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13|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兰州漫游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11-9 13: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文珺 于 2024-11-9 14:48 编辑

  关于兰州城的记忆,大多还停留在上学和考试阶段。


  那一年,被安排要上职业中学的服装设计课,就去兰州一所服装大学学习。学业中途而止,却被蚊子咬的体无完肤,至今难忘。后来,参加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从大专到本科,持续六年的参考史,也是今生最拼了命为自己所爱的专业付出努力的一段时间。再后来,就是陪父亲去看病,兰一医院二院,都去过了,但还是没有留住父亲的生命。再以后,都是路过,瞅一眼黄河,瞅一眼中山桥。但像如今这般漫无目的的闲逛,还真是头一遭。


  


  老朋友在兰州多次相邀。先是邀我去看植物园的菊花,因事耽搁,未能成行。这次,又邀观赏水车园的秋景,还说若再不下来,秋天就过去了。于是,在秋天的最后一天,来到了兰州。


  高铁开通后,出行变得极为便捷。以往近两个小时的车程,如今一个小时就能抵达。但虽说只有一小时的路程,气候却有了显著变化。高原小城已呈现出草木枯寂的初冬景象,而兰州城内,秋色依旧浓郁。


  抵达兰州西站,再转乘地铁到海关口出站,好友已在冷风中等待着我。见到的瞬间,心中满是激动与喜悦。人生在世,能有一个与你同频的人,实乃幸事。有人说:一段舒适的关系,不仅要让对方感到惬意,自己也要自在。爱情如此,友情亦如此。


  与好友相识已有十几年,曾是同事,后源于共同的文学爱好。在慢慢的交往中,这份情谊愈发温暖。她迁居兰州后,回小城的次数渐少。我每隔一段时间便下来,一起逛街、喝咖啡、逛书店,聊聊女人间的话题,然后回去继续平淡的生活。这次前来,我们打算去她秀妹妹家。


  秀妹妹也已退休,今年春天搬到兰州,老公未到退休年龄,所以目前她独自居住。夏天时我来过一次,三个女人聚在一起,逛公园、拍照、去黄河边喝茶,无比开心快乐。这次,继续去她家住,享受几天三个“伪单身女人”的快乐时光。


  秀妹妹已在家准备好了简单的午餐。吃过饭,休息片刻,决定前往银滩湿地公园。


  公园面积很大,小径蜿蜒曲折,有鱼池,有鸭池鹅池。但游玩的人不算多,大多是中老年人。如今的城市公园,似乎成了这些闲散中老年人的专属去处。


  有人独自在一个角落吹奏着深情的萨克斯曲,我们坐在椅子上聆听了许久,心情也随他的曲子起起伏伏无数次。还有几个男人在那个“天一生水”的穹窿型建筑下唱歌,时而抒情,时而激昂。唱得虽不算好,可却乐在其中。还有几个女人在跳舞,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几个动作反复练习。


  树木的叶子大多已枯萎。留在树上的,已不再鲜艳夺目。红色渐渐变黑,黄色宛如一块用旧的手帕,不再好看。一心期待看到的,黄河岸边的七彩爬山藤,除了高处的少许叶子,就只剩光溜溜的藤条了。


  草木万物皆遵循自然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随心漫步,竟走到了公园尽头,又折返回来,逐渐走进一条由蔷薇花搭建的走廊。斜阳西照,光影从花架洒落,斑驳迷离。有女子坐在栏杆上拍照,陆离的光,给她的脸庞镀上一层迷人的光泽。女子并非倾国倾城,但年轻朝气的面容,在光影映衬下,格外动人。竟还看到了几朵迟开的蔷薇,暗红色的花朵在空旷的枝头寂寞绽放,宛如迟暮的美人。青春远去,回忆都略显疲惫。不过,花开花落终有时,顺应季节的变化,方能迎来重生与希望。


  


  次日,前往敦煌艺术馆。


  艺术馆位于水车园隔壁,朴素而低调。馆前空地上,有几棵梧桐树。部分树叶飘落,部分仍留在树上。留在树上的金黄灿烂,落在地下的,铺在老绿色的草坪上,恰似一幅美丽画卷。朱红色的院墙,金色的树叶,绿色的草地,尽显晚秋的宁静祥和。


  由于尚未去过敦煌莫高窟,在此只能从理论和想象的层面感受其魅力。不过,敦煌艺术馆的建筑设计在多个方面展现了敦煌文化的特色。


  其色彩运用常倾向于敦煌壁画中常见的土黄色、棕褐色等,与敦煌的沙漠环境相融,营造出古朴厚重的氛围。外形轮廓或许模仿了敦煌石窟的拱形和穹顶结构,展现出独特的空间感与庄严感。建筑的装饰图案多取材于敦煌壁画的元素,如飞天、莲花等,通过雕刻或彩绘呈现,增添了艺术韵味。在布局上,可能借鉴了敦煌莫高窟的洞窟排列方式,形成错落有致的空间层次。建筑材质的选择也模拟当地的砖石,体现地域特色与文化传承。门窗的造型或许模仿石窟的形状,令人联想到敦煌文化的神秘与深邃。


  敦煌文化博大精深。在这个艺术馆里,虽只能做浅显的了解,但馆窟口的那座东方微笑佛像,着实生动。


  在人们的印象中,佛总是神秘的。但这两尊菩萨,却带有某种凡人特质。他们或许正在聆听佛的传道,却明显走神了。两人头对头窃窃私语,也许在议论佛的某个偈语,也许在谈论自己听到的新鲜事,总之,此时的他们,像极了在某个场合窃窃私语的我们,亲切而温暖。我的两位朋友,已被馆内宏大的场景和精妙的佛像深深吸引,一幅一幅认真地观赏着,如同她们在生活中认真的模样。


  走出敦煌艺术馆,眼前便是水车园。虽多年未曾前来,但与记忆中的差别不大。黄河水雄浑绵长,以其特有的风姿缓缓流淌,一如往昔与未来。每次见到黄河,内心总会泛起波澜,仿佛内心的某些积郁被消融。或许,这便是大自然的治愈力量。老水车吱呀转动,无数的水花被卷起又落下,古老与现代,在时光中交错。


  


  第三日,相约前往省博物馆。


  以往来兰州,要么去东部市场买衣服,要么去张掖路品尝美食,如今却不同了,到了兰州,就想去博物馆看一看。我们自嘲着自身的变化,同时也为这种变化感到欣慰。当一个女人学会从物质享受转向精神追求时,相信她已发生了本质的转变。


  前几日去市博物馆,看到了咱大凉州出土的铜奔马复制品,听闻原件在省博物馆。所以今天的首要任务,便是去二楼河西文明馆观赏铜奔马。


  作为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铜奔马安静地陈列在二楼中间的一个展台里。来来往往的人,多数都在它面前驻足。有人静静观赏,有人用手机拍照。


  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马超龙雀”等,为东汉青铜器,国宝级文物,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为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一匹骏马,穿越千年时光奔腾而来,诉说着那个时代的辉煌。这是一匹历经时光洗礼的马,且不说其发现过程的艰辛,单论它承载的历史意义便非同凡响。


  东汉时期,青铜业的发展为工艺品行业注入新的活力。铜奔马是在汉代社会尚马习俗的影响下诞生的,具有重要价值的青铜工艺品。马在汉代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军事装备和农业生产畜力,在各种场合被神化和赞颂。汉代通西域,设河西四郡,马发挥了独特作用。根据河西汉简记载,马被广泛应用于交通驿站、长城防御、军事行动等方面。史料称,汉武帝曾三次派人到西域求乌孙马,马在汉代战功赫赫。汉朝政府为马立“口籍”,《汉书·武帝纪》曰:太初四年。斩大宛王首。获汗血马来。作西极天马之歌。


  其造型矫健精美,昂首嘶鸣,疾足奔驰,展现出勇往直前的豪情,是中华民族伟大气质的象征。奔马三足腾空、一足超掠飞鸟的瞬间,飞鸟回首惊顾,更增强了奔马急速向前的动势,全身的着力点集中于超越飞鸟的一足之上,精准地掌握了力学平衡原理,工艺技术水平卓越。它曾被赋予多个名称,最终由郭沫若先生命名为铜奔马。1983年10月,铜奔马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的标志。


  馆里还陈列着来自我们大凉州的“汉代凉州仪礼简”。1959年出土于武威新华磨嘴子六号汉墓,共有仪礼简459枚,每简约60个字,均用汉代通行的隶书书写。礼简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包含九篇完整的仪礼。仪礼是中国古代经典的组成部分之一,这为我们研究汉代经学和仪礼的版本提供了宝贵资料,被誉为“天下第一礼简”。


  馆内人潮涌动。在讲解员讲解时,许多人都贴近展览柜玻璃观看,都试图从那些蝇头小字中探寻历史的真相。而我只是远远聆听,我相信历史定会被理解和铭记,这些穿越时光而来的珍宝,也定会被好好珍惜。


  在兰州这几日,走过的每一步,看过的每一处景,感受过的每一种文化,都如同繁星点点,再一次照亮了我们内心对生活、对历史、对人文更深的思索。


  这座城市,不仅是地理上的存在,更是精神的家园,文化的宝库。它让我们明白,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无论世界怎样变化,文化的根始终深植于我们脚下的土地,滋养着我们的灵魂,引领我们不断前行,去追寻那无尽的智慧与美好。




评分

8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4-11-9 15:11 | 只看该作者
“当一个女人学会从物质享受转向精神追求时,相信她已发生了本质的转变。“说的真好!欣赏老师!欣赏美文!问好祝安!an
3#
发表于 2024-11-9 16:03 | 只看该作者
欣赏老师游记,有文化有风景有乐趣!
4#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1 15:47 | 只看该作者
种滢 发表于 2024-11-9 15:11
“当一个女人学会从物质享受转向精神追求时,相信她已发生了本质的转变。“说的真好!欣赏老师!欣赏美文! ...

感谢点读留香。写作,是一次精神之旅,会让我们一点点发现自我。
5#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1 15:48 | 只看该作者
匡建华 发表于 2024-11-9 16:03
欣赏老师游记,有文化有风景有乐趣!

哈哈,这一篇写得很平庸哦
6#
发表于 2024-11-11 16:09 | 只看该作者
一路走一路看,收获不少。欣赏问好!
7#
发表于 2024-11-11 18:08 | 只看该作者
跟着文珺版主的笔触参观、游览兰州的植物园、博物馆等,寥寥数笔却揭示出其独特魅力,尤其是结尾“”这座城市,不仅是地理上的存在,更是精神的家园,文化的宝库。它让我们明白,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无论世界怎样变化,文化的根始终深植于我们脚下的土地,滋养着我们的灵魂,引领我们不断前行,去追寻那无尽的智慧与美好。””画龙点睛之笔,升华和提炼兰州的独特地位……
   拜读学习文珺版主最新作品,问好!
8#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1 20:51 | 只看该作者
于文华 发表于 2024-11-11 18:08
跟着文珺版主的笔触参观、游览兰州的植物园、博物馆等,寥寥数笔却揭示出其独特魅力,尤其是结尾“”这座城 ...

去了多少次兰州,今年才想起去省博物馆。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啥也不知道啊
9#
发表于 2024-11-12 06:2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老师美文,问好!
10#
发表于 2024-11-12 11:07 | 只看该作者
我对兰州是有些印象的,我的一个外甥就在兰州大学读的书。那城市有底蕴,有特色,有大西北的浓郁风情。读了文珺的文章,又在那座古城里旅游了一圈。
11#
发表于 2024-11-12 13:05 | 只看该作者
我没去过兰州,有空的时候一定去看看。哈,跟随文版的笔咱也过了一把眼瘾。
12#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2 13:07 | 只看该作者
麦子熟了 发表于 2024-11-12 11:07
我对兰州是有些印象的,我的一个外甥就在兰州大学读的书。那城市有底蕴,有特色,有大西北的浓郁风情。读了 ...

国人关于兰州的印象,就是一条河(黄河),一本书(读者),一碗面(牛肉面)。有时间来兰州吧,看一条河,读一本书,吃一碗面。问好,遥祝冬安!!!
13#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2 13:07 | 只看该作者
露渊 发表于 2024-11-12 06:26
学习老师美文,问好!

谢谢学习。美文算不上
14#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2 13:08 | 只看该作者
匡建华 发表于 2024-11-9 16:03
欣赏老师游记,有文化有风景有乐趣!

这是以后努力的方向
15#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2 13:09 | 只看该作者
何叶叶 发表于 2024-11-12 13:05
我没去过兰州,有空的时候一定去看看。哈,跟随文版的笔咱也过了一把眼瘾。

若有机会,一定要来兰州。看一条河,读一本书,吃一碗面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6 20:29 , Processed in 0.05335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