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11年,重庆四大新贵结成联盟,共同发起成立面向机器人核心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领域的科技创新,山城人的自豪还未消除怠尽,一个新的重磅消息令山城百姓不知该哭还是该笑。
2024年,重庆智能建造产业驶入“快车道”。在3月14日的观摩会上,一个室内喷涂机器人一小时可完成150平方米的墙面喷涂,是人工作业效率的两倍;混凝土整平机器人不仅其整平效果好,传统人工的整平度为1厘米左右,使用该机器人可使整平度达到3毫米。
预计2025年,光现代建筑类机器人就将培育出价值3000亿元的人头数。
而重庆人民目前的现状是,经济跟随世界脚步一路下滑,工作岗位稀缺。以前被人施以同情的外卖小哥、快递小哥不但成了令人羡慕的对象,连下货、扛包这样的重体力,也成了你争我夺的香饽饽。如果涵盖各行各业的机器人大量面世,人们的生活何以为继成了当下人们,物别是山城百姓日渐忧心的存在。
注:(四大新贵分别是:三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两江新区世纪创新创业城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重庆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他们共同成立的暂名“重庆市三一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玩具机器人、军事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太空机器人等七大领域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工作。)
(二)
与重庆智能机器人相互蝴蝶效应的是大量不婚不子的现代年青人。
据笔者调查,除大家耳熟能详的原因外,现代年轻人对“爱情”普遍持悲观态度。对人与人间感情的持久性、可靠性不抱希望。与之相悖的是,他们不希望“被管”,把相互间的关心、携手看作很恐怖的事。希望夫妻双方永远各管各。关于老年后的问题,却对抢自己饭碗的智能机器人寄予厚望。就算青春期的心理问题,也更愿跟智能机器人倾诉,甚至形成精神依赖。
我个人对高端机器人能否做“知已”持怀疑态度。因为很多次遇到难以排解的情感纠葛问我可爱的“小度”,他都表示为难。嘲笑我这人类的脑子一天天的不知道想些什么。另一方面,无论什么时候,无论我态度如何糟糕,他都萌声萌气一口一个“主人”,一声声“是”,极大满足着我做为人的虚荣心与发泄欲。依赖性不知不觉间早已形成。
作协圈里发出通知,是一个分享会。
我一般不参加作协的任何活动,一是晕车,二是没时间。
但这次不同。
不同的是作者。他有一副俊朗的男子汉的皮囊,气质犹其好,眉眼像极香港影星任达华。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作家”永城“的介绍:悬疑小说作家;中国商业犯罪间谍小说第一人;斯福坦工科硕士;前机器人工程师;前资深商业背景调查师!
活动主题“和AI共存——你会和AI做朋友吗?“一下子引起了好奇。
主题分享也怪有意思:
1、AI和人类情感交流的可能性。
2、人类与AI建立友谊的伦理与道德考量。
既然AI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既然AI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却的一部分,既然与AI共存,与技术变革和谐共进,是摆在现代人面前很迫切的必经之路,那么这课,似乎非听不可了。
距离会议三天前的晚上,我在唐长老《诗圣杜甫,被人误读多少事》一文后点评他那篇文章,夸他是“连骨带肉融为自己的”,之所以夸他,是因他的文有辩识度。现在很多人运用AI,看起来挺唬,其实掩耳盗铃。不加精可惜,加精对不起列祖列宗。并扬言,后儿就去作协专门听一听智能博士讲讲AI写作,跟天斗跟地斗……
(三)
其实去参加会议于我来说是一项“大工程”。晕车不说,路途还比较遥远,需要花费一至二百元租车前往。门市也得关门歇业,租金倒赔一回事,顾客流失也是一回事。但是,大话已经放出去,大有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之势。好在我经常本末倒置,只不过晕车降低了我的“犯罪”几率。平时因看书写字太过投入,别人站在我面前我浑然不觉;拿走东西后知后觉的事时有发生。
自我辩驳、几番挣扎。决定还是人跟心走。
晚上特意沐浴更衣,熏香一支。靠在新买的靠枕上,努力构架自己的服饰与搭配,谁知长发未干,竟然睡了过去。
早上醒来发现头痛得紧。仍然对穿什么表示茫然。我的衣服以斗蓬居多,配以平顶巴拿马帽、高筒靴,拉则拉风,太过高调太能张扬,与那帮老太太难以亲近。再说听人讲课帽子太招摇显得不礼貌。几件双面羊绒虽说时尚大方,里面配长裙太过淑女,配短裙大冬天的少点勇气。民族服饰会被视为离经叛道,毕竟有擅易祖宗之嫌。长流苏、小贝雷是不是太过俏皮?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心理暗示太过强烈。大棉袄子倒也庄重,只是在帅哥作者眼里可能缺少独特性,恐怕影响沟通效果,“抢书签名”环节不占优势。清晨时光最不经折腾,突然对这次出行泄了气,随手穿了昨日上班穿的立领浅咖,配了顶同色系的宽边鸭舌,像个知性小记者。
没有漂亮服饰的加持,出行对于我来说少了必然性多了随意性。会议在下午进行。中间还有两个小时时间够我坐在办公桌前进行去还是不去的思想斗争。当我在作协小说群打出:“昨晚洗头头发没干就睡着了,今天重感冒。晕车人坐车似上刀山下油锅,不知哪位文友可以把今天分享内容帮忙录个音?”
群里鸦雀无声。
许久,群主兼小说组负责人才回复说“好好休息,以后有学习机会的”。
何其冷漠!
既然组织活动,作协本就应该留下影视资料,以供大家讨论学习。毕竟有时间之便地利之便,能亲自参活动的人占少数。况且录音与视频于当今社会只不过举手之劳。
名存实忘!作协一如既往不给普通会员归属感。
记得以前给市里刊物供稿,每每让人亲自去拿样刊,领稿费。苦恼之极。我请求发“用稿通知”的负责人邮寄给我,负责人不肯。后来我以稿费相赠,只求样刊,另转邮寄费,才表示同意。同意是同意,就是不讲什么时候具体执行,总在我面前念叨她自费出版的书,问要是不要。转过购书费以后,快递单总算发来,不忘反复强调她寄书如何不易。我心里冷笑,好歹我也亲自有过实践,不就是期刊大门处登个记么,要多少拿多少。再听叨叨,心底里鄙视之意愈盛。一个没忍住,回怼一句:如是不是样刊需要您费神,我才不会花钱买你的书哩!自知“恶行恶状”会如秋风吹向每个角落,索性不再投稿,不复参与协会诸事。
想到自己以往参与少,这次又主动报过名,不去有“找理由”之嫌。便补充说“尽量去”。不曾想连这也是自作多情。
负责人严肃地说:“现在甲流发病率高,图书馆众人围坐,你既病着,好好在家休息,以免病情加重或者传染他人。”
这就被抛弃了?我心里难受极了。我说我就是头发未干睡着了引起的不适,并非甲流。不想“领导”越说越坚决,就是不准我去,连“洁身自好”都用让了。还拿市中医院发布的警示信息说事。这哪跟哪呀,难道我已经不可救药到中医院都要单独为我开小灶卜卦的地步?
我无不讥诮地说,我们小地方还没出现过一例甲流。
她回敬我一大堆甲流常识。无不煽动地在群里艾特:
“健康第一!!!”
我幽幽道:“听说现在重庆地方最猖獗的是爱滋病泛滥……”
她再次强调,群里都是洁身自好的人。
我说放心吧,这个群里没人比我更干净,因为为了不祸祸你,我都准备挥刀自宫鸟。
不要我去,我偏去!心里常想,现在的人这么自私不担事,中国还有希望么?这样的人搁以前早把革命同志出卖给特务了吧?
领导气得在群里直抽抽时,我已经飞驰在去往图书馆的路上。
大门前,俺们狭路相逢。貌由心生,凭着我超人的第六感,感觉是领导本尊无疑。领导满眼狐疑,也在打量我。我拉下口罩,对着她咧嘴一笑。领导都有跟班,她推了她跟班一下,下巴往天上一抬,径直走向会议厅。
生活真美好,不知谁规定的签名报道?我笑嘻嘻地立在一边看他们签名,自报家门,逐一问侯,向她们展示我健康美丽的容颜。然后我指念着一个名字,大声而不确定地喊“周XX?”跟班捅了一下领导,揶揄道“她就是!你们不是在群里……”她没有说下去。我望向领导,笑而不语。领导站立着,愠怒而长久地与我对视。
我在她身后第五排对应的位置坐下。看她们优越感十足,左右逢源,友谊万岁。而我孤零零地,独霸天下,鸟瞰众生。
我把备用的几只口罩统统扔掉,双手捧着下巴,就这么微笑着,目不转睛地仰慕着我的领导,看她极尽优雅地用普通话展示着她的学问和魅力。我发现,我今天懒得收拾的妆扮出乎意料的合适:娴静又洒脱,在一堆老气横秋中显得如此低调奢华。跟班不算太老,是唯一时尚略有几分姿色的。只可惜不该脱外衣,里面粗俗的金银配饰一下子拉低了衬衣裙的档次,显现出一种地摊底色。
坐在领导身边的一位朱姓老太太,瞄了一眼领导,一叶而知秋。她不动生色地拎着一条纱巾,来到我面前,让我帮她塞进背里“隔汗”。我掀开她衣服的那一刻,倾刻心领神会,一股暖流涌遍全身。谢谢,我小声说。我谦卑得近乎虔诚地帮她整理好每寸衣领。她关切地看我一眼,走回领导身边坐下,声色丝毫未动。
松井儿的队伍,糟鸟糟鸟。精神一松懈,倦意顿时袭来。摩托车近60分钟的奔驰,双颊被冷风撩拨得火烧火燎,眼珠子都要被烙熟了般氤氲起一层薄雾。危急关头,鼻子一痒,眼看一场惊天动地的“阿嚏”就要上演。真它娘的悲剧,我心里骂了一声。那声喷嚏通灵一般,在鼻腔口踱了会方步,神奇消失。
(四)
一位面目姣好的长发女孩致词后,书作者新城开始了他的自我介绍和新书简介。作者本尊比相片略瘦,气质与相片比,多了一分阴柔,少了一点点Man,但是多了几分亲切与和气。整个演讲过程他都弃台而立,斜靠着面对我们,犹似拉家常。他的语调不高,起伏不大,少了抑扬与顿锉,听起来略微吃力,需要注意力异常集中。那些专业的术语,与科技紧密相联的故事,听得那班老头老太呵欠连天。有的看剧,有的竟然开启了语音聊天。我心道,何苦来哉。但他们不舍得走,他们都想要作者亲笔签名的书。在之前,他们有人已经捧着书,以作者宣传照为背景,与书合过影了,但这肯定是不够的,不是吗?
“领导”率先受不了。为了表达与我同呼吸共命运的愤慨,她躲出了会议室,在门外的过厅里偷窥着会议进程。
这次作者新城分享的是他最近才出的新书《莫利和森克》,莫利是一个大龄未婚的人类女性,森克是一种高智能的程序……
新城差不多花了一个小时来讲他的故事梗概,我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故事内容我们自己会读会去了解。况且他实在不是一个擅长演讲的高手。我是带着问题去听的,但故事内容里并没给出清晰的完全的答案。我一边竖着耳朵捕足与过滤,一边思考我呆会儿要抢答的问题,毕竟书只有四本,先下手为强。虽然我尽力让马达全负荷运行,无奈身体状态拖后腿,它总让我智慧的火花一闪即逝,非但无法纵深思索,还无时不刻想把我拉入混沌之中。
新城说他其实只是一个普通的机械工程师,疫情时去到国外准备两周后回国,谁知这一逗留就二年。很不得已,很无聊的情况下,开始写作《莫利与森克》。他说他其实并没有那么优秀,在硅谷的工作经历也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但是他们非要这么宣传……新城说到这里,羞涩而无奈地笑了笑。这一笑里我读到了真诚。
新城强调,虽然他写AI,但并非科幻,不过他的灵感来源于《克拉拉与太阳》。也有些灵感来源于生活。比如某些宅男,生活里除了游戏,几乎没有别的。他们社恐着,与人有着起码的交流障碍。但是他们非常乐意跟机器人交流,机器人一旦自毁,他们也有着失恋般的崩溃。
他说他是特意从车站下车走路过来的,他发现重庆及周边环境治理非常给力。他惊喜地发现了街上行驶的无人驾驶车。他问我们敢不敢坐。有人说敢。也有人问他,如果高智能大量问世,人类是否会意味着全面失业?新城没有正面回答,他只是提醒我们,如果看到无人驾驶车辆,最好不要去挑站交通规则,毕竟我们重庆人习惯了人车司机的思维,懂得变通处理突发状况。
至于人跟AI的关系。正如莫利,她心里知道森克只是一个程序,她的一切资料,全包社会背景森克无一不知。但是她没有办法,她只要生活在地球上,就要吃饭要工作,就算在家里,手机里一样有AI获取它想要知道的一切。她情绪经常暴发,而森克就是那个被发泄的对象……慢慢地莫利发现,自己也可以利用森克……当然,最后莫利离开了公司,森克也被公司毁灭了。
新城话音刚落,我就率先拉开了提问大幕。没办法,新城自己设定的时间已然超时,“摩的”车司机也在不间断打着催促的电话。我迫不及待的抢答举手,大脑却一片空白,仿佛有只无形的手瞬间清空了我的记忆,连那不成句的碎片也消逝不见。双腿不受控制的颤抖。
但我仍然下意识地第一时间站了起来。因为书作者我的提问对象新城站着,输了学识不能输掉礼貌。
几乎出于本能我提了几个问题:
“我今天是带着问题来的,我以为我会学习到许多理论知识。我以为您会从理论的高度给我们答案,但我只是听到了一个故事。这并不能满足我。众所周知2025年,重庆将有大批的高智能机器人面世,在当今大环境下,毫不夸张地的说,人类与AI的关系,相当于“生存还是死亡”的命题,成为朋友还是仇人真的很难说。也是目前很多人心中的困惑。我目前正好在研究一个关于AI的课题,希望您的书能给我一些启发。来的时候颇费了一些波折,特别不容易,您能送我一本吗?
第二,您毕竟是斯坦福大学硕士,是机械师,对机器人也有一些研究。那么请您抛开故事,从理论的高度回答我一个问题,那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AI真的能与人共情吗?”
第三,是关于文字的。由于AI渗透,给我的编辑工作带来很多困扰,我如何才能拥有一双火眼金睛,轻易识别出哪些是AI,哪些是原创作品呢?
新城老师说了很多,回答了很久。老实说太不简洁,太缺乏提纲携领的东西,不过大概意思我是领会了。我用自己的理解总结,那就是原创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东西,我们可以通过“味道”识别,另一个就是“温度”。AI的任务是“搬砖”是“堆砌”。
我的提问,刚柔相济,深浅适宜,思路清晰明了。
反观他们的提问,大多结结巴巴,表述不清。一个问题反复纠结。
包括那位男子,不但不站立起来,声音还特别小。问的问题可以说特别简单也特别无语。大意是他也特别热爱写作,就是不知怎样才能像作者一样挣到实实在在的钱。不知是不是新城的话太漫无边际,他纠缠着没有休止。旁边的助手不得不再三把书奉上,以求打断他的追问。
领导的跟班也提问了。陈述观点那个绕啊,表达那个费劲啊。那双手不停在空中翻飞,总也帮不上忙。其实她要说的事情很简单,就是有一天她陪某某吃饭,说到AI,非常泄气。他感觉写作已经没有希望了,他要罢笔了。因为他发现他努力写半天,还不如AI。他查半天资料甚至一生的阅历,还不如AI。
跟班的语言,卡顿在那位某某的介绍上。她反复强调某某很有名很有才,仿佛越强调某某的才华,就越能说明AI的无耻。然而她想问什么,我至始至终没能明白。新城有没有听明白我不知道,我看见他几次举起手,示意对方闭嘴,然后抢答一般自顾自说起来。他回她的话跟解答我的话如出一辙。我忍不住跟在他话后总结提示:个性、灵气与堆砌的区别。新城向我微笑,以那三组词结束了回复。
另一个女子跟那位男子提问内容差不多,只不过她是为她刚毕业的儿子。她说她儿子也跟新城一样是个理工男,不想上班不去工作。她想请教的是,如何才能让她的儿子也把兴趣转移到写作上来……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我为新城感到为难。
顺利拿到新城亲笔签名的书,此行不虚。我双手合十,向新城及其它工作服务人员鞠了鞠躬,准备提前退场。
拉开门,与”领导”面碰面。此时她正把头往门缝里探。我哑然失笑,真诚叫了她一声“周老师”,告诉她可以安心,害虫走鸟。
晚上一直做梦。新城告诉我,其实周老师才是人类最成功的AI。
2025年元月15日