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0|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对月吟啸品古今人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11-18 17: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月吟啸品古今人生

——读水初《中秋说月》有感


    水初的《中秋说月》是发布在网络上的一篇文章,有的放矢地摆出了许多关于月的人生际遇和名句,概括了月在古今文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虽然是一篇论说文,但是也很有文采,这也是沾了月亮的“光”吧!这篇论说文,其实是一篇说理性散文,说理性散文就是讲道理的散文。其它这类散文一般都下了明确的结论,而这篇散文却以一首词结尾,没给结论,留下深深的思索,值得探讨。

    我们也以这篇文章引用的名句“入吾室者,但有清风,伴吾饮者,唯当明月”开始,这是唐人的论断,其实关于月的思想发展到宋代就更加详尽,别的不说,就只说苏轼,它在《前赤壁赋》说“唯有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耳听之为声,目遇之成色……天地无尽臧也!”可以说,这二者不谋而合。清风明月是我们一生宝藏,可以缓解紧张,可以稀释情感,可以躲避纷乱……从而获得一份宁静。再说说苏轼,一生有很大的报负,年纪轻轻就做了杭州知府,吟风弄月,颇有诗名。后来政治风波,一落千丈,泛游赤壁,才有此结论,可见苏子的旷达也不是天生的,而是磨练出来的。

    因此,面对明月,有人因此官运亨通,实现功业;有人因此放浪情怀,成为了诗人;有人因此获得心灵宁静,成为学者。凡此种种,都没有逃出中国文人的文化基因——儒道佛三家的思想是深深根植在他们的思想深处。儒家讲建功立业,实现人生,这是人的社会性的体现;道家讲心灵自由,寄情山水,这是人的个性的体现;佛家讲普度众生,自觉圆满,这是二者的中和。其实细究中国文人的心灵,都有一轮明月在心中,照亮灵魂,普济众人,这就说明作为自然意象的明月已经被社会化为一个文化象征了。因为,月亮几乎具有这三家学说的共同特征——光芒皎洁、安谧宁静、洁白无瑕、普照天下……这是多么神圣的自然存在!

    这与我们今天的社会观念有一致性吗?毋庸置疑,是有的。儒道佛无论怎么不同,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它都是以人为本的,只不过着眼点不同而已——儒家讲“入世”,道家讲“出世”,佛家讲“救世”,都是以人为本的,都具有人本主义特征。这样看来,中国文人的这种文化基因也具有现实意义,我们今天也讲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这是不谋而合的。因此,现代人讲——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普济众生,万民同一,就很具有现实意义。

    因此,每个人心中应该有一轮明月——照亮黑暗,驱散寂寞,普照众生,平安吉祥!

——完——


中秋说月

水初

    中秋佳节当前,又到了籍月抒怀的绝佳时期。每逢佳节倍思亲啊!今夜又有多少游子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呢?又有多少痴情男女明月寄相思呢?那些睹月伤怀的骚客们断不肯放过这轮中秋明月的。据以往的经验大致可以预见,近日即将有一大批“月亮文”问世。也可以预见——这些文章依然脱离不开“翻炒古人意向”那似雅而俗的窘况。好在 今日秋风淡雨赏月无望,趁着酒劲我不妨附庸一盘,翻炒一份。
    说到史上谁最爱明月,除白日飞升的嫦娥仙子外,当属诗仙李白了。话说诗仙李白酷爱桂月,他一生写下了大量跟月亮有关的诗词,翻开李白的诗卷细品,可见他从望明月、邀明月、乘明月、揽明月直至最后的“饮弄水中月”;终于,诗仙李白难掩对月亮的一片痴情踏水而去了。他只留下不朽的诗篇在千年之后的今天陶冶着我们。
    对月吟诗作赋是今古贤人雅士难以割舍的志趣,仰对夜空一轮皓月,止不住的豪气油然而生,凭籍一时兴起的抒怀偶尔也会引来阵阵喝彩,甚至会因此而改变命运。相传,宋太祖在未做皇帝前,有一次醉卧田野,他见夜空越升越高的明月便随口吟道:“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天中万国明”。
    此语一出,顿时被一旁的随从大加赞扬,说赵匡胤这诗句已经展露出了帝王之兆,言其不久必登大位,于是赵匡胤一颗雄心被点燃,后来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赵匡胤果然称帝。故事无独有偶,在红楼梦一书中第一回里,落魄的贾雨村以一首月亮诗“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清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顿时让甄士隐大加赞赏,谓其所吟之诗具飞腾之兆,不久可接履于云霓之上。于是资助其上京赴考,果然取得功名。      
    或虚或实,虽说这对月吟诗有人出了彩,出尽了风头。但也有人因为对月吟诗却掉了脑袋,在文字狱盛行的清代雍正年间,一位当朝进士却因对月吟诗惹下了杀身之祸。话说在大清雍正八年,刑部尚书之子徐骏同故友重逢,一番对月畅饮之后即将分别,其时恰逢月朗风清,徐俊一时感慨万分,便对送行者吟了一句:“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这清风明月的意境,是多么令人神往。因此此句被友人一时大加赞扬,可事后却被人告发,清廷即疑其“怀念亡明,诋毁大清”于是以“于诗文稿内造为讥讪悖乱之言”的罪名,照大不敬律将徐骏“斩立决”。可怜徐骏百口难辩,活活被砍掉了脑袋。
    同样是对月而吟,同样是赞声四起,可结局却是天壤之别,细思这成败都在那一片令人沉醉的赞歌声里,可谓成也萧何是败也萧何了。细思,有些纯粹的赞歌比起一些扭曲的赞歌来还是充满正能量的,也是时代的需要;如:鼓舞、褒扬正气的赞歌。说到鼓掌唱赞歌,有人说多鼓掌好,总比不鼓掌容易得罪人强,何况谁不喜欢听赞歌和掌声呢?朋友总是越多越好,于是就有了多鼓掌多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的点赞风。可在唐朝就有这样一位不怕“朋友”少的史学家李延寿,据说他从不乱交朋友,常独酌自乐,他也有一句清风明月的格言。
    他曾说:“入吾室者,但有清风,伴吾饮者,唯当明月。”后人也将明月清风用作对高雅人士的赞誉。那么究竟是朋友多好呢,还是朋友少好呢?我以为似清风明月般之朋友自然是多多益善了!  
    清风已过,月已西沉;翻炒古人毕,回味今日佳节之欢欣,满腔的烦恼一扫而空,最后且附庸打油一首迎砖:桂花香伴团圆酒,喜遍神州。月上枝头,才子佳人互解忧。金风散去红尘事,处处清幽。自在风流,消尽人间万古愁。

——完——





2#
发表于 2024-11-18 19:55 | 只看该作者
月亮,是中国文人的千古话题,诗词歌赋不计其数。赶在中秋佳节说月,文化底蕴就更深厚一些。
3#
发表于 2024-11-18 19:58 | 只看该作者
漫谈“听月”         高迎春

        最近,看到一个网名,叫做“披雪听月”。心想,这网名可真浪漫。披雪还好理解,可是听月就让人如坠云雾里。一轮明月在天上,自古照到今。在人世上走过一回的人,对月亮绝对不陌生。肚子里有了墨水的人,仰望月亮,心生感慨,就会歌之咏之。写过月亮的诗人,排起队来,绝对是一眼望不到头的长龙。但看篇名,有问月、望月、对月、玩月、拜月、看月、爱月、览月、咏月、观月,赏月……而写听月的人,可就寥若晨星了。

        传说舜将禅位让与大禹的时候,百官群臣同唱《卿云歌》:“卿云烂兮,乣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何为“卿云”?据《史记  天官书》解释:“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卿云。卿云,喜气也。”有了正确的解释,诗歌也就好理解了。诗歌的前半句,形容卿云纡徐曲折五彩缤纷的样子,弥漫出喜气洋洋的氛围。诗歌的后半句,人们歌颂日月光辉永久照耀,期盼舜禹的禅让,给天下臣民带来光明。由此可见,上古时期的人们,就已经将月亮和太阳看的同等重要了。诗经里的古人,发现客观的自然景观,能够影响到人们的主观思想情感。春光明媚,可以带给人们喜悦;寒风呼啸,可以加深内心的伤痛;明月清辉,可以触发人们的怀念。“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诗经中的《月出》,将“佼人”融入皎洁的月光下,从而唤起人的思念。

        而古人观星望月,也用来预测天气:“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意思是说,月亮离开了二十八宿星之一的毕星,就会下滂沱大雨了。或许,这种预测并不准确。但起码说明,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探索气象与天体的奥秘了。有一句俗话: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事实证明,这种对应关系并不灵验,可是人们却依然津津乐道。月亮有圆有缺,而且有规律可寻。因此,汉代古歌十九首中,就写出了这种规律:“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这里的三五,指的是农历十五日。这里的四五,指的是农历二十日。人们传说,在月亮的广寒宫里,居住着蟾蜍和玉兔。这种传说是有来历的,那就是满月时月亮上的阴影,恰如一只蟾蜍对着一只小兔。当月亏的时候,蟾蜍和玉兔自然会看不到了。也有人将月亮的阴影,看作是桂花树,因此才有了月落桂籽的传说。

        月亮高高挂在天上,可以任人端详。它不像太阳,容不得人们细看,就让你喷嚏连连。月亮高高挂在天上,而且圆圆缺缺总在变化。人们在仰望月亮的同时,会用许多词汇来形容它,赞美它。南朝的虞義形容它:“初生似玉钩,裁满如团扇。”北周的王褒形容它:“上弦如半璧,初魄似蛾眉。”唐代的骆宾王形容它:“云披玉绳净,月满镜轮圆。”唐代的李白形容它:“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唐代的白居易形容它:“团团新晴月,林外生白轮。”唐代的姚合形容它:“秋蟾流异彩,斋洁上坛行。”唐代的徐寅形容它:“有时海上看明月,碾出冰轮叠浪间。”宋代的苏轼形容它:“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于是乎,月亮的代名词越来越多了。从玉钩、团扇、玉璧、蛾眉,到镜轮、飞镜、玉盘、白轮。从秋蟾、冰轮、佳人、婵娟,到玉兔、夜光、素娥、玉桂。从玉羊、顾菟、银钩、金镜,到望舒、玉弓、弓月、广寒。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而这些别称,都是观察得来的结论,而不是用耳朵听出来的。

        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在民间流传。后来被古蜀文人写入《山海经》。盼望成仙,奔入月宫,可见古人超强的想象力。东汉时期,高诱为《淮南子》做注解:“姮娥,羿妻也。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历史上的大羿和后羿,都是东夷人。所以,羿射十日的故事,发生在我们山东沿渤海地区是肯定的。古代的有鬲氏部落,后来的鬲国,在山东德州的宁津、陵县(德平)一带。有鬲氏部落,因为是最早使用炊具的民族,故而文明开化早于其他部落民族。大羿或后羿,力大无比,能够射落太阳,肯定与吃熟食有关。因为,熟食营养丰富,使得人们更强壮。因此,有人认羿射九日的故事,应该发生在有鬲氏部落;嫦娥奔月的故事,自然应该发生在有鬲氏部落。唐代诗人李商隐,曾在诗中多次提到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月亮高在天上,高处不胜寒。李商隐因此推断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仙药了吧?“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在这首《月夕》诗中,李商隐依然牵挂嫦娥,如何度过漫漫寒夜。“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在这首《霜月》诗中,李商隐把主管霜雪的女神青女,请入月宫与嫦娥为伴,两位都耐寒的神女,可以比赛谁更胜一筹了。有了人们的想象,有了美丽传说,从此月宫里才有了嫦娥,有了蟾蜍,有了玉兔,有了桂树,有了吴刚。从此寂寞无声的月宫,开始热闹起来。这些神话传说,无疑为人们听月,做了实实在在的铺垫。

        南朝梁国的刘缓,写过《在县中庭看月》诗;南朝梁国的朱超,写过《舟中望月》诗(另有:郑锡《望月》、实䚮《江楼望月》);唐代的李白,写过《把酒问月》诗;唐代的杜甫,写过《十七夜对月》诗;(另有:姚合《对月》、曹松《中秋对月》、白居易《初入香山院对月》);唐代的刘禹锡,写过《八月十五日夜桃园玩月》诗(另有:韩偓《洞庭玩月》、羊士谔《褒城驿池塘玩月》无可《中秋玩月》);唐代的无可,写过《中秋夜君山脚下看月》诗;宋代的苏轼,写过《湖中观月》诗(另有:陆游《七月十四夜观月》);唐代的阎宽,写过《春宵览月》诗……还有许多诗人,写新月,写秋月,写春月,写初月,写夜月,写江月,写霜月,写爱月,写咏月,写赏月,写斜月……不料想,写听月的人,却被一介女流捷足先登。这个女人,是明代在朝任翰林院编修的黄志清的妻子,名字叫做邱应仪。

        明代万历年间,福建晋江安海有一处尺远斋,为翰林院编修黄志清的宅院。黄志清,明代万历二十三年乙未科进士,因文采斐然奉昭入驻翰林院。他选娶泉州城名门大家闺秀邱应仪为妻。婚后特意为妻子在宅院修建闺房,竣工的时候,恰好是月到中秋。黄志清拟写《赏月楼》匾额,研磨展纸,凝神挥笔。这个时候,两个顽童嬉笑案前,家中保姆见状,命令孩子“听话、别闹”。黄志清一走神,把赏月楼写成了听月楼。思来想去,竟然没有“听月”之典故。只好叹气准备重写。邱氏在一旁搭言说,听月楼很好,随即吟成《听月》诗一首:“夜静楼高接太清,倚栏听月正分明。咿呀清凉冰轮响,铿锵捣药玉杵鸣。乐奏广寒声细细,斧柯丹桂韵叮咚。忽然一阵天风起,吹落嫦娥笑语声。”黄志清听罢,吟哦斟酌,不由拍手称妙。

        我曾经写过一篇《春夜听雨》,仅仅听雨声,无疑会受到许多限制。于是,干脆放开想象,我听到了归巢双燕,轻拍翅膀;我听到了石槽悉嗦,耕牛倒嚼;我听到了风雨打窗,房檐泄玉;我听到了风雨拢柳,碎点桐叶。一个人,唯有静下心来,平息浮躁,才可以心生涟漪,倾听来之远古,来之自然的天籁之音。隔窗仰望夜空,仰望月亮,仔细倾听。或许,还能听到蟾蜍的弹跳声,成熟桂籽粒落地声……


                                   2019年元月8日写于迎春堂
4#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9 08:06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24-11-18 19:55
月亮,是中国文人的千古话题,诗词歌赋不计其数。赶在中秋佳节说月,文化底蕴就更深厚一些。

重在参与,咸于写作!!!!!
5#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9 08:07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24-11-18 19:58
漫谈“听月”         高迎春

        最近,看到一个网名,叫做“披雪听月”。心想,这网 ...

版主真是详尽,感到认识还很粗浅,要继续努力,支持!!!!!!
6#
发表于 2024-11-20 05:12 | 只看该作者
露华晨珠 发表于 2024-11-19 08:07
版主真是详尽,感到认识还很粗浅,要继续努力,支持!!!!!!

多读多写,我相信你会努力进步的。
7#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0 15:40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24-11-20 05:12
多读多写,我相信你会努力进步的。

成功就是一点一点进步才得来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2 07:33 , Processed in 0.08710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