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小记麦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12-29 22: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24-12-30 20:18 编辑

                                                      小记麦收
                       清风

  题记:谨以此文回忆麦收的情景,让后人深深记住“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实场景,以此共勉。

  我上小学那个时候,我们村没有办电,是全乡镇有名的三类村庄。所以,到了麦收季,每个家庭都提前一个月准备麦收的事。  准备装麦子用的口袋,有些因口袋,曾盛装粮食而遭到老鼠的啃咬,就有了破洞。姐姐就得一一缝补好,还准备好多口绳,也就是系口袋的绳子。大多用破炕单撕开一条一条的,在手中一大把一大把地一一捋顺好。 家里盛麦子的缸(我的记忆中有三四个大缸,也可以叫瓮,既能盛水,也能盛面、盛粮食等)也清理干净,缸上面盖上个木头盖子或扣上个不用的大铁锅或铁片等。 家里盛粮食的堂柜使用水泥做的,这样老鼠无法啃咬,盛放粮食安全,而且也干燥。收麦时就打扫干净,盖上柜板。

    父亲早晨把镰刀从墙上摘下来,身边用脸盆盛上水,院内有一块磨刀石,他就一下一下地在石头上磨镰刀,时不时地用他的大拇指蹭蹭镰刀的刀刃,以判断是否足够锋利。记忆中,我家至少会准备个七八把镰刀。 准备好吃的东西,喝的东西。吃的东西就是上集市上批发圆白菜或者葫芦。因为这些菜都是时令菜,而且夏季长的多,价格也自然便宜。我父亲每次都买上一口袋圆白菜,以犒劳麦收期间的家人们。喝的就是热水,用白塑料桶盛着,或者暖瓶盛。以上的这几个物资准备大约四五天就备齐了。还比较重要的一件事,一定得准备存放小麦个子的地方,这个地方要足够大才行,每个家庭都没有这个能力。所以,父亲他们就以自愿的方式,大约七八家,组成一个互助组,自发在村头找了一个闲空地,作为场院。场院需要许多整理,才能正式接受麦个子。这个过程叫杠场。首先把场院的砖头瓦块等垃圾一一用铁锨除走,把场院的坑坑洼洼铲平。然后组织大家挑水,把水泼到场院地面上,然后上面铺上麦秸,用牛或马、驴等牲畜拉石混压麦秸,压完后把麦秸除掉。再泼水,再铺上麦秸,再压。如是三四遍,直到场院的地表面出现光滑的模样才算合格。

        有了场院,各个家庭根据自己家的麦子的长势,确定收割时间。那个时候,父亲因为他自己是家庭主力,而且帮手只有姐姐。所以他时常担心:万一来场冰雹怎么办,来场暴雨怎么办,一年的收成就此就毁了。所以他总是趁着麦子很绿的时候就准备收割。那个时候,我还在上小学,父亲就每早晨叫我去割麦子。我年幼无知,时常盼着太阳公公早点升到正中午,父亲他们好收工回家而不再受日晒的折磨。父亲他们自己戴着草帽(白色的,用麦秸编的,从集市上买的)也有时不戴,就天天上地割麦子。 麦子割下来,先用一把麦秸打成绳子的结构,用来捆麦子。捆好麦子的东西叫麦个子。一个麦个子,大约二十多斤。麦个子再和麦个子排起来,既能让它们透风又能让麦穗尽快去湿风干。

        等到麦个子数量有好多了,就开始下一道工序。有时也边收割边进行下道工序,就是运输麦个子。我家饲养的是母牛,所以,父亲用牛拉铁质小拉车来运输麦个子。因为车小,拉不了多少麦个子。麦个子越干越发滑,装高了都滑下车来,路上拾好几次。所以需要绳子板子挡着,绑着。也有许多户家用大车也叫大胶皮车运输,可以拉许多麦个子。当然拉车的如果是骡子或马,主人驾驶也显得相当威风。那个时候,拖拉机极少,而且都是土路。一拉麦子,尘土卷起老高,但丰收的喜悦,掩盖了农民疲惫的脸庞。割麦子天越热越干,所以我当时盼着太阳公公飞速转,好回家逃离这劳累之地。对于我家来说,至少也需一周左右才能把麦子全拉到场院。

       为防止麦子被雨淋,大家都先垛一个垛,有圆形的,有方形的,高高的麦垛矗立在场院的各个角落。等麦个子全部拉来了,接下来的阶段铡麦子。把麦个子用铡刀刀从当中铡开,把麦秸扔到一边,当烧水的柴火,或积肥的材料。麦头就攒放在场院了。

       砸完麦头大约一两天后,就进入打场环节。大家把麦头全部摊到场院曝晒,中午时分开始翻场,就是用叉(有铁叉、有木叉,三股最常用)连续翻麦头,好让麦穗尽快风干。起初压场是用牲畜(牛、马、驴、骡)拉着石头馄,来回转圈,后来就是拖拉机拉着铁钝子圧场。一般家庭大都只需压一个小时左右,半小时翻一遍场院。因为时间紧,任务大,所以打场环节,每个压场的家庭主动带好绿豆汤或备好暖瓶、茶叶招待帮忙的其他人家。越到正午时分越是压场的最佳时节,因为太阳的直射,温度大都在35℃以上。温度越高,麦穗越干,正好掉粒。压场的效果也就越好。所以汗珠子摔八瓣的事情在整个麦收是最常见的。

        父亲从没离开过毛巾。压完场,麦头成了滑秸,变得光滑明亮,被大伙用叉挑到场院一角,垛成一个滑秸垛。小时候的我就天天躺到上面玩耍。挑完滑秸,场院内就是麦糠和麦粒了,大伙用扬锨、木板等堆成一个长条的堆,等着麦收的下一个环节扬场。

        扬场说白了就是把麦糠让风吹出去,光乘下麦粒。说的容易做起来也很难,得等起风。风过大,麦粒也刮跑了,风小,麦糠吹不干净。这需要扬场的行家里手来掌握火候完成。这个时候,扬场好手也显得特“牛”。谁家扬场,大都备好茶水和中、晚饭招待扬场把式,他就井井有条地把麦子给扬出来。金黄的麦粒成堆地展现在人们眼前,丰收的喜悦一下子填满了贫穷的百姓心房,一年的白面馒头和收入都有了着落和依靠。

       麦粒再经过几天的晾晒终于能装入口袋,用车拉回家,倒入缸中或柜中。父亲每年提前准备,小麦一般存入水泥柜或缸中。这一节叙述的麦收过程的全部内容。往往实际中,还要浇水,种玉米,利用下雨不能收小麦的时机,抢种玉米等农作物,“三夏”的收、抢、种就这样来的。
农村中种地的难点:浇水、收割。家中劳力少的,显得非常困难,从中真正的体会到了农村的百姓过日子的艰难。直到我高中毕业,机械化程度才逐渐普及,人们才算解放。

现在,麦收全部实现了机械化,现朝着无人化发展,人工割麦的日子再也没有了,也再也没有了麦收的劳累,童年的麦收成了永远的记忆。






2#
发表于 2024-12-30 07:26 | 只看该作者
佳文共赏,推荐阅读,问候作者。
3#
发表于 2024-12-30 20:24 | 只看该作者
此篇文稿再现了过去农民割麦子,打场压麦子的场景,文笔比较细腻。现在农民收麦已经机械化了,但是记忆里的麦收,读来仍然让人感觉很亲切。精华鼓励!
4#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1 09:2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老师的鼓励,我也把童年的记忆分享!
5#
发表于 2024-12-31 16:22 | 只看该作者
liuweizhe 发表于 2024-12-31 09:28
谢谢老师的鼓励,我也把童年的记忆分享!

初次申领会员须将本人身份证复印件或原件照片,写上论坛会员名、姓名、手机号码、身份证号、户口所在地、银行卡号、开户银行,发邮件到中财论坛邮箱bbs@zhongcai.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5 08:51 , Processed in 0.04978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