿越西去东来的历史天空,喀什上演着一幕幕动人的场景,古丝绸之路孕育了和合与共,温情述说着一个个和而不同的篇章。生活在喀什的不同民族以共同的文化习俗为载体,多元文化交融一体,在这里共同生活、相互学习,其乐融融,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是谁,让激荡创造性包容;是谁,让期盼携幸福前行——是文明,律动起脚下这块大地的身影;是文明,灿烂了头顶这片天空的彩虹。喀什,这丝路交通的要冲;喀什,这商贾路桥的游隼,在新时代飞出了新的黎明,北望神州,焕发青春”。人们在这样的讲述中,眼前仿佛浮现出喀什在文化的激荡和文明的滋润下,一天天一年年创新发展,在新时代更是随西部大开发和改革开放的热潮而突飞猛进,日新月异……

  美丽动人、顾盼含情,身着彩衣的维族少女,美轮美奂、眼花缭乱的舞姿让游客如痴如醉。看到远处的高大木质架架车上拉来了一金黄色宝盒——盒子打开后,钻出一头饰如圆镜般高耸,身穿汉服,疑似韩家公主的女子在车上翩翩起舞(古城不远处,有座香妃墓,据说还是清乾隆皇帝的香妃,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人们惊奇的发现在古城二楼高台上,亦站立着同样头饰和打扮的女子,跳的舞亦一模一样,只不过一个在下,一个在上。不由得想起央视喀什春节晚会上的场景,处处是舞台,处处是莺歌燕舞!尔后一阵欢快而激烈《阿凡提之歌》旋律中,一大叔赶着一头乖巧、可爱的黑小毛驴上场了,让游客领略到了古城居民幽默诙谐、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人们更兴奋更喜悦。随后少女们拿着大幅丝巾,男子双手握着手工地毯,这既是展示独特的非遗文化,又是维族生活的最佳展示。最后全体演员跳起了时尚流行的科目三以及欢快热烈的现代舞,以欢快飞扬的舞蹈,开放包容的胸襟,欢迎来自全国各地天南海北的游客朋友。这真诚友好的笑容,激情奔放的舞姿,优美动人的旋律,喜悦热烈的气息,风情万种的氛围让游客眼花缭乱,叹为观止,人们禁不住从心底油然而生:确实不虚此行!

  开城仪式是古城对游客们的一道开胃大餐,可用震撼、多元和富于西域风情特色而著称。民族风情浓郁,场面气氛热烈,优美的舞蹈伴着动人的民族乐曲,让人心情激荡,有即刻欲融入其中的冲动。当我们随潮水般的人流,涌进古城的街巷,犹如水滴流入了大海,万万千千的众人历时被不同方向的巷子“吞没”了。古老的城墙,用它斑驳的身躯诉说着往昔的沧桑。土黄色的墙壁、雕花的门窗、五彩的屋檐,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主人的精心与巧思。整个土黄色民整体居呈中世纪风情,与湛蓝色天空形成了强烈反差。正因如此,每一处房屋都古色古香,每一处转角都有属于它自己的故事。历史文化的沉淀,使喀什古城成为不同历史时期的标本和版画,弘扬研究古西域城市的活化石,也是研究古丝绸之路文化最有价值的、最具影响力和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名城。人们情不自禁的纷纷拍照留念,脚下的石板路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映入眼帘的是古老四通八达的街巷和独具特色的泥墙建筑。房连房、楼接楼,曲折通幽,不少老城的居民在修建二楼时,将楼延伸跨过街巷,搭建出“空中楼阁”般的房间,相接相连成为一体,既可部分解决居住面积紧张难题,又使房屋更具美感和活力。

  我和老妻沿台阶一步步走进街巷高处,一种悠然的慢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时光恬淡,岁月沉静,生活在这儿的人们怡然自得,仿佛身处世外桃源。走十多步就是一个古色古香的院落,里面敞开着门扉,可随意走进去,每家每户都喜种花草。家门口、庭院中、窗台上都种上了鲜花和植物,每户都像一个小花园,摇曳着民族风情。游客可随意抚摸陈设的设施设备和小商品,可拍照留影,主人都很随和,始终微笑着,小心翼翼用汉语解答着。店铺虽小,却勾连着中亚、南亚,以及更远的世界;也许貌不惊人的店主,可能就是来往丝路的商贾世家。而我们走着走着到最高处的房屋就没路了,只能原路返回,退回到原来的巷子中。各种时令鲜花与建筑物上的各色雕花辉映成趣,协调自如,溢满着西域风情。青砖铺砌的街巷,有的宽敞,有的幽窄,错综复杂,纵横交错,布局灵异,几乎像个巨大迷宫。“不到喀什,就不算到新疆”。这句话被印在了喀什古城的墙上。而我说;不到喀什古城,就未曾来过喀什。这里既是旅游景区,也是居民生活区,更是多民族交融互动的人文区,水乳交融,难分彼此。据说古城如今还生活着6000多户居民,人口达2万多人,这种旅游与生活的和谐共生,让喀什古城显得更加生动与真实。

  尘土与露水并存,喧嚣与寂静呼应。古城是古老的又是现代的,是宁静的又是喧闹的,是色彩斑斓的又是开放包容的……也许有一千个人,就会对喀什有一千个不同的认知,一千个人写喀什,就会有一千种多元化不同表达。我们从另一个方向的街巷拾步向上,又是另外一番景致。处处给人以惊喜,人文景观各不同。斑驳发黄的土墙,雕琢精美的木雕门窗,精美的砖雕则展现了工匠们的高超技艺。蜿蜒曲折的小巷,仿佛将人们带入了时光的隧道,回到了往昔的难忘岁月。在一处二楼狭窄破旧不堪的民居前,挤满了前来拍照打卡的人群——越是破旧,越有年头和沧桑厚重感,也更显时代感和艺术性。有条以彩色墙壁和独特建筑风格而闻名的彩虹巷,墙面被涂成了七彩缤纷的颜色和不同的彩塑图案,并用多种花卉加以装点,置身其中仿佛走进了一幅绚烂多彩的画卷,且随人的走动,犹如电影画面般随风而动,令人难忘。街头巷尾,维吾尔族同胞们的欢声笑语,满街身着维族服饰的“古丽”“巴郎子”(许多少女、少妇、妇女和青年、儿童,不约而同穿上维族服饰),让自己化作维族的一份子,或开抖音、快手在直播间让朋友及粉丝观赏古城风姿,或拍照留影,让自己的靓丽身影在古城留下可爱一页,而孩子们奔跑嬉戏的身影,又让这座城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今月曾经照古人,古城繁华今胜昔。老城居民与时俱进,不仅经商,还有将祖传的手艺在自家店铺接展示,像铁器铜器木器陶艺金银玉器店,和其他精致的手工艺织品及品乐器,边制作边经营,人们观赏着、谈论着、赞美着,每件工艺品都朴拙而精美,蕴含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它们是喀什古城独特文化的象征,也是历史传承的见证。

  我们走进一条手工制作各种精美工艺品的街道,老远就听见“叮咚做响”——原来是家铜器皿制作坊。眼前大的铜花瓶有一人多高,壶面上用浮雕技法雕饰着花鸟虫兽,四季花卉及人物景观,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而旁边的小铜花瓶则小巧玲珑,人物景观雕饰得更为细腻、生动、传神。不过这些铜器皿的雕饰,完全没有北京琉璃厂雕饰精美的东方色彩,反倒大多具有西欧古典的艺术和多民族融合的韵致,旷达唯美而颇具个性……这些工艺品传承着维吾尔族绵延不绝动人心弦的文化艺术,是多民族文化互相融合、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不断创新发展的结晶。有家店门口有位维族老者,弹奏着一种他们的传统乐器热瓦普,乐调中激昂略带有明显的哀思,悲伤中带有着欢快,随意吟唱着一曲听不懂内容的歌儿,他在自娱自乐,忧伤着内心的忧伤,诉说着生活的哀愁……

  中华民族热爱和平,向往自由,历史上那些为人民谋利益的人,总在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且世代敬仰!我们随着游人,随意前行着,看前面高台上一骑马的黑色塑像,上写:汉代校尉耿恭,拾级而上,是二层古楼,上面的字上显示出是耿恭祠。相传已有千年历史,一直受到当地各族百姓的珍爱和保护。一楼门柱对联上书:“泣血筹逊千秋业,掬心报国百世歆”,度娘说校尉是汉派往西域的驻屯兵的军事长官,在汉王朝经营西域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都护之下便是校尉,都尉,丞,司马,下设曲候,司马,承,史等,再下设屯长令史,承等职。二楼门柱上书:“驰骋绝域飞泉流日月,守望山浩气壮乾坤”。随游客走进有文字、有图片、有实物的祠堂,有文字说明,知道了耿恭的生平事迹:明永平十七年担任枝尉(公元74年),十八年抵御匈奴。建初元年迁水长校尉。其时金蒲城(今新疆吉木萨尔县)陇西羌反,乃上书言方略,绍召入问状。率士卒500O人,驻军枹罕,数与羌接战。次年击溃诸未服者,首虏千余人,获牛羊四万余头,烧何羌等十三种数万人,皆到其军中受降。以骁勇善战著称于世。这些简洁传神的文字,记述了
耿恭的所做作为,而鲜为人知的却是晚年被谗言而罢官,后在贫穷与疾病及郁郁寡欢中去世。但其精神和事迹却被人们永远记住:一代“兵神”耿恭为了汉朝重新经营西域,开通丝绸之路,以区区数百兵力死守绝境,面临绝境,志向坚定。当汉军粮食耗尽时,令士兵以水煮铠甲弓弩,吃其上的兽筋皮革,誓与疏勒共存亡。面对敌众我寡的局面,他不坠青云之志,匈奴以“封王,嫁公主”诱之,耿恭亲手处决匈奴劝降使者以示誓死不降,率官兵坚守数年,拼死抵抗。曾作诗吟道:“饮风吞沙可饱腹,落雪为裘拥铁骨,无有铠弩战歌护,万里天山我穹庐……”等援军到达疏勒城时,耿恭唯剩26人。26人守卫一座城,对抗数万人的匈奴军队,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这又是一种什么精神?他的坚韧和节义超越了时空,唤醒了整个大汉民族的骄傲和自信。正是这种坚定忠诚,英勇不屈,誓死报国的精神,使中华民族之根深扎泥土,使中华民族之魂传承至今。听说喀什城区东北有处泉水,清时被称为“耿恭泉”,共有九个泉眼,早年在此居住的汉族群众又称其为“九龙泉”,不知现在此泉还留存于否?《后汉书》作者范晔被其精神折服,长叹流涕、泪如雨下。千载之后,北宋名将岳飞因仰慕耿恭,乃因其典而作词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留下了千古名句!

  贪婪地不想放过古城的每一条街道,不停地走着、看着、拍着,一时竟恍惚了,像是走进了一动态的民居民俗博物馆,又像是走进了一段有生动画面,有众多人物活动的现代话剧中。早上起的早,肚子有些饿,我们走进了一家鸽子汤店。看有的水果店门台阶竟铺设有印花地毯,看到井盖上赫然写着:丝路印象城。走进店中,一位威猛而笃厚的维族大叔笑着用汉语问:“你们吃些啥?”既然喀什的鸽子汤很出名,而此店又是百年老店,想必味道不错。妻说她饼干、水果等杂七杂八吃饱了,要一份即可。鸽子汤有些单调,就要了份鸽子汤面。不一时,饭端来了。面是挂面,清汤寡水的,仅放了几片香菜。倒正合感冒了清淡胃口,一只熟鸽子,大叔善解人意的端来两碗汤汁(平生第一次吃到了一份变两份的老板),里面放十几粒熟豆子。将面给老妻捞几筷头,吃了面,就着鸽子汤,撕着吃了鸽子。窃想着究竟是给一份的饭钱还是双份?遂问:老板是35元一碗吗?他正坐在饭桌前刷抖音,嘴里倒是应着:嗯!付钱,走人,但心中却对维族老板心生敬意!并非单纯的多给了碗鸽子汤,而是他那么理解与宽容,友善的态度,温和的言行,得体的举止,知道疼爱妻子,必定会分而食之。可要两份,却委实有些小贵……

  下午我们继续漫步于喀什古城,感受着千年岁月留下的痕迹。曾去过天府之国成都的宽窄巷,走过西安和银川的回民巷,也曾在学习培训中,参观过天水保存完好的胡氏古民居建筑,其隔街相望的南宅子和北宅子沉淀着岁月的沧桑,积累着季节的悲喜,喀什古城的巷弄宛如迷宫,却又自成一派秩序井然,传统民居错落有致,不像其他城市商业街那样喧嚣嘈杂,没有吆喝叫卖声,没有讨价还价声,有的只是游客默默的欣赏和惊叹的赞美声。雕花的门窗、精美的廊柱、幽静的廊道,随风轻摆的葡萄藤、晾晒的鲜艳衣物,让人眼花缭乱,尽显古城独有的韵味。窗饰和墙面花纹秀丽多彩,有的土墙上更是镶嵌了纯白色宝瓶和金黄色南瓜等,显得别具一格,独具魅力。漫步古城曲径通幽、别有洞天的街巷,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千年前的西域。层叠错落、古朴美观的民居,加上花帽、铜器、土陶等,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使得整个古城就像一座“天然摄影棚”。喀什古城的历史不仅仅体现在建筑和手艺上,更体现在这里的淳朴好客、天性友善的人民身上。他们热情好客、善良淳朴,让人们在这座陌生的城市里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友爱的力量。听他们讲述古城的故事,那些曾经的辉煌与挫折,都成为了这座城市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座古城,用它的温暖与包容,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能找到心灵的归宿。

  我们穿过独具特色,装饰精美,颇具维族特色高大而威严的门楼,走进了高台民居——整个民居散落在一处高台上,呈放射状四散开来,大多为二层土木结构小楼,也有三层的。这里的民居更古朴,更多沧桑感与历史厚重感。房屋大多依崖而建,每代人都会在祖辈的房上加盖层楼,这样代代传承下来,就形成了如今层层叠叠,颇具规模的高台民居。听说这里是喀什唯一尚存的生土建筑群,素有“活着的千年古城”之称,是国内唯一保存完整的迷宫式城市街区,也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生土建筑群之一,这里的民居高低错落,纵横交错,蕴藏着浓厚的民俗文化气息,犹如一座巨大的迷宫,让人一不留神就会迷路,被国内外旅游者称为“活着的人民博物馆”。在中外旅游者眼中,总体看很是壮观,从远处望去有一种古罗马城堡的感觉,虽则简陋破败,但经久耐用,据说有的已使用了数百年,这些房屋修建的看似随意,却异常巧妙,匠心独运。一砖一瓦都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斑驳的土墙是历史的见证,街边的传统手工艺品店琳琅满目,也有经营玉器古玩、金银首饰和民族头巾服饰、地毯壁毯之类的。游客们品尝着当地的美食,香气四溢的烤羊肉串、美味的馕坑肉和烤包子,香甜的瓜果,每一口都让人的味蕾沉浸在幸福的滋味中。由于喀什地处南疆,是整个新疆最大最全的水果产地。这里的瓜果菜蔬因日照长,土质松软肥沃,含糖量和营养成分都是全疆域最好的。水果的种类也最为丰富,喀什噶尔、疏附的石榴,阿克苏的苹果,木亚格甜杏、伽师的瓜和葡萄、无花果、蟠桃以及和田的玉枣、骏枣都是相当闻名的。沿街售卖的从未见识过的佛心果、辛夷花和特别硕大的葡萄干,每每让人叹为观止,尤其是石榴,到处有鲜榨现买的石榴汁,每杯15元,我们讨价还价,以10元的价格要了一杯,妻子品尝后说:特别鲜,特别爽!眼见一维吾尔族小巴郎子,端着削好的火龙果、甜瓜和苹果。但兜售了半天,好像没有开张的样子。他既不会忽悠人,又好像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和技巧,只能是一圈圈来回转悠着……

  
      当夕阳的余晖洒在喀什古城的一个个土黄色屋顶之上,整个古城仿佛被渲染成了一片金黄的色泽。那一刻,我站在街头,望着眼前的美景,心中充满了感慨。这座古老的城市,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依旧散发着迷人的光彩。它的历史魅力和悠久文化,如同一部厚重的书籍,让每一个走进它的人都为之沉醉,为之着迷。这里不仅有绚丽壮观的自然风光,还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热情好客的人民。这座古城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成为了我生命中一段美好的回忆。我期待着再次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继续探寻它的美丽与神秘。

  喀什古城就像是时光机,把每个人带回到那些书信很慢、车马很远、一生只爱一个人的久远年代,一座千年的古城,有人说其实喀什古城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民风纯朴,生活宁静,特色鲜明,以及其持续的生命力和鲜活力。告别喀什古城时,我带着满满的回忆和感动。著名作家王蒙先生在其作品《永远的美丽》这样深情赞美:“时光匆匆,来了又要离去,就像在匆忙中去会见一位多年未遇的老朋友,来不及细细端详与叙谈就又要分手了,再见紧接着你好,未能尽情的遗憾与终于平安聚首的庆幸互相弥漫,抵达的欣慰,临去的依依,化成我最良好的祝愿:喀什永远美丽!喀什更加美丽!”
我知道,这座城市的魅力已经深深地印在了灵魂深处,成为了生命中一段难忘的旅程,悄无声息却又执拗顽固地留存于我的心中——期待着未来的某一天,能够再次走进这片神奇的土地,继续探寻它的历史与文化,感受它那永恒的不凡魅力!

    是的:“张骞十三年栉风沐雨,玄奘相伴经笈,跋涉万里,左宗棠出征年近古稀,他们步步坚定,只为心之所向……”,只要心有所向,胸中就有梦,脚下就有路,高山可涉,大河可跨,世间一切皆可抵达








9922720e0cf3d7caf7de01aef56d1d076a63a9ba.jpeg (688.05 KB, 下载次数: 81)

耿恭塑像

耿恭塑像

432.gif (3.66 MB, 下载次数: 85)

432.gif

435.jpg (177.44 KB, 下载次数: 70)

435.jpg

445.jpg (141.63 KB, 下载次数: 79)

445.jpg

440.gif (2.12 MB, 下载次数: 84)

440.gif

442.jpg (158.89 KB, 下载次数: 89)

442.jpg

440.gif (2.12 MB, 下载次数: 74)

440.gif

0cbb60693b5f44bc930c01e30f4efcb2.jpg (52.48 KB, 下载次数: 94)

0cbb60693b5f44bc930c01e30f4efcb2.jpg

评分

6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4-10-15 07:02 | 只看该作者
沙发,容我慢慢细品
3#
发表于 2024-10-15 07:20 | 只看该作者
美文美图,欣赏学习,早上好☀️
4#
发表于 2024-10-15 08:26 | 只看该作者
图文并茂!欣赏学习朋友佳作!
5#
发表于 2024-10-15 08: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童心是 于 2024-10-15 08:27 编辑

文华朋友早晨起来好啊!
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5 11:40 | 只看该作者
重庆若雪 发表于 2024-10-15 07:02
沙发,容我慢慢细品

谢谢重庆若雪文友第一时间的点评及欣赏,可惜有些感冒,走马观花走了大半天,晚上没有领略其夜景……心心念念去神往的喀什,却因为身体原因,未能尽情游览……问好文友!

02bcb9063b20806b570c7b9b92267869.jpg (175.82 KB, 下载次数: 64)

02bcb9063b20806b570c7b9b92267869.jpg
7#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5 11:42 | 只看该作者
匡建华 发表于 2024-10-15 07:20
美文美图,欣赏学习,早上好☀️

感谢建华文友的评读及支持,问好!

1me3012000fi6azqq013F_W_800_0_Q90.jpg (511.18 KB, 下载次数: 57)

1me3012000fi6azqq013F_W_800_0_Q90.jpg
8#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5 11:43 | 只看该作者
童心是 发表于 2024-10-15 08:26
图文并茂!欣赏学习朋友佳作!

感谢童心是文友的欣赏及支持,祝福安好如意!

2ce2fe3d21138c2e478b73123b51b8ec.jpg (165.18 KB, 下载次数: 59)

2ce2fe3d21138c2e478b73123b51b8ec.jpg
9#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5 11:45 | 只看该作者
童心是 发表于 2024-10-15 08:26
文华朋友早晨起来好啊!

早上好童心是文友!
    真挚的问候让生活充满阳光和,感受到温暖的力量!

791.jpg (570.29 KB, 下载次数: 61)

791.jpg
10#
发表于 2024-10-15 17:12 | 只看该作者
文华兄的文向来厚重,这篇也是如此。
虽然是游记,但人文地理,历史掌故娓娓道来,丰满而蕴藉。
11#
发表于 2024-10-16 08:45 | 只看该作者
文章以游喀什为题,着重介绍了喀什的地理环境,人文及历史。文中以较重的笔墨记述了古城的仪式,并通过对仿古仪式的描写,衬托出了浓郁的民族风情。文章引经据典,谈古及今,知识底蕴浓厚,历史感极强,欣赏,问好!
12#
发表于 2024-10-16 09:37 | 只看该作者
行走,眼睛里不仅有美景,思想里更有美文,这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构筑成伟大的文明。
于老师的文章一直以来都很严谨,很真诚,也很厚重。此文亦然。
13#
发表于 2024-10-16 11:10 | 只看该作者
喀什是个美丽的地方,去年这个时间去的,美的不想回来了。老师的美文,让我又开始向往。
14#
发表于 2024-10-18 13:00 | 只看该作者
一直说去喀什游玩,却总是没有合适的时间。先在老师的美文里领略一番喀什的风景吧!
15#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9 22: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于文华 于 2024-10-19 22:21 编辑
何足道哉 发表于 2024-10-15 17:12
文华兄的文向来厚重,这篇也是如此。
虽然是游记,但人文地理,历史掌故娓娓道来,丰满而蕴藉。

多谢何足道哉先生的厚爱与点评及简洁传神的鉴赏……问好先生!祝福安好!

935.jpg (521.53 KB, 下载次数: 62)

935.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5 08:39 , Processed in 0.092022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