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7|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爱恨情仇篇·星月之恋】 (小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1-15 08: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爱恨情仇篇·星月之恋】                                  
                                            文/小平
        
                                
      那是六十年代末的一个秋天,艳阳高照,晴空万里。刘家庄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热烈欢迎知青下乡!”
      “扎根农村最光荣!”
      “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在高音喇叭高亢激昂的口号声中迎来了第一批从河阳市远道而来的十八名知识青年。


                                            一
        
       村支书的女儿刘新月第一个跑上前去把一朵大红花戴在了刚从汽车上跳下来的高个子青年赵启东的胸前。
       “欢迎你到咱们山村来!” 刘新月笑着大方的伸出了手。
       “谢,谢!谢谢!” 赵启东倒显得腼腆起来,很不自然的轻轻握了下新月的手指头。


       刚满十八岁的赵启东,是老三届高三学生。父亲赵炯铭是河阳市市委书记,当时被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和同是市委干部的母亲一起下放到宁夏“五七干校”劳动改造。爷爷、奶奶同在“河医大” 任教,被扣上“反革命学术权威”的帽子,遣送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是姐姐把启东送上来刘家庄的“知青下乡”专车,默默把两个鸡蛋,五元钱塞进他的草绿色军用挎包里,......。


       刘家庄村支书刘广福带领乡亲们背着行李,提着包,依次把十八个知青在“知青宿舍”安顿下来。


       这“知青宿舍”是接到上级通知专门为迎接知青下乡刚刚建成的。清一色浑砖砌成,一室一门一窗,一连九间坐落在小学门口的操场上,和小学土坯教室遥相呼应,一土一砖,一青一黄显得格外显眼。


       十八个知青,八女、十男,看好两人一间。支书刘广福和女儿新月父女俩亲自把赵启东和另一个知青胡跃跃安排在东头第一室。

       刘新月惊奇的发现赵启东与众不同,除了简单的行李外还有一大包书籍,再有就是一把二胡,特别是他那装在草绿色军用挎包里的闪闪发光的口琴更令她羡慕不已。


      深秋夜晚,秋风飒飒。学校门前的操场上老支书专门为知青安排了一场阶级教育诉苦会,老贫农孙奶奶带头诉说了旧社会一家人无衣无食卖儿卖女的悲惨遭遇。接着新月姑娘带领大家一块唱起了“诉苦歌”: “天上布满星,月亮亮晶晶,生产队里开大会,诉苦把怨申,......”


      突然知青堆里响起了口琴伴凑:“索索拉索米来叨——,拉锁拉西来西拉索——,叨来啦到啦嗦咪来,来米来叨拉叨来——” 如歌如诉、如泣如涕、宛转悠扬、沁人心脾。原来是知青赵启东触景生情随声伴凑,全场顿时掌声雷动。自此,赵启东成了全村年轻人追捧对象。
                                       
                                          二
      
       冬季的农活,除了挑粪施肥就是深翻、平整土地。启东第一次随大伙下地劳动觉得新鲜还有点胆怯,抡镢头刨地有点吃力,拉车转土东摇西晃步子扎不稳,拿锨铲土总是用不上劲。远处的刘新月早就看在眼里,赶紧跑过来笑着说:
      “ 秀才哥!你看着我。”说着接过启东手中的铁锨。
      “你两手握紧锨把,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左腿在前,要弓。右腿在后,要蹬。把锨把放在左膝盖上,左腿当作支撑点,胳膊和腿一起用力,你看!” 新月说着一用力铲起满满一锨土轻松地倒在车筐里。


       启东学着新月的样子,果然顺劲了许多。“新月师傅,真行!”  启东看着面若桃花的新月竖起了大拇指。


       “别贫嘴!  注意要是左腿累了就换右边,两手要自然握住锨把,累了就缓一缓,......。” 新月红着脸再次叮咛。


       果不其然又让新月说了个准,不到一个小时,启东不但觉得腰酸腿疼胳膊麻,更要命的是娇娇嫩嫩的双手磨出了血泡,痛得直甩胳膊。时刻关注着他的刘新月连忙跑了过来把自己的一付红色绣花手套戴在他的手上。


       “咦——”  青年堆里胡跃跃,崔艳红,向秋珍带头发出嘘声。
       “起什么哄!” 刘新月一声骄矜,羞得满面通红,辫子一甩扭头跑开了,惹得满场哄笑。


        赵启东晚上收工回到宿舍惊奇的发现自己的草绿色军用挎包里,不知什么时候多出了两个咸鸭蛋还有两根劲拽绵甜的烤红薯,包裹的一张白纸上写着一行工整清秀的钢笔字:“手还疼吗?别着急,慢慢来。 疼你的新月。”  上边还画着有一个精致的“小红心”。


       第二天夜里赵启东乘人不注意,把自己心爱的口琴悄悄递到新月的小手里。二人心照不宣,暗生情愫,热在脸上,暖在心里。


       刘新月是个绝顶聪明的姑娘,瞅准一个大家都在一起嬉闹的机会,认真地说:
       “启东哥!你教我学吹口琴吧?” 新月当众求师学艺。
       “好!好!” 启东当众应允。 自此二人有了天天在一起的正当理由,堂而皇之地“教学”起来。


       “东方红,太阳升。......”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 时间不长,新月就学会了用单音吹凑歌曲。
     
       “
花篮的花儿香,
听我们唱一唱, 唱一呀唱。
来到了南泥湾,
南泥湾好地方, 好呀地方!......
”  

       在夜深人静,星月满天的山村里,时常可以听到从知青宿舍东头第一房间里传出的悠扬而又甜美的二胡、口琴合凑曲。



        赵启东爱好读书,当大家聚众上山抓野鸡打兔子的时候,自己在家钻研物理、研究化学,读历史、看小说。新月自然乐意相陪。当他们读到《红岩》里革命先烈英勇就义的时候,一起感动得热泪盈眶;读到《烈火金刚》史更新排长一个右格突刺把刺刀插入鬼子军曹的胸膛时,丁尚武抡起战刀一个裹头缠脑式劈下日军小队长的头颅时,一起热血沸腾;读到《苦菜花》中杏莉母亲半夜里栖身牛棚窥视长工王常锁那宽阔的肩膀、健硕的胸肌
,不能自己扑到王常锁怀里时,一起耳热心跳,......。   


       启东、新月恋爱了,这早已是全村公开的秘密,作为村长的爸爸看在眼里愁在心上。  在一个晴朗的夜晚,当启东和新月二人躺在村头山坡的草地上看星星的时候,爸爸把新月唤回了家。


       “闺女呀!启东是个好孩子,可咱终究不是一路人。人家是高干子弟,你是山村姑娘;他爷爷奶奶是大知识分子,咱家是乡下老农民;眼下他父母是‘走资派’,咱家祖孙三代都是贫雇农。”


       “爹!我们不要求门当户对。”


       “孩子呀!听爹一句劝,启东来咱这是暂时的,以后你们要走的路还很长,你和启东是不可能走在一起的。就此分手,死了这条心吧!”


        “我不!我不!我就不!”  


        看女儿一犟到底不回头的样子,刘广福只好另拿主意。
        新月是十里八村有名的漂亮姑娘,不愁嫁不了好人家。老刘头第一个念头就是拆散他们——送走赵启东。当时送知青参军就是唯一可选的捷径。


                                               三


        “老刘!开会来了?” 公社书记韩柯让老远就和刘广福打招呼。韩书记的热情招呼出乎老刘的意外,本想利用开会的机会找公社领导说点好话,争取个“知青参军”的名额。不想韩书记倒先开了口。


        “老刘你来得正好,我就说要去找您嘞!”
        “书记有话尽管说!” 老刘今天格外慷慨大方。
      
        “哈哈! 有老哥哥这句话我就不用再拐弯抹角了。
        “听说你家有个闺女叫新月,今年十八了,正好和我家小子同岁。”
      
        “是是!” 老刘有点惊异。
      
        “我儿子前些时见过您家新月一面,这几天天天缠着我,催我找人去你家提亲。”
        ......


       真是“瞌睡就有人递枕头”,意想不到的机会,意想不到的惊喜,刘广福求之不得,满口应承,两人一拍即合。
      
                                               四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转眼间春节将至,乡间一直就有“二十三炕火烧,二十四扫房子,二十八贴花画” 的习俗。刘广福借贴对联的闲空机会对新月亮了底。
       “新月啊! 你也老大不小了,前些时我到公社开会,韩书记亲自开口想把他儿子跟你介绍一下。”
       “爹!你别说了,我不想听。 ” 新月先是一惊,楞过神来马上表示反对。
      
       “韩书记的儿子我见过,是个很不错的后生,更何况你们在初中还是同班同学。”
       “爹!我早就给你说过了,除了赵启东我这辈子谁都不嫁!”  新月果断拒绝。
      
       “哪会恁由你的意!别看现在是新社会,你的婚事还得我做主,你准备一下,过把年就相亲,开春就登记,恁爹不会害自己的亲闺女。老子说了算! 不行也得行!” 刘广福下了死命令,不准新月再见赵启东。


       老爹说一不二、独断专行伤透了女儿的心,新月痛哭流涕,茶饭不进。直到除夕那天,新月已是三天水米不沾。女儿毕竟是妈妈身上掉下来的肉,老妈看在眼里痛在心里,设法支走老头子刘广福,她要帮助女儿见启东一面。


        一个不平凡的除夕之夜,知青都纷纷回家过年,唯有赵启东无家可归独自一人坐在灯下看书。说是看书,其实早已思绪万千。他挂念爷爷奶奶,思念爸爸妈妈,更是忧虑好几天没有见到的心上人—— 刘新月。


        突然,刘新月踉踉跄跄闯了进来,送来了一碗热腾腾的红薯面饺子,两个鸡蛋,两个玉米面白面花卷馍。
        三天不见,如隔三秋。启东一把抓住新月的双手拉到自己跟前,仔细审视着新月那憔悴的脸,不禁鼻子阵阵酸楚。
        几天的思想抗争,使新月突然成熟了许多。她早已下了决心,有备而来;她温情地看着启东那俊朗的脸庞;她慈祥地看着启东吃完饺子,她突然站起身来扑向启东。
        “启东哥!今天我把身子交给你!我这一辈子就是你的人了!”


    她迅速解开衣服,用她那柔弱的起伏着、微微颤栗着的胸脯压向启东那滚烫的胸膛,两颗火热的心紧紧贴在了一起,......。


   星星还是那颗星星,在天际闪闪发光。月亮还是那个月亮,轻云遮不住那娇羞的脸庞。两个热恋中的年轻的心在外力的强压下终于点燃了致爆的引信骤然融化在一起喷薄爆发!.......。


                   五
     
   开春了,日历翻开了新的一页。
   刘家庄又一次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恰遇部队春季特招,村东头,村长刘广福亲自把知青赵启东扶上高头大马,戴花披红送到了参军入伍的新兵接待站。


   村西头,有两位哥哥亲自挟持把刘新月架上了韩家迎亲的手扶拖拉机。刘家随车装上了牡丹花开红壳暖瓶、搪瓷洗脸盆,还特意陪送了一根扁担、一对担土的箩筐、一对挑粪的瓦罐。


   清晨,东边的天际启明星悬空闪烁,仿佛遥盼着西边的月亮。


  “哥哥参军了!”  “姐姐结婚了!” 小孩们欢腾雀跃,咀嚼吸吮着喜糖,母亲的心里却在流泪,滴血!


                   六


   新兵营里的赵启东临走没能和刘新月见上一面,尽管在紧张严肃的新兵训练期间也难耐思念之情。他怀念新月为自己舍身的柔情;他挂念自己走后新月的处境;他担心新月会不会遭受打骂;他害怕新月会被逼婚;......


   新兵训练课目“贴墙挂画”、蹲步跳跃、匍匐前进、逾越障碍、单兵拼刺,哪怕一天下来累的鼻塌嘴歪,他依然念念不忘天天给新月写信。可犹如石沉大海,不见回音,......?


   赵启东一有闲暇逢熟人就问,不是给一起下乡的同学打电话询问,就是跟熟悉的老乡写信打听。
   有的说,新月被逼婚那天,迎亲的拖拉机走到山间小路,跳崖了,......。
   有的说,新月的丈夫知道她怀孕后经常受虐待,打骂,......。
   还有人说,新月怀孕八个月后生下个男孩,自己养活儿子上学了,......。
赵启东心如刀绞,怎奈身不由己,无力回天。


                   七


   时光荏苒,若干年后的又一个秋天的清晨。天刚朦朦亮,一辆军用吉普“嚓——” 的一声,停在了刘家庄小学门前的操场上。胸佩联合国颁发的“国际维和勋章” 的赵启东跳下车来。他现在已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大校师政委,执行维和任务刚从国外回来,马不停蹄,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自己的心上人——刘新月。
     
   九间“知青宿舍”还在,唯独门窗全无,人去屋空。自己日夜怀念的人已渺无踪迹,启东的心一阵酸楚、惆怅。
      
   仰望天际,东边启明星闪亮,西边皓月高悬,星月遥望而不可及。
   
   突然“哤——” 的一声,远处传来火车汽笛的长鸣,接着就是“哄哐、哄哐、哄哐,......”有节凑的车轮与铁轨的撞击声。此时赵启东才意识到时代的列车不知什么时候已穿山越岭连接了城市乡间。可自己和新月仿佛是两条轨道上跑的车啊!


       吉普车依然朝着悬挂月亮的方向,颠簸着行驶在曲折的山间小道上,......。
   
      
         耳边仿佛又传来了高音喇叭播放的歌声:
        
        “星星还是那颗星星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

         山也还是那座山哟,梁也还是那道梁。
        ......
       星星咋不像那颗星星哟,月亮也不像那个月亮。

       河也不是那条河哟,房也不是那座房。
       骡子下了个小马驹哟,乌鸡变成了彩凤凰。
       麻油灯呵断了油,山村的夜色咋么这么亮。

       只有那篱笆墙影子还那么长,在那墙上边爬满了豆秧秧。


                        写于 / 二零二四年十二月         (天津)    (6189个字)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5-1-15 08:33 | 只看该作者
时代给年轻人造就了无数这样的悲剧。没走到一起的后悔,走到一起后来面对人生选择同样分离,只是可怜了他们的孩子们。现在用因果来解释,到是可以接受。
3#
发表于 2025-1-15 08:42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部长篇的素材。
想来年轻人择偶对象总会牵扯到,家庭背景,门当户对,两情相悦,意外变故等事宜。
我是相信婚姻就是老天的安排,缘份就是前世所欠的债,今生要结的果,就看是孽缘还是善缘了……(胡扯了几句)
4#
发表于 2025-1-15 10:59 | 只看该作者
特别的年代,特别的历史,特别的生活发生的故事。门梯差异,有情人难成眷属,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5#
发表于 2025-1-15 11: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邱天 于 2025-1-15 19:38 编辑

读小平版主的这一篇短篇小说,勾起我对当年插队落户知青生活的眷念。那时我们一群十六七岁的青葱少年热衷文艺,组建了大队“毛 泽 东思想文艺宣传队”,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春节期间,或农闲时间,在全公社各自然村巡回演出,成为远近闻名的“文艺骨干”,之后还由公社牵头,组建“红色样板戏剧团”,起初演折子戏,后来排练全本《红灯记》,参加县里的文艺汇演。

知识青年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我们热衷文艺宣传,却不料“四人帮”被批之后,突然解散了剧团,各自回村务农了,好在我是乡村教师,回校继续“教书匠”的“大有作为”哈!


读毕本文,浮想联翩,啰嗦了这些,见笑、献丑哈!
6#
 楼主| 发表于 2025-1-15 15:17 | 只看该作者
第八篇【爱恨情仇篇·星月之恋】   作者:小平      发文时间:2025年1月15日

  此篇已载入【同题小说竞赛】第三期公示栏。


                      
7#
发表于 2025-1-15 19:02 | 只看该作者
拜读了,问好 老师。。。。。。
8#
 楼主| 发表于 2025-1-16 09:4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幸福小草老师的赏读,留评!
9#
 楼主| 发表于 2025-1-16 09:56 | 只看该作者
百味 发表于 2025-1-15 10:59
特别的年代,特别的历史,特别的生活发生的故事。门梯差异,有情人难成眷属,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时代不同,年轻人的爱恋情节和世俗关系的影响足以使人反思、感叹。
谢谢百味老师的赏读、留评!
10#
 楼主| 发表于 2025-1-16 10:05 | 只看该作者
邱天 发表于 2025-1-15 11:27
读小平版主的这一篇短篇小说,勾起我对当年插队落户知青生活的眷念。那时我们一群十六七岁的青葱少年热衷文 ...

       谢谢邱老师赏读留评!
切身的联想,美好的回忆也是幸福,一篇文章能引起读者的回忆和联想也是对作者的褒奖和鼓励。
11#
 楼主| 发表于 2025-1-16 10:28 | 只看该作者
最美的诗意 发表于 2025-1-15 19:02
拜读了,问好 老师。。。。。。

    谢谢诗意阅读!
    谢谢问候!
12#
 楼主| 发表于 2025-1-16 18:52 | 只看该作者
邱天 发表于 2025-1-15 11:27
读小平版主的这一篇短篇小说,勾起我对当年插队落户知青生活的眷念。那时我们一群十六七岁的青葱少年热衷文 ...

邱老师在剧团扮演什么角色?
13#
发表于 2025-1-16 20:18 | 只看该作者
小平_gMTT8 发表于 2025-1-16 18:52
邱老师在剧团扮演什么角色?

折子戏唱过郭建光,《红灯记》里扮演王连举……后勤工作负责服装道具保管等。
14#
 楼主| 发表于 2025-1-17 09:47 | 只看该作者
邱天 发表于 2025-1-16 20:18
折子戏唱过郭建光,《红灯记》里扮演王连举……后勤工作负责服装道具保管等。

   邱天老师能演样板戏,是京腔京韵还是地方剧种?了不得啊!
15#
 楼主| 发表于 2025-1-18 16:19 | 只看该作者
邱天 发表于 2025-1-15 11:27
读小平版主的这一篇短篇小说,勾起我对当年插队落户知青生活的眷念。那时我们一群十六七岁的青葱少年热衷文 ...

叙写不同历史时期的爱情故事,激发同时代的情感共鸣。也是文学作品的功能体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 20:52 , Processed in 0.15013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