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596|回复: 4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远逝的红高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5 10: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今走在鲁西的夏季旷野,绿油油疯长的多半是玉米们,其次就是棉花了,而其它类植物,诸如豆子、谷子了,没有形成一览无余的规模,也就难以提及,特别是一种叫做红高粱的庄稼,简直早已成了人们的一种新奇的陌生,鲜见有谁再种了。

  而三十年前的鲁西,那可是红高粱当家作主的岁月,田野里除了红高粱还是红高粱,遍地犹如青纱帐,波涛中透着神秘,就像当年的政治一样让人匪夷所思。那时节我正在家乡的高中就读,吃住在校,一年四季的主食都是自家中带去的高粱饼子,而且咸菜也是萝卜条之类,别说渴望吃到馒头了,即便少有的几次吃到玉米面饼子都成了最大的享受。高粱饼子不好消化不说,最难的是嚼在嘴里难以下咽,它不像馒头柔软而香甜,也不像玉米面饼子粘筋却细腻,高粱饼子不但涩硬如木,而且吃起来粗散如沙。我们一般是每周两次回家拿干粮,等到了第二、三天上,那高粱饼子都干裂翘开了缝,别说吃了,看一眼就顿失了所有的食欲,无奈之下,我等曾多次逃学去附近的砖厂烤高粱饼子吃,经过烘烤的高粱饼子表面有一层酥皮,吃起来感觉香喷喷的,那便成了我们在那特殊时期的特殊享受了。

  记得有次学校里改善生活,每人分得十几个油炸的面丸子,全校像是过大年似的,人人喜形于色,端着饭碗等待分丸子时的兴奋和渴盼,不亚于要看一场新电影。而且没有谁舍得全吃掉,都是克制着迫切的食欲争取多留几个,好带回家让父母姊妹品尝一下。吃高粱饼子是忍受难以下咽的折磨,而吃丸子依然是要忍受的,只是忍受的对象变为对眼前美食的不能随意品尝。每次带油炸丸子回家后,同样是天天吃高粱饼子的家人亦如见到天外美食,相互谦让着吃上一两个,也算借机改善了生活。那时的油炸丸子究竟有多好,它带给我和家人了多少美好的回忆,以及由之而凝聚的浓郁亲情,即便今天再好的珍馐佳肴,恐怕也难以复制其当年的场景和情状了,那应是红高粱带给世人的别样幸福和慰藉。

  红高粱的岁月史书般搁上了记忆的书架,如今一页页掀过后,沉淀下来的关于生存的印痕却并非只是沉重,油然让我记起的还有作为食物之外的乐趣和难忘。每年暑假期间,我和家乡的伙伴们,就会按照父母的吩咐去高粱地里拔草,每天把两筐草交给生产队上,换得些许养家糊口的工分。拔草的间隙,我们会在地边的树荫下玩儿时游戏,还会在大道上挖了陷阱伪装了看过路人马失前蹄,更会用高粱叶子编织了草帽装扮成解放军打鬼子。有时玩野了,竟不顾高粱叶子划拉到肌肤上的疼痒,穿着小裤头满高粱地打游击战,等汗流浃背钻出高粱地时,汗水和着高粱叶子上的杂尘布满稚嫩的小脸,一个个都成了挂彩的花脸猴。而随着红高粱的逐渐长高,那时就可以劈高粱叶子当草了,顺垄劈高粱叶子是令人兴奋的事情,先是双手劈,尔后一手劈一手夹拢住劈下的叶子,形成一小抱时放至地中,劈到地头了就往回将叶子全部敛回来。之所以兴奋是因其最适宜展开竞赛,每天我们约定俗成般总要进行几次,胜者必会牛气哄哄犹如凯旋的将士夸夸其谈一番。

  红高粱成熟的时节,行走在村外的大道上,一望无际的红高粱迎风飘摇,高粱穗子犹如举起的铁拳头,远远望去俨然整装待发的武士,个个精神抖擞飒爽英姿,令人无不心旌摇曳群情振奋。看张艺谋的电影《红高粱》时,镜头中每每出现青纱帐般红高粱的画面,总让我想起当年家乡红高粱的场景,我猜想张艺谋大导演并非只是把红高粱当做了简单的道具,更为神奇的还是他感知到了大片红高粱内蕴的烘托气势,他是把红高粱的质朴与浩荡、威武与神秘、激情与隐蔽兼收并蓄了,一种特殊历史背景下的情愫与悲壮,被淋漓尽致地张扬出来。张艺谋的《红高粱》其实是反映的大作家莫言的故乡山东高密的事情,看来高密也同我们这里一样早就种植红高粱了,我曾特意问过家乡的老人,为何那时日人们不种玉米而偏爱种高粱,老人说高粱对生长环境要求不多,过去日子穷,缺肥少水的,是不得已而为之,谁不知道种其他粮食好吃啊。哦,原来红高粱也是隐含了一段特殊年代的历史啊。

  关于红高粱的岁月,带给我的最深印记还是那年秋收时的一段机缘。当时生产队要组织群众夜晚加班收高粱,需要两个抬汽灯照亮的孩子,我被光荣地选为其一。当夜秋霜迷蒙,虫鸣唧唧,大人们在前面争先恐后奋力刷刷削割着高粱,我和另一个小伙伴在后面紧紧跟随,而高粱被削割后留下的尾根尖尖的,要小心翼翼地选其空档前行,我和小伙伴就像一对小大人似的,细心而谨慎地把持着每一个细节,让汽灯的高矮远近最大限度地和大人们配合默契。最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受到了队长和大人的一再夸赞,而且也和大人一样得到了平生最早的一次管饱管够的犒赏,畅快尽情地喝到了生产队上特意准备的白细柔嫩的挂面。

  红高粱的时代远逝了,但记忆却更加明晰起来,而且多了难忘少了艰辛,就像无数曾经的岁月长河,辗转几多磨难,淘尽几多泥沙,浪花又溅,两重天的明丽暖人心头,回眸,也已是感慨几多、温馨几多了。


2#
发表于 2010-7-5 14:04 | 只看该作者
远逝的红高粱 :红高粱,一种作物的代表,是粮食的象征,是土地的像征,是生命维系下去的源泉之一。在某一段历史时期,那些困境的场景一次罗列,教人无限感动那些记忆,在心灵永远如初地存在,在生命中永远叙述不尽的话题,成为一种精神的命脉,延续,延伸,思考不穷。
3#
发表于 2010-7-5 14:08 | 只看该作者
红高粱的时代远逝了,但记忆却更加明晰起来,而且多了难忘少了艰辛,就像无数曾经的岁月长河,辗转几多磨难,淘尽几多泥沙,浪花又溅,两重天的明丽暖人心头,回眸,也已是感慨几多、温馨几多了。


——是的,有多少红高粱一样记忆沉淀又浮起,在我们平凡又难忘的岁月里浪花四溅、温暖心头啊!
4#
发表于 2010-7-5 14:20 | 只看该作者
远逝的红高粱,远逝的一段刻骨铭心的生活,岁月流逝了,但那段生活留下了,而且日渐清晰。一旦带着一种审美的眼光来看,艰辛也有了美的元素,欣赏学习。
5#
发表于 2010-7-5 14:23 | 只看该作者
读这样的文字,鲜活之中,读者的思绪被带回到那久远的年代.共鸣,欣赏
6#
发表于 2010-7-5 15:34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学习了。
7#
发表于 2010-7-5 15:43 | 只看该作者
张艺谋大导演并非只是把红高粱当做了简单的道具,更为神奇的还是他感知到了大片红高粱内蕴的烘托气势,他是把红高粱的质朴与浩荡、威武与神秘、激情与隐蔽兼收并蓄了,一种特殊历史背景下的情愫与悲壮,被淋漓尽致地张扬出来。
看过这个轰动一时的片子,其中的气势真的强大。特殊时期的特殊背景,味道别一般风情。对于高梁,我一样有着说不出的感情,成熟季节沉甸甸的穗子,在秋日里红彤彤地低垂着头。只可惜现在很少看到大规模种植了,那样的场景,依然是一种难以抿灭的记忆。
8#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15:5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笨小暖 于 2010-7-5 14:04 发表
远逝的红高粱 :红高粱,一种作物的代表,是粮食的象征,是土地的像征,是生命维系下去的源泉之一。在某一段历史时期,那些困境的场景一次罗列,教人无限感动那些记忆,在心灵永远如初地存在,在生命中永远叙述不尽的 ...

暖版夏安,谢过支持,你的点评形象而深刻。
9#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15:5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万里晴空 于 2010-7-5 14:08 发表
红高粱的时代远逝了,但记忆却更加明晰起来,而且多了难忘少了艰辛,就像无数曾经的岁月长河,辗转几多磨难,淘尽几多泥沙,浪花又溅,两重天的明丽暖人心头,回眸,也已是感慨几多、温馨几多了。


——是的,有 ...

回忆的最好特点就是幸福的会感受更幸福,不幸的也会渐趋平淡甚而难得。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15: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芬芳五月菊 于 2010-7-5 14:20 发表
远逝的红高粱,远逝的一段刻骨铭心的生活,岁月流逝了,但那段生活留下了,而且日渐清晰。一旦带着一种审美的眼光来看,艰辛也有了美的元素,欣赏学习。

'一旦带着一种审美的眼光来看,艰辛也有了美的元素"极是,远握。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15:5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季大相 于 2010-7-5 14:23 发表
读这样的文字,鲜活之中,读者的思绪被带回到那久远的年代.共鸣,欣赏

握手大相斑竹,谢过支持呢!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15:5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修玲 于 2010-7-5 15:43 发表
张艺谋大导演并非只是把红高粱当做了简单的道具,更为神奇的还是他感知到了大片红高粱内蕴的烘托气势,他是把红高粱的质朴与浩荡、威武与神秘、激情与隐蔽兼收并蓄了,一种特殊历史背景下的情愫与悲壮,被淋漓尽致地 ...

共鸣修玲,感动。
13#
发表于 2010-7-5 18:45 | 只看该作者
关于红高粱的记忆,深植于心里,无论岁月怎样流逝,那始终童年中最美好,最深刻
也是最为生动的历史!像一幅画那样挂在了自己的心底,永远清晰,永远也不会忘记!
欣赏刘老师缜密的思索,细腻的行文,流畅大气的文笔!!
问好!!支持精华!!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7-6 11: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心中的秘密 于 2010-7-5 18:45 发表
关于红高粱的记忆,深植于心里,无论岁月怎样流逝,那始终童年中最美好,最深刻
也是最为生动的历史!像一幅画那样挂在了自己的心底,永远清晰,永远也不会忘记!
欣赏刘老师缜密的思索,细腻的行文,流畅大气的文 ...

谢过米米,老师的点评就是缜密。
15#
发表于 2010-7-6 16:37 | 只看该作者
他是把红高粱的质朴与浩荡、威武与神秘、激情与隐蔽兼收并蓄了,一种特殊历史背景下的情愫与悲壮,被淋漓尽致地张扬出来。张艺谋的《红高粱》其实是反映的大作家莫言的故乡山东高密的事情,看来高密也同我们这里一样早就种植红高粱了,我曾特意问过家乡的老人,为何那时日人们不种玉米而偏爱种高粱,老人说高粱对生长环境要求不多,过去日子穷,缺肥少水的,是不得已而为之,谁不知道种其他粮食好吃啊。哦,原来红高粱也是隐含了一段特殊年代的历史啊。

     记忆里的红高粱格外鲜活,童年的一幕幕格外淳朴……学习,拜读新作,问好朋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9-29 11:37 , Processed in 0.49194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